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之行(四)登封蒿阳书院

查看数: 1428 | 评论数: 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5-5 22:18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qiaoyaowu 于 2012-5-6 19:10 编辑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它面对双溪河,背靠峻极峰,西依少室山,东临万岁峰,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嵩阳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 ...

回复

qiaoyaowu 发表于 2012-5-9 22:24:04
xuxuxu88 发表于 2012-5-9 13:40
乔老爷,照片略经润色,希望老爷能上桥,照片获许可。

照片经你加工好多了.谢谢小任.
xuxuxu88 发表于 2012-5-9 13:40:50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5-10 05:36 编辑
潘德岐 发表于 2012-5-7 19:18
细读历史介绍味很浓,一座大庙三棵树牵出历史万万千。
学海无垠,不学无岸,看来像我等老朽的确朽的可以唉 ...

本帖最后由 qiaoyaowu 于 2012-5-6 19:10 编辑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溪水长流,环境幽美,景色宜人。书院历史悠久,始建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初名嵩阳寺,为佛教寺院。后称嵩阳观为道教所在。1035年重修时赐名嵩阳书院,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古代四大书院。书院内中轴线共五进,进入大门就是先圣殿,内祀孔子及四大弟子象,然后是讲堂,后边是道统祠,内有周公、大禹、尧帝像。最后边是藏书楼。
    嵩阳书院的东侧,两侏高大无比的古柏,树龄均在4000年以上,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如此高龄却还枝繁叶茂。

    所谓汉武帝所封的将军柏。原有三棵,相传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刘彻来游嵩山,到嵩阳书院一进门,就见一棵高大的柏树,身材奇伟,枝叶茂密,仰望许久随口封为“大将军”树。穿过二进院,又见柏树比“大将军”还要高大,因皇帝是“金口玉言”,只好封其为“二将军”。随从觉得加封不合情理,从侧面提示“这棵树可比前院那棵大得多呀!”,刘彻固执巳见,“什么大呀小呀的,先入者为主!”随从无语。
    刘彻续走,终见一棵更为高大的柏树,只能一错再错,封之为“三将军”。为此,登封县内流传民谣:“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自焚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笑倒墙头上,自觉有愧头低下。是非颠倒两千载,金口玉言谁评价?”实事上,三将军柏清初被火烧毁了,二将军柏最为壮观,它高约30米,围径15米,虽然树皮剥落,躯干龙钟,但依然生机盎然。
    在嵩阳书院大门外南侧,有一高大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也就是著名的唐碑,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刻立,碑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碑座上浮雕十座武士像,碑首分三层,上层为素面的束腰带座宝珠,两只卷尾石狮,中层上面浮雕连续的大朵云气图案;下层的四边稍大于碑身,前面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浮雕双龙、麒麟。该碑雕工精细,达练圆熟,是唐代石刻艺术之珍品。

    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
    大唐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古时人们是怎样将碑帽主上去的?据当地人介绍,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李隆基炼丹治好病后,不要任何赏赐,皇上特着人为他立碑,但如此巨大的碑石没人能立起,为此许多县令被杀头,最后一个县令正一筹莫展时,来了位老者,见此人有来历,县令作揖请教,老者却推辞说已经半截入土,无从指教。县令悟出即命人埋土于碑,再一层层终于把碑帽放置到位。





乔老爷,照片略经润色,希望老爷能上桥,照片获许可。
飞车天王 发表于 2012-5-8 16:54:14
有历史的沉淀。
老荀 发表于 2012-5-7 20:22:00
景色很美,照片拍得很好!
潘德岐 发表于 2012-5-7 19:18:00
本帖最后由 潘德岐 于 2012-5-7 20:41 编辑

细读历史介绍味很浓,一座大庙三棵树牵出历史万万千。
学海无垠,不学无岸,看来像我等老朽的确朽的可以唉。

ming6666 发表于 2012-5-7 18:51:00
拍的不错,感谢分享

单车之家 - BikeHome.net

分享你和单车的快乐故事

Powered by Discuz!X3.2 © 2004-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