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静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此塔在何处?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5-10 11:2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控江老丁2 于 2013-5-11 06:35 编辑
U游 发表于 2013-5-10 11:11
这塔是……  
浙江长兴寿圣寺塔

        骑游不但耍四肢发达、但更需耍大脑灵活----------





            

点评

百度查实--------  发表于 2013-5-11 06:37
哈哈,老丁您也拍过此塔,有照片为准。  发表于 2013-5-10 22:08
12
发表于 2013-5-10 11:21:18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讲得对,经查是浙江长兴寿圣寺塔

点评

感谢您的查实。  发表于 2013-5-10 22:09
13
发表于 2013-5-10 11:47:56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哈哈,啥地方转来的搞笑图片,够意思咯。  发表于 2013-5-10 22:11
14
发表于 2013-5-11 23:0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和贵 于 2013-5-13 14:36 编辑
控江老丁2 发表于 2013-5-10 11:20
骑游不但耍四肢发达、但更需耍大脑灵活----------





浙江长兴寿圣寺塔———哈!又找到了一张!………可惜没资料说明







点评

哈哈, 骑游不但能强身健体、而且能开拓大脑的思维能力。谢谢和贵兄!  发表于 2013-5-12 08:10
15
发表于 2013-5-12 04:2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家庄 于 2013-5-12 05:05 编辑

请问在我们身边上海市境内有多少古塔吗?

点评

龙华古塔——徐汇区龙华寺内,七级八面,高40米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塔(兴圣教寺塔)——松江区,九级四面,高48.5米,北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应塔——松江区西林禅寺内,现塔为明建,七级八面,高46.9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2 12:01
有趣味----------  发表于 2013-5-12 05:42
16
发表于 2013-5-12 12:0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控江老丁2 于 2013-5-12 12:19 编辑
高家庄 发表于 2013-5-12 04:29
请问在我们身边上海市境内有多少古塔吗?


                                               泖塔[唐宋时期至1200年历史]、韩塔;[南宋时期]------古浪路、敦煌路口。崇恩塔[南宋]-----                            --- 松江
龙华古塔——徐汇区龙华寺内,七级八面,高40米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塔(兴圣教寺塔)——松江区,九级四面,高48.5米,北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应塔——松江区西林禅寺内,现塔为明建,七级八面,高46.9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塔——金山松隐镇,松隐禅寺内,七级四面,明代古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道者塔——松江西佘山南麓,北宋,七级八面,高25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塔——松江李塔汇镇,延寿寺内,传建于初唐,七级四面,高30余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砖塔——南翔镇,七级八面砖塔,高11米,五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塔——嘉定南大街,七级四面,高41米,宋(一说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护珠宝光塔——松江天马山,七级八面砖塔,高18.81米,斜塔,宋元丰1079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雁塔(吉云禅寺塔)——青浦区青龙寺内,初建于唐天宝(743年)历代重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品莲花塔——金山枫泾镇,性觉寺内,九级六面,高32米。
万寿塔(南门塔)——青浦镇,青乾隆1745年,七级四面砖塔,高24.53米,区级文物单位。
笔塔——川沙镇新川路171号,川沙镇中心小学内,与岳碑亭,古城墙,同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点评

盼望某大俠组织大家来个“上海古塔”骑游!  发表于 2013-5-12 21:33
———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13-5-12 15:55
博学多才!  发表于 2013-5-12 12:53
17
发表于 2013-5-13 06:11: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家庄 于 2013-5-13 07:30 编辑

我刚退休时还没参加骑游活动,在市摄协的沙龙里活动,我们一些摄影朋友为自己定了一个拍摄主题:上海古塔,这时还不懂电脑这马事了,定了主题一些沙龙朋友分头去图书馆寻找资料,从各区的地方志的档案中寻找,足足五六个摄友忙了半年把上海的古塔模清楚了,其历史资料大多数有了,就缺少古塔的照片,于是分头乘车去拍,我这时想起用自行车去,因为有的地方根本没直达的车,这样又忙一年后基本都有了。摄影朋友想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准备集资出版一本摄影画册,又去出版社,一听这费用吓人,后又找朋友去疏通,市摄协也出面疏通后平均每个人还要二万,还要每人包售一千册,这难住了沙龙的朋友,从此计划搁浅了........
上海的古塔:
001、上海南翔寺双塔
        南翔寺双塔,又称南翔寺砖塔,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大街,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也是我国砖塔中的珍品,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原建在白鹤南翔寺山门内两侧。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有农民坌地得一石,常有两鹤飞来仁立石上,有借人募化建寺,寺成后鹤南飞而不复返,故名南翔寺.镇也由此得名。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改名云翔寺。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一场大火将古寺烧的荡然无存,惟独砖塔劫后余生,为南翔古镇最古老的地面文物。200多年来,古塔历经沧桑,已是岌岌可危。1982年根据古塔尚存的构件和痕迹,以及地下清理的点滴实物,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终于构画出古塔复原方案。现新生的双塔,七级八面,高11米,全部砖制构件外观模仿江南木结构楼阁式宝塔。塔上火焰形的壶门,简朴的直棂窗,精巧的斗拱,细腻的栏板和秀挺的塔刹,表现了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它的修复体现了上海人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情和智慧。
  南翔寺双塔是全国仅存的一对年代最悠久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宗教史、地方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翔寺双塔曾是南翔八景之一,名为双塔晴霞。双塔亭亭侍立,晚霞掩映,如杭州雷峰夕照之景。 二十世纪80年代,对双塔进行修缮,恢复了原有面貌。塔上有百岁老人苏局仙题南翔双塔。千年古塔的重现,为古镇南翔增添了古文化的光辉。   
002、上海华严塔
         在金山县松隐镇东北。元代创建松隐掸院,有寺僧书写《华严经》81卷,募款造塔。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僧德然率徒慧照、道安募资建造。经四年建成。砖木结构,七级方形,高约50米。虽历经沧桑,仍巍峨屹立。
         明代以来,随着松隐禅寺声誉日增,华严塔早已同方塔、西林塔、礼塔誉称为松江府四塔。初春时节,昊天朗日,骚人墨客寻芳揽胜多汇于此,登塔展望,但见一片黄墙碧瓦,殿宇辉煌,香烟缭绕。每逢佛家盛典,钟鼓长鸣,声传数里,四方信徒,成群结队,络绎于途。民国初年在松隐人陈陶遗赞助下,凿放生池,植莲藕;建藏经楼,贮大乘真经,环寺塔河架花岗石拱形石桥;造碑廊记寺塔兴衰;壁间书画琳琅,悉出名家之手。画家张大千的山水画和他哥哥张善子的画虎等栩栩如生,均极珍贵。庭院遍植异木名花。宿儒朱乐天、名流陈陶遗写的匾额嵌于寺内显要之处。
        建国之初,塔顶已倾斜。1961年遭雷击,飞檐枋木不时垂落。1963年市、县文物管理单位曾整修古塔,扶正塔心巨楠,去除周围断砖朽木,设置避雷针。1969年重加修葺,绕以围墙,被列为市级文物。今塔旁尚存钟鼓楼及寺院大殿,信步拾级华严塔桥,桥门镌字清晰可辨,碑林在塔旁,存明清碑数块。
003、上海普同塔
         普同塔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古猗园荷花池中。塔为南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7年),由甘子荆及其妻王氏所建。1935年前,经南翔学者姚明辉倡修。塔为石结构,平面八角形,五层,高6.6米余,塔身呈八角柱形。第一层八角形,刻有四天王像,上为八角形石座;第二层作八角形,每面刻有浮雕佛像,再上覆以檐,上承莲花座;第三层作四角形,上有石刻云龙。再上为圆盖;第四层作四角形,刻有俯佛像,再上为八角形盖;第五层作不规则圆形。制度极为繁复,但整体颇为调和。 晋同塔原在南翔寺九品观荷花池中,是为寺中僧人埋葬骨灰之处,后寺毁塔存。195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其移置于古猗园土阜上。1987年又迁入园中荷花池内。19601月,此塔被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004、上海龙华塔
         龙华塔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镇著名的龙华寺前。相传塔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是孙权为孝敬他的母亲而建,故又名报恩塔。现存龙华塔系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由吴越王钱弘俶重建。
  龙华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通高40.64米。塔内为方室楼阁式,有木制楼梯可以上达。塔外每层均有平座、勾栏,飞檐高翘,角挂风铃。塔檐和平座之下,均有斗拱层层挑托,显示了木构楼阁建筑玲珑秀丽的外观特色。现存塔身和基础仍为宋代原物。塔檐和平座栏杆虽经历代维修过,但仍保存了宋代建筑的风格。
  抗战前,龙华一带以桃花驰名,有柳绕江林,桃红十里的胜景,抗战时湮没。建国后扩建龙华公园,再植桃树,春暖花开时节,景色十分宜人,实为龙华八景之一,是游人的绝好去处。
005、上海松江兴圣教寺塔(方塔)
         兴圣教寺塔,又称方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东路南侧方塔园内,现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圣教寺始建于五代后汉乾描二年(公元949),初名兴国长寿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称觉云院,后改为今名。方塔建于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公元1068-1094),距今约900年。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道毁,只剩下塔和一座钟楼。清咸丰十年(1860年),钟楼被焚毁,仅剩塔。
        1974年,上海市文管委重修方塔,1977年竣工。修缮中发现砖砌方形地宫,出土双龙双狮云纹石函、铜泗州大圣像、铜释迦圆寂像、银盒、舍利、象牙化石、唐宋钱币等文物142件,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塔身修长,共9层,高425米,因袭唐代砖塔形制,呈四方形,故俗积方塔,清代又称吉云塔
        塔在南宋和元明时曾多次进行修葺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作大修,原789层圯毁重建,更换塔心柱和塔刹。在第8层的楼板上,竖立一根高13米的木柱,穿过塔顶露出8米在外。后至道光年间(公元182l1850)塔又损坏,由一和尚用手指血书佛经化缘募捐修塔。
        近百年来,塔的砖身出现裂缝,塔内各层的木结构全部毁坏,从19741977年松江文物部门力求保存宋代原构件,换下了其他部分的腐蚀构件,如塔心木、塔刹、相轮,以及扶梯;楼板、平座、腰檐、栏杆、围廊等。其中斗拱保存宋代原物62%,还有部分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访等亦为宋代原物。再现了宋代方塔古朴秀美、玲珑多姿的造型,使之恢复了青春。
006、上海法华塔
         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座落在嘉定镇州桥南堍的练祁河旁。南宋开禧年间(1201207)建造,俗名文笔峰,有祈求科举中式之意。
        塔下为登龙桥和大街,踞旧城中心,周围市廛林立,一塔高峙,为城镇面貌增色。明万历年间(157-1620),腰檐平座俱毁,仅存底层,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古塔年久失修,塔身破旧,在上海市文管会和区政府的领导直接关怀下,修塔工程于1996年春开始。修塔时,在古塔地宫等处发现一批佛像、书籍、古钱、玉器等珍贵文物。古塔原是七级方形楼阁式宝塔。每层塔内设有木梯,梯道以石级砌于砖身内,拾级而上可眺望全城景色。
007、上海万寿塔
         万寿塔俗称南门塔。在上海市青浦区南门外大盈浦沙洲上。塔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三十九(公元1774年),由曾任山东布政使的徐恕修葺。塔为砖木结构,平面方形,七层,楼阁式。建塔缘由有二,一说,清乾隆年间,青浦绅士因赋税太重,要求 减,上奏官府,得到朝廷批准,减赋轻徭,绅士感皇思浩荡,在乾隆八年与里中父老子弟输金造塔为皇帝祝寿,又建塔院供拜佛敬香故名。据周隆谦在塔院记中云:此塔之建,非以之祟释教,亦非专以凯科名直欲偕园邑之人和功累行以仰副圣天子乐育人材之圣意,不尤务其本而探其源哉。另一说,青浦人诸嗣 《明斋小识》中提出异议说:南城去水太急,故建(塔)于异方以镇之。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有人到塔顶熔化塔刹上的焊锡,酿成火灾,塔中木结构,全被烧毁,仅剩砖身。立于沙洲上的万寿塔,原有木桥相通。现已与岸相连,为上海地区塔龄最小的一座古塔。
008、上海圆应塔(西林塔)
          圆应塔又名崇恩宝塔、西林塔。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西路西塔弄。
         塔建于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当时,在庆云桥北建接待院,院内殿前建塔,起名为崇恩宝塔,俗称西林塔。
         明初,此塔倾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重建,改名圆应塔。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46.5米,为上海市郊目前已测定的古塔中最高的一座。楼阁式。塔的外形,基本上与上海龙华塔相似,而内部构造却有不同之处。西林塔在厚厚的砖壁内,置砖级和石级,进出口都在各层壶门过道两侧砖壁上。各层都有飞檐、翘角、曲折栏杆,底层有围廊,下有台座。1990年有关部门筹备重修时,发现砖身还是宋代原物,而各层外檐斗拱、罗汉枋、撩檐枋等都是明式,说明明代确曾重修。具有明、清建筑特色,但因年久失修,独存围庙和砖身,其余的已残缺不全。现已全部修复并发现一批重要文物。
009、上海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又称聪道人塔。在上海市松江区西佘山东坡。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塔曾于明万历年间大修。
        原属普照教,一说为潮音庵。据传当时有一建塔者名,为修道而隐居于佘山潮音庵内,建成后引火自焚,秀道者塔因此得名。塔高29米,砖木结构,楼阁式,七级八面,造型秀美,修长俏拔,历千年风雨仍不偏不倚耸而尊严,为余山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佘山为云间九峰之翘楚,列为第三峰。山上原多寺和塔。还有少林僧余山杀敌的传说。明嘉靖年间,有一股倭寇骚扰沿海,松江府各县均受其害,半山腰有座庙宇叫佘寺,方丈水清,原是河南少林寺嫡派之后,为人正直,又乐善好施,深得附近百姓的爱戴。为了抵御海盗的袭击,保护寺院佛地。那年,他特地从山东请来目空、智囊、天池、玉田等率僧众百余,抗敌屡次获捷,有次乘胜追击倭寇,因无后援接应而战死多人。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们的功德,将他们的尸骨,集中掩埋在佘山山顶,并在上面建造了一座石塔,取名为秀道者塔。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法国天主教会购买佘山,拆毁寺庙亭阁,改建圣堂。这样,佘山的古建筑已无踪迹,独存此塔。
010、上海护珠塔
          护珠塔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境内,塔位于天马山的中峰之右,砖木结构,七层八角形。残高19 米 。
         护珠塔又称宝光塔。在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中峰。因塔身倾斜,故又称斜塔。天马山是云间九峰第八峰,为九峰中最大的一座。圆智教寺是九峰中较大的一座佛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原在华亭县城西南,五代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年)道水灾坍塌,遂迁到山上。宋代又扩建。寺后有护珠塔,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为栱云山的许大全建造。淳祐五年(公元1245)重修。
        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18.82米,楼阁式。每层有腰檐、平座、栏杆,原是一座玲珑的宝塔。据史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山顶因佛事,爆竹引起火灾,外廊及塔心均遭焚毁,仅存 色塔身。之后,当地百姓迷信塔砖中有舍利宝珠,大肆挖掘觅宝,塔基两处挖去三分之一,致使古塔明显倾斜,加之塔四周土壤不一,造成塔身沉陷不均。1982年经勘定,塔顶部垂直线与塔中心相距2.27米,塔身向东南倾斜6°52’52”1987年,文物管理部门对护珠塔进行修理加固,保持其斜而不倒。
  护珠塔数百年来斜而不倒的原因,还有一则神秘的传说,在塔的东面20米处,有一株古银杏树。相传是周文达所植,古树分技呈龙爪状,向西扑抱塔身。当地老人云,此银杏树是山神之手,支撑着护珠塔,所以几百年来斜而不倒。今塔斜度很大,是我国斜塔之一,塔虽倾斜,但历时200多年不倒,今仍屹立于山巅。
012、上海青龙塔
        青龙塔又名吉云禅寺塔。在上海市青浦区古青龙镇。青龙镇是扼吴淞江沪渎之口,为江海要冲。上海内外贸易开始时,就在这里交汇和集散。当时,海舶辐辏,商贾云集,曾有小杭州的美称。塔建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重建,元致和元年又由里中大族任仁发捐资修茸。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513年),康熙帝南巡时,将青龙镇上的隆福寺赐额:吉云禅寺,塔也改称吉云禅寺塔。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又修缮。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存塔身高约30米,楼阁式。此塔当年高耸人云,是海船驶向青龙港的航行标志,巍巍屹立,为上海一绝。南宋后期,青龙江日渐游塞,海船不可停泊,从此衰落。
  塔自1648年进行修缮后,300多年来,未曾大修,以至腰檐、平座、外檐、斗拱,枋等,不断脱落。1956年台风又将塔刹吹倒,刹上宝瓶等随之落下。宝瓶是紫铜铸葫芦状,上有明祟祯十七年三月铸等字。由于塔顶损坏,雨水灌入塔内,楼板与木扶梯均已腐烂,塔心木也下坠,仅存塔身,且已向东北方向倾斜约左右。1992年初,经建筑物纠偏专家曹时中运用特殊技术,将其扶正,使这座千年古塔挺直了腰杆
013、上海万佛宝塔
        万佛宝塔又名石佛塔。在上海市嘉定区汇龙潭公园内。塔系宋代(公元960——1279年)佛塔,石结构,平面方形,高约4米,共六节。塔座二级,柱身三面各镌刻有佛像,还刻有双龙、花纹等浮雕图案。一面有经文,但因年久字迹已模糊不清。此塔原在嘉定南门塔林内。1980年经整修后迁入汇龙潭公园,供游人观赏。现已被列为上海市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石塔上的石雕佛像及浅雕卷莲纹都体现和反映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和时代特征。石塔分为三节,顶端第一节是含苞仰莲,第二节碑阴刻有万佛宝塔,其他三面均刻有浮雕佛像,第三节四面均刻有佛像。      
    塔身方形,第一层一面阴刻楷书万佛宝塔四字,另三面各刻火焰形尖拱佛龛,内浮雕莲座坐佛一尊。第二层一面刻经文,另三面刻火焰形尖拱佛龛,内浮雕莲座立佛各一尊。装饰花纹刻云纹、双龙纹。塔顶有覆钵、相轮。原位于嘉定镇南门外石塔弄,1982年移置现址。.  考为宋代建造。花岗石质,方形二级,通高约4米,底座边长24米。
014、上海李塔
         松江李塔汇镇(现并为石湖荡镇)上的李塔,又作礼塔,始建年代无考。按照清人所撰《李塔延寿寺院记》的说法,李塔始建于唐朝初期,因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曾经出任苏州刺史,所以叫做李塔。又有一种说法,塔为曹王李明所造,故名。此外还有一说,塔中有碑名《重建礼塔记》,李礼同音,故而致讹。后人考证,塔的风格接近宋塔,并且是先有塔而后才有寺,这又给古塔增添了 一重历史考据的迷雾。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有僧人创建澄庵,此后于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改澄庵为延寿寺,今毁,仅存一塔,因此李塔也叫延寿寺塔。
015、上海泖塔
         泖塔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沈巷镇西南泖口。塔建在泖湖中的小洲上。古时,此处原为断岸三百里的泖湖中心。南宋时是江南水乡胜景,泛舟游湖者络绎不绝。但明代之后,湖演变为水田。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有僧人如海在湖中心筑1300平方米面积的台基,并建泖塔于台基上。塔旁还凿井建亭,取名澄照塔院。塔为砖木结构,平面方形,五层,建筑手法工整简洁,具有唐塔特色和风格。当年湖面广阔,往返船只均以此塔作为航标,晚问悬灯于塔顶,更利于船只夜航。此处湖面宽广,波光掩映,古塔倒影,堪称胜景。明、清之后,由于湖的演变,寺院建筑毁废,只有泖塔,仍然矗立在水中,今人在塔的四周种植桃花,春日里红霞一片,别有一番田野情趣。此塔结构简洁,保持唐代风格,是上海地区现存建造年代保持原物最早之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6、上海韩塔
          韩塔,也称厂头白塔,位于桃浦地区的厂头(今普陀区境内古浪路敦煌路口),建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距今已有870年历史,原有南北二塔,相传由宋代名将韩世忠所建。南塔文革时被拆除。20008月,北塔轰然倒塌,成了一地碎砖。
017、上海韬明法师塔
         石塔立于龙华寺内,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七级,连石座高2.6米。六面形石柱塔身,正面镌本山开法第一代临济卅二世韬明宗禅师之塔,背后镌大清康熙岁次丁未嗣法门人超济等建立
  韬明(?----1666年)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住持龙华寺,被后人奉为龙华寺阐法开山之祖。曾建韦驮殿、东西照楼、怀香楼,重修藏经阁,复兴寺宇。著有《韬明禅师语录》(今佚)。康熙五年示寂。次年,弟子为他建本山开法第一代临济三十二世韬明宗禅师之塔(今存)。
018、上海万安塔
           原位于南翔镇西南的万安寺内,1988年仅剩三节塔身,经修复移置古猗园。
019、真如寺塔
         真如寺位于普陀区真如镇北首,为上海著名的佛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创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197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建,并改名为真如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拨款修理大殿。现存梁、柱、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俩更少的元代建筑,故此寺的元建大殿更显可贵。

020、上海崇明镇海塔
         位于崇明县城桥镇东25公里。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当年6,由大户捐资在金鳌山建塔一座,名镇海,意为可制海坍。塔高16米,呈六角形,正面上竖书宝藏兴焉,下横书镇海。塔之东、南、西三壁分书:三字。1988年重建。

有兴趣的骑友可以把资料保留下来,但要一次全部骑游到!可能有困难,而且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有的已经被房产开发商圈进其小区里,有的圈进小学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玩玩,但是没有恒心想全部走到是有困难的。

点评

———功德无量! ———感谢报道  发表于 2013-5-13 14:41
其实上海周边要关心的主题很多:比如:苏州河上的桥(从外白渡桥起一直到.......),还有上海的外国人聚居区(从解放前犹太人聚居在虹口到现在古北......)   发表于 2013-5-13 07:24
18
发表于 2013-5-13 07:1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5-13 07:10 编辑

从网络上搜来的一点与此塔有关的信息    寿圣寺塔位于浙江长兴县水口乡西部,北枕金山,南屏九龙。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是长兴历史最悠久的古刹。唐贞观后,由于茶事日兴,有僧皎然驻锡,与茶圣陆羽、诗人杜牧、张文规、钱起、颜真卿、白居易、温庭筠等高僧贤士、文人墨客于此品茗参禅。至宋佛事更为兴盛,理宗时有宰相章子厚为寺作记,并延请高僧净瑞法师于此讲经,法宴盛大,水流云集,时与西竺南华风幡交映。元朝至正元年,建佛阁宏伟,誉为长兴县四大丛林之首。 明初寺遭火焚,仅藏经阁幸存;景泰五年,又遭洪水所吞。至清朝顺治八年,圆好上入驻锡于此弘法授徒,山门复兴,祖庭重辉。嘉庆四年,僧朗月重建齐堂、客堂,以后又遭兵焚,明景泰五年,洪流暴涨,千年古刹顿付波涛,寺内千年洪钟,陷于泥沙之中。相传清同治年间,有士陈伦过寺遗址,闻脚下大地钟鸣,甚感奇异,立即发愿:“地下若有神钟,可再达鸣三声,馀为之重修庙宇佛塑金。”话毕,钟即鸣三声。于是陈伦、臧宝莹等五人重修该寺,些时建起大殿三座,竂房五百余间,寺内常住僧人百余。浙、苏、皖三省香客接踵而来,香火极盛。至民国后,香火日下;“文革”又遭毁而圮。一九九七年又重建。
寿圣寺东临太湖游览区,周围名胜古迹遍布,有陆羽茶庄、贡茶院、忘归亭、金沙泉、九龙山石雕、唐宋摩崖石刻、带炼石、石门山、颜板桥等,不胜枚举。




点评

众人拾柴火焰高,长见识了。高家庄、拖拉机有实践有理论,果然了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8:07
“文革”又遭毁而圮。一九九七年又重建,周围名胜古迹遍布,有陆羽茶庄、贡茶院、忘归亭、金沙………真不错:———功德无量!  发表于 2013-5-13 14:42
19
发表于 2013-5-15 08:07:35 | 只看该作者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3-5-13 07:10
从网络上搜来的一点与此塔有关的信息    寿圣寺塔位于浙江长兴县水口乡西部,北枕金山,南屏九龙。始建于三 ...

众人拾柴火焰高,长见识了。高家庄、拖拉机有实践有理论,果然了得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19:2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静思 于 2013-5-17 18:50 编辑


上几张在骑游活动中拍摄的古塔照片。
安亭老街的古塔.

   

      
      晚上拍摄没三角架,抖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