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文来自Bikeradar.com
BMC知道如何使他们的自行车骑起来如丝般轻快。在2011年推出TeamMachine向大家介绍了独创的调较柔度概念(TCC), 在车架非主力结构的部份上运用更具弹性的复合材料,以增加舒适性,现在这个概念已延伸整个产品线。最新应用到这项技术的型号是2013 TeamElite TE01 29。
这台29寸 XC竞赛级山地车的设计基础源于GranFondo GF01 古典赛公路车。这台TE01 29运用GF01的主要功能,包括上管和后上叉在立管上接点的落差;经精密工程计算,微曲的碳纤维管材,提供的吸震效果,后移的勾爪以及 TCC区域等。
BMC说在新的TeamElite上主要有三个最大焦点:车架几何;管材形状、尺寸、碳纤的铺叠;和重量的优势。BMC对于TE01 29的目标是 低于1,000g,结果他们 M码车架的重量为980g。
最终的产品是配置包括SRAM X0 变速套件, Easton EA70轮组和组件以及2013 FOX Float CTD FIT 前叉等, 价格为¥41,699。我们的 M码测试车装上Shimano XT锁踏后,重量约为 10.53kg。BMC说新车的供应将满足所有用家和经销商的需求。
BMC TE01:车架几何,柔度和轻量 几何
BMC把碳纤TE01 29的首年开发工作放到铝合金上,特别是车架的几何形状。 2011年,BMC 青年山地车队的23岁以下车手 Steve Ettinger在整年的赛季中,都骑着白色合金的原型作训练和比赛。
BMC使用Cane Creek’s AngleSet碗组去测试和调校出三种不同的车架几何,以达到他们理想的29er越野赛山地车的角度。BWC(大轮的概念)的车架几何,让他们的车架锁定在70°的头管角度, 429mm后下叉和轮轴与中轴距离65mm的标准几何。 车架由较长的上管和很短头管组成,S码的头管长度为90mm,M和L码分别为 100和110mm。这样的设置可让车手得到更低的骑姿,也使 BMC实现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令把立长度跟头管角度关连(而不是车手的高度)。其结果是,这三种尺寸的TE01都配备70mm把立和685mm把手。
锥形头管为TE0129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感觉
TCC(调较柔度概念)
TCC(调较柔度概念),是指TE01 29的碳纤管材对垂直方向的力量有较强的扭向力。为了实现这目标,BMC特别关注车架的形状,碳纤的铺叠,管材尺寸和接合的材料等,目标是希望三个尺寸的车架都拥有一致的骑行感。
看着车架会更明显地看到什么是TCC。车架下部近五通位置巨大, 抗衡来自前/后车轮带来的扭力。 锥形头管,巨大的下管,加大的press-fit BB92中轴,连接着粗壮而四四方方的后下叉,巨大的碳纤后勾爪再接上后轮。这些组件设计都增加了刚度,提供更好的操控和踩踏效率。
在1.125”碗组顶部以后的部份是另一回事,锥型上管朝着立管的方向变细,然后连接到接点,微曲的后下叉连接着立管。后三角拥有更倾斜的形状,藉以支持后勾爪和后煞车安装座,他们声称这样会有10mm的垂直弹性。(BMC将自行车的前后勾爪固定,再向鞍座施了1,000N的力量,大概是 100kg的重量。) 上管和后上叉微曲的设计,BMC设置他们的TCC设计阶段;微曲,管材尺寸和形状的细节整合成整体的设计。 近距离观察下,TCC影响管材的尺寸,因为它们涉及到三种尺寸的车架,以及碳纤的铺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垂直弹性和扭转刚度。BMC说他们在确认最终的生产设计前,试过十多种的碳纤铺叠。
TCC也把设计带到现在的 27.2mm座管。BMC TE01 29提供三种不同的后飘角度,分别是3mm,18mm和30mm。每根立管均提供相同数量的弹性和额外的杠杆作用。
重量
BMC说 TE01 29能够满足度每一位越野赛车手的使用。其结果是980g的M码声车架,包括所有的硬件(后煞车安装组件,一体式防掉链器,线管套件)。BMC说,这都是通过材料的选择和特别的碳纤铺叠的成果,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优化”数字。
细节:华而不实的的的后煞车安装器和防掉链器,加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工艺。BMC TE01 29展示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他们将后煞车安装座也融合在碳纤车架上(设有可更换的圆柱形螺母),一体式的防掉链器以保护中轴外壳和下管,并用一个直装式前拨,以帮助实现短后下叉。
前变速器采用较短的线管壳以节省重量,而后变速器则使用一条长的线管并沿着后煞车油管布线。另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是InSet碗组配置,允许使用Cane Creek AngleSet (可变换头管角度碗组,一般用于DH车上)- 是的,BMC测试过并选出他们觉得最好的头管角度,如果你不相信陉还是可以自己试试。角度,但是如果你不同意的话,你可透过使用AngleSet以微调最适合自己的头管角度。
充满力量的一小时- 第一次试骑TE01 29 笔者的身高5尺9寸, 骑上M码的 TE01 29觉得十分适合 (使用3mm后飘立管),而且没有觉得有更换更长把立的需要。像BMC的公路自行车一样,TE01 29带给我顺畅的骑行感, 但保持利落的加速力。体型较大的车友也许抱怨车架吸震不足,但我们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车架前端有足够的硬度,有轻微的转向不足,但我们没有太多测试时间,所以未能进一步再测试。
车架中轴的离地高度,对29er大轮山地车的骑行感有很大影响,BMC对这方面曾作焦点式的研究,最终这也成为他们自行车的其中一个优势。拉起车头似乎都相当容易,相信这主要因为中轴的离地高度较低以及短后下叉。经过短短一个多小时在加州拉古纳塞卡(Laguna Seca)赛道的试骑,我们由衷地对TE01 29有很高的评价,也期待一个较长期的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