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8楼annaijing于2007-09-05 13:20发表的:
hehe作为医学半专业人士,和大家交流一下:
【氧容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容量。在通常情况下,血中溶解的氧甚少,比起结合的氧来可忽略不计,因此,常常把血红蛋白氧容量称为血氧容量。
【氧含量】1L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的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又称为血氧含量。
.......
引用第9楼roy于2007-09-05 23:03发表的:
多谢annaijing!正好在此有两个问题请教:
1。关于肺活量对最大携氧量的影响:吕新颖的《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中,引用其他资料说明,肺通气量不是限制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因素,因为剧烈运动下处于过度通气状态。从直观感觉上说,我们也看到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包括马拉松运动员的胸廓并不是很宽大,所以我采用了这种说法,不知道现代医学和最新研究是否对此有分歧?
2。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反应了血液携氧能力,这应该是影响VO2的主要因素。但这个数字基本由遗传决定的,不知是否正确?
另外EPO的作用是否适合所有人(包括早年的血液回输法)?因为血红蛋白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20%会因太粘稠而引起心脏负担(同样摘自吕新颖的《简明运动生理学教程》)。该问题也困扰已久,请不吝赐教。。。
.......
引用第12楼annaijing于2007-09-06 17:12发表的:
赐教不敢当哦,抛砖引玉吧。偶学的生理学是针对普通人甚至病人的,而不是针对运动员的,所以,我所说的很多是用在从一个普通人过渡到一个运动员的阶段,而不是从一个2级甚至1级运动员达到世界健将的阶段:)
所以你的问题我的回答不一定对哦~~
1.我觉得肺活量和最大携氧量的关系是一个抛物线关系,在一定数值以内(可以近似地看成是正常呼吸的潮气量)的时候肺活量的增加对最大携氧量是很大的,高于此数值影响会逐渐变小,当继续增加的时候,对最大携氧量基本没有影响了~~
.......
引用第10楼蓬莱仙翁于2007-09-06 10:33发表的:
哇哦!两位高人的对谈令人耳目一新,佩服!佩服!
麻烦你们澄清了疑点之后,能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实际运用,谢谢!
引用第16楼蓬莱仙翁于2007-09-07 09:57发表的:
Roy的分析实在是非常的精辟,这也让我对于这几个月来锻炼后的感受有了条理可循。
1。脂肪在低强度的有氧锻炼中才会燃烧,这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点问老陈最清楚了,哈哈),但对体重不算过重,却又想减轻体重的人该怎么办呢?其实透过饮食控制,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例如:睡前三小时不要进食;平时忌吃甜、淀粉及油炸的食品;每天抽空进行有氧锻炼等,时间一久,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消耗大于摄入
2。体重轻了之后,最明显的就是骑行时比较不会喘了,我想这就是Roy提的,用氧效率提高的结果。
很有可能你的体重是通过运动减的,不喘是因为能力通过运动提高了,除非是在爬坡。
3。至于慢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感觉不出来,只知道骑行时可以维持较高的速度久一点点,这样也算吗?roy是不是能帮我解答?
慢肌纤维活动是有氧运动,不产生乳酸,快肌纤维是无氧运动。耐力训练会改变肌肉纤维组成结构,使得慢肌纤维比重上升,但是会牺牲一部分爆发力。
确切的说,是有三种肌肉纤维,快的,慢的,还有模棱两可的。耐力训练多,中间派就偏向慢的;力量训练多,中间派就偏向快的。
引用第16楼蓬莱仙翁于2007-09-07 09:57发表的:
Roy的分析实在是非常的精辟,这也让我对于这几个月来锻炼后的感受有了条理可循。
1。脂肪在低强度的有氧锻炼中才会燃烧,这对于体重过重的人来说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这点问老陈最清楚了,哈哈),但对体重不算过重,却又想减轻体重的人该怎么办呢?其实透过饮食控制,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例如:睡前三小时不要进食;平时忌吃甜、淀粉及油炸的食品;每天抽空进行有氧锻炼等,时间一久,体重自然就下来了。
2。体重轻了之后,最明显的就是骑行时比较不会喘了,我想这就是Roy提的,用氧效率提高的结果。
3。至于慢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提高,实在是感觉不出来,只知道骑行时可以维持较高的速度久一点点,这样也算吗?roy是不是能帮我解答?
引用第20楼pengyou于2007-09-10 00:50发表的:
对于自行车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
在实践中个人认为业余骑车对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除非遇到长距离爬坡或者个人的TT记时赛时这点可能会影响到成绩的区别,这时候才真正完全是依靠自身的机能进行作战。
而且如果单单通过骑车运动来提高身体最大摄氧量的数值也容易走入瓶颈,这个采用其他运动手段提高会更好。
.......
polar.JPG (89 KB, 下载次数: 14)
引用第25楼蓬莱仙翁于2007-09-10 22:38发表的:
老先生我竟然达到了我这年龄的最高值,虽然跟你们年轻人没得比,但也算值的安慰。 [s:39]
引用第13楼roy于2007-09-06 20:28发表的:
OK,这样我就清楚了,我们两个说的都没错,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换句话说当心肺功能不健全或较弱时,肺活量有可能成为VO2max的提升瓶颈。而当心肺功能或经过锻炼提高以后,肺活量就不再是VO2max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耐力运动员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心肺功能的训练,然后才是有氧能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引用第28楼roy于2007-11-07 13:57发表的:
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最近的一些关于最大摄氧量的体会:
从8月下旬开始,我进行了连续11周的耐力训练。按照提高最大摄氧量的训练方法,锻炼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内,每周训练至少三次,总时间6-9小时。
昨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收获成果的心情做了一次最大摄氧量的测试(用Polar心率表)。令我失望的是,我的最大摄氧量没有任何变化,还是6月份我第一次测试时的数值!
.......
引用第31楼蓬莱仙翁于2007-11-07 20:32发表的:
这两天利用空档的时间到佘山;天马山;小昆山绕了几圈,就是找不到任何的山路。
弟兄们,郁闷啊!上海就是没有能练车的山,要练爬坡,看来不得不到安吉。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