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介绍武康路 [打印本页]

作者: daxiao    时间: 2012-1-31 12:21
标题: 介绍武康路
编辑本段简介  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Route Ferguson)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2011年6月11日,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
编辑本段历史  武康路始建于1907。据《上海市徐汇区地名志》记载:“该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人福开森姓氏命名。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
  清末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受李鸿章之托督办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苦于找不到谙熟现代大学管理的人才时,巧遇福开森在上海逗留,遂聘其为“监院”(相当于现在的教务总长)。福开森上任后,为方便师生出行,用自己的薪水修建了这条马路,开始并无确实名称,后因法租界在扩大地盘中,与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发生冲突,又与英、美、俄等国产生了矛盾。福开森从中调定,最终令各方满意获得解决。为答谢福开森,当地民众把这条马路冠名福开森路。由于福开森聘请的教授都住在市区,自从修建了这条马路后教师上班、上学就方便多了,因此,很受师生称赞。武康路起先是一条土路,两边尽是水稻和菜园及农舍,河道池塘密布,散落着许多坟丘。1914年,福开森路正式被划入法租界,法国第一任驻沪领事明梯尼按照当时西方最现代的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武康路沿线的整体规划,并以武康路为中心,将这一规划逐步向周边推进。
  1914年,武康路所在的西区正式被划入法租界,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法国新租界。由于受来自法兰西科技、资金、文化的强力推动,很快形成了以武康路为标志的法兰西社区。住在这里的都是西方派驻沪上的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成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国中之国。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经过3个月的浴血抗战,上海最终被日军攻陷,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进入了为期4年之久的“孤岛期”,此时,在整个欧洲到处遭受德国法西斯铁蹄奴役之苦的大背景下,沪上洋人开始放下了身段。与中国国内沦陷区战乱不止、日寇烧杀抢掠暴行肆虐相比,租界内由于能够得到庇护,相对比较安定,来自各地的商贾富豪携巨款涌进这里躲避战乱。由于游资的日愈增多,市面得到了畸形繁荣,人口膨胀,一些富商又开始了建设投资,在武康路周边修建了大批新式里弄,武康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日本交恶,侵华日军占领上海法租界,武康路陷落。1943年,法国宣布放弃以武康路为中心的法租界,汪伪政府乘机宣布“接受”法租界,并将武康路所在法租界改称为上海市特别第八区。汪伪政府的“接受”不被国、共两党及国际社会所认可,也不为国内民众所接收。汪精卫因此非常懊恼,却又无计可施,躲在武康路湖南别墅生闷气。之后,周佛海、胡兰成及汪伪上海市市长等人提出了应对之策,建议汪精卫把“接受”的租界200多条以外国人命名的马路,全部改成以中国各省、市及部分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这样做有几大个好处:一是显示了汪伪政府的独立、尊严和民族气节,可以摆脱汉奸骂名。二是借助全国人民反殖民地激愤之力,通过改换马路名称,赢得民心,造成“接受”的既成事实,以堵住重庆方面的嘴。三是这些马路换上各省、市地名后,这些马路的名字将会永远存在,名垂青史。汪精卫听罢喜上眉梢,立即吩咐上海市长照办。
  负责改名的办事人员找来当时的全国行政区划图,给租界内的各条马路换上新名。方案形成后由市长亲自送往暂住武康路周佛海别墅的汪精卫审定。汪只对福开森路等几条重要马路给予关注,他凭自己多次途经武康上莫干山留下的美好印象,对周佛海说,武康莫干山在山区,福开森路在大都市,但环境和氛围极为相象,不仅洋人喜欢那里,上海滩的政要富商都喜欢往那里跑,福开森路就以武康命名吧。武康路从此就在上海滩叫响了。此后,这些马路名称一直沿用未被更改,即便是横扫一切的文革时期,全国不少城市的街道都被换成与革命有关的称谓,这里不曾有过任何变动。[2]
编辑本段建筑  武康路长1183米,宽12米到16米,整条路呈弧线、大致为南北走向,北起华山路,可见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与宋庆龄故居相望。梧桐婆娑的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较高,有约30处的名人旧居。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
  道路沿途两边是上海最有名的西方洋人和达官名人、商贾富豪的高级住宅区,如40弄的67、99号是洋人大班住宅;390号是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大批的有志报国青年通过这个窗口留学国外,解放以后则是全球500强企业上海汽车集团所在地,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393号则是民国革命先驱黄兴的故居,孙中山曾多借宿这里商议革命;而位于武康路与湖南路口的湖南别墅先为周佛海私宅,解放后陈毅、邓小平在这里暂住过,贺子珍则在此隐居了20多年;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曾就读于武康路世界学校;113号则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巴金在这里完成了被海内外文学界、思想界称之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黄兴故居则坐落在武康路393号。 淮海中路1836—1858号东美特公寓  
武康路路口的武康大楼
[3]

已更为武康大楼,位于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处,是武康路标志性建筑。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武康大楼犹如等待起航的巨轮般,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这座公寓由法商万国储蓄会于1924年投资建造,请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早期作品。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等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的故居,人称“黄公馆”,不对外开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早期部分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后续部分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1912至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1874—1916)曾居住于此。黄兴过世之后,“黄公馆”几经易主,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1937年迁往北京。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厂的办公楼。 武康路40弄1号唐绍仪旧居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32年,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1937至1938年,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1862—1938)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99号正广和老屋  刘靖基旧居,位于武康路和复兴西路路口,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28年,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同宋子文沆瀣一气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解放后此房被没收,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这里住过,后来作为市委招待所。“文革”后刘靖基先生(1902—1997)年迈回沪,市府安排其全家入住。房子后属刘家所有。 武康路117弄1号周作民旧居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43年,中西式混合风格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1881—1955)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曾先后居住于此。 武康路274号郑洞国旧居  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将、原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1903—1991)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117弄2号李及兰旧居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李及兰(1904—1957)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31年,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公寓住宅,法商赉安洋行设计。民国时期为义品放款银行使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1921-2007)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395号北平研究院旧址  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由李石曾创办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北平研究院镭学所、药学所、世界社和世界中小学等曾在此办公。 武康路390号  原意大利领事官宅。平缓四坡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这样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地中海风格主要指模仿希腊、意大利、法国南部等地区风格而建的洋房。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  就在湖南别墅的对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在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海关大楼、渣打银行等建筑,都是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简练动感的造型、清秀流畅的线条,为昔日的上海建筑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号巴金旧居
[4]

在文革结束后,重回武康路113号的巴金老人写下了《随想录》。这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他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 武康路40弄民国总理的官邸  建于1932年,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弄堂属于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弄内的1号据称是由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时为比利时与法国商人合资组建的义品银行产业。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曾在此居住,并在此被国民党军统(有说为日军)谋杀,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政治谋杀案。 宋庆龄故居  位于淮海西路武康路口,宋庆龄于1948年冬迁居于此。故居房前是一大片草坪,四周是终年苍翠的樟树。故居底层是过厅、客厅、餐厅和藏书室。房间里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的石刻摆件和风景油画,墙上则挂着孙中山和一些她与中外名人的合影。[5][6]
编辑本段价值  武康路上有分量的名人故居“密度”较高,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对上海历史的反映。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这个是一个文化遗产,可以是反映上海历史文化结点的典型的一个道路。它最大所谓的作用是在于让人们感觉一个城市它在发展进程当中,它的历史、它的一些文化是怎么来沉淀下来的,一个城市是怎么一步步发展。它反映了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轨迹,所以保留一些风貌道路,和风貌相关的沿街的建筑,实际上是保留了城市的历史。[7]
作者: 杨乐乐    时间: 2012-1-31 13:30
老洋房里故事多!
【漫游慢品武康路——名人展】将持续至2月29日,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艺术家孙道临……20多位名人与武康路的渊源故事犹如一页页封存已久的回忆录,在老洋房建筑的氛围中缓缓翻开,感兴趣的童鞋们不要错过咯!
地址:武康路393号甲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1-31 14:20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1-31 17:02
  上海有许多老房子,她们都有一段历史,有很多老房子已经作为优秀建筑保存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希望上海的老房子不再凋零,
  我喜欢看老房子,它使我觉得过去的人很有生活的艺术,很有情调,对于他们,一砖一瓦都是诉说内心情感和愿望的音符,在天地间默默飘逸,看老房子,真正感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穿越岁月沧桑,唱着人们心中的歌。
这歌声不仅仅属于过去的人,也在我们现代人心中回旋。现代人住着新房子,功能齐全起居方便的新房子,但整齐划一结构单调,好象总少了一些特色少了一份生动,它们甚至模糊了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之间的面孔。于是,我们回眸老房子,遗留下来的老房子。
    我在2008年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举办“走近老房子”主题活动,向市民免费开放20处历史建筑和保护建筑,骑着自行车游了一圈。好像、现在每年这一天上海的老建筑都会免费开放,不是这样的日子老房子一般不会给你走进去参观的。
武康路393号甲上海老房子介绍;

里面的参观者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1-31 17:05
致真 发表于 2012-1-31 17:02
上海有许多老房子,她们都有一段历史,有很多老房子已经作为优秀建筑保存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希望上海 ...

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称为小白宫)


里面的工场

100年前的热水器~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1-31 17:10
本帖最后由 致真 于 2012-1-31 17:10 编辑
致真 发表于 2012-1-31 17:02
上海有许多老房子,她们都有一段历史,有很多老房子已经作为优秀建筑保存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希望上海 ...


东平路9号“爱庐”,现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门口人山人海

花园

里面的一楼大厅

东平路9号“爱庐”对面是宋子文的居室

东平路9号“爱庐”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左边的房子不知原来是谁?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1-31 17:17
致真 发表于 2012-1-31 17:02
上海有许多老房子,她们都有一段历史,有很多老房子已经作为优秀建筑保存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希望上海 ...

武康路40弄1号原唐绍仪住宅(民国首任总理)

复兴中路1195号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

里面豪华的楼道

二楼窗外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2-1-31 17:19

作者: 杨乐乐    时间: 2012-1-31 20:15
【漫游慢品武康路】

2月活动又将与大家相会啦!参观武康路沿线老建筑和正在展出的武康路名人展,获赠武康路独一无二邮戳的精美明信片,

幸运游客还有机会赢取极具纪念价值的限量版“武康大楼炭雕”等奖品哦!

时间:2月4日(星期六)下午13:30,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1-31 20:24
所有活动免费,电话报名即可参加,工作人员将不再作报名确认,活动当日前来参加即可。
活动内容:

1、签到,领取免费明信片,欣赏《漫步武康路》专题片

2、导游自我介绍,中心介绍,活动流程介绍


3、观看武康路PPT

4、武康路沿线参观(压马路去,晒晒太阳、拍拍照片)抽奖(炭雕),参观393号甲,合影

武康路沿线老建筑:黄兴故居、武康庭、开普敦公寓、国富门公寓、湖南别墅、周作民旧居、李及兰旧居、密丹公寓、巴金故居、罗密欧阳台、陈果夫旧居、英商正广和大班旧居、陈立夫旧居、唐绍仪故居、颜福庆旧居、莫觞清旧居、丁香花园、孙家花园

周边好逛:高邮路5弄、花马天堂云南餐厅、丁香花园、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张乐平旧居、复兴西里


作者: 常青藤    时间: 2012-2-1 21:59
感谢楼上各位图文并茂的介绍,如此好的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的
作者: daxiao    时间: 2012-2-2 09:50
致真 发表于 2012-1-31 17:10
东平路9号“爱庐”,现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门口人山人海

花园

   东平路9号乃是蒋介石故居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2-2 10:51
daxiao 发表于 2012-2-2 09:50
东平路9号乃是蒋介石故居

是当年宋子文买下来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
蒋宋二人都特别喜欢这幢房子,蒋介石还为之题名“爱庐”。这一被称为“爱庐”的别墅,与他在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立。

  “爱庐”是一幢法式别墅,假三层别墅屋顶铺盖着红色鱼鳞瓦片,清水卵石的墙面,堪称当时欧洲流行的外墙装饰式样,屋顶的烟囱和老虎窗,都恰到好处地错落有致。楼前有一片大花园,南面有一泓池水,沿池有鹅卵石铺成小泾,小树丛中堆起太湖石假山,蒋介石题写的“爱庐”两个字镌刻在玲珑的太湖石上。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2-2 10:54
致真 发表于 2012-2-2 10:51
是当年宋子文买下来送给妹妹宋美龄的结婚礼物。
蒋宋二人都特别喜欢这幢房子,蒋介石还为之题名“爱庐” ...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