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3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泽古镇的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0 21:21: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5-20 21:34 编辑

5月15日,柳州路集合点的骑友们骑游金泽古镇,金泽古镇闻名的是那些历史久远的桥。回来后,到网络上搜索了那些桥的资料,现在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对骑友们的骑游活动有帮助。
    金泽镇位于青浦境域西南,是江、浙两省进入上海的西大门,也是上海唯一与江苏省和浙江省交界的镇。金泽镇东与朱家角镇接壤,东南与练塘镇相接,西南与浙江省嘉善县丁栅镇、大舜镇毗邻,西北与江苏省吴江市莘塔镇、昆山市周庄镇和锦溪镇交界。水陆交通便捷,是江浙沪的重要交通枢纽。金泽镇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诸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桥桥有庙、庙庙有桥之谚,享有江南第一桥乡的美誉。据史料记载,金泽原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是一个以桥闻名的古镇,向有江南第一桥乡之称,在下塘街一带有一段相距350米的河道,河道上并列的五座古桥,竟然跨越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所以有四朝古桥一线牵的说法。至今镇上共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分别是迎祥桥、祖师桥(如意桥)、放生桥、普济桥、天王桥、万安桥与关爷桥(林老桥)。建于宋朝咸淳三年的普济桥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全镇现存古桥21座,是上海保留古桥最多的镇,其中普济桥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单孔石拱桥。
普济桥
     普济桥是单孔石拱桥,拱圈大,桥面较窄,坡度平缓,具有宋代桥梁的特点。普济桥由紫石砌成,故俗称紫石桥,又因桥畔有圣堂庙,故又俗称圣堂桥。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7),明清两代重修时加置石栏,桥长26.7米,桥高5米。古时桥顶处有木框架子,装置木门,晚间关闭木门,以保障两岸镇民安全。桥下的石砌拱圈上,在中间的一块拱石上镌刻咸淳三年四字,证明此桥是宋代建筑物。普济桥石料与松江方塔园内的望仙桥相同,采用紫石,有紫色光彩。由于历代修复较少,故全是紫沙石。每逢蒙蒙细雨,这紫沙石在雨中显出晶莹之光,闪烁发亮,绚丽多彩,真像是宝石桥普济桥是金泽保护级别最高的桥梁,有上海第一桥之誉。当代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论上海古桥之大,惟朱家角放生桥;论上海古桥之古,当推金泽普济桥。



普庆桥
       普庆桥以《清明上河图》上汴水虹桥为模本而建。汴水虹桥,原建于北宋汴京城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上的一座桥,是中国古代木建桥梁的典范。美国WGBH制片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请《中国桥梁史》主编唐寰澄先生从史书中考证出来,由上海东方明珠国际交流公司承办并委托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桥梁设计分院设计,青溥古建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施工,于1999年10月30日竣工,在桥乡金泽再现当年的桥姿风采。这座虹桥为单孔木拱桥,桥长16.8米,宽4米,全桥由64根拱圈木和5根横梁木组成拱圈,其上再复以60根弓形木成X形网状结构,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再现了我国古代精湛的造桥技术。是古代桥梁复制的杰作。严格按古代的造桥工艺,采用无支架施工法,没有榫头,不用钉子,全部用捆绑式结扎起来,连成一片。桥的两旁有木拱,桥的坡变平坦,拾级而上,行走平稳,拱梁的两端,分别雕刻狮、虎头像,既增加木桥的外表美,又反映中国的建桥特色和民族风格。美国WGBH制片公司很赞赏这座虹桥,在完成拍摄任务后,就永远“插队落户”在金泽,因与古镇内的其它石桥相近,如普济桥等,都是宋代桥梁。虹桥的桥名,经中美双方协商,取名为“普庆桥”名字相近,也成姐妹桥。金泽镇人民政府为此立碑纪念,负责维修。这桥也称是中美两国的友谊桥。美国WGBH制片公司将《汴水虹桥》,在世界各国放映,引起很大的反响,赞美中国丰富的桥文化,精湛的造桥艺术,如美国、日本等造桥专家,文化界人士,都由上海转道到金泽,要亲眼看看中国这座一千多年的古木桥,真是形式优美,古朴典雅。有的外国朋友还站在这座桥上,一面翘起大拇指,一面拍照留念,表示圆了中国古桥之梦。中国桥乡金泽,也荣幸地被世界人民所认识。



放生桥

此桥建于明代,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在明清以后多次重修。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清晰可认,系后来修建时所加。楹联曰:“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表明此桥连接如意桥,通向康庄大道;桥下清水,流向淙淙小河。这副楹联既写出如意桥的气概,又写出如意桥流水美丽清秀。古人的楹联,抒发了热爱古桥的思想感情。
据《金泽旧志》记载,在放生桥桥堍,有一则奇妙的故事:
在清朝顺治年间,桥下船埠,开航苏州。有一日,正要起航,天突然阴沉沉,雨濛濛,在岸边走来十八个和尚,他们急匆匆的,要乘船,而众僧的外貌,奇形怪状,有驼背长眉,有张嘴怒目,有瘸足扶杖,人态各异,船主不敢拒乘,只能让他们一一下船,安排座位。船启航了,可众僧急躁怒斥,坐立不安。此时,风大雨大,风帆如飞。呼呼作响,须臾之间,行程50多里,航船抵达屯庵村,那个长眉僧人对船主说:我们将挂瓢(隐居),隐居到报恩寺,你下午可到胥江,即今苏州吴县。航船到达报恩寺,下帆靠岸,寺内群僧出来迎接,这十八名和尚,似乎轻松,露出笑容,一一离船登岸,拱手称谢,进入报恩寺。天气瞬间转晴,风和日丽,舟复扬帆,快如飞鸟,至苏州返船,回到金泽,已是傍晚时候,方知金泽火灾,熊熊大火。颐浩寺的大雄宝殿,烬成瓦砾。船主回忆昨日在风雨中乘船的那些和尚,原来是大雄宝殿中的十八罗汉,幸甚至哉,船主不由高兴起来,自己为佛家作过贡献,将会得到佛祖的保佑。
另一个传说
每年的阴历三月二十八日和九月九日,周边省市的乡民,都会到金泽来进香,有的就在竹篮里带着鱼、螺丝之类有生命之物,放生在这石桥之下,以示对菩萨的虔诚,有的乡民肩挎黄颜色的进香布袋,口念:“放生桥,放出桥”从上桥一直不停地念到下桥,如念经一般。相传在清朝年间,有一位从浙江来的老婆婆,年已80多岁,平时爱劳动、爱助人,腰背硬朗,精神矍铄(jue shuo),年年都随队来金泽进香,有一年她随船队到了金泽,而她的家乡正遇强台风,房屋倒塌,大树吹倒,庄稼毁坏,损失惨重,而这位老婆婆的房屋,却安然无恙,据左右邻居所说,台风扑来时,她家门前飞来很多鸟,挡住台风,保护了老婆婆的家园,她家的竹林,郁郁葱葱,她家的池塘,鲜藕嫩甜;他家的鸡鸭,只只健壮,真让人羡慕。
这故事在进香的老人中,讲得有声有色,说是在放生桥放生了鱼禽,是这些动物对老婆婆的报应,这故事包含了浓重的佛家思想,为金泽乡民们所喜爱。











如意桥
位于金泽镇南首的东胜港口,是一座弧形单孔石桥,长20.8米,宽3.2米,由一色打凿整齐的花岗石砌成,桥拱倒影碧水,成虚实相接,恰成一圆形,有诗云:横桥远画如游龙,明珠影落长河中。该桥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多次大修,故桥身整齐优美,由于重建年代较近,故有新建之感犹如新建一般,故乡民也称“新桥”。整座桥体称得上是一座完美的工艺品,也是金泽现存古桥中最完好的一座石拱桥。因桥堍有祖师庙,故也称祖师桥。桥型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0.8米,宽3.4米,显得很稳固。全桥石料为一色花岗石,打凿整齐,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在桥的壁柱上刻有两副对联:
其一,相传是地方绅士所作:“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这上联是赞美祖师的宗首,是阐说如意桥的哲理,很容易让人理解。其二,相传是明朝军师刘伯温所作:“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下联的含义正迎合朱元璋的思想,用兵统一天下,化险境为平坦,从胜利走向胜利。治国平天下,靠关心民众,国泰民安。

还有一个有趣的与如意桥有关的传说:
据《金泽小志》记载:“如意桥与芦墟永安桥对峙,当天气晴朗,登桥遥望,环洞隐隐相映,人谓之雌雄桥”之说。
据老人相传:当年金泽建造如意桥时,因桥型高大优美,在竣工庆典上,有芦墟绅士来临,表示十分羡慕,希望在芦墟家乡也建造一座这样的桥。这位绅士回芦墟后,得到乡民的赞同,商议筹款。
在芦墟建桥时,得到金泽绅士的支持,由金泽造桥工匠前往协助。几年后,石桥也就造成了。芦墟乡民敲锣打鼓,在竣工庆典会时,讨论桥名问题,要求跟金泽如意桥桥名含义有相连。此时,有一位精神矍铄的长者,即兴吟诗一首:“如意吉祥五谷丰,永安太平山河美。”众人听后,拍手称好。主持庆典的绅士说:“感谢长者,好诗,好诗。”于是就用下联开头一词,桥名为“永安”到会者一致呼喊:“永安桥好,永安桥美!”就这样芦墟的桥名为“永安桥”。
由于金泽的如意桥为上联,芦墟的永安桥为下联,以后就称金泽的桥为雄桥,称芦墟的桥为雌桥,两桥遥遥相望,犹如一对朝夕相盼的恩爱夫妻。这是水乡人民对古桥的珍爱,对古桥的美好想象。
   
待到风和日丽,金泽乡民登如意桥向西远眺,隐隐可见永安桥如一弯长虹,无限秀丽。金泽和芦墟同为水乡泽国,两桥相牵,历史悠久,增进友谊,增加往来,凡金泽的香汎,从芦墟来的进香者,络绎不绝。





对联之一:
上联:后果前因如意桥发心遂意


下联: 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


还有一副对联是在桥的另一面,当时没有注意,没有把那副对联拍下来,甚是遗憾,只能是等待下去去的时候再补拍了。


放生桥到如意桥间的小路,充满了古时候的韵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15
发表于 2013-5-29 16:51:0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14
发表于 2013-5-27 22:23:53 | 只看该作者
赏美景,长见识,谢谢楼主!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3-5-29 23:04
13
发表于 2013-5-27 20:59:46 | 只看该作者
金泽古镇是江南古镇群中较为宁静的一个镇,商业气息不是很浓。

点评

是的,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的古镇,是值得前往漫游的古镇  发表于 2013-5-28 19:3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7 11:09:13 | 只看该作者
云龙 发表于 2013-5-26 20:31
拖拉机兄客气了,我可不是什么大侠噢,说是游侠还差不多。这些年来常骑车游曳于江湖山林 ...

我到上海也才三年的时间,而参加老年骑游队的活动也才二年多的时间,通过骑游队的活动,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骑行了上海的不少古镇和景点,认识了上海,逐渐融入上海的社会,适应上海的生活。感谢自行车,感谢骑游队,感谢上海老年骑友们的帮助。
11
发表于 2013-5-27 06:07:23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谢谢您的关注!  发表于 2013-5-27 11:10
10
发表于 2013-5-26 20:31:32 | 只看该作者


         拖拉机兄客气了,我可不是什么大侠噢,说是游侠还差不多。这些年来常骑车游曳于江湖山林之中,感受天地浩然之气,养性怡情,获益匪浅。也许是我老是把目光投向远方,以为美景总是在远处,往往忽略了就在眼皮底下的景色,这显然是个误区。其实无论大美或是小美都有其内在的韵味,都要去慢慢品味个中三昧。豪饮大醉如泥固然爽,慢酌小醉亦快哉!

点评

我到上海也才三年的时间,而参加老年骑游队的活动也才二年多的时间,通过骑游队的活动,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骑行了上海的不少古镇和景点,认识了上海,逐渐融入上海的社会,适应上海的生活。感谢自行车,感谢骑游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27 11:09
9
发表于 2013-5-26 19:06:12 | 只看该作者


              金泽不愧为桥乡,镇以桥而名,桥以水而立,水乡元素皆备,欣赏了,谢谢。金泽镇为318国道必经之处,此前虽经过很多次,终因行色匆匆,未曾拐进去细细游览品味过,故而错过了诸多景观,下次定然专程骑车前往拜访。

点评

这也是群骑的一个“弊端”,一路上一些感兴趣的人、物、事往往因群骑而错过,淡化了骑游的“游”性。  发表于 2013-5-27 21:06
感谢云龙大师的光顾  发表于 2013-5-26 19:47
8
发表于 2013-5-26 11:49:18 | 只看该作者
迎祥桥的风格好前卫,在现在看来也是前卫之作!拜服!
期待楼主的下一轮科普!

点评

感谢您的鼓励,将在找个时间,继续桥乡之游  发表于 2013-5-26 19:51
7
发表于 2013-5-21 10:16:00 | 只看该作者
这桥拍的有味道。

点评

没有拍全,准备再找个时间,把其他的桥也拍下来  发表于 2013-5-21 12: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