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和分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8 23:4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没注册吗?一起加入来玩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以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有其不同的表现,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按不同运动项目的物质能量代谢特点,可将运动项目分为五种代谢类型(磷酸原代谢类型;磷酸原糖酵解型;糖酵解型;糖酵解有氧代谢型;有氧代谢型)。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的疲劳是由于肌细胞内代谢变化导致ATP转换速度下降或一部分运动单位不能参加收缩所致。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疲劳往往与能源储备动用过程受抑制有关。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过程:

运动时和运动后供能物质量的变化,是消耗和恢复过程保持平衡的结果。运动时以消耗过程为主,恢复过程跟不上消耗过程,表现为能源物质数量下降;运动后休息期,以恢复过程为主,消耗过程下降,因此,能源物质逐渐恢复,达到或超过原来水准。

(1)       供能物质数量变化的规律;

(2)       供能物质数量变化与代谢调节、身体机能相适应的变化规律。

根据物质的消耗和恢复过程的规律,在训练可供应用的两方面:

1、  训练课中休息间歇的掌握:在训练的中运动员身体的恢复不可能达到完全恢复,如何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以保证完成训练任务,又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是训练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目前研究结果认为:

(1)10秒钟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时间为20至3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不应短于30秒;

(2)30秒钟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时间为60秒,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60秒左右;

(3)       一分钟全力运动的半时反应时间为3至4分钟,因此,最适宜的休息间歇为4至5分钟;

(4)       最大乳酸生成的成组练习为4 × 100米跑后,血乳酸消除的最佳半时反应为15分钟左右,活动性休息有助于乳酸的消除。

2、  训练期中休息间歇的掌握:在训练期应根据训练的目的、身体内消耗的主要能源物质、选择最适宜的休息间歇,并在这期间,增加被消耗能源物质的补充或其他有关的措施,以加速恢复过程,力竭运动后物质的恢复时间见下表:

力竭运动后物质的恢复时间:

肌肉中磷酸原恢复:

最短:2分钟

最长:3分钟

氧合血红蛋白恢复:

最短:1分钟

最长:2分钟

长时间运动后肌糖原恢复:

最短:10小时

最长:46小时

间歇训练后肌糖原恢复:

最短:5小时

最长:24小时

活动性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

最短:30分钟

最长:1小时

静坐休息时肌肉和血液中乳酸消除:

最短:1小时

最长:2小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一下顶一下 踩一脚踩一脚
2
发表于 2007-9-29 10:57:3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中有几个重要的单词可能先要搞清楚才能看得懂。谁能帮忙解释一下:
1。磷酸原
2。糖酵解
3。ATP

3
发表于 2007-9-29 13:05:33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楼蓬莱仙翁2007-09-29 10:57发表的:
文章中有几个重要的单词可能先要搞清楚才能看得懂。谁能帮忙解释一下:
1。磷酸原
2。糖酵解
3。ATP

.......

磷酸原系统和ATP(三磷酸腺苷)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种供能系统,即肌肉中储存的一种供能物质,不需要氧气即可产生动能,且燃烧地很干净,不会生成残留物质,但储存量相当有限。

糖酵解是指糖的无氧代谢方式。即糖不需经氧气化合而产生能量和乳酸。

八神贴上来的文章都很有水准,在互联网上也广为传播。不过还是建议在标题上加上“转贴”二字,以免原作者产生误解。呵呵,真诚地鼓励一下,希望以后继续努力,更多地关注科学训练的话题和实践。
4
发表于 2007-9-29 16:25: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Roy的解说!Roy简直就是Prodir车队的“活字典”
5
发表于 2007-9-29 20:11:2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3楼蓬莱仙翁2007-09-29 16:25发表的:
谢谢Roy的解说!Roy简直就是Prodir车队的“活字典”
其实江sir 说句冒犯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之  
6
发表于 2007-9-29 20:44:58 | 只看该作者
李哥我太崇拜你了
7
发表于 2007-9-29 21:12:59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楼annaijing2007-09-29 20:11发表的:

其实江sir 说句冒犯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之  

我同意Annaijing的说法,goole确实是方便又强而有力的搜索引擎。但人类今天的知识及科技是历经数千年,由无数先圣先贤点点滴滴累积而来,不是google也不是任何个人单独发明的,其实即使没有电脑,我们还是可以从书本上获得。
知识充斥在每个角落,只是我们视而不见而已。能够用心把我们需要的资料找出来,并加以实践,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为他人解惑更是了不起的行为。你们每个人提出的见解,无不让我由衷赞叹的。
我希望Prodir的网页是个充满知识型及娱乐性的网页,大家能在这块地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