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3-1-9 14:24 编辑
蓝光的危害 据CVRL色彩和视觉的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光波测量长度约为400nm到470nm的光被认为是蓝色光。在可见光波段与蓝色光谱相邻的为紫外线波段(UV)光。紫外线波段位于短波段,它通常被分为所谓的紫外线三波长,紫外线A- B和UV - C波段。短波紫外线(100nm的- 290nm)对眼睛和皮肤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是短波,他们是由大气过滤后才到达眼睛。紫外线A(波长320nm - 400nm)和紫外线B(290nm - 320nm的)是破坏性的物质,对眼睛和皮肤危害极大。 视觉需要光线。随着人们年纪的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会累积代谢废物褐脂质,这些物质使人们的视网膜对慢性光特别敏感,这样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吸收蓝光后,蓝光会与含有脂褐质的 A2E 分子反应引发自由基形成。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当细胞衰亡就无法供给感光细胞足够养分进而造成视力受损,也就是所称的「黄斑部病变」。,虽然蓝光会危害视网膜黄斑部,但人类天然水晶体是可以过滤蓝光,但是对於白内障患者在进行水晶体置换手术后,所置换之人工水晶体若无法挡蓝光,极可能因蓝光而危害到视网膜黄斑部产生病变。 如果蓝光带激光性质,其对眼部的影响成几何倍数增长,距离近、光线长、观看时间均是重要影响因素。 白光led的基本原理是led发蓝光,照射荧光粉产生黄光,混合出近似的白光,来照明。 led的蓝光污染,其实是厂家调高了电流,导致荧光粉被快速过度消耗,所以最后荧光粉少了或者没了,led灯无法正常工作了。 所以,正规厂家的产品都不会把小功率的灯具,简单调高电压来充当高功率的灯具,就不会有你说的蓝光污染。 日前有报道称,宝宝盯着“浴霸”沐浴两个月失明,罪魁祸首极可能是其发射出来的蓝光,使LED行业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更令人心惊的是,有照明业专家昨天向本报记者透露,正在取代传统白炽灯的高端品种LED灯也容易由于偷工减料而暗藏大量的蓝光,这将作为多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LED产业推向风口浪尖。本报记者调查显示,大量的投资扩产令缺乏核心技术的LED产业造假、破产等乱象纷呈。随着竞争的激化,预计国内LED产业将在未来三年至少淘汰50%。 医学界却表达了忧虑。上海五官科院长孙兴怀教授说,依据当时国际上的研究成果,LED宣布的蓝光长时间作用于人眼的话,会形成严峻的损伤。 据了解,蓝光作为色光的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灯具当中。上海五官科医院院长孙兴怀教授表示,当前市场上大多数LED灯具,是通过芯片发出蓝光,激发黄色的荧光粉,来调和成白光的,因此,LED的蓝光问题尤其突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LED灯具生产国, 根据科技部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LED在照明市场的份额要达到30%;国家发改委也制定了路线图,到2016年彻底淘汰白炽灯。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打造的LED产业园不下20个,今年产业总规模预计要达到2000亿,2015年将超5000亿。 然而,就在产业界分享盛宴,高歌猛进之时,医学界却表达了担忧。上海五官科医院院长孙兴怀教授说,根据目前国际上的研究成果,LED发出的蓝光长期作用于人眼的话,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具体的位置是光感受器,也就是接受光线,把它转换成视觉电信号的细胞,你对着它,积累到一定量,不能感受光线,然后就失明了。 蓝光作为色光的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灯具当中。孙兴怀说,当前市场上大多数LED灯具,是通过芯片发出蓝光,激发黄色的荧光粉,来调和成白光的,因此,LED的蓝光问题尤其突出。 蓝光真的有这么大的危害吗?记者联系了国内多家LED厂商,没有一家愿意做出回应。采访电光源界的专家,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回答。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卫桥博士表示,蓝光伤眼一说,目前还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据: 仅仅是一个猜测,一定没有影响,我没办法说,但一定说影响,现在没有找到合理的依据。这个东西说真的,都是非专业的人在说这个事情。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副所长张善端博士则说,蓝光伤害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浴霸灯的蓝光造成了西安一位婴儿眼睛被灼伤,最终导致失明。他找出了名为《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的国家标准,有一个章节专门表述蓝光危害和量化的计算方法: 视网膜蓝光伤害,是一个定论,因为它的伤害曲线已经测出来了。现在做LED很多是从半导体来的,对照明,对人,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呢,这可能也是他们要避免回答这个问题。 他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推荐标准,对厂商并无强制作用。目前,进入LED产业几乎没有门槛。特别是在下游组装灯具的厂家中,还有很多是夫妻老婆店模式的手工作坊,根本谈不上质量管控体系。业界现在激烈争论,需不需要对LED灯具进行强制的光生物安全性检测。据公开报道,欧盟已经制定强制标准,我国的出口产品因为光生物安全性不达标被欧盟退回,已频频发生。我们能不能借鉴呢?国家半导体照明研究中心杨卫桥认为: 【欧盟给你套一些标准,限制你,这样一个商业或政治的考量。假如我们一开始就把标准定得很高,很多公司就无法快速成长,无法作大,这其实是西方一些大的公司乐于看到的结果。】 先发展,再定标准,这行得通吗?上海五官科医院院长孙兴怀指出,眼睛不像自然环境,可以先污染再治理,一旦受到损害,基本都是不可逆转的终身遗憾。 产业发展,失去理性的奔跑,注定是会摔跤的。之前,还风光无限的光伏企业,目前挣扎在破产的边缘。更早一点,乳品行业也曾以低标准来换得高速扩张,结果一个三聚氰胺事件,毁掉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担心,LED千万别成为下一个! 上周,国产首台LED芯片的核心生产设备MOCVD在上海的理想能源公司下线。一片欢欣鼓舞中,公司总裁杨立友博士却难言轻松,因为从光伏转投而来的他们,在LED领域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苗头: 【国内市场前几年大概进了1000台左右的进口设备,地方政府每一台补贴1000万,每个地方都想把产业能做起来,这种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下子起来了非常多的企业,技术水平都不太高,一下就把它做烂掉。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国家层面上,对质量、技术准入门槛,定一些标准。】 对于LED的蓝光溢出,复旦电光源研究所张善端认为,这个问题并非无法克服,开发低色温的产品,加强二次配光都可以显著降低危害。他说,现在当务之急是做两件事,国家要尽快制定强制标准,并组织专家给出使用建议: 【前国际照明委员会的主席,他做过一些研究结果,室内用低色温的灯,就像白炽灯一样,看起来黄黄的光,就要求LED质量比较高的,一个是比较贵,一个器件要好一些,那还是比较安全的。那些冷白色的LED呢,6000K色温的,室内不是很适合用的。台灯这个东西你也不要光考虑节能】 我们既不能对资源消耗无动于衷,但也不能以我们的健康为代价。LED,请你慢点走!走得慢是为了走得稳!任何企业、任何产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首先都要以人为本。千万不要为了现在省了,结果未来国家和民众为健康付出的更多! 从公共场所到千家万户,LED正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无处不在。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协会副会长王康平说,如果把全国50%的光源都换成LED的话,每年省下的电相当于再造2.5座三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