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骑友 于 2012-2-3 22:26 编辑
2011年12月,国际志愿骑行活动“骑车去伦敦看奥运”在中山大学启动,陈有胜亦在“骑士”队伍当中。此前,他的车轮已踏遍大半个中国,明年4月起,他将骑行到欧洲,并于8月抵达第30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他是一名肢残人士,但热爱在路上的骑行。
姓名:陈有胜
年龄:24岁
籍贯:广州增城
爱好:单车、羽毛球、英语
左手握住车把,半截右臂撑在特制的铝合金架上,陈有胜熟练地跨上山地车,不消两分钟,他消失在马路前方拐弯处。
骑行冲击过珠峰
电影《转山》风靡,影片主角张书豪的经历,为崇尚自由的年轻人所艳羡。事实上,在广州骑行圈,骑行拉萨已不新鲜。陈有胜也曾从青海骑行拉萨,还曾骑单车冲击珠穆朗玛峰,到达珠峰2号营,海拔5149米。
这段骑行历程,令陈有胜难忘。他被人称作”独臂大侠”,一生下来,右臂便仅有一半,属于先天性3级肢残。他的单车是特制的,右边的车把改装成了一个铝合金支架,用来支撑他仅剩半截的右臂。
2010年5月,他与亚运志愿宣传队伍骑单车,从广州出发,经过广西、湖南、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北京和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市,沿途宣传亚运,然后飞抵了青海格尔木,沿途骑到拉萨,冲击珠峰,历时5个月。
当时陈有胜23岁,这是第一次走出家门。一开始时,他很兴奋,但骑往珠峰“很艰难”。
他讲起穿行冰雹区的一段经历。8月底的天气,本来艳阳高照,转眼就来了冰雹,大颗的冰雹砸在身上生疼,手完全麻木,连刹车都刹不稳了。风很劲,他在中间慢慢骑行,两头的同伴离得很远,身边也经过了好几辆车,“我当时犹豫要不要招手搭顺风车,后来实在是挺不住了,想叫顺风车时,发现没车了”。他只好把车停下来,躲在后座的包旁边躲风。直到前方的骑友看见,回头把他“救”起,两人慢慢地推行,最终挺过了冰雹区。
“珠穆朗玛峰就在眼前,像一个小山头,但是堆满雪,漂亮极了”。
辞职骑车游中国
自此之后,陈有胜便爱上了骑行。每天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吃到不一样的美食,跟不同的人交流,他觉得收获满满。
陈有胜原本是英国广州领事馆文教处资源部的一名职员,负责后勤工作。2009年,亚运前夕,他成为了一名亚运志愿者,被分到语言服务处,一次志愿者活动中,他认识了亚运宣讲员王卫,这曾是中国首位单骑全国的在校大学生。闲谈中,王卫讲到了自己的骑行计划:准备到东南亚,还计划要骑行伦敦奥运。陈有胜记下了这件事。“喜欢外面的世界,想出去看看”,他说。
因为工作的合同尚未到期,他一直在等待时机。陈有胜说,自己挣扎了好几个月。辞职就没有收入了,家里人起初不同意。但他还是说服了家人,等到2010年合约到期,向单位递交了辞呈。
如今,他和王卫等一群单车爱好者,创办了自己的团队,名为“齐天下游学馆”。希望推行单车出行,“用10年的时间影响百万大学生骑行”。
想带残疾人出游
陈有胜声音轻柔,说话慢条斯理。谈话间隙,他会轻轻地哼歌,心情不错。在齐天下的团队里,他负责宣讲。他们在高校举办讲座,讲述自己的骑行故事,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在广州城内的单车活动中,不少大学生骑行者都认识他,“陈有胜,我见过他,好厉害的独臂大侠!”
“很纯净,比纯净水还纯”,他的搭档王卫评价他。
从西藏回来后,“大侠”就有个愿望,希望把他的残疾人朋友都带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习惯认为,外界带给他们的都是伤害,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少走出家门,但是只有看过外界后,才能心胸开阔”。
采写:南方都市报记者刘雪
摄影:实习生徐敏 南方都市报记者张志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