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0楼tippi于2007-12-13 21:35发表的:
KONA Stinky Primo 和SANTCRUZ 的BULLIT 传统的四连杆和单摇避的比较
现在烦恼ING 不知道该选择哪个 不知道哪款结构更好 专业的人来看看 求助求助
![]()
20076113265542722.jpg (134 KB, 下载次数: 13)
2007102918374977551.jpg (234 KB, 下载次数: 14)
引用第3楼叶磊于2007-12-13 21:37发表的:
支持santa curz![]()
准备买什么颜色?
引用第5楼tippi于2007-12-13 21:46发表的:
很低掉的饿颜色 可能橙色的吧 哈哈 至于和尚的那个VPP结构 我不太会考虑 现在结构简单的才是我的选择 维护起来都方便好多 VPP那个结构的凹槽里面会积泥 听说的 不过我到没用过![]()
![]()
不过自己的GT IDRIVE 转点里面就容易积泥 怎么都弄不干净![]()
担心单转点的结构在大坠大落是容易后摇避撞车驾 或者触底之类的现象出来 还请用过的大师指点
引用第12楼heckler于2007-12-13 22:50发表的:
2个结构其实都是单转点,活动轨迹是一样的.
KONA是假四连杆,所以才要加浮动刹车杆来达到类似Horst Link4连杆的效果,Bullet也可以加。
这样一说,要做选择容易多了吧。
引用第11楼叶磊于2007-12-13 22:40发表的:
INTENSE 6.6![]()
为什么不考虑下啊
引用第9楼威廉于2007-12-13 21:57发表的:
呵呵,我就是觉得结构复杂一点,看上去才比较酷一点。
积泥的话,应该无论哪个车架多少都会有一些死角的。
引用第14楼tippi于2007-12-14 14:47发表的:
其实我认为四连干对于我用处不大 到是KONA 我会选择没连杆的那款来得简单 到想问以下高大师 单转点的架子的优缺点都在哪里??? 会不会后面的摇避难以承受来自横向得力呢??? 或者在大起大落时不太稳定? 现在发现国外的玩家用BULLIT的不多 不知道有哪里欠缺呢?![]()
![]()
![]()
引用第19楼fastjudy于2007-12-14 15:03发表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关键是 “你“ 要什么?
你发的问题就好比去比赛速降?恕我问一句。。。会玩到这程度吗?现在的单转点的后摇避都粗得不得了。。。真的能夸张骑到 “难以承受来自横向得力“?除非你是摔倒,不然不会有这些问题。。。国外因为 Bullit 和 VP free 或 V10 价格差不是很多,买得起的会选择后者。
引用第21楼zhumao28于2007-12-14 15:19发表的:
单转点的工作原理很简单能看懂
但是santa的vpp拉
giant的mastro拉
工作原理都不是很明白亚
官网上也说得很含糊
.......
引用第20楼tippi于2007-12-14 15:13发表的:
谢谢和尚的建议 我就是想再买一款结构简单点的架子 现在的I DRIVE用的我很不爽 GT的东西是很好但是就是那个中轴装护链器实在是个麻烦事, 所以现在一定要用简单 KONA和BULLIT都在我的考虑中,不过自己很喜欢TRANSITION 国际超流行的现在 就是国内想买买不到![]()
![]()
一直喜欢KONA HOWLER的那款 后减4寸行程 城里能玩街 上山也不吃亏
架子不敢买太贵的 10000以内都可以 避免毕竟是拿来操的 价格合适又耐操才是现在的选择
引用第22楼tippi于2007-12-14 15:20发表的:
原来如此啊 谢谢和尚的指点 国内的BULLIT价格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有一点是事实 我买架子拿来DH是最低的要求 所以强壮点的东西比较好 城里飞台阶我也偶尔玩玩 耐摔强度好 结构简单是现在的选择
在问问和尚 国外用KONA很多 只是他的便宜 还是其他原因呢?
引用第24楼tippi于2007-12-14 15:29发表的:
我的观察和理解是 VPP和MASTRO这种结构只是在后三角摇避的下方通过一根连杆连接前三角的BB后方 在后减受力时使后三角形成了一个上下浮动的结构 这样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整体结构 使得踩踏能更加独立一些 不受后减或其他外力的影响达到0动能损失的结果
引用第28楼alonefire于2007-12-14 21:03发表的:
又换啊
引用第29楼tippi于2007-12-14 21:32发表的:
没换 只是多个架子 在装一辆能玩街 能上山 最主要是小号 结构简单的
引用第30楼calvinsonic于2007-12-14 23:54发表的:
這樣子你不如去玩短行程的算了,例如Yeti 4X或Santacruz Blur 4X
還有你不需要這麽擔心結構,強度之類的問題,論耐用的話這兩款都是絕對沒問題的,只是Kona在保養的時候可能稍微麻煩一點,不過那也是很久以後的事了.什麽抗側面撞擊根本都是多餘的.
結構複雜並不代表安裝麻煩,我只能說的邭獠缓觅I到了GT的Idrive,其他結構基本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引用第14楼tippi于2007-12-14 14:47发表的:
其实我认为四连干对于我用处不大 到是KONA 我会选择没连杆的那款来得简单 到想问以下高大师 单转点的架子的优缺点都在哪里??? 会不会后面的摇避难以承受来自横向得力呢??? 或者在大起大落时不太稳定? 现在发现国外的玩家用BULLIT的不多 不知道有哪里欠缺呢?![]()
![]()
![]()
引用第34楼漫游的熊于2007-12-15 21:53发表的:
BULLIT+DHX5.0+TOTEM COIL是很好的选择,当然STINKY也不赖,偶觉得看你怎么玩,如果你是玩FR要飞要跳的那么STINKY好点,如果是偏骑行和DH的那BULLIT好点~
只是个人意见哦
引用第34楼漫游的熊于2007-12-15 21:53发表的:
BULLIT+DHX5.0+TOTEM COIL是很好的选择,当然STINKY也不赖,偶觉得看你怎么玩,如果你是玩FR要飞要跳的那么STINKY好点,如果是偏骑行和DH的那BULLIT好点~
只是个人意见哦
引用第36楼tippi于2007-12-16 07:25发表的:
对了 偏骑行和DH RACING 就不用BULLIT了 这个就玩大起大落 否则力都要卸光了 这就是我不考虑VPP和MASTRO等的原因
引用第39楼calvinsonic于2007-12-16 20:25发表的:
說實在,差別不大,讓你閉上眼睛跳上去也不一定說得出其中的差別,所以最主要看你個人喜好和保養問題,Bllit轉點少,保養起來相對比較簡單
引用第42楼叶磊于2007-12-16 20:55发表的:
1.5? 可以装lefty了![]()
lefty有160行程的叉子吗?
2005113173623994.jpg (110 KB, 下载次数: 17)
引用第44楼叶磊于2007-12-16 21:13发表的:
这个好吗???????????????
pbpic1528554.jpg (340 KB, 下载次数: 16)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