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公路车坐垫和车把的落差。 [打印本页]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7 00:06
标题: 公路车坐垫和车把的落差。
这个落差有什么规定吗?好像听说有个数值限定,不能大于某个数值。

曾经有段时间我的落差也放的很大,但是发现爬坡时候车把太低就很难适应了。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7 00:07
现在看看我的车把和坐垫的落差,只有7公分了。
作者: 王子瓜    时间: 2008-4-7 00:10
我差不多有10来公分。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7 00:22
引用第2楼王子瓜2008-04-07 00:10发表的: 我差不多有10来公分。


原先我也是,平路比较舒服,人能舒展开,但是上桥或者爬坡,就麻烦了,人别扭的要死,所以就慢慢慢慢的调整上来了。

作者: 贝多芬    时间: 2008-4-7 00:26
经过长期测试,我一般胳膊肘放在把横上趴着,上身能水平,这个姿势比较综合.各个角度都能利用.
作者: 刘影    时间: 2008-4-7 00:27
爬坡还是车把低一点好啊,这次东山越野,用了软叉车头高,真不习惯,后来把回弹跳到最慢,感觉好多了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7 00:57
引用第4楼贝多芬2008-04-07 00:26发表的: 经过长期测试,我一般胳膊肘放在把横上趴着,上身能水平,这个姿势比较综合.各个角度都能利用.


你能这样趴着去爬坡?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7 00:59
引用第5楼刘影2008-04-07 00:27发表的: 爬坡还是车把低一点好啊,这次东山越野,用了软叉车头高,真不习惯,后来把回弹跳到最慢,感觉好多了


坐着爬和站着爬有点区别,我坐着爬坡的结果是。。。。。。。。掉队。

我主要还是指摇车时的角度。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7 18:51
我的是15公分。。。。。。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7 19:21

引用第8楼nadiawu2008-04-07 18:51发表的: 我的是15公分。。。。。。

那么大的落差?有没有车的照片,让我瞧瞧.


作者: muddler    时间: 2008-4-7 21:04
引用第4楼贝多芬2008-04-07 00:26发表的:
经过长期测试,我一般胳膊肘放在把横上趴着,上身能水平,这个姿势比较综合.各个角度都能利用.
腿部好强悍
作者: 光之鹰    时间: 2008-4-7 23:27
公路把弯角度怎样调合适??刻度怎么用
作者: ALZHU    时间: 2008-4-8 00:03
我的落差10-11,中心到中心51.5上管的架子,110mm的把立,本人身高168cm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8 00:11
引用第12楼ALZHU2008-04-08 00:03发表的: 我的落差10-11,中心到中心51.5上管的架子,110mm的把立,本人身高168cm


我是中心到中心55的架子,一样110的把立,身高比你高好多,我是按照地面到车把上端相对水平的距离减去地面到坐垫上端相对水平的距离,得出的结果,我目前只有7厘米,最大的时候有过12厘米,不断的在通过头管垫圈调整高度。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8 01:12
引用第9楼pengyou2008-04-07 19:21发表的:
那么大的落差?有没有车的照片,让我瞧瞧.
又拿尺测量了下,发现都不止15CM了,似乎是16.5CM,而且感觉坐垫还没拉到合适的高度。。。。。。我的车头管小,有点类似TT车的小头管设计了,至于尺寸,有效上管长度54CM(本来就是钻石架,等于就是中心到中心),把立11CM,一直想要加长点,这样不至于整天靠减少垫环来展开手脚,身高赤脚量181CM,臂展187~188CM。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8 01:19
另外,感觉这样也不是办法,对我而言,应该找个微压缩架构,头管较长的车架(大概13~15CM,类似M号的),上管等效长度55.5~56CM,把立12CM,或者小一号的车架,54CM的上管等效长度,13~15CM的把立,这样的好处相对目前而言是:

尽管手臂同样都伸展开了,但脖子不用整天压在那里抬起头。头管较长的大组车,也可以实现4楼贝壳说的情况——虽说目前我也能实现,但时间长了肯定累,特别是小车架,手臂肘关节的上,下半臂呈90度直角甚至小于90度的锐角弯曲角度。有段时间整天看环法,就喜欢看车手几乎和地面平行的躯干角度,有刻意模仿乌尔里希动作之嫌。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8 01:27
我的臂展只有174,身高却又183。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8 21:45
引用第16楼pengyou2008-04-08 01:27发表的:
我的臂展只有174,身高却又183。
好象情况类似GORDEN,他身高也是183,臂展似乎177,所以山地架用的是17寸。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8 22:04
我知道臂展和身高不应该差很多,我属于一个畸形案列。

这几天了解下来各种距离都有的,不过楼上你的落差是我见到最大的。
作者: silc_william    时间: 2008-4-8 22:17
每个人的身体构造和肌肉分布都不可能相同

调节到自己舒适即可就行了, 何必在意别人的落差

btw: 15cm的dropoff根本不算大, 正常的公路车落差应该是12-18CM之间的

还有就是...大落差的确会造成长时间爬坡后腰酸的情况, 但和发力是没有关系的
作者: 爬坡王    时间: 2008-4-8 23:14
朋友,你好,我是佳跃,我来回答你问题,我观察过啊宝的车,啊壮的车,我也在图片里观察过,他们坐垫和手变的高度差小于3厘米,我的车也是,我也才2厘米 ,那样比较舒适,如果在爬坡赛段,一般车手会多殿个垫圈,在平路赛段,有规定的坐垫面与把立水平管高度上下不得超过15厘米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8 23:37
爬坡时的确落差不大,也观察过不少图片,的确存在这种情况。
不过,对我们而言,如果当初选择车架尺寸和形状不是很合适的话,这个话题讨论就意义不大了。首先的前提是,车架上管等效长度,头管高度,把立长度等都是处于一个很完美的状态(环法车手先不说他们的车架把立尺寸量身定做了,他们肯定不像我们这里一些人可能因为喜欢一个车架但一时没有最适合自己的尺寸选择而被迫选择更大或更小的车架将就,甚至很多人第一辆车的车架就没有认真测量自己的各部位长度)。

对于现在流行的微压缩架,相对头管就长了,那么把横的高度位置也高了,车手就可以选择上管长度更长的或者更长的把立把手尽可能伸展开而伏下。也就是充分地将重心前移。但如果是选择了不合适的尺寸,如过小的车架,可能通过改变坐垫面高度及后飘坐杆,减少垫环来改变,尽管此时身体也伸展开了,但不一定良好的效果,如减少垫环(如果头管本身因尺寸小也短了的话),重心是往下移动更多些了,至于后飘坐杆,可能丧失了最佳的蹬踏角度,只是变相地增加上管长度。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8 23:43
同一个人,TT和大组车的落差差距。

.JPG (231 KB, 下载次数: 1)

.JPG

.JPG (188 KB, 下载次数: 1)

.JPG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8 23:45
引用第20楼爬坡王2008-04-08 23:14发表的: 朋友,你好,我是佳跃,我来回答你问题,我观察过啊宝的车,啊壮的车,我也在图片里观察过,他们坐垫和手变的高度差小于3厘米,我的车也是,我也才2厘米 ,那样比较舒适,如果在爬坡赛段,一般车手会多殿个垫圈,在平路赛段,有规定的坐垫面与把立水平管高度上下不得超过15厘米


谢谢佳跃,你的新车很漂亮。

作者: 刘影    时间: 2008-4-8 23:48
引用第16楼pengyou2008-04-08 01:27发表的:
我的臂展只有174,身高却又183。

你可以的,我身高174,臂展177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8 23:57
以TT车为例,观察下来有几个特点:
(1)同品牌同样参加环法的顶级TT车和大组车,同样尺寸,TT的头管要短。
(2)目前看到的TT车似乎多数为水平上管的钻石架甚至有些极端的是上管往下倾斜,少见的压缩式上管上翘的目前是闪电快步车队用的那款,还有以前GIANT赞助ONCE车队的那种超压缩。
(3)说到选手在使用TT时会选择小一号的车架,感觉是个错觉,其实并没小,而是因为头管和坐管小了,上管等效长度还是一样的。例如54CM的上管等效长度,同一个选手大组车如果是微压缩,他选择这个尺寸,其实TT时也没必要非选择52CM的。那TT看起来小一号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头管小了,对于多数都是钻石架上管的TT车如何办到看上去小一号的视觉感觉呢?唯一就是降低坐管高度,那头管也必然短了。对于使用钻石架的大组车,很多时候上管和坐管尺寸是一样的,如老的TREK,54CM的尺寸的话,坐管也是54,TT车好比就是54的上管,却用了个52的坐管,这样降低了头管2公分,但坐垫高度不能变,而且对TT车而言甚至还要再升高点,这样,相比大组,TT的落差就更大了。
所以钻石架的TT架也会让人看上去车架比较扁。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9 00:00
TT车很少见站立摇车的,可能是角度的关系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9 00:05
头管大小关系,从上管,下管,头管的细节就可以看到。那个比较长的头管是同样尺寸的大组车的应有长度,较短的是设计成类似TT车的概念,你会发现那么短的头管明明理应是小一号上管长度的车架才对,上管和下管都快要“合二为一”时才迟迟出现了头管。

头管细节.JPG (30 KB, 下载次数: 1)

头管细节.JPG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9 00:06
引用第26楼pengyou2008-04-09 00:00发表的:
TT车很少见站立摇车的,可能是角度的关系
也有啊。一上来速度从0开始加起来的时候,还有上坡时也摇啊。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9 00:06
引用第23楼pengyou2008-04-08 23:45发表的:
谢谢佳跃,你的新车很漂亮。
恩,的确很漂亮。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9 00:11
引用第20楼爬坡王2008-04-08 23:14发表的:
朋友,你好,我是佳跃,我来回答你问题,我观察过啊宝的车,啊壮的车,我也在图片里观察过,他们坐垫和手变的高度差小于3厘米,我的车也是,我也才2厘米 ,那样比较舒适,如果在爬坡赛段,一般车手会多殿个垫圈,在平路赛段,有规定的坐垫面与把立水平管高度上下不得超过15厘米
阿宝的车观察过,是图片上看的,还有一些职业车手也有此习惯,就是——手变位置装得比较靠上,装得离弯把的把横处比较靠近,那个刹车杆(或双控杆)一般都说和水平地面垂直比较好,较安全,但他们的是往前上方翘。
当然,有些人是另外一个极端,装得太靠下。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9 00:16
角度很有关系,因为手变位置微调比较麻烦,还要拆把带,还不好控制刻度,所以我一般通过转动车把来微调,还好我的车把是圆体的,不怎么影响。

话说了骑了那么长时间公路了,还在微调位置,真是不断的摸索中进步哦,嘿嘿。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9 00:21
引用第31楼pengyou2008-04-09 00:16发表的:
角度很有关系,因为手变位置微调比较麻烦,还要拆把带,还不好控制刻度,所以我一般通过转动车把来微调,还好我的车把是圆体的,不怎么影响。

话说了骑了那么长时间公路了,还在微调位置,真是不断的摸索中进步哦,嘿嘿。
我的不说了,现在上了一体把,要么就大刀阔斧换,要么就忍。。。。。。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9 00:26
引用第32楼nadiawu2008-04-09 00:21发表的: 我的不说了,现在上了一体把,要么就大刀阔斧换,要么就忍。。。。。。


贴张图出来秀秀你的爱车吧,一看你对这方面了解的一定很多。

还有这个周六一起来浦西的骑车吗?本周末的骑行时特别针对下周开始的联赛的,趁机会大家互相认识认识,呵呵。

作者: 爬坡王    时间: 2008-4-9 07:25
朋友,呵呵,如果你要动手变,那就比较烦的呀,或许我比较喜欢完美,我动手变,首先是全拆掉的,然后装好手变后,看里面把手内侧不是有砍线槽吗,先看两个手变夹环是否离那个槽距离一样,然后装好后,好要保证手变高度一样,那就好把整个把立和把手拆下来,然后找块玻璃,或者你家有全平面的桌子也可以的,把它反过来,就知道手高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那一定会左右翘,把高度也调整到适可,然后调再调整下左右,分别看手变不是有穿线吗,这个点拉到把立中心,两边拉过来的距离是否一样,然后用手变刹车的最下端再拉根线到中间,看两边距离是否相等,不过这一切都在放在比较平面的地方,呵呵,有机会你换绷带时再弄吧,我一般比较懒,让我这样大进攻弄一次 ,我也不太肯饿,还要穿变速线什么的,烦的, 呵
作者: nadiawu    时间: 2008-4-9 18:11
引用第33楼pengyou2008-04-09 00:26发表的:
贴张图出来秀秀你的爱车吧,一看你对这方面了解的一定很多。还有这个周六一起来浦西的骑车吗?本周末的骑行时特别针对下周开始的联赛的,趁机会大家互相认识认识,呵呵。
实在不怕你见笑,我绝对菜鸟中的。。。。。。菜鸟,就整天爱研究一些看似专业的东西,前不久居然无聊到下载各品牌公路车的几何尺寸,在家里手绘设计车架。
作者: pengyou    时间: 2008-4-10 23:16
最近好多朋友都量了下自己的,看数据来说,发现我的7cm落差还属于大的呢,一般都在5cm左右,当然10cm也是有的。

可能个人数据为主,还是按照舒适度为首选吧,周末上路实际观察一下再说。
作者: 爬坡王    时间: 2008-4-11 10:25
朋友你周末骑哪啊,我来啊,周6吗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