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27|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记分享] 脚踏一山 魂牵四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7 13:44: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5-30 21:40 编辑



     所谓一山者,“江南第一山”莫干山也!何谓四镇?即:新市古镇、善琏古镇、练市镇、南浔古镇是也。

大致行程备述一二:

       5月24日(周五)早上偕同老友立青骑车前往虹桥火车站,乘动车至杭州,出站后沿西湖边的莫干山路径直骑往莫干山,午时三刻便“登峰造极”,旋即便是冲坡下得山来,穿越德清街区骑往新市古镇,傍晚时分抵达该镇住下。

      5月25日(周六)一大早五点就起床,梦游般地推车游览了老街旧区,随后骑往中国湖笔之都——善琏古镇,少不了串街走巷寻找古迹。出得镇来循“吴志明小道”七拐九转终于来到位于南浔古镇南侧的练市古镇,经一番问询,在远离新建城区的西南角总算找到了行将沦为废墟的老街。怀着惘然如失的心情再度启程,向最后一个目标驶去,那就是名震江南的古镇——南浔。

      在南浔外围的老街上我们俩在一家老字号的面馆吃面,随后沿河向纵深推车前行,想不到快要进入景区时,被“一夫当关”的将军挡住,一时兴趣索然,我心里想,俺昨儿个上到莫干山景区都分文不取,区区小镇竟然要留下买路钱?不进也罢,调转马头上到318国道,经近140公里左右的骑行终于回到了位于中原地区的家。两天骑车行程380余公里。

诸君请跟我一道来体验一下这次骑行的路径吧:







在近二十年中我曾骑车先后两次从南坡登顶,因此对上山的路径还是比较熟悉的。








       黑压压的蘑菇种植棚延伸至远处的山脚下,像古时候驻扎着千军万马的军营帐,森森然,萧杀惊悚,只是少了那胡笳号角声震连营的呜咽。








       一路修竹掩映,遮天蔽日,密不透风,无法看见远山的轮廓。还好山路蜿蜒,上有翠鸟鸣叫,山傍有清泉淙淙,一路奋力骑行享受着天籁之声便也不觉得困顿了。






山栽万仞葱,云罩千座峰。









      峰回路转,及至中午时分攀上山顶景区,如入无人之境,居然无须买门票。后来在景区内问一对自驾车上山旅游的夫妇门票几何?答曰:两人连车共170元。








        记得以前景区内通往各景点的小路均为石阶铺成,如今都铺成了水泥路,开车便可立马抵达。快是快了,然而那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则荡然无存了。





无论是旧的或是新建的别墅在翠竹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







不知不觉地转到了荫山街,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感觉是重新翻造过了,只有那匹高高扬起前蹄的石马依旧耸立在树丛里。










红与绿是莫干山景区的永恒主题,让人联想到火焰和翡翠,强烈的反差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鲜亮醒目却不妖艳。







山在,字还在,只是又涂了层翠绿。








       上坡容易下坡难,南坡上来时比较平缓,从北坡下坡就陡的多了,连续180度的大回转只转得人紧张兮兮的,加上拐弯处刻意凿出来的搓板路震得虎口发麻,一路不断地点刹总算顺利抵达山脚下,感觉莫干山的下山路几乎直刷刷地就下来了,没有缓冲地带,下到山脚下便上了平路。







       终于骑出了北坡山门,再见了,莫干山!以后我会来拜访您的,说实话这次由于晚上要赶到新市古镇住宿,没有花时间细细游览各景区,只是泛泛地遛了个弯,也就是常说的“走马看花”吧。








穿过德清市一路向东挺进,路遇一牌楼,上书蠡山胜景,传说范蠡曾隐居在此处。









这是立在蠡湖村前的西施范蠡雕像,据说分水镇蠡湖村在文革前有范蠡和西施的坟墓。







      傍晚时分我和立青终于骑到了新市古镇,先找了家紧靠古镇老街的旅馆安顿下来。立青骑得有些累了,想早点休息,我便独自来到老街转悠。夜色把老街笼罩得朦朦胧胧,有一种静美,我沿河边行边用手机拍起夜景来。







     十几年前我曾经骑摩托车来过这里,对此地印象很深刻,水网纵横,舟楫往来,长廊亭桥,白墙黛瓦,商铺林立,那是白天。如今老街在夜幕的笼罩下宁静的恍如登上了月球,只见月光如水照在青石板上泛着淡淡的幽光,如果此时能有一缕《几多愁》的洞箫曲从古色古香的窗棂里悠悠透出来该多好呀?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正当我出神地望着这一切的时候,一位女郎飘然而来,飘然而去,隐入小巷灯火通明处,唯留下高跟鞋敲击石板路发出的橐橐声在空洞的老街上回响......








       我喜欢这份久违的宁静,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世俗中的一切喧嚣和欲望都被稀释得寡淡无味了。我漫无目的地沿河散步,窥探着老街深处的隐秘,听着小河拍着两岸发出轻轻的叹息。








   才晚上8点多,此时的石板桥也拱起背打起了瞌睡,殊不知此时有位远道而来的旅人正在欣赏着桥面那块块条石上的凿痕和外观整体的完美造型呢。







这是桥堍傍开设的夜排档,八点左右已席撤人散,而近在咫尺的商业街上的夜排档则人头攒动,大嚼龙虾、猛灌生啤的夜游神多得是。本地人也许不想搅动老街的宁静,而是让外乡人独独地在这里游走发呆。






      泛光照明投射在老屋的屋脊上,古镇之魂便从黑暗中悄然凸现出来了,你有机会把目光聚焦在屋檐、窗棱、的细节上,去判断它的形状样式和年龄。







      
       一切都归于寂静,静的出奇,廊柱肩住了突兀前伸的楼阁,苍黄的灯光从红灯笼里衍射出来,照在门黼窗棂上,轮廓清晰可辨。我不知道这紧闭的铺店里是否居住着人,从锈蚀的门锁来看,应该很久没人住了,那么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我仿佛走进了一座空城,只有长廊上悬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着,模棱两可地回答着我的诘问。








第二天一早起来赶紧牵车来到老街,寻找昨晚丢失在这里的梦,以验证梦境的真实性。






长廊走过了时间老人,带走了曾经的繁华,留下一片沧桑让后人去读取。





小河总是和老街缠绵悱恻,一动一静,古板的老屋在碧水的映照下顷刻变得生动起来。






古玩收藏?老街的每一块青砖黛瓦都值得收藏,包浆密实厚重,其间深藏着历朝历代的遗传密码,且价值连城。






      如果昨晚我一个人在这里逗留是个太虚梦境,为何在白天里也空空荡荡呢?要知道老街周边的马路上早已人来车往了呀?我有些迷惑不解了。也许古镇人的生活节奏整体来说是缓慢的,不像大城市从早到晚人声喧哗,一刻也没有宁静的时候。






茶楼不见有晚茶客,亦不见早茶客,唯见茶幌在晨风里轻飘招客。







小河如一条玉带从古镇穿过,河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宇倒映在水里,煞是好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3-5-27 14:10:0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到我的地盘来了.25号看完比赛,下午骑回南浔了.咋木有碰到您二位呢?

点评

我在马路对面骑,中间还隔着隔离带,自然是无法看见对方的罗。下次到你的地盘来活动可要网开一面噢。  发表于 2013-5-27 14:25
3
发表于 2013-5-27 14:5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衣不是布 于 2013-5-27 15:13 编辑

路面非常好,古镇夜景怡人,依山傍水,如果是三两好友,我也会再延老师足迹踏一遍。两日380km多,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吗?
拉链与腐败,我骑故我在。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5:0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5-30 11:16 编辑

     接着贴:

朝阳把人们从沉睡中唤醒,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永远醒着的石狮睁大眼睛安详地蹲守在河边,经过岁月的磨砺,它也渐渐成了文物。





       水乡在任何一个角度看上去都很美,应该说新市古镇保护的很好,很完整,修旧成旧,没有蛇足之嫌,没有铜臭味,这是其他水乡所不及的。






      古镇的过度开发会损害其原有的风貌,甚至湮没在商海里。这里的老建筑明显被保护起来了,门窗紧闭,不见有人生活在内的迹象,感觉是走进了一个庞大的水乡建筑的博物馆,一路看过去原生态自然和谐,韵味十足。








老街确实老了,像一位老者,经历了太多的变迁,阅读了尘世沧桑。






      我已经记不清在镇上迈过多少座桥了,只是觉得每座桥都有其特色,我不敢说是千年前留存下来的,但是观其坚实的桥体至少能承受500年的风侵雨蚀吧?







人、桥、河、长廊、石阶、老屋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形成一幅动态的《水乡印象》水墨画。







小河是多情的,环绕着整个古镇,临河人家时代享用着这不竭的资源。







林老板哪里去了呢?闭门锁户的莫不是又去洽谈生意了吧?





一缕阳光照在石板铺就的路面上,锁鞋敲击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橐橐声。







这座立于河边的祠堂两侧参差突兀的马头墙似乎有着徽派建筑的风格。





水乡沐浴在阳光下显得温馨无比








走过窄窄的小巷抬头可望见一线天。





枯藤发新枝,守候在河边,缄默不语,注视着芸芸众生。







如今已经入夏,而春天依旧留恋地覆盖在屋顶上展示着浓浓的一抹绿。






这里曾经是电影《蚕花姑娘》的拍摄地,电影让人们知道了藏在深闺的水乡。
我这是第二次来游览了,也许还会有第三、第五次的再度拜访。
别了,我梦中的水乡!







告别了新市古镇,我俩在乡间小道上辗转骑行来到了善琏古镇。
早就想到善琏镇来了,一直没成行,趁这次骑游莫干山的机会一定要拜访一下这个声震海内外“中国湖笔之都”。可一踏入善琏镇的第一印象感觉此镇实在是太普通了,像这样的镇一路上比比皆是。





作为笔都的善琏古镇迎接我们的并非是如椽大笔,而是几只嬉戏在河道里的鸭子,很有喜感。






    从逐水而筑的老屋斑驳的墙面上,还是能依稀看到岁月漫过的痕迹。新的社会生产结构方式的冲击波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偏远的古老乡镇,无疑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






只有这静静流淌的小河水依然证明这里曾经的繁荣和辉煌,也许韶光不再,却依旧有传承绵绵流长。






再结实的屋宇也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而颓圮,然这座万安桥则巍然屹立,供人凭吊。





      我满大街地寻找着笔庄和制笔作坊,就像在景德镇寻找瓷器店一样,看到的却是许多像这样摆放着竹制品的店,也许毛笔是少数文人墨客雅玩的案头摆设,而这些竹制品才是寻常人家的生活必需品。






这莫非是扫帚笔吗?显然不是,继续寻找......








5
发表于 2013-5-27 15:37:05 |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顶起
6
发表于 2013-5-27 17:08:25 | 只看该作者
顶起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8: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5-30 17:56 编辑

唔,我总算在逼仄的小巷里寻觅到了“善琏湖笔厂”,欣喜过望。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数百里骑车追根溯源,终于能在文房四宝之一的发源地留个影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几经打听,在小巷里找到了专门制作装笔用的锦盒家庭作坊,这是晾晒在门口的半成品锦盒。








征得主人的同意,我们进入了工场间,里面堆满了制作锦盒的原材料,大开眼界。








女主人是位健谈的操盘手,现场表演了娴熟的制盒技巧。






     今天出行一路上居然看到两次撞车事故,一次是在早上出新市镇时两部助动车因逆向行驶而撞在一起了,撞人者扔下200元走人,而这次是轿车大拐弯擦碰助动车倒地,看来伤势还蛮严重的呢。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为好,不知何时会遭致飞来横祸。







这是为了纪念制笔先祖蒙恬而建造的“蒙公祠”。






紧挨着蒙公祠的是永欣寺,都在善琏镇的东首新区。







经一老叟的指点,我们来到了湖笔一条街。









      这便是整饬划一的湖笔一条街了,一式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朱门红柱,原来所有的笔庄作坊都集中到这条街上来了,怪不得在老街上看不到一家笔店。







家庭作坊的作派在街上随处可见,确实也难为这些笔工了,就像农民秋收后不得不将稻谷晾晒在公路上一样是出之无奈。







      大街上除了我俩推车而过外,见不到一个游客。毛笔已不是生活必需品,电脑的崛起,无纸化的传媒将大大消弱毛笔的功用,作为纪录文化信息的毛笔已日益成为藏家手中的艺术收藏品,故鲜有人问津。笔的未来命运如何?不得而知!







古色古香的笔庄,门前车马冷落稀,门内则泊着一辆单车,生意如何维系?







这是中国湖笔文化馆,门未开,否则进去看看笔的世界。






毛笔难道就要成为记忆中祖宗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而供人瞻仰了吗?我怀着惆怅的心情与善琏镇渐行渐远......







离开善琏镇我们又向练市古镇进发,途中见一牌楼,上书“报恩禅寺朱元璋避难处”。






从公路上下到练市新区,七拐八拐地终于找到了老街的入口处。






沿河颓败的老屋看上去岌岌可危,河水污浊不堪,令人感伤!







      每个古镇总会有一座老桥,这是最基本的特征,练市镇也不例外,尽管很少有人从它肩上走过,但是它依然坚持着这份执著,不管岁月如何变迁。







再走一遭老街吧,也许它们最终将不复存在。







白花花的豆腐就从这里走向菜市场。






很多住户都搬迁到新区去了,而仍有部分原著居民不愿离开这个几代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看得出这里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河道里长满绿藻和抛撒的杂物,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看不到一人在河里淘米洗刷,也有可能住户家里接进了自来水了吧?







很像湘西人家的吊脚楼,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老屋。







     房顶上炊烟袅袅,好像这里的人们还生活在上个世纪,这是在镇上难得看见的景观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一些日益老化的村镇逐渐被改造、边缘化乃至消亡,这是大势所趋。像练市镇这样不像大牌古镇那样具有深厚的旅游资源可挖掘,更是晚景惨淡,当地政府应该花一些精力和财力把它像文物一样保护起来,不要让它自生自灭而留下缺憾。








离开练市镇骑往20公里开外的南浔古镇。

南浔古镇来过很多次了,自打封路收费起就很少再进入镇中心,只是在镇外围转转,打个尖吃碗面什么的。






         南浔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具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人辈出,是中国著名的十大水乡之一。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得其名声鹊起,游人如织。






     这些瓦房屋顶高低错落,老虎窗的敧侧的造型颇让人玩味,黑洞洞的窗内藏着什么陈年故事呢?目睹此景此情不由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记得顽皮的我常常爬到窗外玩耍纳凉,不知踩坏了多少瓦片,以致“屋外下大雨,屋内小下雨”,估计放到现在还会那样做哩,呵,呵,老顽童一个!







这些年来南浔古镇经镇政府的整体规划梳理和河道疏浚后越发显得古朴典雅、清丽漂亮了。





浓荫掩映下的茶楼显得古朴苍郁。





南浔古镇的桥就是与众不同,高大简洁,厚实浑穆,和周边的房子浑然一体,极具个性特色。





无处不在的拱桥把四方游客送往各处景点。





顺河而建的店铺形成一组抛物线,自然转向镇中央,不会让你迷失在纵横的老街上的。





这应该不算古董,然而精湛的雕工和造型仍然使人如见到图腾般膜拜,不知是何神器立于街头?






水乡的美确实叹为观止,甚至使人美到窒息!





水以载物,宁静、淡泊、安详、悠远、深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云水谣客栈”,富有诗意的名字,临河沏上一杯碧螺春,看着河水慢慢流淌,肯定是很惬意的啰。








南浔的拱桥无论远看近观亦美,只要看一回你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以致终身难忘,它就有如此的魅力,






南浔的水是清澈的,是柔情的,它让你魂牵梦绕,使得你行将干涸的心田永远滋润。






别了,南浔古镇,我还要继续赶路,我已经把你的影像拷贝到手机里了,可以在我困顿的时候随时翻看,回味那恒久的美丽。





回程途中经过震泽古镇,留待下次来访吧。






每次经过黎里古镇时总有一股进去的冲动,而每每都与之擦肩而过,下回一定要来专程拜访了。




图文已发完,谢谢各位朋友收看。



点评

明天骑湖州,然后转去莫干山骑一天,从来没有去过,有关线路问题想问问 云龙老师。 1.莫干山南坡 是从于烂线骑到莫干山镇? 2.北坡就是从芳山村方向上去? 3.到了莫干山镇 然后往西走三莫线 上S304,再绕回德清县,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2 21:37
8
发表于 2013-5-27 20:02:34 | 只看该作者
云龙 发表于 2013-5-27 18:16
...

好行程、好风光!
9
发表于 2013-5-27 21:47:12 | 只看该作者
独孤行者。顶一个
10
发表于 2013-5-27 22:38:43 | 只看该作者
说实话....还是比较关心路......出去基本不看景..也很少拍照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