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寻访上海第一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09:01
标题: 寻访上海第一人


25,宝山15骑友骑车去青浦,为的是去看看一个“老上海”,据说是上海考古史上年代最早一个上海人,被公认为是“上海第一人”,去拜见一个六千年前的老祖宗,应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个节目,看看建设中的国家会展中心,本想从华翔路折入崧泽大道,哪知由东向西进入凌空地区的地面道路全部封死,改作高架路,大家在高架下歇歇脚,想想对策






确实如此,进入会展中心由西向东看,地面道路已断,车辆驶向高架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09:59
结果骑到沪青平公路再由诸光路北向进入工地,地属青浦徐泾镇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由国家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由上海博览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并运营,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
今后这里将是上海的名片,国家的名片。









主体建筑已经完工,像五片巨大的荷叶,亭亭玉立
正在建设的辅助建筑气势宏大,设计新潮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10:05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09:59
结果骑到沪青平公路再由诸光路北向进入工地,地属青浦徐泾镇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10:19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10:05

蟠龙路——沪青平公路——徐泾镇,路边雕塑下集体照


















崧春路附近的文化遗址,离青浦城区已经不远了


















停好车子,大老王挥挥手——去吧去吧,都进去吧,我来看车,替我望望老祖宗,代我向老祖宗问个好……






作者: 偏锋炮局    时间: 2015-2-6 10:34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11:08
偏锋炮局 发表于 2015-2-6 10:34





谢谢关注。




崧泽,一个地处上海西部的普通村庄,被誉为“上海之源”——上海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就在这里发现,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在这里起步,发现于1957年,地处赵巷崧泽村,距今5900年啦,崧泽文化由此得名,上海历史由此增辉。
 

 
  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体形态简朴庄重,犹如古老村落的缩影,契合周边人文地貌及水系纵横的自然地貌,不远处的广富林遗址貌似此类建筑,不过广富林时间上要晚于崧泽文化,在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距今四千年左右。所以两个庄子相隔不远,崧泽人可要比广富林人年长2000岁呢……


博物馆由“发现崧泽遗址”、“走进崧泽社会”、“传承崧泽遗产”三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门卫威严,登记领票,凭票入馆,安检严格,资料精美,设施高大上……










作者: 老葛    时间: 2015-2-6 12:20

175857qooyccy8otctbtc7[1].gif (13.74 KB, 下载次数: 16)

175857qooyccy8otctbtc7[1].gif

作者: 狼来了    时间: 2015-2-6 12:45
好活动,值得看——谢谢介绍!
作者: 娱乐骑行    时间: 2015-2-6 12:54
很有意义的骑行活动,赞一个。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5-2-6 13:13

作者: 三脚猫功夫    时间: 2015-2-6 14:45
康兄率领的是一支强悍的骑行队伍!


作者: 林祖宁    时间: 2015-2-6 16:53
阿康兄率领的是一支强悍的宝山名片!
作者: haizi    时间: 2015-2-6 17:14
国家会展中心  一年能用几趟  政府形象工程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19:10
老葛 发表于 2015-2-6 12:20



谢谢老葛关注!

崧泽,崧泽,原来是沼泽里的高地



这张上海成陆时的地形图很令人震撼——曲折的亮线是海岸线,线的东面是一片汪洋,宝山嘉定浦东乃至全部市区,都还在水底;而我们的崧泽先人已经在此生活劳作繁衍了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5-2-6 19:23














跟着阿康补充发帖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5-2-6 19:26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19:28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6 20:01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19:10
谢谢老葛关注!

崧泽,崧泽,原来是沼泽里的高地



谢谢狼来了、娱乐骑行、叶和贵的支持!
亮点——五个第一。    自从马家浜文化先民来到上海地区之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中断过人类活动。在此,我们见到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村的“老上海人”的生活印迹。
上海第一人
这具墓葬里发现的上海地区最早先民遗骨,经鉴定是一名年龄在2530岁之间的男性被称为“上海第一人”,他的躯体部分已经腐烂,俯身被埋的原因也成了一个谜。在展馆内,我能看到考古学家将发现的头骨,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复原了“上海第一人”的容貌:脸宽鼻塌,不是美男。6000年前人的寿命不过二十几岁,这位老祖宗虽然不超过30岁,在当时也应算是老人罗……“青年”在当时已经算“长寿”,这也说明当时崧泽地区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5-2-6 19:29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19:47
三脚猫功夫 发表于 2015-2-6 14:45
阿康兄率领的是一支强悍的骑行队伍!




谢谢猫前辈、大林的支持!与你们相比,我们只能算是骑游新人,只是喜欢骑车喜欢玩罢了。




上海第一稻


遗址发现的炭化稻谷遗存,是上海出土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小盘子里好像粳稻、籼稻都有,老祖宗们不但已吃上米饭,而且还有品种之分呢!


上海第一井
遗址发现的水井,是中国出土年代最古老的直筒形水井,表明上海是我国最先发明了找水和储水先进技术的地区。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20:07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19:47
谢谢猫前辈、大林的支持!与你们相比,我们只能算是骑游新人,只是喜欢骑车喜欢玩罢了。




谢谢春天美图支持。

上海第一房



遗址发现的“上海第一房”是一座地面式建筑,墙体15个柱子腐烂后留下的直立式的洞。房内地面比较硬实,面积约5平方米多,门宽1米,根据柱洞形状、排列状况和内在布局,将它复原成类似于后代的谷仓尖锥顶。低矮简陋的房屋却为先民遮风避雨、安身休憩的最早居所,它证明了上海先民已逐渐脱离颠沛流离的游猎生活,向着相对安定的农业经济发展。


上海第一村

学会了建造房屋,出现了房屋聚集的村落。日常生活不再风餐露宿、婚姻家庭、人群组织以及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为后来城市出现文明起源奠定了基础。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20:21
haizi 发表于 2015-2-6 17:14
国家会展中心  一年能用几趟  政府形象工程




谢谢海子关注点评。



在场景复原中,崧泽先人用石犁耕地,用釜、灶做饭,喂猪,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场景的另外一边,显现的则是现今的崧泽遗址的现场,考古人员正在遗址上忙碌。观众在时空的变换中不由对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产生敬意。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21:23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20:21
谢谢海子关注点评。




7000年前,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他们就是上海的先民,崧泽就是他们最初的家园。令人吃惊的是,新石器后期还处于原始社会,出土文物却显示,当时已有宗教信仰和礼仪制度,出现平民和贵族,社会不再平等,文明的曙光初露熹微







出了展厅,休息并交流。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5-2-6 21:31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6 21:42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21:23
7000年前,上海地区海岸东扩,陆地抬升,开始适合人居。6000年前,属于马家浜文化的人群来到上海。他 ...




老祖宗第一人的头盖骨在哪儿?有没有他的复原雕像?据说有的,离这还不远——城里的青浦博物馆。走,去看看——

骑过油墩港桥,我特意下车看看油墩港两岸,我似乎看见崧泽人6000年前在河边打鱼耕作,有了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才有今天林立的楼厦喧嚣的市镇,才有今天的国际大都市……



青浦博物馆坐落崧泽广场,外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陈云题写了馆名




作者: 海南老头子    时间: 2015-2-6 22:24


作者: zyp1309    时间: 2015-2-7 08:07
新闻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7 10:00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5-2-7 10:04 编辑
zyp1309 发表于 2015-2-7 08:07
新闻




谢谢俞队、海南老头子的关注!谢谢卓老师的升级报道!










值得一看——一座介绍真正老上海的博物馆
青浦博物馆原址在青浦城里曲水园旁城隍庙内,后迁至城东崧泽广场。从上海成陆开始,通过介绍青浦崧泽和福泉山等古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讲述了古代上海从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到春秋两汉那悠远而多彩的历史,要了解上海的史前模样,值得一看。
嘿嘿,一进门就有人迎面而来。那不就是上海第一人吗?古朴、年轻而又沧桑的他在这个新家热情欢迎每一个到来的访问者,介绍上海的历史。复原后的雕塑头像还是很英俊的,与专家的复原评价“不是美男”有差异,美化一点还是有必要的,形象工程么。









镇馆之宝——第一人头骨。    上海第一人落户青博,使它增色不少










出现了祭祀活动和宗教舞蹈,先人们的精神生活已是相当丰富的了





DSCF9266_副本_副本.jpg (77.06 KB, 下载次数: 9)

DSCF9266_副本_副本.jpg

DSCF9269_副本_副本.jpg (121.49 KB, 下载次数: 4)

DSCF9269_副本_副本.jpg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7 10:58
阿康 发表于 2015-2-7 10:00
谢谢俞队、海南老头子的关注!谢谢卓老师的升级报道!




崧泽遗址实际上内有三层古文化堆积,上层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戚家墩类型文化,出土了硬陶豆、硬陶罐等等;中层为崧泽文化氏族墓地,人体平地掩埋,仰身直肢,大量陶鼎、豆、罐、石斧、锛、凿以及玉璜、琀、镯等随葬品,;下层是马家浜文化的村落遗址,上海第一人就是在下层发掘出的。
谁是老上海人真上海人?对那些以老上海人自居看不起外地人和新上海人,很不以为然,这是一种盲目狭隘可笑的优势地域感,在上海第一人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古今中外,人口流动是大趋势,革命不分先后,先到的未必活得滋润,第一人地下若有知,说不定也会弱弱的爆一声——其实我也是外地人,若干年前我是从湖州嘉兴一带的马家浜搬来此地的……

馆内其他场景






青浦老城墙





古青龙镇的几条鱼,越陈越鲜


青浦小说家陆士谔在1910年预言:上海将在100年后在浦东举办世博会(万国博览会),厉害呀!





青龙镇等待纳税的外商


民间医生夜间出诊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7 13:26
阿康 发表于 2015-2-7 10:58
崧泽遗址实际上内有三层古文化堆积,上层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戚家墩类型文化,出土了硬陶豆、硬陶罐等 ...







从博物馆出来已是12:20,进老城区吃饭,饮食步行街保安拦住了大家,不许自行车入内,大老王一句“不要一顿饭把车子吃掉”,大家齐刷刷掉头到对面的聚星老街,分散到拥挤狭窄不太卫生的小铺吃老鸭汤盖浇饭,只是视线不离宝马,免得被梁尚君借走……
青浦老街










城市改造中,老建筑努力坚守,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和风采







有人要回月浦参加年夜饭,再看看冬日惨淡,寒风怒号,气温二三度,游兴大减,一合计便放弃了游览曲水园,一口气骑回了家。
青浦是个好地方,六千年前就有人生活劳作,随着海岸线的东移,上海长大了,繁荣了,成为近悦远来的大都会,成为各地各国人等杂居的大家庭,不能忘记祖先的艰苦创业,不能忘记他们为生存和发展做出的尝试和努力,今天我们从虹桥枢纽、国家会展中心来上海之源拜访上海第一人,从现代到远古,做了一次历史的穿越,我们会记住这次骑行活动。





作者: 奉贤骑士    时间: 2015-2-7 18:59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5-2-8 10:46
  1. http://www.56.com/u60/v_MTM1MTY4MDQ5.html
复制代码

复制代码



作者: 锦河    时间: 2015-2-11 21:47
本帖最后由 锦河 于 2015-2-11 21:51 编辑

    复制春天师傅制作的视频

http://www.56.com/u60/v_MTM1MTY4MDQ5.html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12 08:36
锦河 发表于 2015-2-11 21:47
复制春天师傅制作的视频

http://www.56.com/u60/v_MTM1MTY4MDQ5.html



视频看到了,做的真不错。谢谢春天、谢谢锦河,各尽所能,有声有色……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5-2-18 19:59
本帖最后由 叶和贵 于 2015-2-18 20:02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5-2-12 08:36
视频看到了,做的真不错。谢谢春天、谢谢锦河,各尽所能,有声有色……


有骑又有游―――赞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5-2-19 11:15
阿康 发表于 2015-2-6 19:28
谢谢狼来了、娱乐骑行、叶和贵的支持!
亮点——五个第一。    自从马家浜文化先民来到上海地区之后,这 ...


【复原了“上海第一人”的容貌:脸宽鼻塌,不是美男。】
不同意上述看法。每种动物,每个民族,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审美观。在我看来“第一人”好酷,“第一人”有缘与我们相见,事情本身就挺酷,为见这一面,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现在一些年轻人,留长发,续长须,此扮相有流行趋势,我倒不认为其美。当然,这只是个人审美观,不作数。


帖子详细地介绍了“第一人”,建议把散落的文字集中一起,整理成文,就是一篇很好的解说稿。文章先贴在一楼,然后按图逐一介绍,这样效果可能更好,虽然,人要累些。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5-2-24 09:23
流沙一砾 发表于 2015-2-19 11:15
【复原了“上海第一人”的容貌:脸宽鼻塌,不是美男。】
不同意上述看法。每种动物,每个民族,每个时期 ...





骑友们新年好!祝大家羊年安全骑行,快乐骑行!



谢谢老叶的关注和点评。谢谢流沙先生的点评和建议。


其实,不是美男是从第一人头骨解剖复原后的“脸宽鼻塌”特征而言,具有蒙古利亚人种脸型扁平、鼻骨短而平、颧骨近眼等特征。我也觉得复原后的画像和青博里的塑像还是很帅的,更何况美与不美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带有主观意向。你的建议很好,以后改进。再次谢谢你的点评和建议。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5-2-24 11:15
阿康 发表于 2015-2-24 09:23
骑友们新年好!祝大家羊年安全骑行,快乐骑行!

我年岁应该比你小,称晚生或后生都可以,称先生肯定搞错了。
随便怎么都比称先生 强,这个称呼折人,就像我不称你康老一样。
称呼你康老究竟是康而老,还是康而不老呢,表达不清楚,还是叫一声阿康吧。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