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心河 于 2009-4-16 01:37 编辑
七宝古镇位于上海闵行区中部,现为建制镇,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据史料记载,古镇七宝约形成于后汉时期,到宋初才略显规模,它的鼎盛是在明清两代。
“七宝”镇名的来历,与陆宝庵有关。据《松江府志》、《青浦县志》记载:“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亦一宝也’,因改名七宝。后徙于镇,遂以名。”陆宝庵原名福寿庵,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后裔陆机、陆云的家祠,原在靠近吴淞江的机山脚下,以后因水患而三移祠址,最后移至七宝时,大约是宋初之事。古时那位“一剑霜寒十六荨钡奈庠酵跚B或许不明此寺的来龙去脉,在游谒时想当然地把“陆宝庵”说为“六宝庵”,于是才有了“此亦一宝也”的说法,寺名改为“七宝”,陆宝庵因而成了七宝庵,七宝庵自然就成七宝镇了。
有了“七宝”之名,好事者凑满“七样宝”使其名副其实。对七样宝的说法历来不一,以氽来钟、飞来佛、梓树、金字藏经、玉筷、玉斧、金鸡这种说法较为普遍。其中梓树确为千年古树,据说还是上海现存梓树中年龄最高者。铜钟系明永乐时铸,铁佛则为明万历年间铸造,均有数百年历史。金字藏经亦称金字莲花经,旧《青浦县志》有“墨色烨然,是唐物”的记载。上述四宝中,金字藏经现珍藏于上海市博物馆,铜钟原亦藏于市博物馆,古镇修复后已回到老家,现安放在新建的七宝钟楼上。铁佛像毁于“文革”之中,而梓树至今尚在现七宝二中校园内,因保护不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趋衰竭,现已奄奄一息。七样宝中的后三宝虽言之凿凿却无迹可寻。但从“七样宝”的传说内容来看,似乎每一件宝物都和七宝的地方掌故有关,这显然是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玉斧和玉斧填塘桥的传说同建造蒲汇塘桥有关,金鸡和金鸡墩的传说同七宝人的劳作有关。总之,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能流传至今,正表明它寄托着七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挑战,以及对明天和未来的憧憬。
历史上七宝镇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和重要的农村集镇。镇中横亘着自西向东的蒲汇塘,为太湖水系之一,镇东有南北向的横沥港,北接吴淞江,南接黄浦江。蒲汇塘和横沥港相交于镇中心,境内另有支河十余条,当年沟通市街的石桥就有27座之多。七宝的镇市,集中于蒲汇塘南北两条大街。当时的七宝镇上,遍布酒馆、茶楼、布店、粮行,人气很旺盛,一直维持着繁荣昌盛的局面。
在千年历史中,七宝出过几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明朝的工部郎中吕克孝,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乡试,时属青浦县人的他中了南京应天府解元,而上海县的徐光启同时中了北京顺天府解元。吕和徐同乡,同龄,又同年中举夺解,这不寻常的巧合被时人誉为“松郡两解元”,两位士子也由此结下终生友谊。现存于七宝镇北大街徐家弄内的解元厅,系当年吕克孝的居住处。另一位是徐三重,万历三年会试中进士,万历五年殿试以第一甲登科,任朝廷刑部主事。徐三重的爷爷徐寿,是建造蒲汇塘桥的筹建人之一,他的伯父徐泮,曾铸造铁如来佛像,供于南七宝寺。旅居法国的当代雕塑家张充仁先生也是七宝人。他创作的茅盾、齐白石、马相伯以及法国总统密特朗等中外名人塑像,广受好评。
作为闵行区唯一还保存着古朴建筑风貌的七宝古镇,现在成了游人们访旧怀古之胜地。不然,享有盛名的七宝老酒去哪里闻?在以餐饮小吃为主的南大街上,返璞归真的酒坊还在,七宝老酒的生产全过程一一展示于人。传统的七宝羊肉,白切、红烧、热煲,各种口味应有尽有。
七宝古镇是上海发源地之一,也是一所坐落在城市里的水乡古镇,风景如画,是中国古代城镇规划史上的活化石。
上海人都晓得,到上海,十年看浦东,百年看外滩,千年看七宝。
所以这次清明假期专门骑车去了一趟七宝镇,看看七宝老街。
与车友老屠相约一起去kk。
6日8点从大柏树出发,沿中山北路内环—延安西路—古北路—吴中路—七宝镇,全程约30公里,骑行1:50分钟。
上海不是一个适合居住和骑行的城市,一路上车水马龙、尾气灰尘、红绿灯不断。
上海内外环交接的大柏树高架,附近房价在1.6万左右。
![]()
共和新路高架
![]()
古北~上海的高档住宅区、富人和外籍人士集散地,房价贵的离谱
![]()
外面看很气派、但是周围环境还在整治、空气质量很糟糕!
![]()
这么糟糕的空气和环境,房价还那么的离谱,相比较佘山周围的房子环境就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