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1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美老年自行车骑游队骑游上海南汇康桥镇沿北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5 08:42: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美老年自行车骑游队骑游上海南汇康桥镇沿北村.

    2008年12月8日我们上海古美老年自行车骑游队一行43人骑游上海南汇康桥镇沿北村.参观访问了"上海康茂绿地公司"感受了一个现代版的"愚公"故事.
       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南汇农民王炎根,经过多年收集各种废旧建筑材料,终于建成一座具有浓郁浦东地域风格的仿古民居群落。
       12月8日上午,我们走进这座仿古民居群,只见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无不透着古朴的气息。




692_2852_8c46ba3282d3c59.jpg (57.01 KB, 下载次数: 23)

692_2852_8c46ba3282d3c59.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8:55:19 | 只看该作者

RE: 古美老年自行车骑游队骑游上海南汇康桥镇沿北村.

1# 乐骑991133
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王炎根,从小在南汇康桥的横沔镇长大,由于家境不好,很小的时候就向往能住上大房子。  而他心中的大房子,就是同村乡邻住的那种颇具明清大宅院风格的砖瓦结构的房子。
  随着时间推移,王炎根逐渐长大,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变为如今以苗圃花卉等生意为主的公司经理。不过时间丝毫未冲淡他对房子的梦想,在他的心中,那极富文化特色的大宅院才是最终的梦想。
  本以为今生没机会住上大宅院的他却在几年前看到希望,当时已经年过六旬的王炎根发现,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迅猛,范围不断延伸,已触及到南汇康桥地区,而他所住的横沔镇也成了动迁的基地。每天看到有百年或百年以上历史的房子被拆,曾经承载着自己梦想的大宅院逐渐消失,王炎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以后我的孙子问起来,爷爷你以前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给孙辈留些东西”的想法在王炎根的脑海中产生了,这在他心里打下了建造“浦东老宅”的“第一根桩”。
      带着这一朴素的想法,王炎根开始挨家挨户寻觅东西。由于从小就在南汇当地长大,王炎根的消息特别灵通,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这些将拆或已拆的房子。很快,从各家各户收来的木板、门、瓦片甚至一些家具就堆满了他的公司。
  “把它们重新搭建起来,还原当年老宅的风貌。”很快,这样一个念头就在王炎根心中占了上风,这个脾气有些倔强,说话十分直接的老人开始构思他日思夜想的大宅院。
       虽说王炎根的这处老宅占地80亩,但要找到它还真不容易。我们是在区骑游队长会议上由兄弟队队长的详细绘制地图的介绍下才找到该处.   
[localimg=180,135]3[/localimg]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07:17 | 只看该作者

RE: 古美老年自行车骑游队骑游上海南汇康桥镇沿北村.

本帖最后由 乐骑991133 于 2009-2-15 09:12 编辑

2# 乐骑991133


这座看似十分简单的石桥来历也很有讲头。王炎根说,这桥是乾隆43年建造的石桥,名叫“承启桥”。当时他听说有座古桥被拆,便立即赶去看,此时桥已经掉入河内。为了能恢复桥的原貌,王炎根花了几天时间,将这石桥从河里打捞出来。
        经过石桥,便是王炎根的老宅。“可能顺序排列有些乱。”在参观老宅前,王炎根先跟记者打了声招呼。从前厅到照壁、客堂、门厅、偏厅、上房,几乎古宅院里应有的它都有。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建筑,我们对于王炎根所说的“材料费八十几万”打了一个问号。毕竟按现在市场价格来说,光是这座乾隆年间的石桥就应该值上很大一笔钱。看到我们的怀疑,王炎根没有过多地解释,举了些例子,很快就将我们的疑问打消了。
  8分钱1块的瓦片,10块钱的木门,20块钱的花板,花一万块原封不动搬移过来的门厅。仅仅是这几个数字就让人有些吃惊,为什么这些颇具年代的东西如此廉价。王炎根泰然自若地说道:“这已经是贵的,有很多东西,本来已经扔进垃圾堆里,最后还是被我捡出来的。”原来南汇开始动迁大潮后,多数人都忙着从老宅搬出来,根本没有关注这些祖祖辈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更别说这一砖一瓦。“很多好东西,祖辈留下的东西就被当成垃圾扔掉,没有人管,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对王炎根来说,这些东西不仅是年代的象征,更蕴藏着一种文化的意义。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09:09:51 | 只看该作者
3# 乐骑991133
20块钱的花板,10块钱的雕花木门,如今当幡然醒悟的人们再次回头准备收藏这些老物件时,才发现它们的价值远远不是几十块钱能计算的。有人酸溜溜地说,王老伯的这个老宅院起码值3000万,言下之意,王老伯“下手早”,颇具“投资眼光”。老伯倒是非常坦诚,他说,造这个房子材料费只花了八十几万,将来这个宅子绝对不会用于投资,也不会用来经营,目的很纯粹,只是为了给后人看看。王炎根老人在谈到老宅将来的用途时,言语非常坚决。对于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这座宅子承载的不仅仅是他小时的梦想,更多的是对文化延续的期盼.
5
发表于 2009-2-15 11:56:02 | 只看该作者
细细发掘,上海还真有好多好地方
6
发表于 2009-2-15 20:07:27 | 只看该作者
高品质游记,图文并茂,乐骑车友好功力。
7
发表于 2009-2-16 00:28:25 | 只看该作者
民族瑰宝 世代相传
8
发表于 2009-2-16 06:12:46 | 只看该作者
古为今用,继往开来。代代相传,宏扬文化。
9
发表于 2009-2-16 14:17:56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报导详尽.古美的朋友们尚未谋面,先见识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