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计划到滴水湖,由于天气预报有雨,只好到徐汇滨江大道骑游一圈,返回时间还早又没有下雨,就到【土山湾博物馆】看看,平时要收费,今日不收费。
【土山湾博物馆】——位于上海市徐家汇蒲汇塘路55号,坐落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是在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被发掘出来而建成博物馆的。1864年,教会创设土山湾孤儿院,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工种,远近闻名的“海派”黄杨木雕就出于此,后人都习惯称之为“土山湾画馆”。 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部肇嘉浜沿岸,当时占地面积约80亩,因是开挖河道,堆泥湾处形成高地,故名“土山湾”。 土山湾博物馆即曾经由任伯年、刘海粟、徐悲鸿任教,被称为“中国西洋画摇篮”的土山湾文化遗迹在徐汇得以妥善保护所建成的,是在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被发掘出来的。 1864年,教会把创办于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抚养孤儿之余,还创办了土山湾工艺品厂,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等工种。不少新工艺、新技术皆发源于此,如土山湾彩色石印机、土山湾工艺所制作的彩色玻璃以及远近闻名的“海派”黄杨木雕等。其中以图画间最为著名,后人都习惯称之为“土山湾画馆”。 土山湾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其众多文化遗迹在‘文革’中遭到破坏。”据了解,画馆及教会场所,仅能从一些残存的历史照片中略见一斑,而土山湾画馆出品的油画真迹已基本散失。为了抢救这个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徐汇区2008年6月20日将举办“土山湾文化历史论坛”,邀请2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会,就“土山湾文化”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开展探讨交流。 博物馆的正门,是一座巨大的玻璃棚,曾参加过三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终回到故乡的土山湾牌楼已修复一新。这个中国牌楼1913年制作,2009年回归中国,修复费用180万。顺着这座新建筑向里走,就来到了当年土山湾孤儿院的旧址。一号展厅,详细展示了徐家汇形成的历史。二号厅里,有当年孤儿生活的场景、土山湾老人口述历史也将通过电子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后几个展示厅内,观众可参观到当年外国指导老师在此教授绘画、木工和印书的场景,这三门技艺亦是土山湾名噪一时的“三大金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