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寿队骑游华泾镇 览---黄道婆博物馆、邹容之墓【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4 21:26: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月12日,长寿B队活动日,邵队长带领一批队员四十多人骑游华泾镇,从金沙江路出发走凯旋路---龙吴路 拐到华泾镇,首先参观邹容之墓,名人题匾,了解辛亥先驱生平事迹,然后骑到黄道婆博物馆,看中国早期纺织女创世家之功绩,这些给我们队员丰富了许多知识,获益匪浅!  
    邹容是辛亥革命之先驱,1905年4月3日死于狱中,年仅21岁。其遗体由《中外日报》馆收殓后葬于华泾。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追授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衔。后由华泾刘季平(刘三)移柩于华泾镇黄叶楼西侧(今华泾路中心河桥桥堍右侧200米处,近位育路口)。墓碑由蔡元培所题,为避清廷耳目,写为“周容之墓”。1924年春,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于右任、张继等20余人,专程前往华泾举行公祭,并推刘三和李根源主持修墓立碑事宜。当时墓地坪高出农田,围以铁栏杆,墓面南为圆形石砌墓,高2.36米,直径2.48米,墓前尖顶青石刻书“邹容之墓”。过神道石阶有石碑一座,刻有章太炎篆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后为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的青石墓表。碑后复有造型美观的高大石屏,气势雄伟,东西两边各立一座石亭。在文革中被毁。1980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邹容墓。墓区总占地一亩余,墓台座北朝南,面向大道,四周环有长青松柏,庄严肃穆,两边是正方形绿化区,广植花草。邹容墓现已整修一新,建成花园式陵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邹容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投身民主革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写下篇章的重庆人。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1903年,因为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而在上海英租界入狱,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
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黄道婆是我国棉纺业的先驱,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她有着不畏艰辛、勇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松江一带推广传播。并经过改革,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工具和纺织技术,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为弘扬元代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丰功伟绩和激励后来者,2003年徐汇区文化局、华径镇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在墓地旁建造了黄道婆纪念馆,陈列展品300余件,展示了她一生所做的贡献.[url=r.youku.com/playehttp://player.php/sid/XNzI1OTAwNjI0/v.swf]骑游黄道婆博物馆视频[/url]   点击观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4 21:38:08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6-14 21:53:0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