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 转贴:何谓单车旅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2-4 14:4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何谓单车旅行?


         有那些不同的单车运动?骑单车的目的不外乎为了运动、通勤或休闲。以运动为核心的单车群体是最容易区别的,他们通常穿着五颜六色的车衣车裤,集体在周末假日出?,跨下单车昂贵且光鲜,有些是为了竞赛而训练有些为挑战自我,彼此的话题落点总集中在一些比赛消息或是一些新型、轻量化的单车组件上;以健身为重点的单车群体虽和前述运动型的单车群体类似,但其人数相对较少(美国而言),也比较不注重车子的配件,而比赛的消息对他们也无关痛痒,骑单车只是为了身体健康。  
    单车的实用主义者是第二个容易识别的群体,通常每天清晨及黄昏都可发现他们往返于住家和工作场所之间。由他们的单车和车度可以研判出他们周末时的骑乘属性(例如运动型的人可能会骑跑车、爱好旅行的可能会骑旅行用车),但通常登山车或混合用途的单车是最常见的。  
休闲骑的单车群体是最大也最难定义的群体。他们没有特定的穿著,骑乘地点不同,骑的单车类型也不相同。他们可能在市区的单车道、森林间的泥土小径或乡野间单独或成群地巡航。简单地说,他们对追求速度或把单车当单纯的代步工具没兴趣,他们只对享受骑乘乐趣情有独衷。当然他们也可能是为了建康而骑,但他们不会到需要心跳表来监视心跳那种程度。单车旅行是一种休闲活动,但休闲单车并不等同于单车旅行。  
何谓单车旅行?我想,休闲骑的单车人并不见得是单车旅行的人,那什么是单车旅行?旅行是由甲地到乙地的一个过程,通常它隐含着有某种层度的探险意味在。单车旅行者虽希望透过单车去探访这个世界,并不是一定得持续骑几个小时以上才称得上享受单车旅行的乐趣,有很多单车旅行就是由骑在乡间享受自然的行程所构成。就我所住的地方来说,我经常带着一张地图,闲暇时来一趟附近道路的探险之旅。

  何谓单车旅行活动?                   

  黄昏时或周末在乡间小道来个几英哩的骑乘以享受户外及车道沿线的风景可以算是一种单车旅行活动。单车俱乐部经常会安排一些20到50英哩或更远的行程,在参加该类行程前要先知道这个团体的骑车步调,因为有许多人认为平均时速要达20英哩才算单车旅行.  
单车旅行的团体在夏天会有些一连数天的骑乘活动,其行程可能包含平直的公路及崎岖的山路,并以沿途景观或几个著名的景点作为行程的重点。参加这些行程的人可能得露营或住旅馆,所有过夜所需的用品可以放在随行的补给车上或自行携带。当有单车发生故障时,有些团体会有随行技师,有的则提供工具或备用单车,也有帮故障者运送到单车店或下一休息站的,多数则希望你能自行排除问题,这些细节是你在参加任一团体所办的旅行之前必须先确知的。  
        独自旅行或几个朋友组成小团体一起旅行是最普遍的,有的人是在汽车旅馆过夜,有的是以露营为主,他们可能装备简单但计划周详。单车旅行者都骑怎样的车?他们依所骑道路的性质及路途的远近来选择他们的车。用来旅行的单车基本上1.会有较长的后下*,以便容纳鞍袋及增加骑乘舒适性及稳定性。2.中等尺寸的轮胎,以适用土石路面并且在柏油路面不会造成太大阻力为原则。3.车架上有专用螺丝孔以便加装挡泥板及货架。  
单车旅行的人会加一些单车运动的人受不了的配件在他们车上:货架、挡泥板、鞍袋、车首袋以及前后车灯。鞍袋挂在车子的两侧以装载大量的物品,车首袋方便拿东西时人不须下车,挡泥板在小雨的天候或潮湿的路面时相当有用,灯则有警示提醒他人保障单车人的作用。是不是一定要有旅行专用车呢?答案是否定的,有旅行专用车当然比较好,没有的话每天用来通勤或运动用的单车也可以用来旅行,当然你不能期望它能像旅行专用车可以装载那么多东西,但一部只载轻便行李的单车应该会较轻快更具运动性。  
多用途的单车与登山车装上货架及挡泥板后也经常被用来当旅行用车,为它们加上休息把让双手多一些休息的地方是个不错的主意。当旅途是一般的平坦路面时,登山车的外胎应该更换为窄胎,以降低阻力及重量。
            旅行服装
单车旅行者旅行时喜欢怎么穿?他们的服装会比较像竞赛选手或登山车手服装的折衷。我个人习惯穿一件亮眼的车衣,比较容易被其他用路人看到,以保安全。夏天时我会穿有侧袋的休闲裤,冬天时则穿保暖的户外专用裤,单车专用裤裤底会有一片衬垫,可预防长途骑乘时臀部磨破,对我而言用处不大。我习惯穿便宜的运动鞋并在踏板上加上定趾套以防止踩踏时不小心由踏板上滑落,你也可以穿单车专用鞋加上卡式踏板,要注意的是某些卡式踏板的卡子必须搭配特定的鞋子才能正确安装。
             旅行装备
那些装备是单车旅行者最经常携带的?短程的旅行并不需要带太多装备,但是打气筒、补胎片、备胎、前后车灯、锁、简易工具包以及水壶等都是出门时必备的。此外,我通常会带一套雨衣裤、备用灯泡(磨石灯用)、几个备用螺母及垫片,夏天时我会戴上头巾以保护颈部和耳朵,并作些防晒措施,车子上通常有二瓶水。  如果需要过夜但不用搭帐篷,我会带换洗衣物(特别是内衣裤及袜子)和盥洗用具。到达目的地时,先冲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以避免周遭的人嗅到异味,隔天再换回骑车时的衣服。有些人会喜欢多带一双轻便的鞋子。  如果是在青年旅馆过夜,一个轻便的睡袋是必须的,也可以带纸牌、书本等空闲时防无聊,如果还有个轻便闹钟,隔天起床时间到时会相当有用。
较年长的单车人.  年纪对旅行而言会构成问题吗?旅行比竞赛和缓多了,正常的情况下,七十几岁的人都还可以从事单车旅行。大部分的情况,"老年"是对那些长期不想动的人专属称呼。但在年纪比较大时才开始骑车的人,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改善身体的情况。
           年幼的单车人
幼童也可以参加单车旅行吗?当然可以,只要在行程及里程数上作一些对儿童上比较合适的安排。太小的幼童可以坐在尾车或单车专用的儿童座椅上,较大的孩童则可以和大人骑协力车,或骑在一种可以链结在前车座杆上的儿童拖车上。十一、二岁的孩童就可以单独骑车在你的前面,便于你能随时掌握他骑车的状况。在旅途中儿童可能会很容易感到无聊,但刚开始他们会比大人还快找到单车旅行的挑战性并且迅速适应。
             如何开始呢?
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开始玩单车旅行?如果你的单车已经很久没骑了,建议你在出门前好好的从头到尾检查一次。第一次骑乘路程要安排得近一些,然后再慢慢拉远。如果你并不经常骑车,最好将距离订在5英哩(8公里)以内。如果你对经常骑的距离已经感到很轻松,可以试着将距离加倍。在准备和别人开始一趟旅行之前,尽可能以那次旅行距离的一半多骑几次,直到你觉得很有把握。还有行前训练时,不要太在意速度,即使在训练时全程用尽力气,也不能保证在长途骑程时会有个舒适的步调。在旅行的内容上我们能作些什么安排呢?有些人喜欢周末骑出去找一家餐馆,有人则以临近的某个城镇为目标来个二天一夜的行程。对许多人而言,旅行是社交活动的一项,是和同僚、小孩、好友们共享美好时光的时刻。你可以藉由参加当地的单车俱乐部结交到新朋友,如果该团体有你喜欢的活动的话。当地的车店也是和其他单车同好接触的好地方,而有时在路上碰到的同好也会变成好朋友。身为一个自然的爱好者,我借着旅行寻求自然界的一些经验。我喜欢凝视春天的到临,新叶满树,花朵夹道。在盛夏时分,我会沿着湖泊骑乘,找一个地方停下来游游泳。秋天带来红、黄、褐、绿等缤纷的色彩,若碰巧在初雪中骑车,更是一种难得的愉快经验。夜骑回来,总是满天星斗,有时还会看到流星。单车让我和自然愈来愈接近,我可在任何地方停留,尤其特别喜爱在溪流边安静的树丛?休憩。
  无论你的兴趣是什么,找到一些可以让你的旅行显得相对有意义些点,这样的话,你将可以一直持续你的单车旅行嗜好好长一段时间。

长途单车旅行面对的困难:1.在较差路面上的较长时间骑行  2.装载所有野营用品和衣物以对应各种天气条件 3.装载多天的食物  4.装载多天的水  5.在较长时间内无法获得现代化的自行车装备和工具  6.长时间的骑行

总体考虑:

1.载重:多天的水和食物,备用部件,修车工具加上必备的行李,重量通常会达到40kg或更多。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需要更多的东西,通常旅行者还会带上相机,胶卷,地图册等等。我们要考虑的是,能够承受相当重量的货架和驮包。

2.可*度:这对车的选择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单车旅行者,唯一没有备用的就是车

3.可修复度:意味着避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从故障中修复的能力。

4.兼容性:当你必须带上一大堆规格特殊的部件作为备用,是否应该考虑使用更普遍更普及的零部件?

从以上我们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于骑车旅行来说,重量并不是显得那样的重要,额外的2到3公斤相对于总重量并算不上什么。多携带一些备用部件和工具能提高车的可修复度,并且使你在旅途中感到放心。

货架和驮包:

大载重和在较差路面上骑行时的颠簸容易损坏货架和驮包。使用钢质管材的货架通常比铝制的牢固,并且并未增添多少重量。对于前货架更是如此,钢质管材制作的前货架拥有更长的寿命。通常货架的弱点是,仅仅*一颗5mm的螺丝支撑重量,可以尝试将货架焊在车架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大多数廉价驮包来说,用于钩住货架的塑料钩子是薄弱之处。作者和大多数长途骑行者比较推崇Ortliebs这个牌子的驮包。Vaude的驮包在设计上仿照了Ortliebs,但钩挂系统是自己设计的。

车架:

许多人使用很普通的车架也同样进行了很长距离的旅行,所以这个方面并不是很重要。但是何时的车架可以使你的旅途更愉快(减轻你的痛苦)。

作者并不推荐使用山地车架,而是使用专为舒适旅行设计的车架,如Roberts和Orbit。

如果你选择了山地车架,你最好是用燕把而不是直把,前者更舒适,更利于改变骑行姿势。特殊的旅行把(我猜是蝶把)比普通车把更舒适。

另一种选择是旅行车架(700C),前提是它的车圈和车胎能满足你的要求。作者建议使用40mm(相当于1.75吧)的胎,作为一个应对多种路况的折中办法。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车架要有足够的硬度,尤其是后三角部分;偏软的后三角载重后,会在爬坡时严重泻力。

避震前*较少使用在旅行车上,原因之一是万一坏了很麻烦,之二是,很难给避震*装货架

钢车架的可修复性较好;款式老土的车不依招贼惦记

轮子:主要考虑的是规格的普遍性,这样能够很轻易找到替换和备用。

1.车圈尺寸(我选较常见的26寸和700C翻译)

26寸:几乎可以说是国际标准,26寸的车圈,内胎,外胎随处可得。最好在出发前装上质量上乘的车圈,这样可以不用带备用。

700C:跑车的国际标准,在欧洲相当普及,但是车胎普遍偏窄,在欧洲以外使用不多,需要带好足够的备用。

车轮在大负荷的长途骑行中饱受折磨,所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比较和选择。

2.花鼓:36孔是世界标准;尽量选择封闭式花鼓,带上少量防水性较好的轴承润滑油,每千公里进行一下维护。

3.外胎:

* 花纹:主要的要求是耐用。在较差路面上骑行,许多外胎的侧面比胎面坏得更快,所以不必特别关注外胎的胎面有多耐磨。侧壁较厚的平纹外胎(光头胎,花纹连贯的山地胎)是不错的选择。

* 宽度:许多人喜欢用50mm的外胎,它足以应付各种路况,但是37mm-40mm的外胎是个更折中的选择。

4.内胎:同样要求耐用,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许多内胎更注重重量而不是强度。尽量别用较细的内胎配较粗的外胎。

杂项:(我挑几个翻译)

1.飞轮:内飞比外飞更不易受损,但是一旦出故障很难维修。

2.链条:出发前就换上好的链条,并带上几节链条作备用。

3.水壶架:塑料的比铝的更不易损坏。

4.踏板:长途骑行很少考虑速度,所以不必使用自锁,一旦自锁鞋坏了就很麻烦。两用自锁踏板可以考虑。

5.鞋子:长途骑行者更倾向于选择户外运动鞋而不是山地自锁鞋,后者的寿命相对更短。带好一双凉鞋,涉水时可换。

6.带上照明设备,轻便气筒和码表。

工具和备用部件:带上组合工具,中轴拆卸器,曲柄拆卸器,刹车块,备用车线,备用胎,补胎工具,螺丝若干

最后的建议:

1.崎岖地形经常使螺丝松动,要定期检查,上紧螺丝

2.注意车子发出的声音,如有异常要立即检查,找出声音的出处

3.将一些现金和身份证件的复印件放在密封袋里藏在车把里。将钱和重要证件放在驮包的不起眼处。

4.带上防晒霜

5.对于高原反应和干热气候要提前做好适应准备

6.如带有野营燃料,注意安全存放

7.在行李中放一些樟脑丸,防止跳蚤等不速之客

8.证件和睡袋必须保持干燥



自行车旅游的技巧
轻快的骑行
●要利用姆指球
人在走路、跑步、跳跃时用脚姆指球踢地面。骑自行车也是一样姆指球放置在脚蹬上。尽可能使用各种肌肉,分散肌肉的负荷。脚掌心(不着地的部位)来踩蹬,从肌肉的使用角度来考虑的话不大好,开始时建议不要采用。
●活用上半身
踩蹬时从握着握把的手至踩蹬的脚,要用全身的肌肉(在感觉上)。坐着踩蹬时手要支持着上半身不动。站立姿势踩蹬时,握把要拉向身边踩蹬。
●齿轮比要经常更换
保持一定的速度、变速是有放率而不容易疲累的方法。遇到迎风时、上坡时速度自然会降低。要时常更换齿轮比,保持一定的转速。有24、27变速,何必不用它呢!根据骑行路线的状况的变化,应该时时变更转速。停车以前把后齿轮更换成大的,起跑时较容易。
●转速要轻快
假若想保持一定的速度骑行,用较重的齿轮比来转,或者轻快地转,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保护膝盖,避免疲累聚积下来,应该采取以轻的齿轮比来提升旋转数的方法。旋转数高的话,促进脚的血液循环,乳酸不会聚积下来。
有效率而不容易疲累的骑行的旋转速和力距的组合,各人各异。不能够一概而论70rpm(1分钟旋转70次),或者80rpm好。应该根据体力、技术、经验适当选择轻快的转速。
●利用各部位的肌肉
踩蹬时用股关节、膝关节、脚脖子的延伸肌肉。使用延伸肌肉之外,也要使用弯曲肌肉,这样做的结果,不用花很大力气也能够产生较大的功率。也就是说,股关节(腰),膝、脚脖子的弯曲肌肉也要用。这些部位的肌肉平时很少活动的,利用它们来产生较大功率。
同样的转速,假若把负荷分散在各部位的肌肉,骑行起来不容易疲累。
踩蹬熟练后用锁扣脚蹬练习,把脚固定在脚蹬上,开始时有些害怕,习惯后很容易使用的。


臀部、腰、手脖子、膝盖、肌肉痛时怎么办

●臀部痛
第一次参加自行车旅行时感到最痛的部位应该是臀部。上半身的体重放在小小的鞍座上,再加上从地面传来的振动,很自然会痛的。减轻疼痛的方法有几个,供车友们参考。
穿上有软垫的裤子。
合适的鞍座各人各异,有些人喜欢大而软的、有些人喜欢后部分开的,最好试一试各种形状的鞍座。
上半身有时候离开鞍座,让臀部放松一下,站在脚蹬上看看远方的风景吧。
●腰痛
自行车旅行时,上半身一般采取前倾斜的姿势,这样会减少空气的阻力。腰周边的肌肉支持着倾斜的姿势,很容易疲累的,有时候站立姿势来减少腰部的负荷,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锻炼腰周边的腹肌、背部的肌肉后腰痛会减轻的。有些人自行车旅行时背着袋,或者挂着袋,这些也会增加腰部的负荷,袋类尽量放在自行车上。
●手脖子痛
向前倾斜的姿势,手腕也支持着部分体重,因此手腕也会感到痛疼。有时候起上半身,甩一下手腕,促进手腕的血液循环。
地面传来的振动也会引起手脖子痛。握手把不要太用力,轻轻地握,好像用手玩着握把般轻松地握住。有软垫的手套能吸收部分地面的传来的振动。
●膝盖痛
齿轮比太重了!不但是膝盖痛,也会损伤膝盖。必需采用轻快的踩蹬。
●肌肉痛
骑行后没有做简单的放松肌肉的活动,第二天肌肉很酸痛的,结束骑行后必需进行放松动作,这是体育运动者都懂得的常识。拉伸肌肉、大腿肚子的肌肉也要放松等。


骑车自助旅游时如何做好自我保健

  骑车,特别是骑自行车,有其他旅行方式不易遇到的问题,应予注意:

  大腿内侧与座垫摩擦,容易产生表皮擦伤;局部出汗多,易生浸渍皮炎。故骑一段路程后应下车休息、擦干,午间及夜晚到休息地后,将出汗的内裤换去,将会阴部和两腿内侧洗净后擦干,再可备些中药松花粉扑上。如已有溃破要按擦伤处理,重者要停止骑车旅行。

  车垫长时间顶着会阴部,压迫前列腺、阴囊、尿道等,易使其充血,排尿不畅,细菌易繁殖。故途中约60分钟就应下车休息,使压迫处放松,及时排尿。到住地除一般洗浴清洁外,应将臀部(坐位时脐以下)浸泡在温水中10~15分钟,相当于热敷。

  两手紧握车把,以及坐骨、耻骨部神经受压,过久后易麻木。故骑车时应带手套,且有弹性为好,两手常变换握持角度及方式;坐时也应前后、左右“着力点”变化,有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使肌肉松弛。

  车座要有弹性、软、车座高度应低于车把(龙头)高度,车座前端略前倾,上面有软性垫物。旅游骑车者不要追求赛车那样以出速度为前提的设计要求,而以舒适、卫生为主。

  女性月经期一般不宜骑车长途旅行,如平时有锻炼基础,个人体质情况较好,也不必禁止。

  骑车旅行较方便,旅程、景点均可自行安排,可以欣赏到乘飞机、火车、汽车以及团体旅游时不易看到的景观。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景区及调整停留时间等。骑车旅行还可磨练意志、锻炼身体,为越来越多的短途自助旅游者所选择。但要量力而行,如果将体力均消耗在骑车上,到目的地已很疲劳,这不可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7-2-4 14:52:07 | 只看该作者
SF 顶啊
3
发表于 2007-2-4 20:09:18 | 只看该作者
LZ很喜欢转贴阿~。。。
4
 楼主| 发表于 2007-2-4 21:53:3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查别的东西找到的,想来大家看了会有帮助,就转过来分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