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6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再问环法轮组:怎么会出现爬坡还用大刀,平路用铝合金顶级的情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9 23: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还是首先表个态:更早的环法研究不深,光这2年的情况。
讨论一下使用轮组类型的问题。
车友会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把轮组分为如:
训练轮和比赛轮;爬坡轮,平路(惯性)论和综合轮;铝合金轮和碳轮;开放轮和封闭轮。
这里主要想讨论爬坡轮,平路(惯性)论和综合轮及铝合金轮和碳轮这两组分类情况。

先说爬坡轮、平路轮和综合轮。典型的例子是MAVIC KSYRIUM ES(还可以包含它的前身KSYRIUM SL)是个爬坡轮,且属于铝合金顶级。拿它作为平地惯性轮的话,几乎没有很好的惯性可言。而7801,EURUS,SHAMAL,RACING 1/ZERO这种算是铝合金综合轮了,尤其G3的轮,平地和爬坡都很出色。

可现在问题就来了。按理说,不同赛段,侧重点不同,应该选用不同类型的轮组。
(一)TT赛自然不必说了,几乎清一色碳轮,且前大碳刀后封闭轮,起码有要前后都碳刀。没有任何争议。
(二)问题来了。现在看到不少爬坡段,反而用起了大刀,如LIGHTWEIGHT家的,CP家的BORA ULTRA,SHIMANO家的DURA ACE CARBON,FULCURM的大刀。
(三)还是那问题,平地赛段,到看到用铝合金顶级的选手不在少数,如RACING 1/ZERO最近就很流行。

先撇开商业利益吧,这种做法怎么说。我自己有点愚见,供大家拍砖和商榷:
(1)以前认为平地惯性轮可以重点,重量往轮圈处更集中有利于保持高速惯性。而爬坡最好轻量,车架都可以选小一号。
不过,目前形势变了。KSYRIUM ES,以及暂且把RACING 1/ZERO,EURUS/SHAMAL当作爬坡轮吧,保持高性能,硬朗的感觉下,重量做到顶了也就1390克,MAVIC的实际要15XX克(据说16XX克)。而现在大刀,只要不是场地赛,TT赛那种,都可以轻易做到这种重量,乃至更轻。如BORA ULTRA,DURA ACE CARBON都是15XX克,不去说LIGHTWEIGHT这种豆腐了(最近更是发布了更轻的一对6XX克的极品)。也就是说,大刀的重量也已经可以用来爬坡了!甚至比铝合金顶级的那些更轻。

(2)爬坡的硬朗感觉。这个我也没什么发言权,只知道爬坡要求轮组感觉硬朗,不能连续摇车时软绵绵。像BORA这种G3编法的大刀,是不是也能满足爬坡的性能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也难怪选用了。

(3)各赛段(平地TT除外),即使是平地赛段,好坏也有那么几个难度不高的坡,而纯爬坡段,也不至于一开始比赛就一直爬到尾(除非爬坡TT),平地和山麓还是有穿插的,特别还有高速下坡。我想说的是:是不是在前两点已经满足的情况下,用大刀去爬坡还能兼顾平地和高速下坡的惯性呢?

个人的想法,欢迎讨论。因为最近2年看环法,发觉MAVIC的轮子用的少了,几乎不见车队用,还是比较喜欢它家的COSMIC系列大刀,KSYRIUM ES毁誉参半不去说了,现在感觉轮组常见的也就广受欢迎的ZIPP 404/909/999系列,FULCURM RACING ZERO/1,CP的BORA ULTRA,SHIMANO WH7801和7801大刀(感觉今年用的少点了),闪电 ROVAL,AGRITUBEL车队用的REYNOLDS。所以怎么看也没看到几个用KSYRIUM ES去爬坡的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8-7-9 23:46:13 | 只看该作者
等 野蛮进来了
3
发表于 2008-7-9 23:47:4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对轮组研究的满透的啊,    我猜测也许环法的车队都跟轮组制造商有“合同”商业关系,所以爬坡也被逼做下广告吧  ,,,
4
发表于 2008-7-10 00:13:4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看到题目后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全文看过以后发现你都基本想到了~爬坡主要还是轻量~碳刀你别管他多么的轻,刚性不会比所谓的顶级铝合金爬坡轮组要差的吧~
而在大组中惯性比起大集团的跟风显的微不足道了~这时候也许能量传导就会比大刀好点吧~尤其时冲刺点和爬坡点还有赛段最后冲刺的时候哦~起步很重要,加速也很重要~能量传导和加速的快速就是重点了~
5
发表于 2008-7-10 02:05:37 | 只看该作者
难度特别大的坡多数人还是用爬坡轮的
6
发表于 2008-7-10 02:13:04 | 只看该作者
别急..明后天是山地带...会看到你想看到东西的
7
发表于 2008-7-10 08:47:09 | 只看该作者
总不能到了怕坡的地方大家都集体换轮子吧.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23:2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6楼贝多芬2008-07-10 08:47发表的:
总不能到了怕坡的地方大家都集体换轮子吧.

这我也曾经想过。后勤车一批批送,技师帮忙马上换。
另外,不知道哪一年轮组技术可以发达到自己动手拆卸外圈半径。如平地段,是50MM的大刀,到了山路,自己动手“掰”下50MM的大刀,内部22~25MM的爬坡圈就展露出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24:02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5楼野蛮小子2008-07-10 02:13发表的:
别急..明后天是山地带...会看到你想看到东西的
拭目以待。。。。。。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26:4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楼5592008-07-10 02:05发表的:
难度特别大的坡多数人还是用爬坡轮的
从这点上也就是说,各种类型的东西设计之初还是各司其职的,即使大刀做到很轻,综合爬坡性能还是不如专门的爬坡轮啊。就如所谓上次看到的山地里的帖子——所谓的全能车架,又想XC又想DH又想。。。。。。结果,全能车架又叫全不能车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