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5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太湖的一次亲密接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4 13:17: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11-4 13:20 编辑





与太湖的一次亲密接触

年年看太湖,今又环太湖。1028日——1031日,我们用了4天时间去太湖环了一圈,想法是尽可能地贴太湖走,多看看、多体味体味太湖的味道。
骑游路线:D1  上海顾村——淀山湖镇——锦溪镇——周庄——同里——吴江——横扇——庙港——七都   136公里
D2 七都——夹浦——分水——太滆——马山  125公里
D3  马山——影视城——望亭——光福  130公里
D4   光福——西山——东山——苏州——上海 210公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3:3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11-4 13:36 编辑


不会玩GPS,路线图就拍了地图照片,细的黑线是我们的骑行路线,☆打圈是扎营处。继续。



10286点顾村出发,沿着一条江南水乡古镇之路,直奔主题太湖之滨。这一片水乡泽国,古镇如镶在项链上的颗颗宝石熠熠发光。淀山湖镇,一个静静躺在淀山湖北岸的昆山水乡,与上海的朱家角遥遥相对,湖畔有许多别墅、绿地、农舍,新修的环淀山湖大道绝对是骑车族的天堂。星期天鱼塘垂钓的特别多。锦商公路近锦东路处,聚集有大量的年轻人。哦,是一家大企业在招工。大量招工也是经济逐步企稳复苏的迹象。周庄到吴江的周松线(吴江又称松陵)刚刚修缮一新,骑车看景十分舒心。原来担心这片水乡路难走,看来是多余的了。

















又见大运河。春天骑行大运河曾经来过此地,江兴大桥上依旧是车流滚滚,桥下依旧是舟楫穿梭,倍感亲切。





顺着江兴东路进入吴江。吴江地处苏州之南,太湖之滨,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又是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各条马路都是洒水洗过扫过,飘来阵阵桂花香,在这样的地方颐养天年,吴江人好福气。一路走过,看到苏州河路、鲈乡南路、笠泽路的路名,我似乎开始隐隐闻到了太湖的味道……

IMG_6560.JPG (20.95 KB, 下载次数: 7)

IMG_6560.JPG

点评

环太湖好线路.  发表于 2013-11-4 11:4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3:5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11-4 14:14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2-11-4 13:34
不会玩GPS,路线图就拍了地图照片,细的黑线是我们的骑行路线,☆打圈是扎营处。继续。


出吴江沿230省道南下,知道右手不远村庄后就是浩瀚无际的太湖了,但就是看不见,那个急呀!到得一处牌坊停车场处,问了一个买橘子的,他说道,伲盖搭是菀坪管的,给搭正勒拉开发太湖旅游区,杜德弗得了,沙滩、度假村、游乐场样样有,耐明年来么得,弗卖票盖。尼格桔子绝对好契,菀坪橘子是有名的,耐去闷闷看,西山东山橘子弗好忒伲比盖。于是买了十斤桔子分着吃吃,果然是又大又甜又多汁,还吃不到一粒籽,以后一路上似乎再也没吃到这么好的橘子了。
如此,我是记住了菀坪这个地名了。

其实,这是个很有味道的地方。这个临近东太湖的小镇,竟然杂居了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多个县、十几个民族的人。在这个吴方言区,当地人舍弃了吴语而采用河南话,形成了一个河南方言岛。原来此地本是东太湖的一片茭芦浅滩,直到清光绪年间才开始有人定居,而这第一批拓荒者便是来自河南的难民。李闯王造反,许多河南人为避战乱离家南行。他们最初在江苏的句容、溧阳、宜兴及浙江的一些地区居住,然而土客之间矛盾尖锐,生活非常艰难。当时的菀坪,地势低洼,太湖水位高时,就会发生倒灌现象,一直无人居住和管辖。一部分河南人辗转来到菀坪,发现这块滩涂土地十分肥沃,且没有当地人的排挤,于是便决定在此定居。他们联络了在浙江、宜兴等地的亲朋好友,共同在那里放鸭种田。他们都有亲朋关系,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不受邻近地区的干扰,不受当地风俗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讲河南话,行河南风俗的独立村落。尽管还有许多苏北、云川贵的移民,也只能被河南话同化。如今几代河南移民的子孙,仍保留河南的风俗习惯,如贴春联、舞狮子、续家谱等。在这个方言孤岛上,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许多年轻人现在都是双语者,既会河南话又会本地吴江话,但他们坦言不会遗弃河南话。在他们看来,河南话是祖先留下的,是联系家庭内部的纽带,也是他们的骄傲。





太浦河大桥
这座很有气势的大桥在横扇附近。太浦河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河流,也是上海西南部的大河,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故名。 19581991年在天然湖荡的基础上人工开挖连接而成。西起江苏省吴江市庙港镇太湖东岸,东至青浦县金泽镇池家港村入上海市境,在练塘镇南大港处与西泖河相接。













“江南第一闸”著称的太浦河节制闸座落于横扇镇西







庙港大桥   脚下的太浦河是太湖东向奔海的唯一通道,这里应该是浦江源头了。










历史上,沿湖嵝港都建有庙宇,以今庙港镇所在的庙宇规模最大,故也称大庙港.庙港之名由此而得.
吴越之战  庙港曾为江南兵家重地.越国伐吴于泽(即太湖)庙港为主战场.越吴决战,越军以水陆两路攻破吴国首都,吴王夫差被困于姑苏山而自刎,庙港之地先属吴国,再属越国,所处之地带为湖滨滩地,成为通东西山必经之地,至今还有一个自然村名为"吴越战"。
太浦河庙港大桥上太湖螃蟹节的广告勾得大家垂涎三尺。





站在大桥向西望去,太湖水泱泱隐隐,闪闪发亮,无边无际,终于贴近太湖水了!太湖古称具区、震泽、笠泽、五湖,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 “湖不深而辽阔,山不高而清秀”,一派“平山远水”、“山长水阔”的“吴中山水”景色。




点评

阿康师傅地名讲解的好.  发表于 2013-11-4 11:53
4
发表于 2012-11-4 14:35:41 | 只看该作者
阿康 发表于 2012-11-4 13:58
出吴江沿230省道南下,知道右手不远村庄后就是浩瀚无际的太湖了,但就是看不见,那个急呀!到得一处牌坊 ...

O(∩_∩)O哈哈~阿康大哥的黑线真的是环太湖一圈~~~~~~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4:51:52 | 只看该作者
致真 发表于 2012-11-4 14:35
O(∩_∩)O哈哈~阿康大哥的黑线真的是环太湖一圈~~~~~~

美中不足的是,几个岛(马山半岛、西山岛、东山半岛)没有按计划转一圈,只是象征性地意思意思,主要是时间关系天黑得快,选地扎营必须早,加上修车等等意外事情也会耽误时间。
6
发表于 2012-11-4 14:58:5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好贴要顶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5:0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11-4 15:05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2-11-4 14:51
美中不足的是,几个岛(马山半岛、西山岛、东山半岛)没有按计划转一圈,只是象征性地意思意思,主要是时 ...





江村市隐  
    继续向庙港镇方向骑去,路边一幢建筑物门口的一块巨石上四个大字吸引了我的目光——江村市隐 南怀瑾。江村这个地名举世闻名。出生吴江的著名人类社会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于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并取得公费留学的资格后,到家乡庙港的开弦弓村去参观访问调查农村经济,掌握了许多资料。在去英国的轮船上,费孝通把这些资料整理成调查报告初稿。这份初稿随他进了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后来又写成论文《开弦弓村——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通过论文答辩后获得博士学位。1939年论文以《中国农民的生活》为书名在英国出版,后来又以《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为名重印多次,这篇论著被认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半个多世纪来,中外人类社会学学者无不受到这一论著的启发和影响。开弦弓村也随之闻名于世。可能是开弦弓村有点土气拗口,费老替他起了个学名“江村”。如今这个小村庄就在公路南面几公里处,寂寞孤独,默默无闻,近一百年前就发展了村办企业缫丝厂的地方,不知今天它还留有些许痕迹吗?
     
    至于南怀瑾,那也是个重量级人物了。南怀瑾(1918318日-2012929日),浙江乐清人,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曾在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国立政治大学、美、加文化学院讲学,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2006年定居在七都(庙港),开办太湖大学堂传道授业。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一个月前刚在太湖大学堂仙逝。这块大石头的后面就是太湖大学堂了。市隐,据我所知,应是隐者之大了。常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南老的“市隐”是夫子自道呢还是对后学的鼓励,不得而知 ,对他的议论至今尚未平息,但老先生不需要赞扬,不需要掌声,不需要奢华,不需要喧嚣,一切都不需要。一支烟,一壶茶,回归生命的平静,走的如此平淡,没有一丝神奇,就像邻家的老者,走的如此安详。生命的本来,不就是这样吗?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丝云彩,南老颇有隐者风范。
湖景房只卖四千多,算是房价洼地了。




庙港的街头雕塑,尚未读懂其中意思



8
发表于 2012-11-4 15:49:33 | 只看该作者
先看风景,再看文字,有滋有味。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6:3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11-4 16:40 编辑
路页 发表于 2012-11-4 15:49
先看风景,再看文字,有滋有味。


谢谢各位鼓励。继续。


太湖蟹
  太湖三万六千顷,方圆百里。浦江源头七都镇独拥蟹中之王美称的太湖清水大闸蟹,如今的庙港已成为华东地区太湖蟹最大的养殖基地和蟹交易市场。我们在交易市场、交易一条街、附近的养殖基地转了一圈,只见蟹商临河而居鳞次栉比,储蟹的网箱占据了半个河道,吃蟹人买蟹人都是大巴小汽车整车整车的来来往往,像俺们骑着自行车头戴骑行帽的吃客绝无仅有。交易市场大厅几百个蟹摊位都在热情拉客,今年蟹季是丰年,价位下来不少,摊贩极力推荐断脚蟹,3两多的25元一斤。从蟹街、蟹市场、养殖场的人气规模看,确实与阳澄湖巴城有的一拼。

















太湖船民的日常生活






与盛蟹有关的器具








镇里转了一圈又回到太湖边,见一蟹农沿街在兜售蟹,价钱还算公道,他也不像其他蟹贩子漫天要价胡搅乱砍,只说自己是养蟹的,差不多就可以了。该出手时就出手,老王出面几个回合搞定,三两左右的蟹30元一斤,185斤重150元,公母各半,老姚随他到后面一个单位厨房清水煮熟装入塑料袋,大伙又去镇里买了酒、菜、饼等等然后去太湖边扎营了。


夕照湖滨






买蟹煮蟹













七都镇北省道边有一条沿太湖木质观景走廊,有便道通往湖心四五十米处的木质观景平台,四四方方平平坦坦,50平方米左右,是理想的扎营处。搭好帐篷已是夜幕初合,我们的夜饮也开场了。太湖蟹吃法可蒸、可煮、可醉、可腌等,饭店里清蒸后再刷一层油,卖相好,有老吃客说其实最美味的还是用清水煮,不用姜不用醋,相传大闸蟹名称的由来就是农民沿街叫卖时用土话“大ZA蟹”即大的用水一煮就可以吃的意思,久而久之就成了“大闸蟹”,美食大片《舌尖上的中国》第7集中介绍的就是太湖蟹,今天一人两只大快朵颐。
“秋风响,蟹脚痒”,寒露到立冬,太湖蟹大量上市,今日正是时候。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雌蟹有美味的蟹黄,雄蟹有美妙的蟹膏,毛色金黄,蟹肉饱满厚实,太湖蟹的蟹肉有点咸,也有点甜味的,需慢慢品,这种神奇的鲜味在舌尖上久久滞留蔓延,不用调料,细剥慢剔,喝一口酒,聊几句旅途趣事,沐浴着湖上吹来的微风,耳闻四面芦苇刷刷似在窃窃私语,大家都说今天的蟹吃的最有味道,今晚这顿饭终身难忘。确实,持螯,品酒,赏景,神聊,再加上骑游天下,这样的感受好了勿德里个了!










皎月慢慢爬上西边的夜空,虽然没有十五的大,却也照得烟波浩淼的湖面朦朦胧胧,湖中岛屿影影绰绰,颇有点诗情画意;远处的灯塔闪着红光或蓝光,更给湖面增添神秘气氛。平台下的芦苇丛中还夹杂有秋虫唧唧的叫声。附近的游客居民陆陆续续来散步观景,看我们的腐败,与我们攀谈,有的还交流骑行经验的装备,大家都是饭饱酒足,都有闲情逸致,说说笑笑,海阔天空,平台上一片河蟹。




点评

蟹文化,吃文化,住文化讲清清楚楚.  发表于 2013-11-4 12:03
10
发表于 2012-11-4 18:13:57 | 只看该作者
羡慕,尽兴的乐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