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uyuchaobo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练习踏频的问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3-1-15 14:54:59 | 只看该作者
挂前2 后3  骑到24码左右,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可以捏着刹车骑
慢慢的就顺了。 我就是这么干的  
踏频从30到110.

点评

表示后变速不大好。。5 6 7档比较好用 其他的变速很不准 另外不知道为什么前2 后6发力时会跳齿 踩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5 19:37
12
发表于 2013-1-15 15:18:4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上心率表吧!

点评

how much?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5 19:36
13
发表于 2013-1-15 16:03:03 | 只看该作者
先测自己的踏频多少,监控自己比较舒服的踏频。
比如原先平均踏频70,舒服的80.
还有你的目标是什么? PRO教材上的100左右踏频
小齿比,高踏频练习,先短时高踏频,然后再试着保持稳定。
慢慢来,没锁踏不要练高踏频了,没啥意义

点评

soga 看到最后一句跪了。。装备不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5 19:35
14
发表于 2013-1-15 17:14:45 | 只看该作者
我理解的是你想练习踩踏技巧,不知道是不是?
准确的说最重要的是发力技巧,至于踏频数这个不难
你如果把发力技巧练好了,想每分钟转多少转都没问题,可以在比较宽的范围浮动
在没有其他辅助设备的情况下,比较简单的就你把踩踏力量调正到自己能够承受的感觉七成就可以了,然后维持回转数在六十转左右,这个阶段不需要太快,在每一个角度都要慢慢用心去体会发力是不是均匀的,当你感觉练得发力比较均匀了,把回转数再提高。最开始不要求回转数快,太快的回转数神经都来不及去体会曲柄在脚下每一个角度的受力情况

点评

没有锁鞋。。所以只有向下是可以发力的。。。现在出行维持6 70转左右,3 6挡下时速25左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5 19:33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33:43 | 只看该作者
wangxb 发表于 2013-1-15 17:14
我理解的是你想练习踩踏技巧,不知道是不是?
准确的说最重要的是发力技巧,至于踏频数这个不难
你如果把发 ...

没有锁鞋。。所以只有向下是可以发力的。。。现在出行维持6 70转左右,3 6挡下时速25左右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35:05 | 只看该作者
白牛 发表于 2013-1-15 16:03
先测自己的踏频多少,监控自己比较舒服的踏频。
比如原先平均踏频70,舒服的80.
还有你的目标是什么? PRO ...

soga   看到最后一句跪了。。装备不行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36:06 | 只看该作者
a260101666 发表于 2013-1-15 15:18
还是上心率表吧!

how much?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37:20 | 只看该作者
一只赶路 发表于 2013-1-15 14:54
挂前2 后3  骑到24码左右,刚开始的时候不习惯,可以捏着刹车骑
慢慢的就顺了。 我就是这么干的  
踏频从30 ...

表示后变速不大好。。5 6 7档比较好用  其他的变速很不准
另外不知道为什么前2 后6发力时会跳齿 踩空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38:21 | 只看该作者
刘影 发表于 2013-1-12 21:59
搞一个带有心律功能的码表,进行间歇练习

6个月之后。。
20
发表于 2013-1-15 20:45: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uzi 于 2013-1-15 21:00 编辑

聊聊观看高水平专业选手在大赛中的踏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亚运会女子公路计时赛,赛程32公里,每国出一人,主要是中国姜丰和韩国选手之争,姜丰身高170左右,身材体重极好,韩选手163左右,从赛后看力量和耐力应比韩国选手好,姜完赛后较轻松,韩选手躺地不起。前16公里姜比韩慢6秒,这高个踏频比矮个快,而不是相反,我就知不好了,下半程还是这样,最后慢26秒,获银牌。姜在一些时段有5--10%踏空率,韩选手经验更老道。26秒200米左右,姜的大盘多一个齿我想能赢。中国教练在跟随车叫还有8公里坚持,还有6公里坚持,还有4公里坚持,有什么用。我们在速滑比赛中也经常看到这种情况。输在经验,输在脑子,输在教练。我看得不服气,不是输在我们女选手身体条件实力而输在综合实力。所以说踏频不是说快就好,慢就不好,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