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ickqi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谁动了中国的自行车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3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07 编辑


1994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公开表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从此,中国突破了私家车的禁区观念。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菲亚特126P、国产桑塔纳、捷达、富康、夏利等私人购车已经成为一股挡不住的激流。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在中国的大城市,自行车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图为1998年10月19日,天津,某交通要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路口交织,场面混乱不堪。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3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08 编辑


进入21世纪,山地车风潮演变为年轻人对自行车极限运动的热衷,自行车开始卸掉代步工具的名头,成为了一种供人们把玩的现代玩具。图为2001年6月24日,云南昆明,自行车极限运动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运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4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08 编辑


随着私家车的井喷式发展,截至2009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已由1986年的62.7%骤降至18.1%。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陈燕凌称,目前北京44%的机动车日出行距离不足5公里,这一部分需求是本可通过自行车解决的。图为2007年4月3日,北京市东城区的北京站东街上,一位骑着自行车的行人从大量的出租车旁经过。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4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10 编辑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在地铁口、商业区、交通枢纽、宾馆写字楼及社区等地兴建自行车租赁点,推行自行车全城联网、异地存取的租赁业务。负责该项目的贝科蓝图公司在京设置了近200个网点,超过8000辆自行车投入运营,自行车租赁业务热火朝天。图为2007年8月20日,一家电视台记者在北京地铁大望路租车点采访。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4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10 编辑


奥运后,北京自行车租赁市场遭遇持续萎缩,贝科蓝图公司只保留了当年200个联网点中的12个,仅几百辆自行车仍用于出租。这一现象更折射出目前全国范围内自行车出行所遭到的冷遇:广州一些自行车道被挪到人行道上,武汉7座跨江大桥只有1座仍允许自行车通行。在城市规划中,机动车的行使权力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为2010年8月4日,北京望京地区,因租车人极少,该地区的自行车租赁点过半成为摆设。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4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11 编辑


目前,美国、英国的许多城市都在修建更多的自行车道,英国更是启动了“自行车革命”工程。而与此同时,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中国社会,也开始着力重焕城市自行车出行。根据计划,北京将更多地修建自行车专用道、在2012年内将自行车租赁点增至1000个、增加自行车停靠设施的建设等,争取在3-5年内,让自行车回归市民生活。图为2009年10月12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向骑车族免费发放“自行车爱北京”车牌。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9:5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qian 于 2012-7-16 22:11 编辑


政府措施的另一面,则是人们对于自行车的心理回归。中国老牌自行车“永久”在今年推出了一个新款副牌,外形复古、操纵简单,这一回归的举动揽获了不少中国年轻人的关注。目前,让大众回归自行车生活,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中国人为之努力的目标。快进的经济发展,激进的城市规划,井喷的民众欲望,建国61年,是谁动了中国的自行车。图为2010年7月17日,一辆“永久”新款自行车停放在上海街头。
18
发表于 2012-7-16 21:24:23 | 只看该作者
图全挂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22:12:11 | 只看该作者
song_1818 发表于 2012-7-16 21:24
图全挂了。。。

谢谢提醒,现在好了!
20
发表于 2012-7-16 22:23:06 | 只看该作者
儿时的回忆那,多少的快乐都在这飞转的轮子上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