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卡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了这些你还想自杀的话我佩服你!!!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6:20:2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8楼威廉2007-08-28 16:18发表的:
我又没说是今天
哦。。。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6:20:44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29楼威廉2007-08-28 16:19发表的:
其实,这个帖子我没看内容。我纯粹是来水的。
欢迎来我帖子水!   
33
发表于 2007-8-28 16:32:48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领回扣了!给我钱,小子!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6:35:4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干吗那么公开说啊!
35
发表于 2007-8-28 17:05:09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他会在正面射入点皮肤上留下一个直径不到1 厘米的小口,而弹头在经过身体时形成的巨大力量会震伤脏器,然后以570 米/ 秒的速度穿出人体,震波形成的出弹伤口直径有可能达到12厘米以上!如果是打在头上,创口将更为可怕,它将掀飞你1/3 的头盖骨。当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就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殉国的,在现场录影中你可以看到这一点。
  
更正一点,子弹穿过人体后形成的12厘米以上的出弹孔不是因为震波而形成的,另外弹头经过身体除了会震伤脏器外还有其他伤害。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若干年前跟一个爱好军事的朋友研究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看到一本军事刊物上权威军事理论文章,就是关于子弹进入人体后如何形成杀伤的。因为找不到原文,以下是一些简要内容。以俄制AK-47为原形枪,使用普通7.62mm通用枪弹。
1)子弹经由枪机击发弹壳内高暴火药后产生高压将子弹推出枪管,经过枪管时通过枪管内膛线使枪弹产生高速轴向旋转,以类似陀螺仪的工作原理使枪弹保持一个稳定的行进状态(根据枪弹弹头形状分析,弹头头部尖,尾部圆,重心靠后。根据物理常识,弹头在飞行过程中肯定是尾部朝前的。所以要用膛线使弹头高速旋转以保持尖部向前飞行)。
2)子弹一接触人体皮肤后,因为人体皮肤有弹性,所以第一波伤害应该是震波。伤害枪击部位周边的脏器,组织。随即,子弹穿过皮肤组织,造成一个1厘米直径左右的孔。通常弹头进入人体的时候温度相当高,一方面是击发带来的高温,另一方面是飞行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所以入弹孔通常被高温灼伤,并将周围血管封闭。入弹孔通常是没有血迹的。
3)子弹进入人体后因为人体组织将弹头包住,所以高速轴向旋转受到阻力而停止,陀螺仪的效果不复存在。但它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还需要往前冲,这时弹头就要重心靠前了。。。于是弹头开始翻转,它必须要尾部朝向行进方向。这股力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翻转也开始有惯性。于是弹头在沿着弹道行进的同时,不停翻转,就象绞肉机一样。而翻转方向是随机的,根据人体各部位组织阻力不同而不同。所以在击穿人体后会留下大约12厘米直径的出掸孔(此12厘米并非标准,根据射程,射入角度,射入位置略有偏差。又,上述情况只是以100米距离,枪弹从正面垂直射入人体躯干部位所产生的伤害)

自从人们了解到枪弹的这种残酷性时。又纷纷开始研制所谓的弱杀伤性弹药。二战后捷克研制了一种通用机枪弹。其设计思路时将弹头做成中空,内灌铅。使弹头经击发到进入人体前产生的高温将铅融化。因为铅的比重较大。所以枪弹进入人体受到阻力后,融化的铅挤向弹头部。使弹头重心靠向弹头。其设计思路是好的。但是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因为铅的比重大,惯性也大。进入人体后会将弹头挤暴,融化的铅水撒向周围组织,伤者中弹后中弹部位周围都是细小的铅粒,再加上弹头被铅水挤暴后爆裂。细小的弹片分散四周。情况更加惨烈。如果不是正面射击,子弹进入人体后会从中间断开,断开部分呈“Y”字型弹道向两边伤害人体组织。弹头内铅水从断口往外喷溅而出,将周围组织灼伤。情况千变万化。中了者种枪弹的人通常是没得救的。所以没多久捷克就废弃了者种枪弹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一种残忍的武器。类似于美制舰船上使用的主动防御系统上用的MINI  GUN ,6支枪管,旋转射击。射速高,火力大。以200发弹带供弹。者种枪射击精度极差。但是面杀伤效果非常好。150米外人体除躯干外,四肢中弹基本上就残肢短臂乱飞了。

以上就是那篇文章的精髓了。另外还有详细的解剖学图片,各种数据图表等。
很遗憾找不到那本书了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7:09:12 | 只看该作者
四肢中弹基本上就残肢短臂乱飞了。
  
快来看!好多手脚在天上飞!
37
发表于 2007-8-28 17:15:17 | 只看该作者
LS的以为我吹牛?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7:25:48 | 只看该作者
没,电影里很多这种镜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