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FITTING保险些,即使不完全精确,也八九不离十。你的数据我基本凭经验就觉得这个架子基本合适。就是没想到你183的身高,肩宽却只有40CM,一般都是42,43居多。 不知你的截图是否不完整,那个适合你车架的截图,似乎还缺3个数据:一是坐管角度,也就是说,它提供你的最合适等效水平上管等数据,是在什么坐管角度下的数据,例如,如果是73.5度的情况下,那你选择的目标品牌车架坐管是73度的话,你的等效水平上管应再增加0.5CM左右;二是曲柄长度,这个不解释;三是落差大小,当然,这个可以通过"有效伸展"这一固定数据,在不同头管大小的车架上,通过不同角度、长度的把立来调整。 |
我感觉正好的 一点不大 |
还是要看你的身体数据的,我只是觉得183正常情况下,即臂展等于或大于身高,这个架子等效水平上管短了1.5-2CM左右——可考虑把立略加长,或臂展小于身高的情况下,这架子正好。当然,身体数据越多越好,例如,东方人腿比例略短,身体比例略长的情况下,反而要选水平等效上管更大些的架子才舒展得开,当然,因为腿相对短,使得大架子却是小落差,样子稍难看了些,这也是为什么压缩车架适应身高更多的原因。其实,保险还是做个FITTING吧,毕竟有了FITTING数据,今后选择不同类别的车架都有参考。 还有记得一点,车架尺寸上,如果FITTING做出来一个最合适数据,例如你适合水平等效上管56CM,配12CM的把立,落差7CM左右,那么,在选择车架上,略大或略小一个尺码,个人觉得都是可以的,但不能相差2个或2个以上尺码。例如,有些人喜欢小车架,那我觉得你选54.5CM等效水平上管,配13CM把立,落差变为8CM左右是可以的(至于这个落差为何是8CM,我大致这样算,车架上管短了1.5CM,头管长度可能也短1.5CM至2CM,但把立变长了,只要不是那种+-17度的水平把立,用+-6或8度的,把立长度增长1CM的同时,其实弯把高度也变相提高了近0.5CM左右);或者有些人喜欢大车架,追求舒适,那么等效水平上管变为58CM,配10CM短把立,不要看到58CM长度车架很恐怖,如考虑其头管变长,你的落差可能降到4-5CM,只会更舒适。但是,一味追求小车架,例如,你选了个52.5CM等效水平上管的车架,我觉得,配15CM及以上的把立一是没必要,二是车架已太小,落差大了很多,此时你即使只用10CM的把立,你仍旧觉得非常难受,因为,上管短了太多,但落差却增加了很多,你的身体完全伸展不开,人的背呈一种拱桥状,骑车没多久就肩膀酸——注意,不是腰酸,而此时你可能还误以为车架太大了。个人感觉,车架大的不良反应多是腰酸,车架小的反应是肩和背酸。 还有,别什么选个很小的车架后,在增长把立的同时,将坐垫往后挪——特别刚才我举得极端案例,56CM的降格到52.5CM,觉得不可能买根16CM的超长把立,那我就选13CM的把立,然后坐垫往后挪2CM。你的最佳踩踏位置始终就是那个位置,不因为你车架尺寸改变而改变,不同尺寸的车架,首先要保证你的最佳踩踏位置,也就是最终你的坐垫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调节——例如这个品牌的上管长度和你的最佳尺寸差了个0.5或1CM,那我靠把立调整。差太多的话,不是把立的问题了,整个车架的重心分部等因素完全错乱,那样是骑不长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