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路中速队今天原计划是骑游到大观园,骑到金商公路路口,大家觉得那地方没有什么看头,准备回去,周国清提出到江苏吴江的莘塔镇去看看,很多年以前,他曾经去过那里,当年也算是比较江南小镇,而且距离又不远。大家同意后,由他带路,仍然走沪青平公路,拐进示范方路,金杨路,在小村庄里绕来绕去,过了上海交界处,就到莘塔地界了。
回来后,在网络上搜索,才知道有了如下的信息:莘塔镇原为江苏省吴江市(现苏州市吴江区)的一个镇,后因地区发展需要及弱肉强食原则,现沦为汾湖镇的一个社区。
莘(shen)塔,原名“孙塔”,传说此地曾有一塔,又因三国时期孙权宠妃孙姬埋葬于此(吴江县志有记载,正史无考,孙墓被严重破坏也是近几年的事)。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此地因文采有名,遂改为“莘(shen)塔”(取“莘莘学子”之意,莘塔方言为苏州话与上海话结合的产物,方言中“莘”字读音与“孙”相同)。故此地盛产才子佳人。咸丰(1851 ~1861年)末年,太平军与清军在芦墟争战时,一些地主、士绅避居此地,人口繁衍,渐有茶馆、酒摊和零星手工作坊,遂成集市。宣统二年(1910 年)设镇,民国 18 年(1929 年)至抗日战争前期,为吴江县第六区公所驻地,但镇区仍限于老市河两岸部分地段。解放后,莘塔镇区一直为乡政府、公社所在地。1976 年起,在集镇西郊开辟新街,扩展镇区范围。1985 年,镇区面积 0.6 平方公里,东至大浜里,南临莘南桥,西濒新开河,北靠大头港。工厂集中在新街两侧,商业以新街十字路口为中心分布,中学在新开河西北口,小学在市河东北小圩上,医院在南栅漾北滩。曾被列为小城镇建设典型之一。 1994 年 3 月 28 日 撤乡设镇以后,工业、商业发展迅速,镇区面积不断扩大,2006年10月12日,并入汾湖镇。
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奖”获得者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在《护城纪实》中曾写到:“莘塔与周庄仅有一河之隔。河很窄,只有6-10m宽。莘塔原来也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前些年热衷于发展工业,古镇毁了,1992年以后乡镇企业走下坡路,而周庄的旅游事业搞得很红火。”莘塔老镇区内,南北向的市河汩汩地流淌着,一座名叫里仁桥的梁式古石桥躺卧在这市河的中段,桥西堍南向是连片成群的老街跨街楼,贴着碧波向前逶迤。莘塔老街跨街楼建于清光绪年间(跨街楼破坏严重,水泥乱涂,可耻),距今已有120余年历史,北起里仁桥,南至老医院,临河面东,现为居民住宅,颇为清静。以前,这里可是莘塔镇上的商业繁华地段。据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初期,这里茶馆、酱园、南货店、咸货店、面店、锦货店、剃头店……挨挨挤挤,鳞次栉比,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