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9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行车训练圣经(第三版)连载 - 第3章 科学地训练(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8 12:4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训练原则



周期性训练基于的原则是个性化,阶段性进步,过载和确切性。请多多包涵,这些名词听上去有些学术化和理论化。充分理解这些原则将使你成为更好的车手 —— 一个可以聪明地自我训练的人。



个性化


每个运动员都有独特的方式处理给定的运动负荷。每个运动员都可被视为受三类因素影响的生态系统 —— 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这三类因素中的每一项都可能阻碍或促进你的进步。

社会文化因素,比如职业生涯不顺利,经济压力,和糟糕的人际关系,都会在精神和生理上消耗掉不少本可用于训练的时间和精力。生物学因素的例子,包括过敏,对药物的使用以及营养不足。这些因素会限制个人进行成功的训练所需的体能。心理学因素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最有可能降低训练成效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如:害怕失败,自尊心不足,和对他人不切实际的期望。

另外,有些运动员是“快速反应者”,而有些是“慢速反应者”。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和你的队友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同样的训练,但你可能无法在指定比赛中达到其他人的身体素质水平。你是快速反应者还是慢速反应者主要由遗传决定——你的身体生来就按它自己的节奏来适应变化。一般来说,指定类型的训练要表现明显的效果,需要进行至少4到8周时间。由于你不能改变身体的反应速度,你可以学习根据你独特的个性来设计训练计划。

底线是你不能简单地模仿其他人所做的事,并冀望能获取同样的收益 —— 或哪怕一点点收益。 对某个骑手来说很轻松的训练,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需要比赛级的努力才能完成。本书第5和第6章讲述了如何根据你特定的能力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


阶段性进步


你有没有做过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以致于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肌肉一直酸疼,甚至连轻松骑行都无法做?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训练违背了阶段性进步的原则。身体素质并没有因此变得强壮,反而下降了。这种训练浪费了你的两项宝贵资源:时间和精力。

运动负荷必须慢慢增加,并在其中安插一些的休息和恢复期,因为运动员得为赛季里最重要的比赛积累体能。训练压力必须比身体所习惯处理的稍大一些。运动负荷,尤其是强度部分,要一点一点的增加,通常为5-15%。这样骑手就可以避免训练过度和受伤,同时也保持足够的压力让身体适应。运动负荷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个人,尤其是涉及强度时。本书第5和第6 章将指点你走过迷津,阶段性地建立比赛所需的身体素质。


过载


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身体产生积极的改变,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比赛时的身体压力。为了给身体压力,就必须施加目前身体素质状态不适应的训练负荷。这样的负荷会引起疲劳,疲劳恢复后,最终将达到一个更高的身体素质水平,这被称为“过量补偿”(参看图3.2)。

Figure3.2.JPG (14 KB, 下载次数: 328)


顶级的运动能力,是多年来周密计划的过载训练经身体适应后的累积结果。这种最优化的训练反复对运动员施加定量的压力。如果训练负荷定量正确,略大于身体所习惯的级别,身体的适应性将发挥作用并使身体素质稳步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过载发生在训练中,而适应发生在休息时。身体素质的潜能,乍一看是由训练产生的,但实际上是在训练后的休息阶段实现的。如果你老是缩短你的休息时间,那么,身体将无法继续进步,从而导致身体素质的损失。这就是“训练过度”。我见过的自我指导的运动员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忽视身体对休息的需要。聪明的运动员知道何时该放弃训练,早早休息,何时该降低训练量。简而言之,他们理解并听从他们的身体。你必须学习这种能力。在第15章,我将教你一些技巧,来帮助你改进这种能力。

如果在一段时期内训练负荷降低,身体便会自适应并降格到较低的身体素质水平。我们称之为“走样”。不过一旦一个骑手达到了一个理想的身体素质状态,便可通过不太频繁,但有规律的,仔细规定的训练压力来维持,在高难度训练之间可以有较长的恢复期。


确切性


根据这一原则,在训练中施加的压力应和比赛中预计的压力相似。有时训练负荷必须包括一个长而稳定的距离。而其他时间,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每回合时间较短的间歇训练以促使身体的改变。总是做慢速骑行和一直进行高强度训练都是错误的。在第6章,我将教你怎么分析公路赛中需要的各种压力,以及如何将它们融入训练计划中。

(本章完)

翻译:Lynn
校对:Roy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8-1-20 15:01:27 | 只看该作者
科学的方法 要好好学习
3
发表于 2008-6-13 14:34:3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辛苦各位翻译和校对的车友了
4
发表于 2008-9-12 19:47:47 | 只看该作者
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是大伙通常最容易忽略的,为了排遣长途骑行中的枯燥无聊,呼朋引伴,一票人你追我赶的不亦乐乎,结果把原先设计好的耐力训练,变成了一场次级的竞赛。到头来耐力没进步,想减肥的也没减成。跟实力相近的车友一起骑,并老老实实的依照设计好的强度骑行,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的效果。
5
发表于 2008-11-14 20:02:22 | 只看该作者
太科学了把,骑车应无忧无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