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业余比赛的职业化势不可挡 [打印本页]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0-31 16:36
标题: 业余比赛的职业化势不可挡
看有人抱怨专业的抢了业余的口粮。我说几句。
众所周知,国内业余自行车的发展也就最近几年开始成了气候。
业余比赛奖金从几百,到几千,到几万。已经形成一些靠骑车可以生存的业余车手。
自行车的未来是什么状态呢?
大批的职业车手,专业车手退役过后会转战业余赛事。
现在业余比赛规定退役两年内不准参加。现在退役的车手,两年后人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玩你业余的还是小菜一碟。
所以,抱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除非不再参加比赛,或者只是打酱油。
以前为什么很少专业的参加业余比赛呢?因为奖金少。人专业的骑了10来年车,早就对自行车深恶痛绝。巴不得一辈子都不再碰车。不会为了千把块钱的奖金浪费精力跑过去比赛。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各地为了吸引高手参加,势必奖金越来越高。虽然人家不喜欢骑车,但为了钱骑车也没有什么错。
所以,未来业余车手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小。除了科学的训练没有别的办法。
不是你拿不到奖金问题,估计连比赛资格都没有了,打酱油都没地方打了。
所以,除了严肃认真的科学训练,已经没有选择了。
时代不一样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0-31 16:46
不错,只是业余选手很难抗衡训练有素的退役车手,哪怕再挤出时间来训练,毕竟你还得工作或者读书
作者: gollit88    时间: 2010-10-31 16:48
是啊  把结果看淡一点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0-31 16:50
不错,只是业余选手很难抗衡训练有素的退役车手,哪怕再挤出时间来训练,毕竟你还得工作或者读书 ...
幽灵 发表于 2010-10-31 16:46



    业余的就玩玩没有奖金的上海联赛就可以了
作者: Liebe_Ente    时间: 2010-10-31 20:01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贝总说的在理。
作者: 刘影    时间: 2010-10-31 20:36
这几天的帖子并没有抱怨专业抢奖金,看不下去的是专业违规参赛,诚信问题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0-31 20:38
我的主要意思就是过几年人家不违规,也比不过人家。呵呵。。。
作者: 刘影    时间: 2010-10-31 20:40
我的主要意思就是过几年人家不违规,也比不过人家。呵呵。。。
贝多芬 发表于 2010-10-31 20:38


是啊,底子好,那时候作为业余选手参赛,也就没话说了
作者: cam    时间: 2010-10-31 21:36
适者生存吧
作者: makeshabi    时间: 2010-10-31 21:39
业余奔着奖金去的话感觉还是自身要往职业努力吧
作者: 超超哥哥    时间: 2010-10-31 22:24
现在不是退役2年的来了,是直接国家队的就来了,张家港到场的有马海军和胡建森等,还有其他省市专业队的十多位选手,以后这类比赛都成全运会了。

业余的玩下去会蛮苦的,跑老大远去被他们虐,不好玩啊。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0-31 22:38
张家港50公里的比赛,国家队都来凑热闹,实在没想到啊。早知道去打酱油了。

不过既然规定了业余的才能报名,就应该严格把关。好让参赛的人心理有个数。要么就别规定了。
作者: rex_qin    时间: 2010-11-1 01:06
骑行是为了开心 重在参与
作者: 库布其    时间: 2010-11-1 08:45
也应该反过来想一下:要是你业余的都比人家专业的快。。。你这不是砸人家饭碗吗。

专业队抢业余队奖金事小,业余队砸专业队饭碗事大。

让我们一起学习崔总,老简等,一起砸人家饭碗吧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1 08:52
作为准医生的我表示毫无压力…~人不是机器,就等着他们生病花钱吧,所以大家要淡定~…业余别太当真,身体好就是等于拿钱啊啊,就当多拿几年养老金了,年轻时候不注意,等老了,我呵呵…~现在拿一百万现金都能帮你花掉,可能有的直接连花掉的时间都么有~例子不想多说…大家玩得开心就好,身体好,什么都好!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1 08:55
决对没恶意,有感于给我上中医内经的老教授在给我们谈养生的时候…~so,对于比赛打酱油,我表示毫无压力
作者: 品众    时间: 2010-11-1 08:58
找准定位
明确出发点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1 09:09
过度训练肯定早死,早衰的。很难达到平均寿命。

不过科学的训练肯定比那些懒惰的,肥胖的人群,要健康的多的多。

健康的活到平均寿命一般没问题。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1 09:20
对的,正常人要适度运动…维持各种酶的活性~…对心理也是娱乐,这样血管不紧张,神经递质释放活动正常,不容易得高血压等等,平均寿命是越来越来常的,这就是为毛活在大山里,一辈子没出去过几次的老人能活超过100岁,不过那样就太么意思了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1-1 09:39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是要靠它吃饭的,靠吃饭的活儿肯定是不会爽的,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是愉悦身心的,所以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作者: jacky1982    时间: 2010-11-1 11:16
决对没恶意,有感于给我上中医内经的老教授在给我们谈养生的时候…~so,对于比赛打酱油,我表示毫无压力 ...
zhukov 发表于 2010-11-1 08:55



    表示严重同意
作者: 以德糊人    时间: 2010-11-2 00:56
作为准医生的我表示毫无压力…~人不是机器,就等着他们生病花钱吧,所以大家要淡定~…业余别太当真,身体好 ...
zhukov 发表于 2010-11-1 08:52


很有道理
对于兴趣爱好还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 以德糊人    时间: 2010-11-2 01:11
本帖最后由 以德糊人 于 2010-11-2 01:33 编辑

楼主中心思想就是:

   骑车围城
专业没钱不骑车,
业余骑车也没钱。
若要业余有钱拿,
素质必须超专业。
练到专业不愿骑,
爱好是车还是钱?
作者: 超超哥哥    时间: 2010-11-2 07:53
本帖最后由 超超哥哥 于 2010-11-2 07:56 编辑

。。。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07:58
决对没恶意,有感于给我上中医内经的老教授在给我们谈养生的时候…~so,对于比赛打酱油,我表示毫无压力 ...
zhukov 发表于 2010-11-1 08:55


老弟學中醫的啊,有機會可以交流交流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2 09:09
回复 25# wuleizi


    唔,交流不敢,领教求教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09:48
回复 26# zhukov
我對中醫一直很有興趣
家母也是中醫
有空多交流吧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2:23
跑题了。。。
作者: sanbaiba    时间: 2010-11-2 13:01
老弟學中醫的啊,有機會可以交流交流
wuleizi 发表于 2010-11-2 07:58



高中时本人学理科,报考大学想学中医,结果被拒,当时实在想不明白;
后来大致看了下《本草纲目》,也看了些方舟子的文章,就稍稍明白为什么人家不招理科生了。
也明白为什么鲁迅、陈寅恪等人反对中医了。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3:32
中医不招理科生?不会吧?逻辑思维差学医肯定学不好。比如一些学中文的人。
作者: 库布其    时间: 2010-11-2 15:28
中医不招理科生?不会吧?逻辑思维差学医肯定学不好。比如一些学中文的人。 ...
贝多芬 发表于 2010-11-2 13:32


要的就是逻辑思维差的人。否则一个罩不住,你打破沙锅问到底,老中医还怎么混啊。
作者: 老驴    时间: 2010-11-2 15:30
骑车-中医
跨度蛮大的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2 15:36
如果想当然的认为中医是个感觉的东西,额,用我们伤寒论老师的说法,连中医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中医其实也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差不多其实就是差很远,之所以不能量化就是因为中医对生活本中质因素的认识和总结要多于单纯的对疾病的研究,不是有的病不行,是我们绝大多数医生的水平都还没达到那个地步,现在只有少数几部经典是为我们熟知的,还有因为年代关系消失的就不得而知了…比如华陀刮骨疗伤,不就是现代的外科学么,我想没有一套完整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的理论的体系包括一系列解剖生理麻醉理论知识,医生是不敢随便动手术刀的吧~…应该不是没有,只是我们都不得而知罢了…~从诊断到用药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只不过那个是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和一些生活中的常理,So,纯文科学中医,也就是学个书面文字吧…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2 15:43
中医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打破砂锅也是可以看到底的…只不过那个底说了你也不明白,究竟前人是如何得出的也无法考证罢了,就像针灸,西医科学能解释的廖廖无几,但确实有用,那么请问这个管用的理论是对是错?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限解释不了罢了…就像一些中药制剂,永远也没开水煮出来的效果好。用老师的话讲,鸡汤的鲜美是你任何鸡精都调不出来的
作者: freedom0119    时间: 2010-11-2 16:05
我操,这个帖子啥时候成中医贴了……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7:42
本帖最后由 贝多芬 于 2010-11-2 18:04 编辑

骑车和中医其实关系很大。

比如骑车关节容易磨损,疲劳导致的肌肉恢复。

按西医就是吃胶原蛋白,牛磺酸之类的玩意。什么钙片,维生素。

中医就是调理五脏六肺。“脾主肌,肾主骨,肝主筋”。五脏六腑调理好了,身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就打开了。

骑车需要充足的血液传到氧气。中医有“肝藏血,肾藏精”。精血是互生互补。所以骑车保养肝肾才能血脉畅通。

骑车可以保持血脉畅通。现代99%的疾病都是由于不动导致的。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很多人年纪轻轻,面色昏暗,四肢无力,目光呆滞。都是因为“不通”。拉出去骑个80公里,都解决了。

人生于大地,长于自然,本质上和树木野草都没有区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中医才能几千年前就能了解万物苍生和人体的关系。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17:58
高中时本人学理科,报考大学想学中医,结果被拒,当时实在想不明白;
后来大致看了下《本草纲目》,也看 ...
sanbaiba 发表于 2010-11-2 13:01

中醫與西醫比最大的不同,不在於表面而在於其背後的哲學思想不同。傳統的中國醫學所認同的陰陽學說,於易經里說的是很相思的。所以在清代初年,傅青主這樣的大師才會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大醫”的說法。但是說實話,立刻生讀易經確實有點難。
話說回來,易經這東西,就是現在的文科生,讀起來也不是什麽容易的事情。我一家都是文科出生,母親就是中醫針灸醫生,當時她醫學院之前的高中階段就是文科。醫古文還是需要背誦和理解的,理科的話,學西醫比較合適。中醫就不太合適了。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18:01
中医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打破砂锅也是可以看到底的…只不过那个底说了你也不明白,究竟前人是如何得出的 ...
zhukov 发表于 2010-11-2 15:43

有的人不懂中醫,這樣一門學問,只有耳濡目染,唯有親身經歷才知道他內在的東西。
而這些樓上有的朋友固步自封,是不會瞭解到的。甚至他們的生命中,最多的還是看病去看西醫,連中醫是個什麽都不清楚。

談中醫,若連心主神明都搞不清楚,那還是不要隨便聒噪了吧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8:08
本帖最后由 贝多芬 于 2010-11-2 18:10 编辑

达尔文说: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步。

“肝主情志”,楼上容易发脾气。中医上解释就是肝火太旺盛。肉吃多了。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8:19
给wuleizi开个泄肝火的药方子。用眼睛顶住小指,每次死盯5分钟。

因为肝通目,小指通肾。肝火泄给肾,你就能达到泄肝补肾的效果了。

男主肾,女主肝。女人肝火旺盛,所以一般女人脾气比较大。尤其是月经期,女性肝脏淤塞,脾气暴躁。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18:22
达尔文说: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步。

“肝主情志”,楼上容易发脾气。中医上解释 ...
贝多芬 发表于 2010-11-2 18:08


正巧,我這裡也看到句達爾文的話“我若不是有了大家的支持,怎麼會取得今天科學研究的輝煌?我也是生活在集體里的我,我是,你們也是”
貝殼兄台說得很有道理啊
殊不知,反者道之動,兄台想必肝也與我差不多吧。
問題是沒吃肉造成的肝問題,應該就不是我這以吃滿足的肉欲了,應該有別的肉欲使然
慚愧慚愧。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8:26
出去骑车了。自己慢慢调理。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18:28
好注意
好好練習,週六見。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2 18:39
高中时本人学理科,报考大学想学中医,结果被拒,当时实在想不明白;
后来大致看了下《本草纲目》,也看 ...
sanbaiba 发表于 2010-11-2 13:01


“中药”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其实中医以前是很严禁的一门科学。到了后来加入了一些迷信的成分。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就已经对人体的五脏六腑,消化过程等了解的一清二楚。
可见当时人体解剖已经非常先进。
而西方起码晚了2000年才开始研究。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2 19:18
西方最早發現血液循環的是維薩留斯,在解剖了死人以後發現的。若是我沒記錯,應該是公園14世紀。
作者: 老胡    时间: 2010-11-2 19:51
关键是职业的参加业余比赛是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过几年也比不过,那就等过几年再比,现在来掺合什么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10-11-2 20:39
作为准医生的我表示毫无压力…~人不是机器,就等着他们生病花钱吧,所以大家要淡定~…业余别太当真,身体好 ...
zhukov 发表于 2010-11-1 08:52

支持朱可夫,不管有没有实力,努力,但别过头到侵害身体的地步——尤其是伤害身体还比不过专业的,那时候,骑行就完全无乐趣可言了。
作者: dy-star    时间: 2010-11-3 10:45
来自行车论坛竟也有医学知识的收获~真不错!骑车在于爱好,打酱油在于心态。不过职业选手参加业余比赛会不会打消业余选手的参赛积极性。或者有时候就甘于认命,不去跟专业的拼搏一把,也发掘不了自己的潜力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1-3 12:26
本帖最后由 幽灵 于 2010-11-3 12:28 编辑

哈哈,有意思的,中医其实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藏,应该好好发掘,应该讲究的是人和自然和谐,人体任何部位发生问题了其实还是人整体出了问题,局部的病灶只是人整体不和谐的反应
作者: 库布其    时间: 2010-11-3 12:51
看来,赛先生还没有来到中国啊
作者: farseer    时间: 2010-11-3 13:02
回复 50# 库布其
哈哈  赛先生被和谐啦
作者: ycbycb30    时间: 2010-11-3 13:52
路过的,围观
作者: sanbaiba    时间: 2010-11-3 17:07
中医糟粕确实很多,很多玩的是巫术,比如壮阳说什么吃虎鞭、蚂蚁(后来的蚁力神与此有关)等等,再看看《本草纲目》,完全没有根据的东西极其多;另外,中医药方从来没写有何副作用,反观西医则不尽然;

方舟子的博客我看过很多,也有过思考,我本人对中医是深表怀疑的。
作者: 西南偏南    时间: 2010-11-3 17:34
这帖子就这么活生生的变成了中医贴,没人性啊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3 17:42
中医糟粕确实很多,很多玩的是巫术,比如壮阳说什么吃虎鞭、蚂蚁(后来的蚁力神与此有关)等等,再看看《本 ...
sanbaiba 发表于 2010-11-3 17:07



中医其实自古写副作用都写的明明白白。

《本草纲目》只是中药,不是中医。是药3分毒。还要写吗?

别说药了。肉,鸡蛋吃多了都要中毒。难道卖鸡蛋的每个鸡蛋上还要写上用量,副作用?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3 17:47
中医其实自古写副作用都写的明明白白。

《本草纲目》只是中药,不是中医。是药3分毒。还要写吗?

别 ...
贝多芬 发表于 2010-11-3 17:42


别说 现在的 猪肉了 千把年前的 猪肉 算干净么...

要知道 那时候渴了随便找个有水的江河湖趴下来就能喝

都还有有 肉食者鄙一类的.....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3 17:48
中医糟粕确实很多,很多玩的是巫术,比如壮阳说什么吃虎鞭、蚂蚁(后来的蚁力神与此有关)等等,再看看《本 ...
sanbaiba 发表于 2010-11-3 17:07



    一个 连门都没入的人...

好意思 批判 一门学问...

其实他 批判是不学无术的人....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3 17:53
别说 现在的 猪肉了 千把年前的 猪肉 算干净么...

要知道 那时候渴了随便找个有水的江河湖趴下来就能喝
...
zhukov 发表于 2010-11-3 17:47


是啊。呵呵。。现在超市里的垃圾食品食品添加剂写的一大堆,都是毒。。大家不照样吃。。
作者: 品众    时间: 2010-11-3 17:59
本帖最后由 品众 于 2010-11-3 18:03 编辑

时代变迁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3 18:22
建议对中医有兴趣或者不了解的人可以读一下《黄帝八十一难经》

我嫂子是搞中医的,所以小时候读过一些中医理论,虽然只是处于好奇,似懂非懂,但是学习到很多东西。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3 18:24
【原文】
  黄帝八十一难经
一难
  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藏六府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藏六府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二难
  曰:脉有尺寸,何谓也?   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三难
  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   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
四难
  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五难
  曰:脉有轻重,何谓也?   然。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也。故曰轻重也。
六难
  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七难
  曰:经言少阳之至,乍小乍大,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阴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此六者,是平脉邪?将病脉耶?   然。皆王脉也。其气以何月,各王几日?   然。冬至之后,得甲子少阳王,复得甲子阳明王,复得甲子太阳王,复得甲子太阴王,复得甲子少阴王,复得甲子厥阴王。王各六十日,六六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此三阳三阴之王时日大要也。
八难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   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九难
  曰:何以别知藏府之病耶?   然。数者府也,迟者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藏府之病也。
十难
  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干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十一难
  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藏无气者,何藏也?   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
十二难
  曰:经言五藏脉己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   然。五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藏脉已绝于外者,其心肺脉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十三难
  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为之奈何?   然。五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假令色青,其脉当弦而急;色赤,其脉浮大而散;色黄,其脉中缓而大;色白,其脉浮涩而短;色黑,其脉沉濡而滑。此所谓五色之与脉,当参相应也。脉数,尺之皮肤亦数;脉急,尺之皮肤亦急;脉缓,尺之皮肤亦缓;脉涩,尺之皮肤亦涩;脉滑,尺之皮肤亦滑。   五藏各有声色臭味,当与寸口尺内相应,其不相应者病也。假令色青,其脉浮涩而短,若大而缓为相胜;浮大而散,若小而滑为相生也。   经言:知一为下工,知二为中工,知三为上工。上工者十全九,中工者十全八,下工者十全六。此之谓也。
十四难
  曰:脉有损至,何谓也?   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再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   损脉之为病,奈何?   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藏六府;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于收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损之法奈何?   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法也。   脉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脉来如此,何以别知其病也?   然: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著床,所以然者,血气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也。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十五难
  曰: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   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时之脉也。   如有变奈何?   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秋脉微毛,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按之萧索,如风吹毛,曰死。秋脉微毛,曰平。毛多胃气少,曰病。但毛无胃气,曰死。秋以胃气为本。   冬脉石,反者为病。何谓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上大下兑,儒滑如雀之喙,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冬脉微石,曰平。石多胃气少。曰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也,主禀四时,故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和不可得见,衰乃见耳。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见也。
十六难
  曰:脉有三部九候,有阴阳,有轻重,有六十首,一脉变为四时,离圣久远,各自是其法,何以别之?   然。是其病有内外证。   其病为之奈何?   然。假令得肝脉,其外证善洁、面青、善怒。其内证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满闭、癃溲便难、转筋。有是者肝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心脉,其外证面赤、口干、喜笑。其内证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口宛。有是者心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无是者非也。   假令得肾脉,其外证面黑、喜恐、欠。其内证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气,少腹急痛,泄如下重,足胫寒而逆。有是者肾也,无是者非也。
十七难
  曰:经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连年月不已,其死生存亡,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可尽知也。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肝脉强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也。病若开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懦而微者,死也。病若吐血,复鼽衄血者,脉当沉细,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病若谵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手足厥逆,脉沉细而微者,死也。病若大腹而泄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也。
十八难
  曰: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   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官,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   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审而刺之者也。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   然。诊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积气者何也?   然。肺脉虽不见,右手脉当沉伏。   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肉上行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假令脉结伏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有积聚,脉不结伏,有痼疾脉不浮结,为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也。
十九难
  曰:经言脉有逆顺,男女有常,而反者,何谓也?   然。男子生于寅,寅为木,阳也。女子生于申,申为金,阴也。故男脉在关上,女脉在关下,是以男子尺脉恒弱,女子尺脉恒盛,是其常也。反者,男得女脉,女得男脉也。   其为病何如?   然。男得女脉为不足,病在内,左得之病则在左,右得之病则在右,随脉言之也。女得男脉为太过,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随脉言之,此之谓也。
二十难
  曰:经言脉有伏匿,伏匿于何藏,而言伏匿耶?   然。谓阴阳更相乘,更相伏也。脉居阴部,而反阳脉见者,为阳乘阴也,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也,脉虽时浮滑而长,此谓阴中伏阳也。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
二十一难
  曰:经言人形病脉不病,曰生。脉病形不病,曰死。何谓也?   然。人形病脉不病,非有不病者也,谓息数不应脉数也,此大法。
二十二难
  曰:经言脉有是动,有所生病。一脉(辄)变为二病者,何也?   然: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
编辑本段难经之论经络
  二十三难   曰: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   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经脉长短之数也。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何始何穷也?   然: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   经云:明知始终,阴阳定矣。何谓也?   然:终始者,脉之纪也。寸口、人迎,阴阳之气通于朝使,如环无端,故曰始也。终者,三阴三阳之脉绝,绝则死。死各有形,故曰终也。   二十四难   曰:手足三阴三阳气已绝,何以为候?可知其吉凶不?   然: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于骨髓。故骨髓不濡,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肉濡而却,故齿长而枯,发无润泽;无润泽者,骨先死。戊日笃,己日死。   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营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营,则肌肉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则肉先死。甲日笃,乙日死。   足厥阴气绝,即筋缩引卵与舌卷。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故脉不营,则筋缩急;即引卵与舌;故舌卷卵缩,此筋先死。庚日笃,辛日死。   手太阴气绝,即皮毛焦。太阴者,肺也,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气弗营,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笃,癸日死。   三阴气俱绝者,则目眩转、目瞑,目瞑者,为失志;失志者,则志先死。死,即(则)目瞑也。   六阳气俱绝者,则阴与阳相离,阴阳相离,则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二十五难   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   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二十六难   曰:经有十二,络有十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   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故络有十五焉。   二十七难   曰: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何也?   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   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   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当此之时,留需妄行,圣人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满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二十八难   曰:其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继也?   然: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   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交也。   比于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还周,故十二经亦有不能拘之。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   二十九难   曰:奇经之为病,何如?   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若心痛。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冲之为病,逆气而里急。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妇子为瘕聚。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编辑本段论脏腑
  三十难   曰:营气之行,常与卫气相随不?   然:经言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皆受于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之无端,故知营卫相随也。   三十一难   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   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   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   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三十二难   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鬲上者,何也?   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故令心肺独在鬲上也。   三十三难   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   然: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阴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肺熟而复沉,肝熟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乙当归甲也。   三十四难   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液,皆可晓知以不?   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脏声、色、臭、味、液也。   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那?   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三十五难   曰:五脏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谓)也?   然:经言心营、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又诸腑皆阳也,清净之处。   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净,其意何也?   然:诸腑者,谓是非也。经言: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大肠者,传泻行道之腑也;胆者,清净之腑也;胃者,水谷之腑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一腑犹无两名,故知非也。小肠者,心之腑;大肠者,肺之腑;胆者,肝之腑;胃者,脾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者谓黑肠。下焦之所治也。   三十六难   曰: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   然: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三十七难   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   邪在五腑,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凑理。   三十八难   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   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三十九难   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   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   腑有五者,何也?   然:五脏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   四十难   曰:经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声,肾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四十一难   曰: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   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万物始生,其尚幼小,意无所亲,去太阴尚近,离太阳不远,犹有两心,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四十二难   曰:人肠胃长短,受水谷多少,各几何?   然: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主藏魄。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胃重二斤一(二)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十二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四十三难   曰: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   然:人胃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   四十四难   曰:七冲门何在?   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   四十五难   曰:经言八会者,何也?   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抒,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四十六难   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营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四十七难   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
编辑本段论病
  四十八难   曰: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   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四十九难   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   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是正经之自病也。   何谓五邪?   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   然:其色当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肝为心邪,故知当赤色。其病身热,胁下满痛,其脉浮大而弦。   何以知伤暑得之?   然:当恶焦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臊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知心病伤暑得之,当恶焦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其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   然:当喜苦味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为酸,人心为苦,入肺为辛,入肾为咸,自入为甘。故知脾邪入心,为喜苦味也。其病身热而体重,嗜卧,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何以知伤寒得之?   然:当谵言妄语。何以言之?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呻,自入为哭。故知肺邪入心,为谵言妄语也。其病身热,洒洒恶寒,甚则喘咳,其脉浮大而涩。   何以知中湿得之?   然:当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肾主液,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热,而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五十难   曰: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   然: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五十一难   曰:病有欲得温者,有欲得寒者,有欲得见人者,有不欲得见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脏腑也?   然:病欲得寒,而欲见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温,而不欲见人者,病在脏也。何以言之?腑者阳也,阳病欲得寒,又欲见人;脏者,阴也,阴病欲得温,又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五十二难   曰:脏腑发病,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腑病者,仿佛贲响,上下行流,居处无常。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五十三难   曰:经言七传者死,间脏者生,何谓也?   然:七传者,传其所胜也。间脏者,传其子也。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间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母子相传,竟而复始,如环无端,故曰生也。   五十四难   曰:脏病难治,腑病易治,何谓也?   然:脏病所以难治者,传其所胜也;腑病易治者,传其子也。与七传、间传同法也。   五十五难   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   然: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五十六难   曰:五脏之积,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   然: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于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复欲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肥气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复欲还肾,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复欲还肝,肝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复欲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积之要法也。   五十七难   曰:泄凡有几?皆有名不?   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名曰后重。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吐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五十八难   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   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中风之脉,阳浮而滑,阴濡而弱;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而滑,沉之散涩;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   伤寒有汗出而愈,下之而死者;有汗出而死,下之而愈者,何也?   然:阳虚阴盛,汗出而愈,下之即死;阳盛阴虚,汗出而死,下之而愈。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   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肌痛,唇舌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五十九难   曰:狂癫之病,何以别之?   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其脉三部阴阳俱盛是也。   六十难   曰:头心之病,有厥痛,有真痛,何谓也?   然: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其五脏气相干,名厥心痛;其痛甚,但在心,手足青者,即名真心痛。其真心痛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六十一难   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编辑本段论穴道
  六十二难   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六十三难   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   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六十四难   曰:《十变》又言,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阴阳皆不同,其意何也?   然:是刚柔之事也。阴井乙木,阳井庚金。阳井庚,庚者,乙之刚也;阴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为木,故言阴井木也;庚为金,故言阳井金也。余皆仿此。   六十五难   曰:经言,所出为井,所入为合,其法奈何?   然:所出为井,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所入为合,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六十六难   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   然: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六十七难   曰: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者;何谓也?   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六十八难   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编辑本段论针法
  六十九难   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七十难   曰: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   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七十一难   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   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荥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七十二难   曰: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   然: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七十三难   曰: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   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七十四难   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七十五难   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   七十六难   曰: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   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营卫通行,此其要也。   七十七难   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   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七十八难   曰:针有补泻,何谓也?   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厌按所针荥、俞之处,弹面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   七十九难   曰:经言,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有若无,何谓也?   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八十难   曰: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   然:所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八十一难   曰: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   然: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3 18:35
我们看《黄帝内经》开篇,都是完全符合现在的养生之道观点。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於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1-3 18:52
有道理的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1-3 18:56
西医把人当成一部机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再不就是灌点药物到机器里去,再不就是动刀子卸掉一个零件,换一个新零件上去,有时候这部机器还不认换上去的零件要造反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3 19:09
中医其实也灌。

四大名著之一《伤寒杂病论》就已经有人工呼吸术,灌肠术等现代医学技术了。。。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3 19:45
又看到 内经 ...

突然 想起来...

如果不去 推理

内经只当 古文学来看的话

的确有难度...
作者: astros    时间: 2010-11-3 20:05
看了81难,一片茫然
作者: cjq11    时间: 2010-11-3 22:43
也不想多说什么了,不管怎么说比赛么就去玩玩,自己的位置放正确就好了
作者: 哈哈鬼    时间: 2010-11-4 02:55
业余比赛专业化比较恰当。。把业余比赛作为职业,太没追求了。:)。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4 12:06
中医其实也灌。

四大名著之一《伤寒杂病论》就已经有人工呼吸术,灌肠术等现代医学技术了。。。 ...
贝多芬 发表于 2010-11-3 19:09



    先別建議看這些了。那些不懂不理解中醫的人,應該先學好漢語,能夠讀明白漢語,才有資格看這樣的中醫書籍和醫古文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4 12:08
业余比赛专业化比较恰当。。把业余比赛作为职业,太没追求了。:)。
哈哈鬼 发表于 2010-11-4 02:55



    上次hunter說到讀書會
現在兄台還在做嗎?
我一直興致頗高,不知是否還會繼續。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1-4 12:30
先別建議看這些了。那些不懂不理解中醫的人,應該先學好漢語,能夠讀明白漢語,才有資格看這樣的中 ...
wuleizi 发表于 2010-11-4 12:06


现在读书人对读汉语有兴趣的是很少很少,对读英文的兴趣的人在大增,读英文有外途有钱途,而大多数读书人其实也不是真的兴趣,而是在接受教育灌输洗脑,从小学读到中学再读到大学,这些读书人其实英文大多还是没有读好,而汉语却越读越不灵了,他妈读了一辈子英文真正能口头交流或者写应用文却格里格楞的,而汉语也不行了,文章也写不好,表达能力干瘪,错别字百出,这不知道是啥教育
作者: farseer    时间: 2010-11-4 12:56
中医能治啥病? 从小到大,还真没见过中医治好啥病过
一直在传说,从未见证过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4 13:15
本帖最后由 贝多芬 于 2010-11-4 13:17 编辑
中医能治啥病? 从小到大,还真没见过中医治好啥病过
一直在传说,从未见证过 ...
farseer 发表于 2010-11-4 12:56


其实中医比西医可以更快的发现疾病。或者还没病就先给你治好了。好比扁鹊的故事,,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1]:“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中医就是这个故事中的大哥。理论上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因为很多病还没发作,中医就给你治疗好了。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4 13:28
其实现代胚胎学已经精确的解释了中医的基本原理。

人都是有一个细胞分裂出来的。在形成内脏和外器的时候,这些由同一个干细胞分裂出来的器官会有互相作用的关系。就是你内脏除了毛病,总是要在外观上表现出来。

这就是什么肝主目,肾主耳,脾主口的根本原因。

我们可以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的文字: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夫色合脉,色主形外,脉主应内;其色露脏,亦有内外;察色之妙,明堂阙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阙庭推而上之;五色应五脏,如肝色青,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易晓;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难与为言。   

色青者,病在肝与胆;假令身色青,明堂色微赤者,生;白者,死;黄白者,半死半生也。   
色赤者,病在心与小肠;假令身色赤,明堂微黄者,生;黑者,死;黄黑者,半死半生也。   
色黄者,病在脾与胃;假令身色黄,明堂微白者,生;青者,死;黄青者,半死半生也。   
色白者,病在肺与大肠;假令身色白,明堂色微黑者,生;赤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色黑者,病在肾与膀胱;假令身色黑,明堂色微青者,生;黄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所以稍微懂些中医,自己就可以提前发现内在问题。别不用到了并入膏药才去到医院等死。
作者: 刘影    时间: 2010-11-4 13:43
古代记录有很多夸张成分,可以复制的经验才可信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4 14:36
古代记录有很多夸张成分,可以复制的经验才可信
刘影 发表于 2010-11-4 13:43

肯定有不可信的文獻記載。但是,您咋就知道很多是誇張而不可信呢
若無政治原因和道統因素,文獻里多半沒必要改變說法,或爲了虛偽的誇大。畢竟那時候中國天下第一,即使不是第一,我們也認為自己是第一,沒必要跟人家來虛假的。
作者: wuleizi    时间: 2010-11-4 14:39
中医能治啥病? 从小到大,还真没见过中医治好啥病过
一直在传说,从未见证过 ...
farseer 发表于 2010-11-4 12:56



    你一年四季喝過湯嗎?或者喝過稀飯嗎?白米粥,老母雞湯,鯽魚湯一類的?
喝過吃過吧。那就是中醫了。
中醫強調食補而非藥補
你沒見過,是你不懂。而不是它沒功效。
哲學上有個命題,很有意思,兄台可以參考下:你認為前人有道理的,是因為你也認為那有道理,你也知道那個道理,所以你才會認為有道理。若你想不到,自然是不會認為別人有道理了。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0-11-4 15:33
一只脚掌上可以包含有人体的全部信息,同样,一只耳朵上也包含有人体的全部信息,所以人体一个部位有了毛病你可以在其他部位反应出来,所以中医看起来是很奇妙的,国外有病人头痛病看了多年不好,结果后来找到中医针灸师给治好了,头痛不一定要在头上下功夫,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以治疗头痛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4 18:11
一只脚掌上可以包含有人体的全部信息,同样,一只耳朵上也包含有人体的全部信息,所以人体一个部位有了毛病 ...
幽灵 发表于 2010-11-4 15:33



    所谓 治病求本 辨证论治 。。。


伤寒论老师 经常说 其实 伤寒论只是教会了我们一种看病的思路,对疾病认识的思路
如何把 基础的知识应用到对疾病的诊察上边去
书读得好 可以 完全 扔掉 伤寒论上边的条文,心中有思路就对了。。。
所以 张仲景 被人称为医圣
古代有个小国 讨好大国 送的礼物之一就是 伤寒论的书。。。
一本书可以当作国家级的 礼物赠送 其价值可见一斑了。。。
其实 有效的方药组合 有很多很多。。。
但是 只有辨证的思路准确 方才有效
作者: Ironboy    时间: 2010-11-11 21:42
对于真正爱车的人而言,享受比赛时的感觉就很足够了,至少本人在明知与奖金无缘的情况下参赛的原因是这样的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10-11-11 22:49
对于真正爱车的人而言,享受比赛时的感觉就很足够了,至少本人在明知与奖金无缘的情况下参赛的原因是这样的 ...
Ironboy 发表于 2010-11-11 21:42


当然,大多数人都是享受过程。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10-11-12 09:03
我想应该分清楚,啥是业余、啥是专业、啥是职业
上海的业余比赛,让专业运动运动员走开,比赛是公平的,缺乏公平,就不是比赛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0-11-12 17:27
本帖最后由 小黑 于 2010-11-12 17:29 编辑
我想应该分清楚,啥是业余、啥是专业、啥是职业
上海的业余比赛,让专业运动运动员走开,比赛是公平的,缺 ...
yankeyu 发表于 2010-11-12 09:03



    公平只是相对的,关键看规则怎么定的,如果李富玉想来参加上海联赛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愿意,如果阿壮来上海联赛估计更多人会赞成了,如果是有奖金的比赛规定好他们不拿奖金,那肯定也不会有人反对吧
我觉得从人权来说大家都是公平的,专业的业余的都是人,没有人天生就是骑的很快的,你能骑的快是因为你付出了很多的训练和努力,我觉得应该尊重别人的努力,从别人身上去学习这种努力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12 21:28
如果 真的是  付出=回报的话

我想大多数专业运动员 是不会来比业余的...

来业余 只有一个 目的 拿钱

说明什么

专业拿不到钱

我想没有哪个 顶级职业运动员 会 牺牲计划 和冒风险 拿这一点钱 来比业余吧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12 21:32
如果 专业运动员的 目标都是OLYMPIC    CLASSIC   WOLD CHAMPNIOSHIP   PRO TUOR的话

业余这点比赛 什么也算不上....

看看国外 顶级职业车手都在做什么....

国内顶级职业车手都在做什么...

我想 应该不会轻易 私下跑出来比业余吧....
作者: zhukov    时间: 2010-11-12 21:33
更不可能 为了比业余 选择 退役....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