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43|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到了申城自来水水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6 12:19: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晨,我看到了申城自来水水质,我声明,我不是故意的。
     网购了一套不锈钢野营餐具,按惯例新餐具使用前先用水煮一下。煮了一次后发现锅底有很多麻点水垢,把它擦除净了第二天再煮,发现锅底还是有麻点。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餐具材料杂质太多呢,还是因水质造成?如果是前者,我宁愿抛弃此锅具,如果是后者…,这似乎不太可能。今天,我放上蒸箅第三次煮锅,水沸腾煮了5分钟,发现锅底还是积有点点水垢,且麻点比前两次明显地要大。
     结论出来了:水垢来自自来水。推理是前两次水煮,水都浸没了蒸箅,水气蒸发至锅盖,凝结后滴落进锅里,今日水没有盖没蒸箅,水蒸气积聚到蒸箅上,蒸箅有小孔,小孔处水蒸气容易凝结,滴落行成较大的水垢,且水垢大小、排列对应于蒸箅小孔。见下图:

     因拍摄角度关系,图中锅内水垢似乎一半不到,其实锅底的麻子一个接一个,整个锅底都有。此水垢用水洗用抹布擦是去除不掉的,必须用细微的金属丝才能擦除。图中还可以看到,炒锅(锅盖)上干净干净,打个粗鲁的比喻,像刚洗净的屁股,其实炒锅当锅使用后也是水垢,炒锅我昨日擦净后今日仅当盖子使,所以没有水垢。这提示我们,平时烧水沸腾后应该再烧一会,此时最好开盖烧。
     如今中华大地大部分河道已被严重污染,这有目共睹,不信你去农村走走就知道了。申城人们饮用的长江水,现难觅二级水质,平时大概就是三、四级水质吧。为除污自来水厂不得不往水里投放大量的化学除污剂,当然还要考虑成本,考虑公费支出,赔本的买卖谁干?我想,这就是今晨我看到的申城自来水水质的成因。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太阳高高在上,人们对它无计可施。为了GDP,可以无视身边的水质,我们饮用的自来水以眼不见为净。对待空气,更不重视,朗朗乾坤怕啥哟,甚至嘲笑美国大使馆蛊惑造空气谣言,只到去冬今春全国大范围的严重雾霾,人们才有了深切的感受,才真正认识了PM2.5。说归说做归做,因为绿色不能提升GDP,对人们的绿色出行的限制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我喜欢在清静的地方骑行,喜欢在那些人烟稀少的天然河道旁打盹或飙车,当气喘吁吁,像猪似牛大口喘气时,我知道,我赚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38
发表于 2014-9-8 13:52:11 | 只看该作者
飞舞的浪漫 发表于 2014-9-3 10:50
这个还好咯,没怪味就不错了,那点水垢和北方的自来水水垢比起来算个啥。那里一个水壶用几个月底下全被白色 ...

那白色的俗称"水碱",应该是地下水冲刷地下石灰岩的产物。
37
发表于 2014-9-3 10:50: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还好咯,没怪味就不错了,那点水垢和北方的自来水水垢比起来算个啥。那里一个水壶用几个月底下全被白色的钙层包满的。
36
发表于 2014-9-1 10:42:0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呼吸时要带活性碳口罩,我们喝水时要经过滤芯管道,我们洗菜时要泡上再泡,我们上饭店时要防地沟污油再造。我们怎能再活?我们的子孙难道从生下来就必须带上防毒面罩?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0:59:35 | 只看该作者
Tianchen 发表于 2014-8-29 23:45
环境问题:雾霾跟低碳不低碳出行关系不大,主要是政府的产业结构导致还在用火力发电烧煤(欧美多数风力核能 ...

环境问题:雾霾跟低碳不低碳出行关系不大,主要是政府的产业结构导致还在用火力发电烧煤(欧美多数风力核能天然气),美国汽车比中国多照样没有雾霾

水质问题:这个要看地方,我过去在美国生活冬天为了防冻自来水厂往水里加一些防冻粉,这东西烧锅底上会结成厚厚一块,甚至浑浊(美国的水据说是能直饮的),个人感觉喝多了会胆结石,而且我个人感觉密西西比河水比黄浦江水硬很多,所幸沃尔玛有卖brit滤水器,效果明显。而洗头时感觉更明显,用美国的水洗头开始头发容易结块,南部不冷的地区稍微好些,但我觉得美国的水没有达到可以直饮的程度

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转基因在国外也很常见,一般转基因食物卖得很便宜,比如一颗白菜2美元,而农场里不用化肥的要6美元,国内现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峻不可否认,但欧美国家的饮食结构被我国完爆,导致人均寿命反而没我国长,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结论:如果改善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我国的生活质量不比国外差,反而有许多优势(服务费便宜,娱乐丰富等)


谢谢关注,多角度的讨论问题,比用一个声音喊口号有意义的多。你提到的几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仅据此不能得出你的结论。
1.雾霾成因也是学术之争,我认同火力发电烧煤影响为主因,但是不能说跟低碳不低碳出行关系不大,我认为这是雾霾形成的重要成因,有人说和中国式烹饪有关,那完全是在推卸责任,转移公众视线。
2.锅底结垢主要由水质偏硬造成,卖相难看实际对身体的影响有限。再脏的水都有办法处理成合格的饮用水,但此法不可能惠及广大民众,提高水质的根本在于原水质量。我国的河流大部分被污染,为了攫取最大利润,有些地区地下水都含毒不能饮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昨日在黄浦江边溜达,进入韩湘水博园江面,就进入了黄埔江一级水源保护区,松浦大桥不到时,已驶出一级水源保护区。黄埔江上抠出1-2公里江面,称一级水源保护区,这个一级水源你信吗?
3.也谈转基因食物。转基因本身不含贬义,代表着现代科技成果,同时也是把双刃剑。转基因食物要经过长时间的改良和甄别才宜逐步推广,这和新药问世需10年8年试用道理是一样的。把转基因食物强行推给送给民众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丑陋的,居心叵测的。当朝相当地强大,GDP居世界第二,借给老大2万亿美金,却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转基因食物小白鼠。


结论:“如果改善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可能做到吗?
          “我国的生活质量不比国外差,反而有许多优势(服务费便宜,娱乐丰富等)”,这是中国梦。

34
发表于 2014-8-30 20:59:43 | 只看该作者
zlm5501 发表于 2014-8-26 15:03
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国民太不注意环保了,子孙要吃苦头了。 ...

钻钱 赚钱 良心没了
33
发表于 2014-8-30 09:14:12 | 只看该作者
        环境问题:雾霾跟低碳不低碳出行关系不大,主要是政府的产业结构导致还在用火力发电烧煤(欧美多数风力核能天然气),美国汽车比中国多照样没有雾霾

        水质问题:这个要看地方,我过去在美国生活冬天为了防冻自来水厂往水里加一些防冻粉,这东西烧锅底上会结成厚厚一块,甚至浑浊(美国的水据说是能直饮的),个人感觉喝多了会胆结石,而且我个人感觉密西西比河水比黄浦江水硬很多,所幸沃尔玛有卖brit滤水器,效果明显。而洗头时感觉更明显,用美国的水洗头开始头发容易结块,南部不冷的地区稍微好些,但我觉得美国的水没有达到可以直饮的程度

        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转基因在国外也很常见,一般转基因食物卖得很便宜,比如一颗白菜2美元,而农场里不用化肥的要6美元,国内现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峻不可否认,但欧美国家的饮食结构被我国完爆,导致人均寿命反而没我国长,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结论:如果改善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我国的生活质量不比国外差,反而有许多优势(服务费便宜,娱乐丰富等)

32
发表于 2014-8-29 23:45:48 | 只看该作者
环境问题:雾霾跟低碳不低碳出行关系不大,主要是政府的产业结构导致还在用火力发电烧煤(欧美多数风力核能天然气),美国汽车比中国多照样没有雾霾

水质问题:这个要看地方,我过去在美国生活冬天为了防冻自来水厂往水里加一些防冻粉,这东西烧锅底上会结成厚厚一块,甚至浑浊(美国的水据说是能直饮的),个人感觉喝多了会胆结石,而且我个人感觉密西西比河水比黄浦江水硬很多,所幸沃尔玛有卖brit滤水器,效果明显。而洗头时感觉更明显,用美国的水洗头开始头发容易结块,南部不冷的地区稍微好些,但我觉得美国的水没有达到可以直饮的程度

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转基因在国外也很常见,一般转基因食物卖得很便宜,比如一颗白菜2美元,而农场里不用化肥的要6美元,国内现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峻不可否认,但欧美国家的饮食结构被我国完爆,导致人均寿命反而没我国长,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结论:如果改善了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我国的生活质量不比国外差,反而有许多优势(服务费便宜,娱乐丰富等)
31
发表于 2014-8-28 10:47:51 | 只看该作者
大顺 发表于 2014-8-28 08:32
偏锋~这么好的风景多上传些照片,发帖与大家共享吧!

我在等你和老朱发帖后,再发照片来凑热闹,现正望断秋水呢。+

点评

老朱在浙江,近日回家。  发表于 2014-8-28 13:52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0:00:22 | 只看该作者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4-8-28 09:25
感谢楼主的提醒。食品安全是我们最担忧的事情,可没办法,生活在这个地方,我们是不可能离开到国外去生活 ...

版主要求完全可以再高些,有了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还应有半辈子。科学如是说。冬泳不是人人可以的,这是基础是本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