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5-30 11:16 编辑
接着贴:
朝阳把人们从沉睡中唤醒,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永远醒着的石狮睁大眼睛安详地蹲守在河边,经过岁月的磨砺,它也渐渐成了文物。
水乡在任何一个角度看上去都很美,应该说新市古镇保护的很好,很完整,修旧成旧,没有蛇足之嫌,没有铜臭味,这是其他水乡所不及的。
古镇的过度开发会损害其原有的风貌,甚至湮没在商海里。这里的老建筑明显被保护起来了,门窗紧闭,不见有人生活在内的迹象,感觉是走进了一个庞大的水乡建筑的博物馆,一路看过去原生态自然和谐,韵味十足。
老街确实老了,像一位老者,经历了太多的变迁,阅读了尘世沧桑。
我已经记不清在镇上迈过多少座桥了,只是觉得每座桥都有其特色,我不敢说是千年前留存下来的,但是观其坚实的桥体至少能承受500年的风侵雨蚀吧?
人、桥、河、长廊、石阶、老屋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形成一幅动态的《水乡印象》水墨画。
小河是多情的,环绕着整个古镇,临河人家时代享用着这不竭的资源。
林老板哪里去了呢?闭门锁户的莫不是又去洽谈生意了吧?
一缕阳光照在石板铺就的路面上,锁鞋敲击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橐橐声。
这座立于河边的祠堂两侧参差突兀的马头墙似乎有着徽派建筑的风格。
水乡沐浴在阳光下显得温馨无比
走过窄窄的小巷抬头可望见一线天。
枯藤发新枝,守候在河边,缄默不语,注视着芸芸众生。
如今已经入夏,而春天依旧留恋地覆盖在屋顶上展示着浓浓的一抹绿。
这里曾经是电影《蚕花姑娘》的拍摄地,电影让人们知道了藏在深闺的水乡。
我这是第二次来游览了,也许还会有第三、第五次的再度拜访。
别了,我梦中的水乡!
告别了新市古镇,我俩在乡间小道上辗转骑行来到了善琏古镇。
早就想到善琏镇来了,一直没成行,趁这次骑游莫干山的机会一定要拜访一下这个声震海内外“中国湖笔之都”。可一踏入善琏镇的第一印象感觉此镇实在是太普通了,像这样的镇一路上比比皆是。
作为笔都的善琏古镇迎接我们的并非是如椽大笔,而是几只嬉戏在河道里的鸭子,很有喜感。
从逐水而筑的老屋斑驳的墙面上,还是能依稀看到岁月漫过的痕迹。新的社会生产结构方式的冲击波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偏远的古老乡镇,无疑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
只有这静静流淌的小河水依然证明这里曾经的繁荣和辉煌,也许韶光不再,却依旧有传承绵绵流长。
再结实的屋宇也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而颓圮,然这座万安桥则巍然屹立,供人凭吊。
我满大街地寻找着笔庄和制笔作坊,就像在景德镇寻找瓷器店一样,看到的却是许多像这样摆放着竹制品的店,也许毛笔是少数文人墨客雅玩的案头摆设,而这些竹制品才是寻常人家的生活必需品。
这莫非是扫帚笔吗?显然不是,继续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