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玩车快2年了!一点心德 [打印本页]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5-9-12 17:50
标题: 玩车快2年了!一点心德

我是个爱运动的人,小时候参加过南京市的游泳比赛,也没有难道啥名次,由于成绩不好老爸就不让我再"玩"下去.

初中毕业我来到了上海,开始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开始知道有"发烧"这个词.逐渐我也发烧了起来.开始存钱,大概存了有1年买了一台当时最好的cd diskman sony d-777 ,也花了将近1千余元买了10多张原版cd,当然也是版本最好的.这个行为被老爸训斥了一顿,不过因为钱是我自己的他也没有办法.

大学毕业后,由于公司离家太远,坐车总是迟到,还是买辆车吧,因为考虑到路程远,要提高骑车效率,那就买辆好车,于是就买辆美丽达900.骑了一年不过隐就想换辆车,就这样一点一点掉进自行车运动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未完.....)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5-9-12 17:53

玩车有点像发烧友们换器材一样,下面是从耳机网站上下载下的某人心得,我看了很久.....非常像我们的某些人

我的发烧观 我觉得还是插入这个话题,再往下写我的发烧故事,对于读这篇贴子的朋友,更能够理解我对声音与器材的理解。 再次强调的是,在耳坛上,我并不是什么高手,甚至连发烧友都算不上。只是以我过去个人在音响的其他领域的经验,带到耳坛来与大家分享。 我之所以写这篇帖子,是因为也许坛子里有些朋友,和我很相似,器材不算太尖端,但热爱音乐,平时在耳坛,看着各位大大眼花缭乱的器材,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想好好听听音乐。 如果是这样,这篇帖子就不是为我个人而写,而是代表耳坛的一类人,平时也许潜水得多,发言得少,但一直是耳坛重要的一股力量。 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是幸运的:一个古典乐迷,大学学的是无线电专业,让我有机会才是接触高保真音响的设计与制作,之后我成为一个商人,我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有点铜臭味),但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我有一点经济能力支持我在发烧路上走一些弯路,这几年,我学习的专业是心理学,心理学很重要的是通过迷乱的行为表征,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与真相,让我更真实地来审思音响发烧这一行为。 我的发烧观之——走出音响的专业幻觉 很多人都不愿意直面的一个事实就是:发烧音响只是一个业余爱好。 从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与一些人一生迷醉打乒乓球、打麻将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一种业余爱好。 我之所以一开始先提出这个观点,完全没有贬低音响发烧友的意思,我也是其中一员。 音响有一个很好的大帽子,那就是音乐,仿佛音响发烧的人,音乐素养就越高,变成专业了。这完全是自慰式的想法。而这个想法产生的幻觉式的自我满足感,很容易让自己不断地追这种感觉,拿全家的积蓄去填海。 确实,很多人因为玩音响而开始接触音乐,但那只是停留在“好听”的程度而已。如果不认真学习音乐知识,整天来来去去就是“流浪者之歌”、“卡门幻想曲”、“四季”这些试音碟,就算玩100万的器材,还是不会走进音乐欣赏的大门。 想像一下,一个人去看一场画展,看完之后只有一种感觉——“好看”,这可不可笑?!我们的发烧友很多不正是这样吗? 听音乐就听音乐,玩音响就玩音响,混在一起就累了。 我的发烧观之——玩物还是被玩 我大学开始玩音响,我老妈子说:你可别玩物丧志啊!这是很多人经常用来形容发烧友的词。 刚开始玩音响,很少不“丧志”的,呵呵……沉迷其中,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好声之道,是苦也是乐! 可是无论你怎么“丧志”,都不能不知道:音响者,玩物也! 想像一下,一个人家庭不和,事业失败,学业退步,健康不良,财务破产,您音响再发烧,又有什么价值?这个人,被“玩物”玩死了。 对我而言,音响是我欣赏音乐的工具,也是我的大玩具(我LP说我的原话)。是让我的生命更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添乱的。其他的意义,对我来说都是投射而已。 (抱歉使用这个心理学的专业名词Projection——一个人会将自己生命经历(包括他缺乏的、未被满足的部分),投射到他所看到的事物上。比如一个从小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会把自己的价值感投射到有艺术感的音响上,从而觉得自我价值中的艺术感部分加强。) 我们这一代是缺乏童欢的一代,小时候缺乏玩具,到了物质丰裕的年龄,各种玩具都出来了:音响、汽车、户外、高尔夫、家装、服饰甚至古董,都在满足小时候未被满足的东西。 看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玩音响”这个“玩”字非常重要,玩要轻松快乐,如果玩变成了苦追不舍,甚至摆脱不了而产生依赖感,就变成音响玩人了。 我的发烧观之——从Hi-Fi到Hi-end(1) 坛子里不断地朋友提出什么器材更接近现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另一个问题——玩音响玩什么? 大家都知道,音响上有两个词:Hi-Fi和Hi-end,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到底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只是大概地说,Hi-end就是比Hi-Fi高级。高级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 我不知道耳坛上玩摄影的人多不多,我玩摄影,也收藏摄影器材。 一个玩摄影的人,一开始追求什么?——拍出漂亮的照片,这些照片很清晰,色彩很漂亮,对比很强烈,细节很丰富。 我们经常听到当地赞叹就是—— 哇,好清晰啊! 哇,好鲜艳啊! 哇,层次感好强啊! 这像不像我们发烧友常说的—— 哇,高频延伸去得好尽啊! 哇,低频潜得好深啊! 哇,音场好广阔啊! 甚至说蔡琴阿姨这次拍的其中一张照片,背景有几只青蛙都数得出来。 可是一个摄影发烧友这么拍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样的照片一开始可以让自己过过瘾,可是始终登不了大雅之堂。一幅作品,只是拍得清楚、鲜艳、层次感强,太肤浅了。于是,你开始寻找这些表面的东西之外的让人感动,让人震撼,让人沉醉的东西,拍出属于自己的有思想的作品。 这样,你就从Hi-Fi走向了Hi-end。 我的发烧观之——从Hi-Fi到Hi-end(2) Hi-end的器材,就是除了那些所谓的音响多少要素外,拥有自己独特的对声音的诠释,一种风格,一种个性。 Hi-end发烧友就是一个发烧友在器材上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声音,一万个人有一万种声音,这才是真正发烧音响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发烧音响如此吸引人的地方。 我有一次带一个女孩子去一家音响店,店家通知我,他们到了一对Lowther PM4A单元,让我去听。请注意,这个Lowther只是一个喇叭单元而已,还没有装箱。我请他们把它摆在一对音箱的顶上,用音响杂志垫起后面的巨大磁钢,用一对300B单端机推它,当这个裸体小喇叭唱起来时,那个女孩子抓住我的上臂,说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感动! 如果用低音潜得多深、音场有多宽来形容Lowther喇叭,就如用唱得有多大声、Key有多高来形容卡拉丝的演唱,这是对她的侮辱。(如果用这个标准,Lowther喇叭的得分还不如日本几百块的小书架箱呢)。她们有超越指标的东西,直触我们的心灵! 玩音响玩的就是自己的声音,如果要和现场一样,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味的。 音响,追求的本来就是您心中的声音,与现场何干?这个问题,我在下一张帖子,还会接着涉及到。 也希望耳坛里少一些八股的评论,总是高频、低频、音场啊,表面看一堆的字,其实篇篇都差不多。其实不管哪家大厂的耳放,都有他们对声音独到的见解,真希望这个坛子以后多讲一些你对器材的感动,对音乐的感动。


作者: 2F1SH    时间: 2005-9-12 18:10

SPSP

原来yankeyu和我的爱好很像嘛,哈哈!不过好像我的层次比较低的样子!

期待后文……


作者: 以德糊人    时间: 2005-9-12 19:59

按很多烧车朋友的烧法烧hi-fi的话家都烧没了.从lp到tape到cd到digital-tape到md到hdcd到dvd-video到sacd......任何一个xtr级别的音源.功放.音响系统的价格都要翻xtr这个级别n个跟头.就算周边的hi-fi线材.插头.电源滤波器等也贵价于xtr好多.

家烧没了听音环境也没了.

听音乐要比烧器材得到的多,骑车要比烧零件得到的多.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5-9-12 20:15
我的发烧观之——从追求完美到活在当下

我过去也相信,音响的最高境界就是100%还原现场。为了这个目标,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花了不少的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改变我对音响系统的调整方向。

几年前我的喇叭从Altec A5换成几天的817B,从单15”变成双15寸,低音箱足足大了一倍,低音量感也增强很多,结果听音环境出现了驻波。

正好有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过去是香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步入中年后开了一个录音棚,专门录摇滚乐。我正好跟他请教说:如果不希望大改听音环境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驻波?

他一听之后说:“这还不简单,用EQ咯,我们录演唱会,哪个体育馆没驻波,用EQ衰减那个频率,把响应曲线拉平直不就行了”。

EQ就是均衡器,我一听马上反应:“不行,simply is best!音响系统增加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对录音100%的还原。”

我朋友就笑了,他说:“Simply is best是广告拿来骗你们这些消费者的。你以为买到的唱片就是录音现场听到的吗?哪个不是经过EQ调过的?我们还经过压缩器、激励器一大堆东西呢。声音好的东西加进去,录音就会更好声,东西不好加进去,当然就不好。另外现场那种能量感,你10只喇叭也重现不了!我录的时候,监听的喇叭听得都不像现场,你怎么还原?!”

我再想想也是,当年我刚开始玩音响,把合并功放换成前后级,只觉得声音更好了,也没觉得“多只香炉多只鬼”呀。再说了,历史最伟大的录音师,DECCA的威金逊,不是也是名大师吗?

这段对话给我带来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我买了一个Mcintosh MQ104参数均衡器,搞定了驻波;
第二个好处,怎让我开始关注Pro audio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玩具;
第三个好处,则让我开始思考,既然录音与现场之间,已经加了录音师的创作在其中,那么我要把我的什么东西加进去呢?

这段话真的彻底超渡了我。我终于知道过去以为音响是一个有标准的东西,其实音响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没有一定之式。既然如此,我可以慢慢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完善我喜欢的声音,因为不再着急,音响反而变成我一个终身的爱好。

我现在玩得非常随缘,偶尔听到好的器材,确实是所需,才会考虑购入。硬件上投入的时间少了,软件上投入的时间就多了,音乐听多了。

而器材,过去我总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终于慢慢学习到,欣赏它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它的缺点。世界上音响既然没有标准,那么所谓的完美也就没有意义了。

当年我欣赏300B的高频,却觉得要是中低频有2A3那么厚就好了。西电的6V6声音绝美,8w小机,却缺乏澎湃力度。

现在我开始懂得,正因为300B牺牲了低频,才有今天的高频;正因为6V6功率小,才不至于粗声粗气。
我现在用6v6推一只Lowther喇叭,来听一些小品,或用6V6推GAUSS 4000高达120db的中音号角,用Mcintosh 240推低音和超高,中频质感与力度同时兼得。

当我们开始欣赏手头的器材,而不是看着别人碗里的,你会感受到,这些器材前所未有的好声。

而近年来我还发现,这些音响上的观点,正在慢慢改变我对人的看法,我开始欣赏别人的优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自己变得快乐很多。

国内的论坛能人很多,但与国外论坛比,分享气氛不足,火药味则要多少有多少。争吵的目的不外乎你错我对,我的系统才是最完美的。

发烧本是一件轻松快事,发烧更无止境,欣赏自己的系统,也欣赏别人的系统,在别人身上学习,发烧才有乐趣啊!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5-9-12 20:23

上面的一段就是作者要表现的灵魂所在。好的器材要有好的身体去体验。

而器材,过去我总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终于慢慢学习到,欣赏它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它的缺点。世界上音响既然没有标准,那么所谓的完美也就没有意义了。 !!!!!!!!


作者: simon    时间: 2005-9-12 22:29
我骑了3年多了,没啥心得,就是一个字:傻骑。
作者: 肌肉男    时间: 2005-9-12 22:33

老衲听听森海塞尔的MX500已经好爽了

[em42]


作者: 小黑    时间: 2005-9-12 23:11
以下是引用yankeyu在2005-9-12 20:15:27的发言: 我的发烧观之——从追求完美到活在当下 我过去也相信,音响的最高境界就是100%还原现场。为了这个目标,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花了不少的钱。直到有一天,我才改变我对音响系统的调整方向。 几年前我的喇叭从Altec A5换成几天的817B,从单15”变成双15寸,低音箱足足大了一倍,低音量感也增强很多,结果听音环境出现了驻波。 正好有一位朋友来访,这位朋友过去是香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步入中年后开了一个录音棚,专门录摇滚乐。我正好跟他请教说:如果不希望大改听音环境的话,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驻波? 他一听之后说:“这还不简单,用EQ咯,我们录演唱会,哪个体育馆没驻波,用EQ衰减那个频率,把响应曲线拉平直不就行了”。 EQ就是均衡器,我一听马上反应:“不行,simply is best!音响系统增加任何一环,都会影响对录音100%的还原。” 我朋友就笑了,他说:“Simply is best是广告拿来骗你们这些消费者的。你以为买到的唱片就是录音现场听到的吗?哪个不是经过EQ调过的?我们还经过压缩器、激励器一大堆东西呢。声音好的东西加进去,录音就会更好声,东西不好加进去,当然就不好。另外现场那种能量感,你10只喇叭也重现不了!我录的时候,监听的喇叭听得都不像现场,你怎么还原?!” 我再想想也是,当年我刚开始玩音响,把合并功放换成前后级,只觉得声音更好了,也没觉得“多只香炉多只鬼”呀。再说了,历史最伟大的录音师,DECCA的威金逊,不是也是名大师吗? 这段对话给我带来三个好处: 第一个是我买了一个Mcintosh MQ104参数均衡器,搞定了驻波; 第二个好处,怎让我开始关注Pro audio的东西,又有了新的玩具; 第三个好处,则让我开始思考,既然录音与现场之间,已经加了录音师的创作在其中,那么我要把我的什么东西加进去呢? 这段话真的彻底超渡了我。我终于知道过去以为音响是一个有标准的东西,其实音响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没有一定之式。既然如此,我可以慢慢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完善我喜欢的声音,因为不再着急,音响反而变成我一个终身的爱好。 我现在玩得非常随缘,偶尔听到好的器材,确实是所需,才会考虑购入。硬件上投入的时间少了,软件上投入的时间就多了,音乐听多了。 而器材,过去我总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我也终于慢慢学习到,欣赏它的优点,同时也接纳它的缺点。世界上音响既然没有标准,那么所谓的完美也就没有意义了。 当年我欣赏300B的高频,却觉得要是中低频有2A3那么厚就好了。西电的6V6声音绝美,8w小机,却缺乏澎湃力度。 现在我开始懂得,正因为300B牺牲了低频,才有今天的高频;正因为6V6功率小,才不至于粗声粗气。 我现在用6v6推一只Lowther喇叭,来听一些小品,或用6V6推GAUSS 4000高达120db的中音号角,用Mcintosh 240推低音和超高,中频质感与力度同时兼得。 当我们开始欣赏手头的器材,而不是看着别人碗里的,你会感受到,这些器材前所未有的好声。 而近年来我还发现,这些音响上的观点,正在慢慢改变我对人的看法,我开始欣赏别人的优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自己变得快乐很多。 国内的论坛能人很多,但与国外论坛比,分享气氛不足,火药味则要多少有多少。争吵的目的不外乎你错我对,我的系统才是最完美的。 发烧本是一件轻松快事,发烧更无止境,欣赏自己的系统,也欣赏别人的系统,在别人身上学习,发烧才有乐趣啊!

那么多话,最后一句看懂了

[em04]
作者: 河边的忏悔    时间: 2005-9-13 00:50
起点还高啊777``````原来一直没钱买啊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5-9-13 08: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阿房    时间: 2005-9-13 16:36

俺玩车才半年, 喜欢音乐很多年了. 发烧谈不上. 也喜欢音响, 器材也很简单, 总的1万不到, 但我觉得够用就好了. 如果要我一天到晚就听那几张试音堞, 我是肯定受不了的. 宁可花钱在买碟片上, 对我来说, 一张好的CD价值可能更大. 就像骑车一样, 整车重量是8kg还是10kg对我来说并不是太重要, 热爱骑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喜欢吹风,出汗, 车子过得去就可以了.

* 另外问一句, 楼主平时在哪里淘片啊? 我的几家最近都关门啦!

[em04][em04]
作者: azuretears    时间: 2005-9-13 17:40

好贴,我在克宇身上发现越来越多和我相同的地方了。[em01]

恰巧我也烧过耳机,拥有过AKG K240DF和senheiser HD580这样的高级耳机和几个DIY的耳放,真正顶级的器材没有接触过,但HD580已经给我足够的震撼力了!只可惜好的音乐我只愿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而那样静静聆听音乐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4楼老兄的话太经典了——“听音乐要比烧器材得到的多,骑车要比烧零件得到的多”[em17][em17][em17]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06-5-4 20:11
引用第0楼yankeyu2005-09-12 17:50发表的“玩车快2年了!一点心德”:
我是个爱运动的人,小时候参加过南京市的游泳比赛,也没有难道啥名次,由于成绩不好老爸就不让我再"玩"下去.
初中毕业我来到了上海,开始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开始知道有"发烧"这个词.逐渐我也发烧了起来.开始存钱,大概存了有1年买了一台当时最好的cd diskman sony d-777 ,也花了将近1千余元买了10多张原版cd,当然也是版本最好的.这个行为被老爸训斥了一顿,不过因为钱是我自己的他也没有办法.
大学毕业后,由于公司离家太远,坐车总是迟到,还是买辆车吧,因为考虑到路程远,要提高骑车效率,那就买辆好车,于是就买辆美丽达900.骑了一年不过隐就想换辆车,就这样一点一点掉进自行车运动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未完.....)
最完美的发烧是自己制造音乐....
作者: richardz    时间: 2006-5-4 20:15
我用的是漫步者的H800
LZ给鉴定一下
作者: 骑车不快    时间: 2006-5-4 21:37
音响我所好也,骑车亦我所好也,盘算一下,还是音响花的钱多一些,不过我是个技术派,争取把骑车也做得更技术化
楼上有没有人做过数字声学房间补偿(DRC)?
作者: alpha    时间: 2006-5-4 21:38
都是牛人    小弟学习     
作者: 上海巴黎    时间: 2006-5-4 22:45
这篇文章
写的真好
可以给个原文的连结吗?
作者: 阿房    时间: 2006-5-4 22:57
去年的帖子也翻出来了叫   再支持一下yankeyu
作者: alexni    时间: 2006-5-4 23:01
参加起点有近半年了,心得说不上,但是肚子小了,大腿小腿肌肉有线条了,呵呵!
作者: 某某    时间: 2006-5-4 23:03
能上你的以前车车和现在的就好了
作者: 王成吉    时间: 2006-5-4 23:04
看了前一段,实在太完了,明天再看,真是自己写的?无语。。。好!!
作者: KINGZONE    时间: 2006-5-4 23:48
HI-FI和HI-END所对应的意义其实都是一样,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叫法!
我不喜欢胆机,也不喜欢直接输出的石机,我只喜欢听带输出变压器的石机,例如麦景图的某些型号!
其实所谓玩是有很多方面的,有人喜欢听,有人喜欢动手,有人欣赏零件。。。。。。没所谓的,向着自己喜欢玩的方向就会有喜悦!
作者: 骑车不快    时间: 2006-5-4 23:59
引用第24楼卫斯里2006-05-04 23:54发表的“”:
偶喜欢D类放大器
同好同好,俺有两个Sonic Impact5(TA2024)和一套ucd180,什么时候交流一下
作者: 骑车不快    时间: 2006-5-5 00:21
3886俺也有阿,不过用上ucd180,就再也不用了,声音清澈程度细节,低频差距好巨大的说
作者: api    时间: 2006-5-5 00:33
都太专业了  
作者: 飞狼    时间: 2006-5-5 00:43
那为兄弟在写写 由烧相机到烧车的过程 那样就比较象我了
作者: collins    时间: 2006-5-5 20:44
没想到论坛上还有发烧友阿? 小弟也是诶。
到时候回到上海希望能够有机会和yankeyu兄交流一下哦!

这是本人的书房,除了车子,其他的家当都花在唱片和器材上了。
http://community.webshots.com/album/445675110gCkvpV
作者: sunypb    时间: 2006-5-5 21:21
写得不错,有哲理。看得出是真正的玩家。有些经典的话值得玩味的。比如:“我开始欣赏别人的优点,也接纳别人的不足。自己变得快乐很多”。这是没有一定的修养是难以做到的。像你学习,超脱自我。
作者: allan    时间: 2006-5-5 22:26
原来单车俱乐部里也都是玩家啊。。。

个人历程:LP、CD、自己买喇叭、订制喇叭箱子、心意胆机、前后级、最后配备了后级左右单声道独立放大、广播质量级直接避过(天价)、最终停在了 Numark 和 DENON 等的 DJ 入门器材。如果再操旧业置新机器,就全部工业标准的 DJ 器材,攒¥RMB中。。。

摄影历程:Nikon FM2+MD12;中幅 哈苏(三套),Mamiya 6;大幅 Linhof (三套),苹果电脑。
所有相机都不需要电池,全机械,除了小数码相机C5050一部。

玩,乐于心境,莫失自我,莫人云亦云,莫受广告之迷惑困扰,我玩,我的主观。
作者: euhii    时间: 2006-5-6 21:39
到现在还犹豫要不要买hd600
不过没钱了,也就不想了
作者: euhii    时间: 2006-5-7 01:58
是啊,不想陷入魔窟,悬崖勒马
553听听够了
作者: trams    时间: 2006-5-7 21:07
呵呵,只是学习
作者: awpsly    时间: 2007-11-24 01:36
耳坛加车坛双重菜菜前来报道~~
作者: xsxsdyj    时间: 2007-11-24 07:47
所谓的男人的败家利器:
1. 音响从HI-FI到HI-END现在还加上投影系统
2. 摄影器材从买第一个机身到买一群镜头
现在还要加上自行车了
作者: dlzz    时间: 2007-11-28 17:05
发现了一点道理  烧一样东西的人 一般都还有烧其他东西的爱好
作者: 生命何物    时间: 2007-12-1 16:45
额。。。。烧不起这东西,不过我老爸烧这东西。。。
作者: 爱骑车的小孩    时间: 2007-12-1 16:54
坟都挖到2年前的了...
作者: mic多多    时间: 2007-12-1 18:11
1楼的东西好像蛮久以前看到过
作者: nice1979    时间: 2007-12-2 15:40
牛人啊   
作者: zsonic_h    时间: 2008-4-15 10:26
看来喜欢烧的人都一样,玩啥烧啥。看来我要少逛BH,烧了耳机再烧车就彻底穷困了
作者: pipa    时间: 2008-4-15 11:44
其实学了录音之后我对音箱这个东西要求就越来越低了。。。

只要有一对音域比较广的音箱,比如20-20k的。。。然后均衡调到比较喜欢的位置就ok了。。。
作者: 老胡    时间: 2008-4-15 12:00
关注过很多年HIFI 参加过DTS在上海的第一次试听,记得好像是94年在海伦宾馆,那时候还在上中学。不过后来越来越觉得这个东西是个虚的,就慢慢淡出了。

转一个发烧线材和廉价凉衣架的“测评对比”

大家都知道,HiFi音响是烧钱的无底洞。音箱、高音单元、低音单元、功放、音源、胆机、石机……到处都有更高端、更昂贵的设备在等着你。甚至连接这些设备的线缆,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价值千金的产品。只是,这些东西真的有那么神奇么?专门论坛Audioholics的一位老牌发烧友就进行了这样一次有趣的测试。

测试使用的是Martin Logan SL-3音箱,两种线材都连接在专门用于黑箱测试的ABX转换器上,用户从外部无法得知目前使用的是哪种线材。测试的对手,一方是价值80美元左右的 Monster 1000“怪兽线”,另一方则是用四个普通晾衣架拉直后拧在一起焊接而成。两根“线材”均为2米长,测试者为12位音响发烧友,音量75dB @ 1000KHz,播放所有参测者从未听过的高质量录音爵士乐曲。

经过5次反复测试后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参测者都没有听出哪种线材的音质更好。在使用衣架作为线材时,所有测试者都同意,他们听到的音乐回放音质良好。而当测试结束后,参测者看到了他们刚刚使用的所谓“线材”,人们脸上的表情可想而知。
作者: pipa    时间: 2008-4-15 13:26
75dB @ 1000KHz............

应该是75dB@1khz把

作者: lonn    时间: 2008-8-20 21:15
精辟!!虽然看得有点累,确实是发烧人的最真实的经历写照。
作者: lonn    时间: 2008-8-20 21:18
可惜偶没对音响发过烧,要不然在德国听的10W欧一套也听出个什么道理来
作者: 机枪手卡特    时间: 2008-8-20 21:45
穷人,只能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烧烧
作者: koike    时间: 2008-8-20 21:47
WOW~
老严回忆录~~~
先顶再看~~~~~~
作者: koike    时间: 2008-8-20 21:50
顶老严~~~~ [s:28]
作者: koike    时间: 2008-8-20 21:53
刚发现是05年的帖子........................:L
我就想老严怎么有空发那么长的贴....................
谁挖出来的这是........................
不过挖的好~~~~~
作者: 恐怖分子    时间: 2008-8-20 23:13
家里烧个好的CD和一副好耳机就行了,音响的话不一定要很好的,比较一对好的耳机要比一对好的音响效果要好,!因为家里的视听环境实在
作者: zym1992x5    时间: 2008-8-20 23:13
好贴要留名
作者: koike    时间: 2008-8-21 14:47
看了一遍原来是讲音箱啊..............................................不懂......:L
作者: 阿房    时间: 2008-8-22 13:36
又有人挖坟。。。。。。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8-8-24 08: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qbmw    时间: 2008-8-24 17:49
LZ 烧车是有原因的!!!
作者: lisking    时间: 2008-8-24 22:31
我只是静静的走过。。。
作者: kerwin    时间: 2008-11-12 21:53
挖坟了
作者: FullSpeedAn    时间: 2008-11-13 09:37
玩啥也别玩女人。。。
作者: ym221479    时间: 2008-11-13 10:32
发绕的乐趣。。。。真的很有乐趣!
作者: pollux_2008    时间: 2008-11-14 11:55
没钱烧!
作者: Michelleinmay    时间: 2008-11-14 15: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虹口    时间: 2008-11-14 21:46
...怎么觉得好久以前就看过这篇文章
作者: furnace110    时间: 2008-11-17 15:06
写得有点乱,没耐心看了。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8-11-17 16:14
谁再挖坟我就逼了谁!:loveliness: :loveliness:
作者: junezou    时间: 2008-12-29 21:31
玩车,也是生活的动力~~

喜欢就OK
作者: 速度之星    时间: 2008-12-29 23:25
有人刷版……
作者: 老扁    时间: 2008-12-30 11:19
你才两年?不可能吧!我怎么算都不止啊。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