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拖拉机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人独车游枫泾、金山农民画村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10-31 21:06:3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滋味的单人独行!

点评

单人出行,对老年人来说,还是不宜大力提倡,最好有二三个人一起,有伴,也有照应。  发表于 2012-11-1 10:02
22
发表于 2012-10-31 22:24:4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骑车是好,汽车沒人买GDP这么上,最关健是官上不起了,改变思路,什么都看懂了.你想骑车,他想当官.再可以想的深一层.

点评

是的,赞同你的观点,我们现在人老了,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才是“王道”  发表于 2012-11-1 10:05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5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0:55 编辑

继续游枫泾,因琐事较多,发帖不及时,耽误了各位看官,在此表示歉意。
沿枫溪长廊继续向东,来到一家烧卖店,肚也有点饿,就坐了下来,买了一碗榨菜肉丝面,才五元钱,有点吃惊,在旅游景区里的东西奇贵,是普遍的现象,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吃到五元钱一碗的面条,服务员端上来一看,量还是蛮足的。




店里悬挂着老板与明星们的合影,以显示该店的人气




墙上的书法,显示着烧卖店的文化氛围




墙上价格表,没有一样超过十元的,可以看得出店里食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


五元一碗的肉丝面,量很足,对于我这样的肚量,还是够的


枫溪长廊走到尽头,路牌却变成了文中路,不知这是从那处地方算起的


走完了枫溪长廊,就来到了闻名的枫泾三桥,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枫泾。
北丰桥原名通津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2004年改建更名为北丰桥。竹行桥原名登云桥,建于明代,2004年改建更名为竹行桥。
  清风桥原名工农桥,建于1974年,2004年改建更名为清风桥。
  枫泾三桥景观区尚有清风阁茶楼、望江亭、三桥广场、三桥里商品市场,老街特色小吃是赏景休闲的极好场所。

在枫泾三桥的位置,因普通相机根本就拍不出三座的全景,到网上搜来了二张照片,各位看官请将就。如果此照片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那请给予告知,本人立即将其删除




这是我拍的竹行桥


从另个角度拍的竹行桥


清风桥


北丰桥







点评

哈~~那个摄影菜刀手要找你论剑了!  发表于 2012-11-1 22:41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06:5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过竹行桥到那立有“枫泾三桥”石碑的广场,而是继续沿着生产街往前走,这里是店铺林立的美食小街







生产街的尽头是泰平桥,







泰平桥下,是东区火政会旧址
它是民国期间枫泾东区火政会所在地。这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一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当时的消防车




消防工具


当时枫泾镇上火灾较多,救火人员常有牺牲或受伤。1926年,为纪念历次救火中牺牲的勇士,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金山区文物。因时间关系,没有去实地参观这座塔,但旧址里有这座塔的模型


当时消防用的电话


消防警钟


旧址门口有一石碑,上面写的是上海现存的仅有一艘消防艇的说明,可是河里却见不到这艘消防艇的踪影,甚是可惜






25
发表于 2012-11-1 12:15:56 | 只看该作者
枫泾深度行。

点评

谢谢关注!精彩还再继续!  发表于 2012-11-1 12:31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2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7:35 编辑

过了泰平桥,来到了古戏台前,看到这似曾相似的戏台、桌椅,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看戏的情景。戏台的后方的一张桌子上,一桌的小朋友正在吃饭,也许是学校的老师们带着他们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看到们也许是饿了,一个个狼吞虎咽似的,胃口特别好。






离开了古戏台,来到了人民公社旧址,有人把守大门。由于自己一人,一则车子停放的安全问题,二则是对于售票的景点,我也是与大伙一样不喜欢卖票的地方,也就没有进去参观了
拍了二张照片




这些字是用啥玩艺做成的呢?请猜猜看


光看那个牌子上的字,是猜不出用什么东西做,再看这一张,就能明白吧?



还是不知道,那请看这个吧

猜对了吗?是用知了做的字,有创意吧!


在北丰桥下这个石碑,我不知道是念“桥湾里”还是读作“湾里桥


桥边有一株这种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植物,记得小时候经常摘它的小果实挤出里面紫色的汁液涂在小手上玩,看到这株植物,又让我想起了那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童年


前往施王庙的小街


施王庙,要买门票才能进去,感觉这种现象是我们社会的悲唉呢,还是普通老百姓的悲唉?要去瞻仰历史英雄,要去谒拜菩萨,还得行贿才进门

施王庙建于明万历七年(157年)。施王其名叫施全,施全历史上实有其人。宋高宗时任殿前司军校,民间唱本称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飞手下的护国大将军。岳飞遇害风波亭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相府,行刺秦桧未成,离京回乡。后朝廷册封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带,为金山及相邻浙江一带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另外一种说法,说他趁秦桧退朝时刺杀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桧分肢杀害于市中。由于他继承了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被加封为“靖江王”。

枫泾百姓为纪念施全,在明万历七年募白银400两;在枫泾北栅建造了施王庙。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两侧立有石马,中殿左右放置两条木船,后殿为主殿,楼下供奉施全和夫人塑像,楼上设精雕木床,是施工卧室。边上还有供道士起居的生活用房10余间。施王庙前还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桥,称施王桥(现已重建)。整个施王庙占地3 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一带规模较大的道教官观。从清朝中叶开始,为纪念施全八月初二日生日,开始举行施王老爷神诞赛会。赛会时节远近数十里乡民都赶来枫泾看庙会,十分热闹。赛会有施老爷“开光”、出巡、摇梢船、放焰火、踩高跷、演大戏等节目,一般要延续两到三天。到清朝末年,由于城隍庙赛会的衰落,施王庙赛会成为枫泾一年中最热闹的庙会。



施王庙往东是丁聪漫画馆,在一条小巷子里,担心自行车的停放,在巷口张望下,就没有进去,感兴趣的人,可以进去参观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33:45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有事先离开,下午继续上照片
28
发表于 2012-11-1 12:4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11-1 17:21 编辑

枫泾 一趟跑的,整出个枫泾专家,就是导游也导不出这些道道哇。

一个字:值!二个字:值了!!三个字:太值了!!!

点评

谢谢夸奖,后面还有更精彩的  发表于 2012-11-1 16:40
29
发表于 2012-11-1 16:12:17 | 只看该作者
要买门票吗?

点评

我去的地方不要门票,老人骑游的一条原则就是:要花钱买票的地方不进。  发表于 2012-11-1 16:35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7:0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7:37 编辑

继续上照片
在丁聪漫画馆小巷口,我看到了这样的东西,象棉花吧,但感觉有点脏,不象我以前见过的棉花,以为是废弃的棉花,可废弃的东西为什么还放在这里晒太阳呢?心中一阵猜测,没有得到答案。后来,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整株的棉花,才明白了,这是刚摘下来,没有加工过的棉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


从另一条小巷子进去,又看到了另一座桥施王桥,这桥应该与施王庙有瓜联吧,从网络上找不到此桥的传说




桥中央的圆形花饰




来到了清风桥




从桥上远望


桥下的枫泾三桥广场(我给起的名字,因为不知道如何称呼这个地方)



广场边的12根栏杆上雕刻了12生肖的图案,太多了,就不一一贴上来,这是第一个栏杆上的生肖子鼠



过了三桥广场,继续往前走,看到有这么一个牌楼,将其拍了下来,也没有进去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