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阿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塘数狸西山访贤——骑车游苏州之二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3-9-29 11:19:12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9-29 11:20:17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9-29 11:42:08 |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好介绍!

点评

谢谢春天的照片和奉贤骑士的关注。 继续。 第二天,9月25日一早骑车向西山进发,干将西路、西环路、狮山路、长江路,干净漂亮,苏福路小段修路,路况还是不错,过木渎后孙武路更是新修柏油路平坦光亮,人少车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9 15:00
2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5:0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29 15:01 编辑
奉贤骑士 发表于 2013-9-29 11:42
好活动,好介绍!


谢谢春天的照片和奉贤骑士的关注。  继续。



第二天,925日一早骑车向西山进发,干将西路、西环路、狮山路、长江路,干净漂亮,苏福路小段修路,路况还是不错,过木渎后孙武路更是新修柏油路平坦光亮,人少车少,一直冲到太湖边,再沿环太湖大道绕过渔洋山,上了太湖大桥。






















冲过第一座大桥,桥堍旁的凤凰台园虽小但景象开阔,在此稍做休息接触太湖之水太湖之景是不错的选择。















点评

太湖大桥由三段构成,如果说岸边的渔洋山是一个桥头堡,那么太湖中的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大庭山就是三个大桥墩,骑车在桥上飞驶,两边是碧绿的太湖水,远近山峰在湖面上影影绰绰好似海市蜃楼,冲过四千三百多米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9 16:32
25
发表于 2013-9-29 16:04:19 | 只看该作者

2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6:3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29 16:34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3-9-29 15:00
谢谢春天的照片和奉贤骑士的关注。  继续。
谢俞队关注!



太湖大桥由三段构成,如果说岸边的渔洋山是一个桥头堡,那么太湖中的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大庭山就是三个大桥墩,骑车在桥上飞驶,两边是碧绿的太湖水,远近山峰在湖面上影影绰绰好似海市蜃楼,冲过四千三百多米的三座大桥已是气喘吁吁的了,随即右转沿太湖向西北,翻过新修公路的高高的路基,到得一座古村,叫东村。







西山东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两千五百年前。踏着脚下历经二千多年风雨的青石路,满目尽是苏派建筑历尽世间沧桑的青黛旧居。
东村在历史上曾是太湖上非常重要的港口。那时候交通不便,太湖里运输的船,从常州、宜兴要经过东村,才能到达苏州、杭州。在太湖里遇到风浪时,就在东村西港过夜。过夜的船有几十艘到上百艘,东村就这样兴旺起来。还听说当初的集市相当好,有肉店、当铺、还有茶馆等等。









东村参观免费,村口两棵高大粗壮的古樟树,粗估树龄起码有56百年,这古樟侧面证实东村历史悠久。可能受经济和交通制约,东村古风至今保存较好,进村见不宽的道路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道路两边的民居虽改建不少,但时不时能见到围墙高深的故居、老宅。据说村内至今尚留有明清建筑20多幢,其中以敬修堂的规模和名气最响。








两位老者在家门口揉洗银杏子,一股酸酸的怪怪的味道。





据传,秦末“商山四皓”中的领袖东园公唐秉曾隐居于西山东村,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商山四皓是何许人物?说起来大名鼎鼎,他们是秦朝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由于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戚夫人所生的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见刘盈天生懦弱,才华平庸,而次子如意却聪明过人,才学出众,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刘盈的母亲吕后闻听,非常着急, 把隐居的 “商山四皓”请来了,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衣冠奇特,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刘邦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动辄辱骂,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叹曰: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做了太后,即毒死了刘如意,砍断戚夫人的手脚,夹出其眼球,香烛熏聋其耳朵,灌哑酒,关在厕所里,起名为“人彘”(彘:就是猪)。   商山四皓婉言相拒太子极力挽留,丢下一句 “善待天下苍生!”便趁着夜色,奔山林而去,归隐在这与世隔绝的洞庭西山。四人分居西山各处,东园公居东村。





“栖贤巷门”,顾名思义就是这条古巷住过大贤,而现在存留的只是巷门,即是东园公隐居于此经常出入山的一条街巷。巷门就在街巷的北端。古代巷门这个东西,其实是公共安全防卫设施,洞庭东、西山为防太湖盗贼入侵,村口、街巷之端设置巷门很多。巷门跨巷而建,砖木结构,四周设青石压沿,中间小砖铺地。立柱四根,后柱旁有门臼,现门已佚,前后柱之间设坐板,供人憩息。虽然柱子和板凳早被时光侵蚀得斑驳不堪,但我们还是感到了那古代先贤之灵气,正从巷门飘然而来。巷门立柱支起了久远的沧桑时光,可以想见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悠闲的村民常会站在巷门口,坐在板凳上,交谈聊天。



徐氏祠堂  徐氏是主姓,至今仍占全村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令人吃惊的是,祠堂的规模之大,进深之多,房舍之众,都市很少见的,特别是在这偏僻的太湖小村庄,尤属不易,见多识广的老冯连连称奇。村中的道路至今大多仍为石板与青砖,两旁的古宅以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为多,共有20多幢。



















DSCF4333.JPG (66.81 KB, 下载次数: 5)

DSCF4333.JPG

DSCF4344.JPG (94.42 KB, 下载次数: 7)

DSCF4344.JPG
27
发表于 2013-9-30 09:16:00 | 只看该作者
静静地观看了阿康的大作,阿康的帖子总是使人回味,谢谢介绍。
28
发表于 2013-9-30 10:03:09 | 只看该作者
阿康一出手,大作立即有。回福建老家办事,难得上网,先赞一个:好!好文!好领队!好骑游路线!好漂亮的照片!

点评

先谢益民及版主鼓励!回来之后,杂事缠身,无暇上网,不能及时一气写完游程,只好滴滴答答写一点,望谅解。 西山可看的景点很多 ,缥缈峰、石公山、林屋洞、明月湾……平时来的机会很多,我们这次西山之行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30 19:29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9:29:07 | 只看该作者

RE: 山塘数狸西山访贤——骑车游苏州之二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3-9-30 10:03
阿康一出手,大作立即有。回福建老家办事,难得上网,先赞一个:好!好文!好领队!好骑游路线!好漂亮的 ...



先谢益民及版主鼓励!回来之后,杂事缠身,无暇上网,不能及时一气写完游程,只好滴滴答答写一点,望谅解。


西山可看的景点很多  ,缥缈峰、石公山、林屋洞、明月湾……平时来的机会很多,我们这次西山之行的主要看点是探访四皓古迹追思先贤浩然之气。
史书《震泽编》、《吴县志》记载,四皓遗迹在洞庭西山言之凿凿: 甪头、即甪里,在郑泾西四里,汉甪里先生曾居之;绮里在上真宫西四里,汉绮里季隐于此;东村,在凤凰山南一里,汉东园公隐于此;黄公泉在绮里之西徐胜坞,汉夏黄公,曾隐于此。似乎四皓遗迹,亦并非尽出于附会。四皓之事,与苏州建城一样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但至今犹如太湖烟波,飘渺迷茫。出东村,到堂里古村,路况仍不见好,由于队伍大状况多路况差时间耽搁多,不能按计划拜访其余三位了,必须在堂里拐弯直接去金庭镇上吃午饭,这样才能保证下午抵达并游览东山。于是打电话通知跑在前头的海子和小周立即返回。哈哈,他俩已经快冲到禹王庙了,再往前就是名流陵园,我们两年前曾来过此,为寻当年外交部的乔老爷(冠华)之墓,陵园后太湖边就是甪里先生读书处甪庵,这次又要失之交臂,心怅然之。

点评

从堂里回金庭再回大桥,都是漂亮的柏油路,全岛只有缥缈峰环路的北段在修路,路基加高加宽,修好之后定然壮观舒适,引来更多的游客,现在要参观四皓遗迹,是有点艰难的,反过来讲,路全修好后,人流穿梭,古迹就怕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30 19:49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9:4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30 19:50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3-9-30 19:29
先谢益民及版主鼓励!回来之后,杂事缠身,无暇上网,不能及时一气写完游程,只好滴滴答答写一点,望 ...


从堂里回金庭再回大桥,都是漂亮的柏油路,全岛只有缥缈峰环路的北段在修路,路基加高加宽,修好之后定然壮观舒适,引来更多的游客,现在要参观四皓遗迹,是有点艰难的,反过来讲,路全修好后,人流穿梭,古迹就怕不是这个味了。顶风骑在太湖大桥上,那个累啊,看,骑出西山,都躺倒啦!





















点评

一口气骑到东山镇,已是四点一刻了,从启园路拐进镇区没多远,就看见一幢刚完工的建筑,底层的大玻璃橱窗还没安装,几百平方米大厅干干净净,几乎是异口同声——这儿搭帐篷吧!大厅一侧还有缓坡骑车可以直接进大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30 20: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