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关于早期(90年代)环法视频下载 [打印本页]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10-9-27 00:20
标题: 关于早期(90年代)环法视频下载
本帖最后由 nadiawu 于 2010-9-27 00:21 编辑

最近比较着迷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环法的历程,也许是现在的车架、装备反而审美疲劳了,那时钢架骨感、古典的感觉很好。不知谁手头有相关资料可以分享下。
电驴上搜了下,“《2010年环法自行车赛 》(Tour de France 2010)[MP4+AVI]  ”这样一个资源里,居然看到1994-2001年的一些资料。可能对一些老鸟们来说,说不定早就有,还有比这多得多的素材。下的人不多,速度很慢。今天刚下了94年的,看到原来还在MOTOROLA车队的阿壮在ITT中,当年还是世界冠军的他被当年称霸环法的INDURAIN超越。还能看到GREG LEMOND等。呵呵,有时研究一下老的东西还是蛮有意思的。97年也就是ULLRICH夺冠的那届还在下载中。
不知道各位有兴趣没?也想通过增加下载人数,提高速度。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9-27 00:21
2010的下到现在还没下完
作者: 九月鹰飞    时间: 2010-9-27 00:34
我有1998年环法自行车赛的片子,呵呵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10-9-27 00:41
LS两位V5,那么晚还在。
其实喜欢古典钢架有段时间了,发现那时选手们骑行姿势甚至身材都和现在如同隔世般。感觉那时选手更瘦些,高瘦选手不少,和骨感的钢架很和谐。另外,坐垫位置拔得不高,或者是因为那种古典水平架的关系——在中大尺寸上,上管比立管C-T还略短的设计,使得头管较长,这样,至少显得坐垫位置和把立的高度落差比现在要小。这样,选手们在平路巡航时,个个身体与地面平行,握手把时肘关节基本直角弯曲。我在想,这样的低落差的好处可能就在于肘关节弯曲时,先对现在较大落差时,上肢压力小了不少,自然。当然,如果这种低落差还有赖于较低的坐垫高度设置,那么对低重心安全过弯、风阻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坐垫高度也不能一味设低,最佳踩踏位置还是要参考的。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9-27 00:48
本帖最后由 贝多芬 于 2010-9-27 00:50 编辑

我就喜欢骑老钢架的感觉。这辈子只骑钢架。

钢架.jpg (53.04 KB, 下载次数: 3)

钢架.jpg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9-27 00:52
还不是很纤细。以后搞个纯古典的车骑。找找前辈们的感觉。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10-9-27 00:59
本帖最后由 nadiawu 于 2010-9-27 01:04 编辑

贝多芬此图很有感觉,不过还差一点点。不是说你身体没有弯到位,而是此钢架的尺寸设定和那时还是略有差别。你的上管57CM不变的话,若是那时的设定,立管长度比现在的还会长2CM左右,那么头管位置自然也高了,落差减小了。你可以想象,身体姿势不变的情况下,图中肘关节弯曲角度从一个大钝角减小15度左右,给人一种上肢还算舒服得得到把的支撑的感觉。当然,这种+/-6度左右的把立再长1-2CM,实际也是变相减小了落差的,大约减小3-4毫米的落差(而那种-17度左右的把立装出来的效果基本就是水平的,落差不随把立长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就如图中,这种腿长的身材,水平架难怪设计成立管超过上管长度。贝总这架子在维持立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按那时的设计,就是上管缩短,但对你来说又小了。图中选手坐垫位置也相对较低啊。

暴风截屏20100927010148.jpg (208.43 KB, 下载次数: 3)

暴风截屏20100927010148.jpg

作者: ani    时间: 2010-9-27 01:37
现在还有公路用的副把不
作者: 小爱    时间: 2010-9-27 06:50
我要97,98乌尔里希的那个种子啊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9-27 08:56
现在比赛用的车子都是清一色的黑炭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0-2 23:50
总算下了一个,激情澎湃。

就是看前辈们不戴头盔穿云入雾的,心惊胆寒。。。。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