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零件] 各种变速的使用感受,以及最新电变的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8 19: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现在很多一批车友都是在观望和对比电子变速,我现在就是下,我现在对电子变速使用的感受和对比。
       我开始骑车子的时候,是从山地开始的,开始用的590的然后是XT,当换到XT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出变速的准确度,已经瞬间释放的好处,还用就是同时上多档和同时退多档的便捷,然后接触了一些X7X9X0。苏联给我的感觉,上当清晰准确,但是退档的时候,就没有shimano的方便,shimanoXT退档可以前后退档,感觉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位置都可以退档,还可以一次退多个。然后要是用苏联的就必须用大拇指去找退档,而且一下一下的按,明显感觉不如shimano方便。
       然后我换到了新款的XTR980,十速的细腻,以及上下档的轻柔用了之后,你根本不会再去考虑别的级别的套件。朋友的XX也相对的用过,但是感觉还是非常好,但是退档依然不舒服,不如shimano的好。再加上对XX刹车的印像不好,不知道是朋友车子刹车的原因,还是个人心里作用,就是感觉shimano的线程,制动力上,都要好很多。
       然后12年开始接触公路,开始先用的朋友的CP低端的公路套件,上档公路都差不多,给我印像最好的就是CP的退档小按钮,特别舒服,而且快捷,当时的时候不管趴着握把的下部摇车,所以不知道退档的感觉。随后是苏联的RED,上档都一样,但是退档需要掰15度,才可以退下来,感觉快捷方便,但是有时候上档有时候不到位,就把档退下来了,可能是我使用太少的原因,但是苏联绝对有绝招,见过RED的人都发现他的拨片很大。当时去北京玩的时候,有个车友教我了一招,当你趴着低把位摇车冲刺的时候,想提档,不用用手指去摸指拨,而是你握着把的时候,用食指和手掌的这个关节,去找指拨,用这个位置去顶指拨,把档退下来。这个我自己实验过,感觉太爽了,可以完完全全的放心摇车,没有停顿感觉去找指拨。最后接触的是shimano的,先是105.然后是UT,当时不喜欢shimano的原因,就是因为,shimano上档的时候,需要掰整个手柄,顺带的把刹车也掰过去,感觉好傻,所以一直不喜欢。然后就是用的DA手变,顶级毕竟是顶级,这不说了。三个牌子的手变都可以一次上多档,CP的忘了下档是一次几个了,RED是一次下一个。然后前拨都感觉差不多,都是带半档调节,需要和后拨搭配来用,这个是需要每个骑友自己去适应。
       现在毕竟是个电子时代。而我是个比较喜欢电子东西的人。这次去上海车站就是为了订车。也是为了试试电子变速。
       先从CP的电变开始说。CP的外表和重量,我不多说。我主要介绍下变速的过程和使用特点。CP的手变和机械版的没有什么区别,上档依旧是内侧拨片,退档也还是那个小按钮。CP的上档拨片是按一下上一下,退档相同按一下下一下。但是,CP的真正特点在于,当你按着指拨不放的时候,链条可以从最小飞不停顿的上到最大飞,这个过程是不停顿的,类似与苏联的转把,让你一把转到底。下档也是一样,一次性的从大飞,下到小飞。但是,我就想了这样连续的上下档是快了,但是档位的位置怎么去控制,会不会一下变过了,变大了呢?这个过程中,CP的前拨,是当你后拨连续变速完之后才会自己去微调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在你一下一下的调节的时候,前拨跟着你每次调节3档后拨自动微调的。电子变速的好处就是在于,当你控制后拨位置的,前拨会自动的做微调,也就是半档自动调节。而且个人感觉CP的电子手变感觉不是很好。
       下面说下shimano的电变,shimano分别有DAUT两个级别的电变。有人多电子的重量重,你错了。由于抛弃的机械结构,电子版比机械版轻了100多克。UT的机械版本是447克,而UT电子版是313克,比DA机械版本还轻66克,也仅仅比DA电子版重58克而已。所以纠结重量的不要怀疑重量。除非是不在乎10000元的差价,那你可以用DA的电子版。再说下两个版本的变速速度,从我个人使用感觉上,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同之处。
       由于我买的整车是UT电变,我就主要以UT电变为主介绍,手变的进退档和机械版的有很大改变,进退档的两个按钮,放在了原来shimano退档位置上了,以倾角斜着排列,前面的是上档,后面的是退档。所以,当时我买回来的时候,很多老车友用我变速很不适应,已经出现,不知道怎么变速的情况,这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的。而shimano的不能和CP那样可以连续上下档,是需要你一下一下的按,当你按到一定位置的时候,前拨会跟着后拨的位置,做自动的微调,我觉得像我这种开始刚刚骑公路的很大方便,不用和骑机械版一样,去低头看前拨链条的位置。但是一下一下的上下档,我也没有感觉到慢很多的。有人会会说没有电了怎么办,官方说骑行700公里会没有点,而我周日出去骑行的150公里,有一半多的上下坡路,电池自检的电量还是75%以上的,所以根本不用怕没有电的情况,除非你不是人,一天骑行700公里以上。官方说防水10米,这个我没有试过,我觉得,我们普通骑友下雨的日子几乎没有出去骑车的吧。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排斥和怀疑电子变速。而且,我建议大家买整车电子版的,因为电变的线是提前做好的,有三种长中短选择,再加上调节一开始比较复杂,我建议大家买整车比较好。还有个好东西,就是UT电变连接电脑的电脑连接可以,可以自动监测,后拨微调,按键位置调节,固件升级等!
       我作为一个新的骑友,第一次写东西,大家不要喷我,以上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写的不好,或者写的不对了,请多关照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2-5-8 19:23:3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觉得好神奇啊
3
发表于 2012-5-8 20:31:23 | 只看该作者
帮顶···看来有机会还是要试试电子变速啊··················
4
发表于 2012-5-8 20:37:44 | 只看该作者
上次在车展看到电子变速,诱人!!
5
发表于 2012-5-8 21:35:34 | 只看该作者
电子变速只有自己亲身用过才知道 要不然很难想象电子变速的准确与稳定
6
发表于 2012-5-9 00:55:08 | 只看该作者
倒不是排斥,东西好大家都知道,但是少了一种美,很多东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到达了巅峰,就不再能超越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古典钢琴,几百年前的月光奏鸣曲现在依然是经典,再去改,便成不了经典。公司研发这些无非也就是为了利益,因为机械的发展到头了,但是并不代表新技术就是美的。

楼主的分享非常棒
7
发表于 2012-5-9 01:24:12 | 只看该作者
电控变速秒杀钢丝拉绳那是板上定钉的事,犹如三代战斗机取代二代战斗机一样。从来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排斥问题,只存在由于价格承受力问题而编造出的各种借口。在我国学生为什么用山地车来初体验变速自行车,那是因为公路车入门价格比山地车贵三倍,导致目前山地车压马路的尴尬壮观,可咱们还不是要制造个山地车舒适,适应性好的阿Q精神安慰自己吗。在我们这样的虚假GDP和收入严重脱节时代,爱好者首先是用自己的吃苦承受力换尽可能便宜的价格,而不是用高价格换尽可能舒适的享受,这在老年骑行爱好者里更是常态。楼主先生多参透社会现实,这样对写作会有所帮助~~~ 言至此,非常感谢!
8
发表于 2012-5-9 03: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皇牌贱人 于 2012-5-8 20:12 编辑
江下 发表于 2012-5-8 18:24
电控变速秒杀钢丝拉绳那是板上定钉的事,犹如三代战斗机取代二代战斗机一样。从来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排斥问题 ...
公路车在城市里是相当危险的,第一点,坐垫过高,脚离地远大于骑乘山地车的距离,遇危险容易倒地,第二点,公路车大都自锁,在紧急情况下必死无疑。第三点 公路车不耐操,胖子怎么办?第四点,公路车车速相对高,而制动相对弱,相对不安全。另外,公路车,骑乘姿势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标准的姿势是相当难受的,而山地车相对自由,想怎么都能骑。 选择山地车,并不完全因为没钱,更多的是个人喜好,翻山越岭,穿过不平地带也是享受。
9
发表于 2012-5-9 04:11: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看法非常中肯,属于科学的描述。而我的本质性揭露也是奉行大部分,而不是所有。那些开豪车的只肯买个几百块的折叠自行车放在后备箱里偶尔方便生活的也不是没有。但就城市里绝大多数普通收入的百姓而言,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养不起汽车,用自行车代步生活而已,根本就和讲究骑行爱好不沾边。第三种是喜欢自行车运动,他们对待自行车的态度是认真而严谨的,无论是肉体还是传递动力的车体,他们哪怕其他方面节省也不会不舍得自己爱好方面的投入。而楼上先生的叙述恰恰反映的就是第一种情况,而我反映的是第二种情况,即夹在一三之间的人群,简称瞎玩群。第一和二情况的人数百分比占自行车用户数的99.9%。唯一需要指出楼上错误的就是,安全与否只和国民交通规范遵守水平有关,和那些诸如上锁和坐垫高等科学的自行车运动要求无关,姿势难受造成的不习惯是因为缺乏对该运动的了解而购买了错误尺寸的车架和把组~~~ 言至此,非常感谢!

点评

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在上海的危险程度就是很高,承受后果的还是自己,至少我不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和这个社会对抗,残废了,死了,自己倒霉  发表于 2012-5-9 18:4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8:35:3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说东西使用区别,和自身的使用感受
没有想过去牵扯到社会层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