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02|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如何提高体能和速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3 23:0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觉得自己欠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7
发表于 2007-11-27 09:50:01 | 只看该作者
周末有一周运动量的一半已经很多了
26
发表于 2007-11-27 09:16:07 | 只看该作者
每天上下班40公里+
25
发表于 2007-11-26 23:39:0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2楼想入非非2007-11-26 14:13发表的:
每天至少10公里!
哈哈,我的1/3不到 以前是骑车,现在只能坐车了     
24
发表于 2007-11-26 22:59:10 | 只看该作者
周末运动员惭愧的飘过      
23
发表于 2007-11-26 14:13:19 | 只看该作者
每天至少10公里!
22
发表于 2007-11-25 21:56:06 | 只看该作者
每周至少2次比较科学,但不必每次都上强度的
21
发表于 2007-11-25 21:52:17 | 只看该作者
周末跟老外骑机场不错的

平时练1次就可以了
20
发表于 2007-11-25 21:50:13 | 只看该作者
刚才找了点资料,楼主还是不要参考我的方法吧

不当“周末运动员” 2007-05-10 来源:医讯网
 “周末运动员”,就是平时懒洋洋,一到周末跑到健身房“狂练”一气的职场一族,他们最容易出现运动伤害,甚至把命都丢了,这就好比一个人饿了5天,到第6天一口气吞下10斤馒头,能不闹病吗?您也没听说过窝在草甸子里好几天才出来狂奔几圈的“周末羚羊”吧?所以,向动物学运动,最起码要做到:锻炼哪怕少一点,每天坚持来一点,把韧带、关节都活动开了,才能不受伤。
  1.某报社记者,周末滑雪前未进行热身,租用的滑雪靴刚穿上就觉得不得劲,还是咬咬牙就上路了。没想到刚滑出去一丈远就摔了个大马爬,造成前交叉韧带断裂。
  运动安全提醒:“周末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是肩部,篮球、排球、网球等看似普通的运动对肩关节的柔韧力量要求最高,肩关节脱臼是周末运动员最常见的损伤。其次是四肢,因骨的应力及骨密度欠常锻炼的“火候”,在碰撞时极易骨折,也常会因用力过猛,骨骼被自身肌肉力量折断。周末运动员肌肉力量普遍偏弱,肌肉无法承受的外力还会转嫁到膝关节的韧带上,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膝关节、踝关节扭伤的“命中率”也很高。
  2.2007年3月16日是个周五,快下班的时候,48岁的某杂志社女主编在报纸上看见一篇报道,说都市白领长期保持同一坐姿操作计算机,容易引发静脉血栓。女主编想想自己一个月都没锻炼了,今天是周末,还有1个小时就下班了,赶快跳跳绳吧!但刚刚装修完的办公室地板滑如镜面,刚刚跳起落地,脚尖就拧了个儿,摔了个右侧内踝、外踝、后踝连锁骨折。
  北京积水潭医院每年三个黄金周及其他节假日,创伤急诊的成人及少儿患者是平时的一倍,这都是“周末运动员”惹的祸。
  运动安全提醒:如果一个星期抽不出空来锻炼,千万不能攒到周末恶补,这种心血来潮的锻炼方式俗称“练狠子”,会对人体脏器及运动系统造成意想不到的损伤。
  3.两名业余选手在某次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途中猝死,据媒体报道,在整个赛程中,有大约400人因韧带拉伤被治疗,占28000名参赛者的1/70。
  据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近期研究报告证实:在12~35岁的运动员中,每10万人中就有2人发生猝死事件。
  为杜绝运动员猝死再次发生,国际奥委会建议所有国家35岁以下运动员都应接受心脏病筛查。
  运动安全提醒:人体器官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偶然突然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产生的超负荷会大大损害人体健康。经常运动的人,心脏的泵功能增强,心率逐渐变缓,使心肌、血管得到最佳保护。而突然剧烈运动只会使心脏疲于收缩,体位的突然改变,招致韧带损伤,全身血液突如其来地重新分配招致心肌致命收缩,心肌劳损及猝死均可能发生。
19
发表于 2007-11-25 21:46:0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6楼悟空sc2007-11-25 21:44发表的:


这种玩法叫“周末运动员”,据说对身体的害处比益处要大
严重同意的,公路训练的最佳办法还是骑行台,山地的话再加一点越野就OK了,骑行台能连体力,踏频,力量,很有用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