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从1876走来——骑游中国最老火车站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7 10:13
标题: 从1876走来——骑游中国最老火车站
从1876走来——骑游中国最老火车站
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最早的一条营业铁路,于1876年在上海建成,名叫吴淞铁路,铁路在上海,在宝山,在我曾经的生活中,它的过去和今天,它的走向和命运,一直埋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是2月26日年初八,年轻人上班小朋友开学,老年骑友们又冒着寒风,冲向阴霾重重的吴淞,开始了一次老火车站的怀旧之旅……
先到这条铁路的终点站吴淞。这是吴淞开埠广场,这个鸦片战争后兴起的小渔村,因为有了铁路,迅猛繁华起来,如今已经成为扼守蕰藻浜黄浦江长江入海口的繁荣市镇
杨浦大林也来一道骑车,不久前他搬来张庙了
蕰藻浜对面塔吊林立处,就是140年前吴淞铁路的终点站吴淞站
它还有个浪漫的名字——渔人码头
作者: 乐骑 时间: 2015-2-27 11:30
谢谢!阿康车友介绍。请教,该处景观具体地点,便于我队可前往参观游览!谢谢
作者: zlm5501 时间: 2015-2-27 12:25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7 16:34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7 16:38 编辑
基本上沿吴淞铁路(与今地铁3号线伴随)几个车站依次走来:吴淞——张华浜——高境庙——江湾镇——天通庵——河南北路彭泽路口。吴淞车站在吴淞大桥下面,具体地点看后续介绍。谢谢乐骑关注!
沿渔人码头向西不远就是吴淞火车站。
“吴淞火车站”———一段铺着砾石的铁轨、一个老式火车头、一座车站小屋,一小段月台,一座古式站台大钟,按原貌修建,又重新矗立在当年淞沪铁路吴淞镇站旧址。它就躺在吴淞大桥下面的一块绿地里,人迹稀少,不注意还真看不到。
一个重达上百吨的旧式燃煤机车车头引人注目。为保护这个“老古董”不受日晒雨淋,车头停放在硕大的玻璃房内,但已是锈迹斑斑了。这个波兰制造、上海最早用于工业生产的火车头,尽管不是当年淞沪铁路上的“过客”,但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因是蒸汽机头,平添几分沧桑感。
陈列室有不少资料图片,因游客稀少,常常大门紧闭。
静静的老车站与头顶上飞逝而过的三号线地铁,一静一动,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这张说明值得一看
关于吴淞铁路和淞沪铁路
虽然线路基本重合,名称一字之差,却是两条不同而又有历史渊源的铁路。淞沪铁路的前身吴淞铁路,是从吴淞码头到上海的窄轨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修建,1876年建成通车,全长14.5公里。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20年后(1897年),清政府以官款再建淞沪铁路,线路大体循原来走向,终点延至河南北路,全长16.09公里,1898年恢复运行。这座旧火车站应该是第二代的了,第一代已湮没在对面的塔吊林中了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7 17:06
谢谢zlm5501关注!
冲下吴淞大桥,3号线轻轨迎面而来
张华浜车站 ——还在运行中的货运站,记得那年把几十包捐献衣被送到这里直接装上铁闷罐车厢发往汶川……
逸仙路上多处横亘铁路线,铁轨与道路角度小时,常有自行车嵌入摔倒,铁轨之多而密而险,上海道路中所特有
铁路沪宁支线(原淞沪铁路)何家湾站 行人车辆可以在车厢之间穿行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7 20:14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3-5 17:02 编辑
高境庙逸仙路殷高路西北角有个小广场,展示了吴淞铁路的若干有价值的资料。
通向广场的小路砌成铁轨形状
文字图片介绍干脆就安装在铁轨墙上了
说来荒唐,吴淞铁路是英国人用欺骗手段非法修建的,通车后16个月就拆除了。英商怡和洋行耍了个花招,组织了吴淞道路公司,声称修筑吴淞上海间的马路,一条平平常常的“寻常马路”, 而实际上,是要在筑好的路基上铺设钢轨,开行火车,这是条中国首个运营铁路线,一条极不寻常的马路。清政府未能识破骗局,就同意征购土地。1876年初路基完成,在铺轨完成四分之三时首次试车。当地群众因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而强烈反对,上海的政府官吏也出面与英国领事交涉,制止铁路继续建设。怡和洋行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令停车而铺轨工程却照常进行。1876年4月,全长4.5公里的吴淞铁路全线完工,7月1日正式通车营业。这是一条轨距为0.762米的窄轨铁路,采用每米重13公斤的钢轨,列车速度为每小时24~32公里。
火轮车闯祸啦! 这是通车时的机车“天朝号”
6月30日,上海至江湾一段铁路落成通车,7月1日,正式营业运行。但在8月3日“火轮车”于江湾北压死一名中国人,上海道台会商英领事,饬令英商停止行驶,听候处置。此时政府决定买断铁路运营权,同年l2月1日,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英商继续营运。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7 20:50
当年的《申报》上刊登的一份“火轮车路告白”,就如今天的“火车时刻表”,值得细看:“本公司火车于闰三月十二日即礼拜一起首(发)行由上海至江湾往来。”还有票价——“上座:每客收洋半元,来回1元。中座:每客收洋二角五分;或收足制钱三百文……”
因其新奇便捷,一时“铁路两旁观者云集,欲搭坐者已繁杂不可计数”。英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淞沪铁路的建造
1877年10月,清政府以白银28.5万购回淞沪铁路,随即拆毁铁路,移往台湾,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就此夭折。
20年后盛宣怀重建该路,1898年9月1日通车,是为淞沪铁路,全长16千米,设有宝山路、天通庵路、江湾、三民路、高境庙、何家湾、蕰藻浜、吴淞、炮台湾9个车站。1997年该路拆除,沿原线路建成高架铁路(轨道交通三号线)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5-2-27 21:10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7 21:58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3-5 17:13 编辑
谢谢俞队支持!
继续向南骑来到江湾镇。火轮车首度通车节点。这是沿途造得最漂亮的车站。
循着铁路线,建成了地铁三号线,江湾镇南面的旧铁轨已拆光,仅留这一段供人凭吊……
老前辈在下面,欣慰的看着新一代在上空奔驰
作者: 苦行者 时间: 2015-2-28 08:45
看帖长学问。赞一个!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09:11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8 09:13 编辑
谢谢苦行者关注!
江湾车站的位置在汶水路广纪路口,三号线大柏树站北50米。
关于江湾镇 —— “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这是明代上海周边市镇的GDP排名,而他们可并不靠近当时上海的中心松江。城市,依水而生,江湾就是这样一座千年古镇,其得名,有赖于虬江蟠曲于此。抗金名将韩世忠曾驻军虬江之畔,演练水陆各军。如今,在江湾公园(前丰镇公园)里,还有一尊韩王像。
宋朝开始,江湾镇已经成为了上海最重要的港口。特别是南宋时期,以海外贸易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而到了明代嘉靖时期,江湾镇却遭遇了没顶之灾。由于倭寇袭扰,全镇被毁。铜江湾的名号之盛,则要有赖于170年前的上海开埠。由于江湾镇南紧靠租界,外商竞相来此租地办厂,市面日趋繁荣。至民国肇始,全镇有大小商铺300多家,特别是秋季的棉市,繁盛一时。而编结手工业、棉织、酿造、化工等厂相继设立,特别是“模范工厂橡胶工场”为全上海第一家橡胶厂。
江湾公园 江湾第一人韩世忠,天天看着劲爆的大妈舞,既无奈又不屑——这花拳绣腿同俺家红玉擂鼓退金兵相比,差距大着呢……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09:58
昔日的江湾站,今日的大柏树站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10:04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8 10:35 编辑
沿着三号线南下进入虹口闹市区,到得宝山路天通庵路口,又是个老车站旧址,要注意搜索才能找到天通庵车站的些许遗迹。在路口拐角一小片绿丛中,有一块石碑——
石碑后面有一段铁轨和一盏信号灯
这是淞沪铁路从起点出来的第二站
咋的啦,都坐着不干,想罢工啊?
作者: 狼来了 时间: 2015-2-28 10:58
谢谢介绍!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11:02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8 16:18 编辑
铁马菜场今何在 在天潼路住了大半辈子的锦河,站在河南路塘沽路口,指着对面的三角形地块说,原来这里是菜场,还有一家浴室……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也记得小时到城隍庙坐66路汽车总会看到路边的铁马商场,自作聪明的联系起58年大炼钢铁千里马。
河南北路、彭泽路、塘沽路交叉口的铁马商场建于上世纪20年代,原名“铁马路菜场”,是目前上海滩最老的二层楼封闭型欧式菜场建筑。1843年上海开埠前,市内没有综合性的室内菜场,只有肉铺、鱼行和鸡鸭行,蔬菜由农民和小贩沿街叫卖,或聚集成市,形成“马路菜场”。开埠后,居民密集区域开始先后出现卖菜木屋和室内菜场。与“铁马路菜场”同样高龄的还有八仙桥菜场、虹口菜场(后更名为三角地菜场),上世纪80年代初,铁马菜场易名为"江西北菜场",后来又改为"铁马商场”。河南北路拓宽成为一条通衢大道,原来的菜场、商场就湮没在路中了。
其实,真正可惜的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火车站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11:11
谢谢狼来了的关注!
铁马路——铁马菜场——上海火轮房——上海火车站
追究铁马两个字,却是与铁路有缘。铁马,是铁马路的意思,这是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铁路的通俗称呼。“铁马路”是今日河南北路的旧称。将“铁路”与“马路”混搭组词的确略显别扭,现在听来感到有点好笑,但却反映了耐人寻味的历史。当年吴淞铁路全线设上海、江湾和吴淞3座车站。上海站就设在北河南路口铁马菜场处,时称“上海火轮房”。它是上海、也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火轮房站房包括售票、行车、机房各一间,加起来共100平方米左右,设一座长50米的单侧式站台。车站南面是一条小河,这条小河后来被填没,筑成七浦路,如今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服装批发市场。
度来几张当年的旧照片看看
北河南路上的“上海火轮房”
吴淞铁路通车时的盛况
用于线路调试的“先锋号”机车
作者: 静思 时间: 2015-2-28 13:29
火车头由几个人能抗起来,可见其功率也不大.不果在当时也算是高新技术了.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14:49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8 16:19 编辑
高科技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抗拒的! 谢谢关注!
面对着一片高楼、住宅、商铺,遗迹荡然无存,只有借助资料,扒开历史的厚幕瞧一眼——
吴淞铁路火车开行的那天,《申报》记者前去采访,还没进火轮房,老远就见铁路边“观者云集,欲搭坐者,已繁杂不可计数”。当火车即将启动前,工作人员摇动铃铛,提示车上的乘客就位安坐,还没来得及上车的人只好等下一班了。随着汽笛鸣响数声,火车缓缓起步,“坐车者尽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上海到江湾的一路上,大多是棉花地,“此处素称僻静,罕见过客”。忽然,一条吐着白烟的铁龙从农田间呼啸而过,四近乡民莫不停下手中的农活,诧异地看着,其表情可以说千姿百态:“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唇者,或有少年倚望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喜笑者”,“或牵牛惊看,似作逃避之状者”。毕竟是头一回看到火车,无论谁见了都会惊喜交加吧。
上海至吴淞间每日发车7对。每列挂客车6至9列,全程行驶需时35分钟。1877年10月20日,中国赎路款项按时付清,吴淞铁路于当天下午2时正式收回。到这天为止,吴淞铁路载客共16万余人次,营业利润几乎可以和当年英国铁路的运营收益媲美。
此前一再声明要“收回自办”的清政府在拿回吴淞铁路的主权之后,却出人意料地将它一拆了之,拆卸下来的设施全被存放在板箱里。花费一年多建成的吴淞铁路在短短两个月内变成了吴淞“马路”。北河南路上的铁轨和火轮房亦消失得无影无踪,板箱里的这些设备也锈蚀成为一堆废铁。
在舆论呼声下,清政府主导建成了淞沪铁路。淞沪铁路上海站的站址在上海县和宝山县的界浜北岸(今天目东路)北侧。当时,这里四周相当荒僻,很少有老百姓居住,周边多沟浜、荒地。当时的站屋只有两间房,砖木结构,售票房20平方米,行车房仅有售票房的一半,而旅客乘车的月台则是泥土夯制而成的。尽管车站很简陋,但毕竟是自己的,百姓都踊跃来乘坐,有钱的公子小姐自不待言,就是那些拉黄包车的小伙子,或是在四马路书寓里卖唱的女子也来赶一赶时髦……
读了以上这段文字,不由感慨万千——满清政府保守闭关愚昧武断,先是视火轮车为妖孽,赎回后一拆了之,一拖二十年,为舆论逼迫再度上马,根本不从国计民生想;反观英人高瞻远瞩,雷厉风行,刚柔兼施,1月铺轨,6月至江湾段竣工;7月3日正式营业;12月至吴淞全线通车。因其新奇便捷,一时“铁路两旁观者云集,欲搭坐者已繁杂不可计数”。英人笑也笑不动数钱数的手抽筋,这是愚昧与科学、落后与先进的对决。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16:46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28 16:47 编辑
谢谢关注!
对着空空如也的火轮车房遗址发了一通议论,继续骑车向西穿过塘沽路、康乐路,再去看看老北站,上海的第三代火车站。
上海北火车站,简称上海北站,俗称老北站,1950年至1987年间曾称上海站,位于中国上海市闸北区天目东路宝山路口。1987年上海火车站(新客站)建成后停用。这是地铁三号线、四号线宝山路站,下面就是老北站的北候车室,当年插队落户进出上海都是从这里走的。
从老北站地区动迁过来的小周说,老北站对过的北站一号大饭店原来是泰山电影院,小时常来看电影
作者: 偏锋炮局 时间: 2015-2-28 20:29
记忆有错,这里本来就是饭店,街面是各种商店,泰山电影院在现在的橙子公寓。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20:33
是吗?我印象中好像在这个方位,可能还要进去一点。橙子公寓在哪个方位?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8 20:46
谢谢偏锋的关注!
康乐路出来,天目路对面就是上海铁路博物馆,一脸黑嘘嘘的老机车头正对着大门口。上海铁路博物馆按原沪宁铁路局英式办公楼依原比例80%在原址上建造。
这座四层办公大楼英国人设计,底层外墙用青岛石构筑,红砖砌墙,浅色条形嵌石,配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门窗,堪称“构筑精美,气势雄伟”。因该楼建在上海站,人们就习惯把它作为上海站的标志。
老北站的位置,是三条铁路接轨的产物
老北站的建造是沪宁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沪宁铁路是1908年通车的,这年4月,清政府开始筹划建设沪宁铁路的上海火车站。吴淞铁路上海站承担着从吴淞口将货物驳运到租界的功能,所以,尽量贴近租界(铁马路即河南北路已是在苏州河畔了)。淞沪铁路上海站是中国人主导建造,不必优先考虑租界,因此朝北侧开阔地带移动了大约数百米之靶子山路即今武进路。后来,沪宁铁路造好后,自然就有了淞沪铁路和沪宁铁路接轨的问题,于是,新的上海站又被磁力强大的沪宁铁路所吸引,往西侧移动了数百米,完成了最终的定位。
已到中午吃饭时间,门卫说还有十分钟关门,于是就放弃参观。
作者: 锦河 时间: 2015-2-28 23:19
作者: 静思 时间: 2015-3-1 09:33
当年的泰山电影院在北站一号饭店边上的橙色楼里。
作者: 甜甜美美 时间: 2015-3-1 14:36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3-1 14:57
谢谢锦河的关注。谢谢静思的提醒。
回康乐路吃过饭,继续沿天目路向西。老火车站看过了,再去看看上海火轮房以后140年的新火车站。先是走过上海新客站,常来常往也就不看了,恒丰路口稍作停留,急驰虹桥枢纽中心。
饭后探讨骑行海南计划
新客站附近
铁路上海虹桥站位于市区偏西部,东邻虹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高度现代化的中国铁路客运车站,亚洲超大型铁路综合枢纽。飞机、高铁、地铁、公交、出租车、还有即将开通的磁悬浮,反正想得到的交通工具应有尽有,高效方便至极,就是苦了自行车,我等自仙霞西路进去,没找到便捷路口,竟把机场绕了个大圈,方才抵达火车站。却也看到了别样风景。
还有这样的单位
在跑道延伸线上看降落
-
DSCF9481_副本.jpg
(79.61 KB, 下载次数: 10)
-
DSCF9484_副本.jpg
(93.19 KB, 下载次数: 10)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3-1 15:15
谢谢甜甜美美的关注!
虹桥站主要负责高速铁路旅客的乘降,而上海站、上海南站则主要为动车、普速列车旅客提供服务;虹桥站北端引接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南端与沪杭高铁(沪昆高铁)接轨,不久会是4条高铁终点站,最终形成长三角一体化以及中国“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作为交通枢纽它实现铁路机场无缝对接,预留了沪杭磁悬浮,地铁5号线2号线10号线及建设中的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连通上海各区;30多条公交线路,四通八达;上海西部最大的城际客运站……呵呵,火轮车时代的人们再看到今日之虹桥站,怕是会惊愕得合不上嘴!
骑行者要学孙行者,日行千里
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中国修建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计划,可见先行者冀望铁路发展之殷切。然而,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铁路总里程仅有约2.18万公里。今天,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1万公里,仅次于美俄,特别是中国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4年12月28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6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泰、欧盟、美甚至老牌铁路大国英国都要寻求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咽下曾经的耻辱同时,我们也要为今日的成就自豪。
从1876年的上海火轮房,到眼前的铁路虹桥站,整整140年,一天的骑行走完这不平凡的140年,感慨万千!如今,高铁已然成为中国崛起的亮眼符号。铁路的命运折射出国家命运,深深祈福:中华崛起,国泰民安!
作者: 老许爱骑游 时间: 2015-3-1 17:03
骑车看历史,骑游新内容,是个好倡议。
作者: 偏锋炮局 时间: 2015-3-1 19:03
在东新民路,把地图放大到足够大,可以看到橙子公寓,如果点击地图的实景标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论和实景图,包括你家的窗门和窗帘。
作者: 老葛 时间: 2015-3-1 23:28
-
125956l14472g07uhomw47.gif
(284.63 KB, 下载次数: 10)
作者: 一品 时间: 2015-3-2 10:26
谢谢,分享你的骑游快乐!
作者: 奉贤骑士 时间: 2015-3-3 13:08
作者: 眼镜先生 时间: 2015-3-3 22:13
老铁路,新铁路,以史为鉴明思路。拜谢老毛勤奋人,两轮过后总有述。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3-4 08:07
谢谢一品的欣赏。论坛是个信息中心,我们也在此吸取不少骑游信息,包括柳州路的各项活动。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3-4 08:10
谢谢奉贤骑士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3-4 08:13
谢谢眼镜先生的参与和关注!
奥巴马和小布什
作者: 眼镜先生 时间: 2015-3-4 20:43
这张照片老毛竟然找到,真不简单!这是跟随你骑游东北到北京时所拍。这是接待我们的北京荒友。
作者: 甜甜美美 时间: 2015-3-5 16:24
作者: 林祖宁 时间: 2015-3-5 20:23
祝阿康元宵节快乐!
作者: 海南老头子 时间: 2015-3-6 19:06
作者: 麒麟轩 时间: 2015-3-9 14:55
今非昔比,飞速发展的上海令人振奋啊。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