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关于一些车子的一些自行车各个部件的名称 [打印本页]

作者: luckshy    时间: 2006-9-12 04:18
标题: 关于一些车子的一些自行车各个部件的名称
原作者『菠萝翻译』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尤其在欧洲,自行车运动非常普及;在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骑车通勤,而不是开车上班,在欧美国家是非常令人尊重的。在国内,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自行车主要作为通勤工具,大家对自行车运动的认识还比较少,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车运动深入人心也是必然的,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啊,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自行车和跑步、游泳并称三大有氧运动。与跑步、游泳相比,自行车有它的特殊性。跑步可能对服装和跑鞋比较在意;游泳涉及的装备也较少;而自行车是一架由数千零件组成的,处处凝聚着高科技结晶的复杂机械,相比较而言,需要对器材的了解就多了许多。当然,这不是说自行车运动就要花更多的钱,就比跑步游泳高级。我们知道,一双运动员使用的专业跑鞋,同样是价格不菲的。



每项运动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跑步、游泳、自行车也不例外。比如跑步,对膝盖的压力比较大,体重太大的人可能就不合适;而自行车对膝盖的压力就要小得多。所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



如果你选择了自行车运动,那么,很高兴,我们有共同的运动项目,希望有机会多多交流!自行车运动又有很多分类。我选择的是山地车(MTB)中的越野车,英文叫CrossCountry,简称XC。我所了解的知识,主要限于这部分,以后我提到的自行车,除了特殊说明外,都是指XC。



开始之前,先了解一下自行车各个部件的名称吧
作者: luckshy    时间: 2006-9-12 04:18
1、车架
第一步就是车架了,车架如同人的骨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很多,还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公式。这里提到的是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当然只是山地车架方面。

一般厂商都会提供车架的几何尺寸图,例如:


有关山地车架尺寸,有人看重水平上管长度(TT值),如上图的D。也有人着眼立管的CC值或CT值(上图A)。没错,这些数据都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


挑选山地车架的第一要素是叫Standover Height的概念。它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指的是你跨骑在车上时,从地面到车架上管(胯部正下方那一点)顶部的距离。对应的一个概念是Standover Height Clearance,指的就是你的胯部到上管顶部的空隙距离,也叫安全距离。保持跨下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是很重要的,理解也容易,因为山地车不是在平坦的路面骑行的,摔车是很正常的事。当要失去控制的时候,大家都会迅速的伸脚支撑路面试图不要摔倒,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时车架的上管就可能会伤到跨部,后果可想而知。


有一个简单的看车架的Standover Height是否太大的方法。穿上你骑行时用的鞋,跨骑在车上,在你脚后跟的位置进行弹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车架,那么这车架对你来说就太大了。


当然,仅仅达到碰不到是不够的,那么多大的安全距离算合适呢?这方面的标准也很多,和你的骑行环境也有关系,这里只列出其中一种,有一定的上下浮动是可以的:


如果你只在平整的路面骑行,从不进行off-road的骑行,安全距离最小可以是2英寸(5cm);
如果你有不平整的路面,最小应该是3英寸(7.5cm);
越野以上的话,至少应该是4英寸(10cm),或者更大。
实际上不一定要达到这么严格,尤其对于一些个头较小的车友来说,要找那么小的车架有时是很难的。而且同一个车架,使用不同行程的避震前叉,不同宽度的轮胎,都会影响到这个值。我个人认为,保持个6cm左右的下限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不那么完美。必要时,可能需要牺牲大行程前叉和肥胎的选择,不过对于标准的XC而言,对前叉行程和轮胎的宽度要求本来就不是很大。


按上述标准选择的车架,你可能会觉得小,其实是很正常的,你觉得小那是因为以前的大了。有人说山地车架要比一般的车架小两三号,就是同一个道理。


这个时候,你再来考虑车架的TT值、CT值和CC值,你会发现它们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至少不会大。有人说,按这个标准的架子太小了,需要把座杆拔得老高,担心会不会断裂。其实,由于山地车架基本都是压缩架,座杆都需要较长,市面上35cm、41cm长度的座杆很多就是这个原因,长度增加意味重量增加,在对重量克克计较的自行车上,可以缩短的话,决没人愿意加长的,厂家不是傻瓜。只要不超过它的安全线,体重不超过设计规格,那就不应该有问题,当然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不在讨论之列。


立管同尺寸的车架,上管尺寸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是TT值不同,那么该选择多大的TT值呢?这个跟把立的长度有关,需要接合下面关于把立选择部分进行。


尺寸合适的车架,也就是我所说的“合适”的车架。这里没涉及车架材料、车架品牌、车架价格、硬尾软尾等方面,当然不是说这些方面不重要,只是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有关这些方面,可接合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无论多贵多漂亮的车架,如果对你不合适,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买它是拿来运动的,给我们带来健康的。当然,买来收藏那是另一回事。
作者: luckshy    时间: 2006-9-12 04:19
2、把立
把立,也就是俗称的龙头,把立主要的参数有长度(沿着把立杆从中心到中心的长度)、角度、能否正反装等。

把立和车架搭配起来,一起构成了总上管长度。注意该长度不一定等于“车架上管TT值+把立长度”,因为把立有角度的存在,而且正反装会导致不同的高度,从而影响整个上管长度,实际还需要测量来获得。


在车架Standover确定后,总上管长度应该就是尺寸中最需要琢磨的参数了。这个长度多少算合适呢?一方面取决于你的身体尺寸,另一方面取决于使用方式。下面慢慢叙述:


首先不能太短,要保证上半身可以完美的伸展,没有缩成一团的感觉;要保证车把和你的膝盖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即使在站立踩踏时,膝盖也不会撞到车把。这算是一个底线吧。


其次,看使用方式。总上管越长,上身就越伸展,越容易发力,但带来的问题就是重心前移,操控性能下降。相反,上管较短时,你就能够挺直上身,获得良好的操控性和视野,当然发力就没那么自如了。 除了水平方面的长度,在垂直方面,把立和座垫的高度差同样有影响。座垫高度相对是容易确定的(后面会涉及),把立可以通过使用前叉垫环,甚至反装来调整和座垫的高度差。把立越低,越容易发力,操控性也越差,对脖子和手臂的压力也越大;反过来则刚好相反。


综上,确定上管长度,依赖于很多因素。也许你觉得很抽象,仍然不知如何下手,没错,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计算公式,但从来没有哪个公式能适用于所有人,只相信公式纯粹是机械和教条。那怎么办呢?不少老手都习惯用一个词:舒服。凭感觉,怎么舒服怎么来!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对初学者来说,是多么的无奈!我们知道,人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动物,开始不舒服的姿势,适应后也会舒服的;开始很舒服的姿势,不一定就是尺寸合适的姿势。所以,跟初学者谈舒服,说了等于没说,这是需要在一定的骑行经验基础上才谈得上得。


那总得有个解决方法啊?不得已,虽然不能依赖计算公式,但是,对初学者而言,我个人觉得,还是得从公式入手,机械就机械吧,就机械这么一次,好歹是一个起点啊!这里列出其中一种公式:



测量数据t:水平站立,裆部到锁骨之间V字槽底部的距离。
上管总长度=(t+a)/ 2 + 8。
注意,这只是一个不得已的起点,不一定就与你的实际想匹配。初学者可以此为基点,随着骑行经验的积累和交流,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至此,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但还没完。在总上管长度确定之后,下一步就需要琢磨车架和把立如何搭配来构成总长度的问题了。


同样与骑行方式有关。长把立短车架的组合,使得重心相对前移,有利于爬坡,尤其爬陡坡时有助于压住车头,防止前轮翘起,但同时降低了下坡性能。短把立长车架的组合则刚好相反。


不过,就XC而言,胜败的关键在爬坡,而不是平路冲刺及下坡技巧,所以使用长把立还是大有人在。对于业余人士而言,我们需要一个能兼顾上坡和下坡的折中点。这个长度是多少呢?引用一个数据:100-125mm左右,把立长度在这个范围比较合适。


至于把立角度,则根据你需要的座垫把立高度差来选择。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先把座垫和把立调到同一高度,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体柔韧程度慢慢调整。不要立马像专业车手那样把车把调得很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吧!


在通过垫环已经无法调低把立时,可以将把立反装,这样还能降低点距离,当然,前提是这个把立的角度不是零,而且可以反装!


这些问题确定后,车架的TT值范围也就可以定了。车架、把立,两者要接合起来一起挑选。
作者: luckshy    时间: 2006-9-12 04:19
3、曲柄长度
老实说,对曲柄长度我了解不是很多,只知道身高(腿长)的用长点的曲柄,个矮(腿短)的用短点的曲柄,频率型的车手也可以选择较短的曲柄。虽然有不少公式,根据跨长(腿长)推算出合适的曲柄长度,但是意义不大,因为在国内,能买到的产品基本都是170~175mm这个范围内的,选择余地很小。

所以,个高的朋友可以试试175的曲柄,一般的朋友就从170开始吧,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频率型/力量型)再进行调整。但个矮(腿短)的朋友,尝试长曲柄时还是要慎重些,因为过长的曲柄,会使膝盖弯曲程度过大,时间长了恐怕不利。
内容摘要:

曲柄的长度决定了你蹬踏所产生的圆周直径。直径越大,你的膝盖和大腿的肌肉就要加大伸缩幅度才能蹬动曲柄。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你的大腿肌肉的承受力并不相等。这一点很好证明:下蹲,并使你的膝盖完全弯曲,然后站直。这时,你就会花费比只下蹲15厘米然后再站直所消耗的更多的精力,在完全下蹲的情况下,肌肉所用的力量也并不相同。所以,当你不得不面对仅有两种选择的情况:
1、曲柄的长度使你的膝盖在整个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都处于弯曲的状况;
2、合适的曲柄长度:使你的膝盖屈伸幅度在20度角左右。你最好还是选择


   较短的曲柄,它会使你的肌肉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更有效率,而且不会使你的膝盖做大幅度的屈伸而导致无用功。
 
   那么,究竟多长的曲柄才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提的好,我希望我能对此有很好的答案,可惜我没有。不过有一点非常明显:一名身高170厘米的车手肯定不会想到去使用和身高180的车手所用的一样长的曲柄,除非他们的腿长恰好一般长(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一些已有的研究表明了腿长和曲柄长度的最佳百分比,但我怀疑是否真的有一个最佳的百分比来适合所有人。好几年前,一位作者在一份权威性的杂志上宣称,经过与许多不同的车手的大量实验,在赤脚的情况下,从股骨的顶端到地面距离的18.5%就是所需的曲柄长度。你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股骨顶端的位置,它大概处于你的盆骨下端12.5~15厘米。当你抬起膝盖的时候,它就向后运动。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迅速的把我那符合工业标准的170MM长的曲柄换成了175MM长的。我的蹬踏的力度和耐力马上得到了改善。于是,当我向我的顾客推荐曲柄的时候,我开始使用这条规律。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受到任何的投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的顾客不喜欢使用其他长度的曲柄,而且我也必须承认我从来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使用长度超过175MM的曲柄并由此判断我是否喜欢他们。
   
   对股骨顶端的测量忽视了腿部本身的差异。从小腿长度到大腿长度的局部差异将会影响到最佳的曲柄长度。和大腿短、小腿长的车手相比,一位大腿长、小腿较短的车手应该使用较长的曲柄来使膝盖的伸缩幅度相同。
 
   如果有两位身体条件相似的车手,其中一名喜欢采用较快的频率骑行,那么他很可能会比较钟爱较短的曲柄。两位骨骼完全相同的车手很可能经过实验后会发现:仅仅因为肌肉条件的不同,他们需要使用不同长度的曲柄,才能使他们自身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试用不同的曲柄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长度,这个过程既耗时又费钱。我相信这是每个人判断正确的曲柄长度的唯一方法,当然先得假设这个长度的曲柄确实存在。把各种长度的曲柄,装上各种各样脚踏进行测试,这看起来确实很不错。但我知道这事从来没有人干过,我自己也做不来。当然,也确实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车手说道曲柄长度的差异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不同的感觉。自己琢磨吧!在没有更好的测量系统之前,我还是坚持使用18.5%的理论来引导我的顾客。它至少没有出过岔子。

  腿的长度是指由足跟-胫骨-股骨的长度。而所谓胯的高度,是指足跟至骨盆的距离,而股骨实际的顶端位于骨盆,由骨盆窝至窝部中心的长度有身高1/90的变化。按照18.5%的理论来计算,那么160-190身高者的该部分差异在0.02厘米。我们可以做个实验,你可以用一个X光机来找到窝部的中心点,求得腿长,或者直接按照胯的高度。

ps,我计算出来是173,但是我显然不是频率型选手,所以我打算使用175山地曲柄
作者: luckshy    时间: 2006-9-12 04:20
5、踏板
踏板方面的内容不是很多,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蹬踏位置,要用前脚掌来蹬,而不是脚心。至于有些用脚心蹬踏有助于按摩穴位之类的说法,跟养生有关,这里谈的是运动,是不同的。有条件的使用专用的骑行鞋,这类鞋底比较硬,有利于力量的传递,不要穿鞋底太软的鞋骑车。

踏板分普通踏板和自锁踏板,自锁踏板需要搭配专门的骑行鞋才能使用。


让初学者一来就上自锁,是需要勇气的;不过自锁的优越性又那么诱人,尤其可以校正初学者不合理的蹬踏习惯。为此,折中的方案是使用两用脚踏,也就是一面带锁一面没有,可以兼顾两种需要,用来入门比较合适,当然性能上就要损失些了。好在这种脚踏不算太贵,熟练以后可以选择更专业的脚踏。




6、车把
车把有两种,直把和燕把。由于XC比赛以爬坡为主,所以直把使用比较广泛,使用燕把的也多是角度较小的小燕把。当然,我们业余人士不一定要照搬专业比赛的做法,这个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有条件多感受下不同车把的区别,选择自己合适的。

车把都有长度。一般来说,窄的车把容易发力,但操控不佳;宽的刚好相反。别看欧美专业车手人高马大的,往往还嫌标准车把太宽,截短不说,两边还装上副把,这跟XC爬坡为主有很大关系。当然,这么说,不是要初学者跟风去截把,我们需要折中,同时也说明标准宽度的车把是足够使用了,没必要刻意去找更长的车把。


另外,可以的话,尽量装上副把,它可以在爬坡的时候给你巨大的帮助,摔车的时候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没必要在重量上太计较。




7、前叉
前叉在一辆XC中,算是科技含量数一数二的部件了,地位非常重要。在这里对具体的技术细节不做讨论,还是围绕尺寸这个主题来叙述。

当车架厂商把车架造出来后,对应着车架的几何尺寸(可参看车架部分那张几何图),前叉的长度也就是一个常值了。这里的长度是指前叉的叉肩到轮轴心的距离,即英文中的axle to race的距离。我们知道车架有不同的尺寸,而前叉是没有的,就一个尺寸。所以前叉长度的变化,影响的是全部的车架。


各个品牌车架的角度基本是一致的,因为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是厂商自个随意捏造的,比如立管角度73,头管角度71等,不同尺寸的车架会有一定的上下浮动。为了维持车架这个角度,前叉的长度就不能太长和太短。但由于避震前叉的长度是可变化的,加上sag(预压)的存在(即摆放时和人坐在上面时前叉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不同体重的人影响的长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前叉的长度不容易获得一个定值,不过范围应该在44-46cm之间,上浮不会太大。对应到具体的XC叉,基本上是那些行程80左右的产品,如Rockshox的sid,Fox的80系列等。


不少人偏爱大行程的前叉,确实,长行程可以提高我们的通过能力,下坡也更有乐趣。但大行程前叉带来的问题是车架角度的变化和车首高度的增加,从而降低了爬坡性能。这也是为什么在爬坡为主的XC比赛中,使用的都是清一色的短行程前叉的缘故。当然我们业余人士不一定就要按这个标准去做,可以适当的使用稍长的产品,只是不要太离谱就行。




尺寸结束语
至此,有关尺寸的话题,基本就结束了。以后有新的内容,再做补充。

之所以在尺寸方面花这么多篇幅,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而我们骑车的目的正是为了健康!文中尽量不涉及具体的品牌和零件,因为这些是后一步才考虑的问题,同时也避免广告嫌疑。
作者: luckshy    时间: 2006-9-12 04:23
在上点图片,大家参考参考,看看样子也好熟悉熟悉

20043170332988595.jpg (135 KB, 下载次数: 75)

配件名称

配件名称

2004317043645962.jpg (18 KB, 下载次数: 46)

后拨

后拨

2004317045031656.jpg (25 KB, 下载次数: 43)

花鼓

花鼓

20043170412628874.jpg (11 KB, 下载次数: 36)

双控指拨

双控指拨

20043170422674777.jpg (17 KB, 下载次数: 44)

指拨和转把

指拨和转把

20043170424987530.jpg (8 KB, 下载次数: 40)

前拨

前拨

20043170433976891.jpg (17 KB, 下载次数: 43)

车圈

车圈

20043170452738873.jpg (24 KB, 下载次数: 37)

外胎

外胎

作者: zip2001_02    时间: 2006-9-12 07:56
不错,很好
作者: 小武    时间: 2006-9-12 09:19
为什么这样都不给精华呢?
建议加精华呀
作者: combo    时间: 2006-9-12 09:38
基础知识,普及一下
作者: 一村    时间: 2006-9-12 09:53
我很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
作者: 漫游的熊    时间: 2006-9-12 15:43
好看~~
作者: 小雷    时间: 2006-9-12 17:55
灵!!!!!!!!!!!
作者: 百利bally    时间: 2006-9-13 09:27
喜欢看图片哈,解释得很清楚的!
文章还没有好好看哈
作者: biyehou    时间: 2006-9-13 10:31
自行车中英对照表
自行车 bicycle
赛车 racing bicycle
单轮脚踏车 uncycle
双座自行车 tandem bicycle
水上自行车 water bicycle
车架 bike frame
货架 pallet
把手 handle-bar
弯把手 handle-bar bend
手杆柄 handle-bar grip
橡胶柄 rubber grip
把手柱 handle-bar stem
刹车杆 lever bar
柱塞 plunger
柱塞臂 plunger arm
穿心螺丝 adapter lug
开口销 cotter pin
转动接头 swivel joint
活动套接 pivot bush unit
弹簧 spring
刹车杆 plunger-rod
刹车 rim-brake
车轮制动器 hub brake
软刹 callipers brake
软刹把 cable brake lever
软刹钢索 transmission cable
制动蹄片 brake shoe
刹槽螺丝 fork clip
刹车皮 brake rubber-block
叉头 bike fork
保险叉 fork guard
带柱叉头 girder fork
叉套 fork crown cover
钢圈 steel rim
钢丝 steel wire
辐条接头 spoke nipple
轮毂 hub
前轮毂 front hub
后轮毂 rear hub
车轴 axle
滚珠座圈 ball race
钢珠 steel ball
钢珠条 steel stick
轴承外圈 bearing cup
锥体 cone
轮毂锥 hub cone
托架罩 bracket cup
锁紧螺母 lock nut
垫圈 washer
螺丝 screw
外螺母 outside nut
螺母 nut
翼形螺母 wing nut
轮毂轴瓦 hub step
润滑器 lubricator
润滑器带圈 lubricator band
防尘帽 dust cap
轮毂清扫装置 hub cleaner
自行车轮胎 bike tire
内胎 tire tube
气门 cycle valve
柱塞 plunger
阻气小管 valve tubing
气门嘴帽 valve cap
挡泥板 mud-guards
挡泥板架 mud-guard\'s stay
挡泥胶皮 mud flap
花盘 face plate
花盘连杆 free-wheel adaptor
链条轮 chain wheel
链轮 sprocket
飞轮 free-wheel
棘轮掣子 pawl
固定链轮 fixed sprocket
飞轮轮毂 coaster hub
车链 cycle chain
接链螺母 chain pin with nut
护链板 chain guard
链条调整螺钉 chain adjuster
支架轴 bracket axle
曲轴 crank set
曲拐销 crank cotter pin
脚踏横轴 spindle unit
脚踏 bycycle pedal
全胶脚踏 all rubber pedal
全金属脚踏 al metal pedal
赛车脚踏 racing pedal
脚踏胶皮 pedal rubbers
橡胶杆 rubber bar
脚踏防尘盖 pedal screwed dust cap
骑马螺钉 stirrup
坐垫柱 seat pillar
自行车坐垫 bike saddle
皮坐垫 leather saddle
弹簧软垫 spring mattress saddle
跑车坐垫 sports saddle
坐垫套 saddle cover
坐垫弹簧 saddle spring
灯架 lamp bracket
灯 lamp
车头灯 head-light
车尾灯 tail-light
自行车灯 dynamo lighting set
马达 motor
电石 carbide
反光镜 mirror reflector
车后反光玻璃 rear reflector
喇叭 bugle
气喇叭皮球 horn bulb
喇叭簧 horn bulb
喇叭簧 horn reed
气笛 sirens
车铃 handle-bar bell
辐条铃 spoke bells
车锁 safety lock
环形锁 ring lock
气筒 inflator
薄膜 diaphragm
气筒夹 pump clip
气筒嘴 pump adaptor
工具皮包 saddle bag
行李架 luggage carrier
支架 bike stand
单脚架 prop stand
裤脚夹trousers clamp
自行车停放处 bicycle parking lot
车轮校准台 cycle wheel building stand
钢丝扳手 nipple key
油壶 oil can
活动扳手 monkey wrench
螺母扳手 nut wrench
复合扳手 combined spanner
螺丝刀 screw driver
钳子 pliers
变速线 Shift Cables
变速手把 手拨 Shift Lever set
刹车线 Brake cables
内胎 tube
辐条 Spoke
副把 Bar End
把套 Grip
护盘 Ski pad
拉链片 Chain tensioner
把手 Bar
后圈 R-rim
座包 Seat
速降对抗赛车 DS--Dual Slalom
速降车 DH--Down Hill
全减震越野车FS--Full Suspension
越野车(通常为越野车) XC--Cross Country
计时赛车T.T--Time Trial
号码牌number plate
链盖 Chain cover
挡泥板Mudguard
打气筒 Pump
停车柱 Kickstand
变速杆 Derailleur lever
刹车握把 Brake lever
刹车导线 Brake cable housing
前叉肩盖 Front crown
快拆杆 Quick release
铜头 Nipple
汽门嘴 Valve
贴标 Decals
后叉端 Rear Ends/Dropouts
座杆束子 Seat post clamp
计速仪表[码表] Bicycle Computer
趾夹 Toe clip
趾夹带 Toe strap
五通管 Bottom bracket
[螺丝,螺帽] Bolt, nut
[旋轴] <-- 装煞车夹器的轴 Pivot
[钢珠] Bearing ball
[齿轮组] Cog set
炼盖 Chain guard
[笼子?] <- 变速器上框住炼条的那个 Cage
变速把柄[变速拉杆] Gear lever
[调整管?]<- 调钢索长度的Barrel adjuster
[跑车式煞车] Caliper brake
[悬臂式煞车] Cantilever brake
[中拉式煞车?] Centre-pull brake
煞车握柄[煞车拉杆] Brake lever
中拉式剎车器 Center Pull Caliper Brake
切炼器Chain Cutter
中接头 Loop Lug
下叉保护片Chain Stay Protector
一体式变速握把 Shift & Brake Lever Combination
大齿盘无盖式螺栓 Capless Bolts for Chainwheel
五通碗 Bottom Bracket Cup(R/L)
内扩式剎车轮毂 Brake, Internal Expanding Hub
中脚柱 Stand, center
全炼盖 Chain Case/Gear Cable
主轴盖Cap for Chainwheel
外壳 Outer Casing
引上螺栓 Expander Bolt
水壶栓补强 Bottle Boss Reinforcement
包装用叉端保护器 End/Dropout Protector
水壶架 Bottle Holder, Bottle Cage
手握室变速把手 Grip Shifter
打气筒栓Pump Peg
吊卡 Head Card
安全标示旗 Safety Flag
曲柄梢 Cotter Pin
折迭式脚踏 Folding Pedal
车把立管加长管 Stem Paiser
吊线架 Cable Hanger
车心轮胎 Solid Tire
车手把系统Steering System
吊炼栓Chain Hanger
自行车用护网Cycle Net
夹式剎车器Caliper Brake
把端变速杆 Bar End Shift
车把卷带 Tapes for Handlebar, Streamers for Grip
车架附件 Frame Fittings
防刺包装材料 Anti-Penetrating Material
防盗产品 Antitheft Product
车架焊接零件 Brazed-on Parts For Frame
车架管组Frame Tubing Set
车头立管接头 Connecting Link/Stem
里程表 Odometer
防卷炼器 Chain Suck
车把端塞 Handlebar Plug
车架用车灯 Lamp Bracket for Frame
车首名牌 Head Badges
车轮袋 Wheel Bag
车锁架 Lock Bracket
防刺内胎 Tube, Puncture Resistance, Throne Proof
防掉炼器 Chain Deflector/Chain Fall Protector
定位滑轮 Guide Pulley
定指束带 Toe Clip Band, Toe Clip Strap
拖车 Trailers
泥除 Fender
剎车块/附件 Brake Shoes/Fittings
拖车连结器 Trailer Coupling
油漆 Wet Paint
剎车吊线 Straddle Cable
抛光油 Polishing Oil
服饰 Apparel
油压剎车系统 Hydraulic Brake System
保护套电子速度表Cycle Computer
剎车座 Pivot for Cntibrake, Brake Boss
剎车块 Band Block & Shoe
剎车线转子Rotor
前叉腿 Fork Blade
后上叉桥 Seat Stay Bridge, Stay Bridge
后叉桥补强 Bridge Reinforcement
纪念品 Souvenir
前叉用车灯螺母 Lamp Boss for Front Fork
后下叉桥 Chain Stay Bridge
急救设备 First Aid Equipment
胎压表 Pressure Gauge
前轮毂安全垫圈 Safety Washers for Front Hub
室内训练器 Indoor Trainer
研发机构 Research &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修理箱/补胎品Repair Kits/Rubber Solutions
座杆及束子 Seat Posts & Clamps
座垫套 Cover
座管束锁圈 Collar
粉体涂料 Powder Paint
停车柱 Kickstands
侧袋Pannier Bag
飞轮刷 Freewheel Cleaner
作者: biyehou    时间: 2006-9-13 10:32
希望对大家有用。
作者: 太阳债主    时间: 2006-9-21 13:37
二个小时研究完毕,谢谢楼主!
作者: 正版齐天大圣    时间: 2006-9-21 13:52
期待公路车的
作者: 通天    时间: 2006-9-24 19:05
入门首选啊
作者: 钢铁神仙    时间: 2006-9-24 19:19
谢谢!
谢谢LZ的!
作者: 阿姆斯特朗    时间: 2006-9-24 23:36
谢谢了,好贴子
作者: 曲齐饼干    时间: 2006-12-5 20:09
谢谢   对我们初学者来说   真的很有用
作者: jonyming    时间: 2006-12-7 15:55
自行车知识普及课堂阿。
作者: 大杨    时间: 2006-12-8 10:21
很有用,很系统。
作者: iorionline    时间: 2006-12-8 10:47
对我很有帮助,谢谢LZ!
作者: v1bike    时间: 2006-12-8 21:27
还比较详细啊,顶
作者: kopa    时间: 2006-12-10 09:03
自行车普及课程
作者: robert    时间: 2007-5-7 23:07
谢谢,很有用,呵呵,我也想装车了
作者: giantark    时间: 2007-5-8 14:07
好贴,顶!
作者: 海洋饼干    时间: 2007-5-28 14:18
太好了!!!!!!!!!!!
作者: jay.fan    时间: 2007-5-29 12:31
专业!....好!!!!!!!!!
作者: summit0551    时间: 2007-6-16 21:47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李帅    时间: 2007-6-20 23:27
谢谢了,真是大有帮助啊!
辛苦了!
作者: gobike    时间: 2007-7-27 12:13
很专业的帖子,收藏了,谢谢。
作者: realblade875    时间: 2007-7-27 14:28
又学习到了新知识,谢谢
作者: noselee    时间: 2007-7-27 15:51
值得收藏
作者: wangxiaowax    时间: 2007-8-21 11:28
确实学到了很多 谢谢LZ 以及后续的补充  
作者: 红叶    时间: 2007-8-21 11:43
谢谢, 努力在看, 但很多,还是没看懂, 笨  

车架: 大小的判断, 高低的问题, 都跨上车了如何在脚后跟位置弹跳, 然后到跨部碰到车架就太大( 没理解)

.........
作者: 红叶    时间: 2007-8-21 11:45
把立:

测量数据t:水平站立,裆部到锁骨之间V字槽底部的距离。
上管总长度=(t+a)/ 2 + 8。

咋算啊??????
作者: 山谷清风    时间: 2007-9-17 11:31
以后配车就可以慢慢做琢磨了!
作者: cycloneeric    时间: 2007-10-30 16:02
爽的……
专业的!
作者: jack441    时间: 2007-11-1 13:41
好文章啊,收获很多。我也入门拉。
谢谢LZ
作者: darlivay    时间: 2007-11-1 14:32
太有用了, 谢谢lz~
作者: deathsqj    时间: 2007-11-1 16:04
    
作者: 陈本泉    时间: 2007-11-2 01:25
不得不服啊

好贴
作者: 俩个轮子    时间: 2007-11-3 13:02
引用第37楼红叶2007-08-21 11:45发表的:
把立:

测量数据t:水平站立,裆部到锁骨之间V字槽底部的距离。
上管总长度=(t+a)/ 2 + 8。

.......
a是多少呀?
作者: startboy    时间: 2007-11-8 20:05
有了好知识  才能有两好车  
作者: hal_123    时间: 2008-7-17 15:27
不错 应该顶
作者: ryme    时间: 2008-7-17 21:01
很受用~~
学习学习~
作者: █小胖█    时间: 2008-7-17 21:45
学习 学习
作者: 随风~~    时间: 2008-7-18 09:56
好帖当然要顶。
作者: 疯的轨迹    时间: 2008-7-19 09:34
虽然看着很费力,也不太明白,还是学习了很多知识,对菜鸟太好的知识了,非常感谢。哈哈
作者: 小闪闪    时间: 2008-7-30 12:58
很好.........
作者: thundering    时间: 2008-7-30 13:17
花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作者: ryx007    时间: 2008-8-2 13:32
真不错血到不少啊。
作者: luckatx    时间: 2008-8-2 20:42
好贴支持
作者: lonn    时间: 2008-8-26 21:41
太有用的贴了,开心ing
作者: SoNgSoNg356    时间: 2008-10-17 11:33
灵光.又增长知识.能知道自己车上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了.
作者: naughtbaby    时间: 2008-11-2 20:18
顶了,学习下
作者: 防火墙    时间: 2008-12-21 18:01
入门好贴啊,,,加精!!
作者: my11tian    时间: 2008-12-28 17:51
系统的基础知识
精华啊!!!
作者: junezou    时间: 2008-12-29 21:21
哈,带英文的,对喜欢看自行车英文杂志的朋友受用了~~
作者: 皓月    时间: 2009-1-24 23:45
好东西,刚进入KA党,身为党的人,这个怎么能不知道呢
作者: hoss527    时间: 2009-7-17 11:00
好文章啊,遗憾的是通过百度搜出来的,顶起来!
作者: 林祖宁    时间: 2009-7-17 16:46
我是一名骑车爱好者,参加老年骑游巳有半年多了。今天在此看到如此好的帖子,很是感激好多
车友的传授。学到好多知识。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 暖瑟    时间: 2009-7-17 17:38
不错不错...
长知识了...
作者: 野东西    时间: 2009-7-18 10:46
很好,学习了。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