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05|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汇奉贤沿海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6 21:06: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9-27 08:12 编辑

南汇奉贤沿海行




一天太紧,两天正好

网上热议骑行滴水湖,禁不住大海的诱惑,打起小九九:一天来回叫拉练,缺少点休闲和享受,增加一天,加点小节目,有骑有游,喜欢骑的过了瘾,喜欢游的也没白跑。说走就走,约上八九人,带了帐篷,上路了!

基本路线:顾村月浦——吴淞码头——江东路——港城路——洲海路——华东路——申东路——东川公路——川南奉公路——沪南公路——老芦公路——火箭路——塘下公路——港湾镇——世纪塘路——南汇嘴——世纪塘路——芦潮港镇——芦五公路——五四公路——随塘河路——浦星公路——沿江路——三林轮渡码头——龙吴路——龙漕路——凯旋路——光新路——志丹路——沪太路——顾村 月浦      总里程250公里

吴淞过江三岔港,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华东路申东路是集装箱的世界,大集卡如蝗虫,成群结队,横冲直撞,自行车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千万留意。过高桥、高东,来到合庆镇。街头大妈是附近村民交通志愿者,每天一小时,干得非常认真、乐意,一脸的满足和幸福。街边巨大的宣传牌是要打造合庆成为经济强镇云云,领导们都喜欢把决心写在马路上,就怕他的领导看不到。



江镇,文革时期赤脚医生的发源地,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后川沙县办了一个卫生培训班,挑选了28 名贫下中农子女,文化是高小以上,《文汇报》调查报告首次提到“赤脚医生”这个名词,并定义为“不拿工资,帮助种地,亦工亦农,赤脚行医。” 《红旗》杂志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黄钰祥、王桂珍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事迹。人民日报》全文转载,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王桂珍则被看作“赤脚医生”第一人,一部反映“赤脚医生”的电影《春苗》,曾使春苗的扮演者李秀明一夜成名,成为那个贫瘠岁月中很多年青人的梦中情人,王桂珍是春苗的原型。每天从各地赶来学习的不下3000人,最多时超过1万人。在成为今日国际航空港的地方,不知农民们的医疗状况改善的如何了。



IMG_6259.JPG (79.89 KB, 下载次数: 4)

IMG_6259.JPG

IMG_6258.JPG (98.08 KB, 下载次数: 2)

IMG_6258.JPG

点评

期待!  发表于 2012-9-26 22:0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12-9-26 21:33:17 | 只看该作者
且听下回分解
3
发表于 2012-9-26 21:50:42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22:2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9-27 06:56 编辑

张闻天故居





杜老倌中的佼佼者 —— 这个在惠南小学毕业的党中央总书记,同宋庆龄一样,都是浦东人的骄傲。从这院落看,这是一户殷实农家。






本应声闻于天,却又是默默无闻
近来史学界研究成果表明:1935年遵义会议上,当选党中央总书记的是张闻天。此后几年,张闻天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党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遵义会议后几年的中央会议,都是由张闻天召开和主持的,在以后确立毛泽东地位、反对张国焘、处理西安事变等等重大事件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这位被誉为“红色教授”的学者型人物,一向愿意钻研理论而不长于具体事务,曾三次主动“让贤”,被传为佳话。



官越做越小,形象越来越高大    从总书记到宣传部长、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合江省委书记、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庐山会议、文革中屡遭批判撤职打击迫害,但始终坚持操守,令人肃然起敬。其长子长年在新疆务农,因环境过於艰苦,得了慢性病,写信请求父亲让他囘京看病。张老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当地人民生病,可以在当地医治,你有什麽资格搞特殊,要求囘北京治病?这位长子退休时是南京某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张闻天的一个女儿曾在外交部做打字员,是张闻天亲自精简了她。女儿回到上海自己找了一份工厂打字员的工作。他的另一个女儿好像是在工厂当临时工,生活很艰苦。作为父亲他近乎冷酷无情,但作为一个老革命老干部又是那么一身正气!

张闻天的一生是一部活的党史,从他身上能读出许多历史的真实;张闻天的人格魅力,给越来越多的人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和震撼!



人民不会忘记这个地方






IMG_6269.JPG (91.51 KB, 下载次数: 2)

IMG_6269.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08:10:09 | 只看该作者
阿康 发表于 2012-9-26 22:21
张闻天故居

继续骑行在川南奉公路上,头顶不时有客机划空而过,我们已绕到浦东机场的南面了。公路到惠南镇中断,笔直穿过居民区就是沪南公路,这条连接南汇上海的公路又向东延伸,路况特好,在老港公园门口第二次休息,码表67,巧合的是,距上次休息,在前锋镇的读数33,又走了同样的距离。老港过去有个上海最大的垃圾填埋处理场,也不知现在还有没有,逐渐城镇化后,垃圾总要有出路,又不能离居民太近,过去的海边成为内陆,还得往海边赶。










寻找火箭升起的地方       老芦公路南折后就去找火箭路。摩托车手说这里火箭路有好几条,我们说是老港的火箭路,他说就在前面。这是条乡间小路,路牌背对着不好找,眼尖的老姚发现了。村民听说看火箭,热心指着东方说过立交桥洞即是。到了!
稍感意外的是,发射场这么狭小,火箭这么矮小。但是,谁会讥笑幼童的蹒跚学步,谁会小看万丈高楼的第一铲土?看到西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火箭,看到遨游空间 的天宫一号,千万不要忘记这个地方。





















6
发表于 2012-9-27 08:54:3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创意骑游,练+骑的结合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09:21:23 | 只看该作者
阿康 发表于 2012-9-27 08:10
继续骑行在川南奉公路上,头顶不时有客机划空而过,我们已绕到浦东机场的南面了。公路到惠南镇中断,笔直 ...

出来过桥即是树荫蔽日的南滨公路,前方大治河处修桥,东向通源东路到一热闹处午饭,这里是滨海镇,顾名思义,东海不远了,吹在脸上的风也有点凉丝丝的。穿过大桥向东,继续向东,路边越来越宽敞前方越来越亮堂,风也越来越大,终于看到大海了!可能是长江入海处,水色黄黄的浊浊的,但这气势足叫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大路朝天任我行,且行且啸意放荡!35码的时速也不觉快,绰号冲冲冲的老王犯了嘀咕:咋老看不到边呢。骑行过上海到克拉玛依的老王说,甘肃新疆那里的路都是这样,走大半天也看不到一个人一间房。一边是黄黄的大海,一边是深绿的湿地,远处是森林公园鲜花港,不到12点就到达南汇嘴,我们的扎营地。行程100公里。





























这是南汇嘴沿革的介绍,可惜字样看不清楚,照也不好拍,看了下大意:长江钱塘江在此汇合入海,受海水顶托,积沙成陆,在东南处形成尖嘴状,明洪武年就称南汇嘴,原在惠南镇处,现已涨到此处,奇特的是,几百年积淀其状依旧。此嘴是上海最东端,是上海的天涯海角,每天迎来上海的第一缕阳光。结合临港新城及滴水湖的建设,围海筑堤建路,建成此观海公园






DSCF3043.JPG (46.74 KB, 下载次数: 2)

DSCF3043.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09:56:26 | 只看该作者
阿康 发表于 2012-9-27 09:21
出来过桥即是树荫蔽日的南滨公路,前方大治河处修桥,东向通源东路到一热闹处午饭,这里是滨海镇,顾名思 ...


 巨鲸般的“司南”、标志性雕塑“司南”正立面犹如一座银山,象征着庄严和财富;侧立面则犹如一头巨鲸,不但象征着临港新城的雄伟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巨大的货物吞吐量,还纪念着一个真实的故事:2003年8月临港新城建设初期,曾有一条4米多长的幼鲸搁浅海滩。数十位民工将它救到附近正在施工中的滴水湖内。由于专家认为“收养”这头鲸鱼的条件并不具备,于是人们又将它平平安安地放回大海。当幼鲸返回大海时,曾在南汇嘴公园附近水面连续三次将头伸出海面,好像在感谢帮助过它的恩人。









一群背着房子的蜗牛,该歇歇了。广场有小卖部,下有卫生间,24小时开放,背后路边是草地,面对着一片宽阔的湖面,今晚就住此地了。半小时不到施工结束,卸下行囊开始放松心情。老姚放起风筝,我们称之章鱼保罗,老王替车友修车,大部队直奔滴水湖。






























































9
发表于 2012-9-27 10:48:0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游记非常棒!边骑边玩,回顾历史,接近自然,这才是生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4:41: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2-9-27 14:53 编辑
nitianyi 发表于 2012-9-27 10:48
楼主的游记非常棒!边骑边玩,回顾历史,接近自然,这才是生活!


喜欢骑游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谢谢关注。继续。



夕照野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本想早早吃好饭定定心心看日落,吃着吃着想到一起了吃到一起了。把酒临风,沐浴阳光,纵论阔契,其喜洋洋者矣!夕阳西下,照得湖面一片金黄,照得众骑友神采奕奕。
















夕阳无限好,人生重晚晴!

















太阳慢慢下坠下坠,金光万道,巨大如轮,俄而变成金黄,变成橘黄,变成通红,越落越大,越落越美艳,大家变得激动万分,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太阳,有人在念叨夕阳无限好,叹韶光易逝人生苦短。转而又议论要珍惜时光,抓住当下,享受人生,活得更精彩更充实。确实,唐代诗人李商隐晚年觉孤苦伶仃,心情不畅,驾车乐游原散心,美丽的晚霞使他愁上加愁,不禁叹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经友人帮助有了满意的安身之所,再去欣赏雨后天晴的晚霞,因此也就有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美好感觉。
   可见,心态的力量不可低估,物随心变,景随心动,心情好一切都好。黄昏依旧灿烂,青春年华也许只剩下一张泛黄的照片,那片不断摇曳的夕阳美景却已经永远被刻在那个最纯真的年代。 置身如此感人的晚霞美景,世间万物仿佛就停留在这片短暂的阳光中,感受着夕阳的温柔;青春年华仿佛就定格在那个美丽的黄昏,永不退色。




DSCF3095.JPG (37.42 KB, 下载次数: 1)

DSCF3095.JPG

DSCF3092.JPG (19.76 KB, 下载次数: 3)

DSCF3092.JPG

DSCF3091.JPG (45.54 KB, 下载次数: 4)

DSCF3091.JPG

DSCF3090.JPG (47.9 KB, 下载次数: 4)

DSCF3090.JPG

DSCF3083.JPG (117.28 KB, 下载次数: 3)

DSCF308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