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年-柳州路队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66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20:22: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11-27 19:06 编辑

慢车队到浦江镇的鹤丰庄园。今天的雾大,身上感觉到湿气。
在白猫轮渡上,还好,虽然有大雾,但轮渡仍然开航。






在陈行公园门口休息,此时,雾气好象比早晨出发时更重了。中车队与慢车队在此分道扬镳






来到鹤丰庄园,这个庄园,是柳州路集合点骑友们常来的地方,可现在感觉这里的人气小了非常多,不过,它还是让我们有个意外。
庄园院子的水池里游动的大鱼,这鱼烧鱼头汤,肯定是鲜美无比。











6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20:44:48 | 只看该作者




在庄园的另一个角落里,我们看到了二个温室,在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后,我们进入温室参观,里面种植着各种蔬菜,无土栽培,是个十分现代化的温室



















6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20:56:37 | 只看该作者
离开之前,来张集体照


回家的路上,走闵瑞路,到路边的绿地里转了一圈









66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3 11:47:26 | 只看该作者
快车队的大侠们跟随云龙大侠和空军超级版主骑游浏河
上海起点单车-论坛 -柳州路老年跟随云龙老师体验骑游的一天
http://bbs.bikehome.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699&extra=page%3D1&page=1
665
发表于 2014-11-23 16:57:39 | 只看该作者
骑游快乐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4-11-23 19:0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66
发表于 2014-11-24 08:36:25 | 只看该作者
范巧莲 发表于 2014-11-23 16:57
骑游快乐

谢谢你,最近身体不好,我没有出去骑车

点评

不要紧,身体恢复后,再继续骑车  发表于 2014-11-27 16:03
667
发表于 2014-11-24 10:22:14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4-11-24 15:13
668
发表于 2014-11-24 20:34:44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4-11-24 23:03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6:5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11-27 21:43 编辑

11月26日,柳州路集合点快中慢车队的骑友们一起骑游青浦重固镇的福泉山古人类文化遗址。
     福泉山遗址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浦区唯一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福泉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历史的各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含有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福泉山遗址属太湖地区典型土墩遗址,面积约7000平方米。遗址内发现保存良好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墓葬叠压关系,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玉器中罕见的精品,如人兽纹琮形镯、黑陶阔把壶、楼孔足鼎等,是探讨良渚文化社会性质,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等问题的重要实物例证。福泉山古文化遗址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一方有黄褐、灰褐、灰兰、青灰、黄土等五色土层的文化叠压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中国的土建金字塔”。
       福泉山良渚文化时期的139号大墓,经考古学家发掘鉴定,属于一处人殉墓。墓主人为一个成年男性,仰身直肢葬,有大量丰厚的殉葬品。在墓坑的东北拐角上还叠压着另一具人骨,经鉴定为青年女性,屈肢侧身,上下肢弯曲而分开,状似跪着倒下的样子,头向西北。头顶上有玉珠一颗,面额上有玉管一件,颈部有玉环一件,上肢上有小玉坠件一枚,左右下肢骨上各有玉管一件,在骨架背后有一口祭祀用的大口陶缸。可见前者是地位显赫的贵族,而后者地位卑微,与祭祀用品在一起,显然是殉葬的人牲,并与祭祀有关。
    考古学家在福泉山西北一方5.3米高的深坑里还发现了一大方夹着各种文化土层色泽的壁面,犹如一幅新石器时期以来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历史年表,最底层呈青灰色的为马家浜文化层,中间的黑色土层是崧泽文化层,上面的灰色土是早期的良渚文化层,接近地面的黄褐色土是晚期的良渚文化层。这样完整的古文化土层堆积,是田野考古不可多得的地层遗留,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古代的社会形态和文化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证明了重固地区早在六千年前业已成陆,并已有我们的祖先在福泉山附近劳动生息,更用他们的勤劳及智慧改善和丰富着他们的生活。由此可见,远古时期的上海人——福泉山人,通过艰苦的生活磨练为上海古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据清光绪《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在干山北,下皆黄土,隆然而起,仅土余亩,殆古渭息壤也……。初因形似覆船,后以井泉甘美,易今名。”1962年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山坡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与红烧土等文化堆积,确定这里是一处古文化遗址。1977年经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宣布为文物保护地点。同年当地重固中学师生在福泉山下田间劳动,又发现数件崧泽文化的陶器。为了开展太湖地区的古文化研究,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79年,1982—1988年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的居址1处、墓葬19座,良渚文化墓葬30座,以及战国墓6座,西汉墓96座,唐墓l座,宋墓2座,共出土各类文物28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玉琮。现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其中有些珍品还远赴美国最闻名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德国汉堡展出。



















注:遗址内被落叶遮挡,将2012年拍摄的照片重发一次


67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9:02:3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