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车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4-11-15 13:32
标题: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车的故事)

关于汽车的概念,欧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横贯欧洲不能有问题。美国人想的是我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国人责问为什么使两年以后哪哪都是毛病时,是这么说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车上,一年也就跑一万公里。谁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万公里!日本人开3年就换车了,你非得开15年,你怨谁?”   欧美人发明汽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无到有的想象、钻研。日本人学做汽车是为了赚钱。所以他把别人有的拿过来琢磨怎么做的更便宜!日本车打入美洲市场是能源紧张,油价上涨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车怎么能省油么?——车轻!(风阻系数并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为风阻系数的作用是与速度有关的。)为什么在日本车迅速占领市场的时候,欧美人(特别是德国人!)却不生产同样省油的廉价车与其竞争呢?是因为他们作汽车的目的不一样!!!   德国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想的是把钢板换成铝合金,这一下成本高得吓人!日本人在想让汽车轻的时候直接把2个厚的钢板换成0.8的。结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吗?真个这么笨吗?德国人真的没想过这么做!但却绝不是笨蛋!!!   前面说了,因为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对汽车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说了二者造汽车的目的不同。结果造成什么直接的结果呢?举个例子:两个人各自开着日本车和德国车以同样的速度撞墙,50公里的时候,日本解说员对驾驶员说:“你看,这是最新科技:发动机下陷技术,保证不会进入驾驶室造成对驾驶员的伤害;这是利用塌缩吸能原理制造的三级吸能结构,确保其通过充分变形来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车已经报废了)。德国的解说员只对驾驶员说了一句话:“看,没问题。”然后是时速100公里,撞完之后德国解说员不好意思地对驾驶员说:“对不起,您的车报废了!”日本解说员大声对驾驶员骂道:“活该你死,开这么快,你还敢撞墙?”   德国人想的是要把发动机室做坚固,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为了人的安全要把驾驶室造的更坚固,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为了节约成本把驾驶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证发动机室比驾驶室更不结实就行——这样就不至于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试验能过关)。    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   想一想你买车花了多少钱,你每年能开多少万公里,你就知道省这点油钱对你有没有意义!而多花这点油钱对你有多大的好处!   人要学会自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一定要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一样。日本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是尤其不会在乎你中国人的死活的!!!   首先感谢朋友们的支持,有位网友问我:“德国在中国卖的车也减了配置”。还有的网友说:“日这本车卖给中国的质量次,在欧美的品质还是不错的。”   这些朋友说的都有一定道理,这次我就试着分析一下“品质”与“质量”的区别。举一个例子,有位朋友说:“在国外美女最多的是韩国,大街上到处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基本都是假的。再举个例子是香港电影。好莱坞越来越重视香港电影,但并不意味着香港电影就有资格与好莱坞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凡大卖的香港电影60%以上都能从好莱坞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说没有香港电影并不会影响世界电影的发展,而没有好莱坞将引起世界电影的倒退。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就是想说质量和品质的差别。什么是质量好,韩国的美女就可以说是质量好!质量的好坏是外界的评价是一些客观标准的达标。什么品质好,品质好就是好莱坞的电影!香港电影可以拍的比好莱坞更花哨(只限武打场面)、更血腥、更紧张。但没有了好莱坞,我们将直接失去的是想象力(香港电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莱坞想象力的亚洲演绎版)。品质是内在的,是内在的对想象力、原创力、生命力的追求!韩国人以他认为美的标准不断的整下去的结果并不会使韩国的母亲们生出更多符合标准的美女来,只能使他们的美容业病态的发达。而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民族的自卑!    走了这么远回到汽车上来,同样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质量好,但他还没有能力做到品质好。日本人做汽车的初衷是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赚钱的产业。他现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车企业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为第一代的企业已经在前赴后继的冲击美国市场的过程中伤亡殆尽了。(当时日本没有什么汽车消费市场,他做车就是   为了出口)当时的美国甚至出过专门针对日本车的笑话集。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懂得了质量的概念。并且它也做到了这一点——它可以让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挑不出毛病。而这一切是源于他对欧洲人对汽车品质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现在日本车在欧洲仍然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再举个相对专业店的例子,欧洲车的功率响应峰值是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的一个平台,而日本车则只是一个尖点。同样的道理两种车都宣称有ABS系统,德国车通常是连带着EBD的。而日本车在更贵一些的车型上会标着ABS+EBD!   就是同样的ABS在极限状态下的表现也是相差很大的。但这并不影响日本车的质量——因为绝大多数使用者并不能察觉。毕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遇到极限情况。而一旦遇倒这种极限情况将是致命的!!!    品质和质量的差别同样体现在德国车和日本车在对中国销售的车型减配置上。日本人在对中国销售的汽车减配置上不仅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有一种病态心理。(具体为什么有这种病态心理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下一次试着分析一下)德国人减配置是因为中国人病态的喜欢日本车的心理造成德国车必须降低成本和他拼价格。我说过在国际市场同档车德国比日本要高1/4——1/3的价格双方销量持平。(中国人为什么有这种病态心理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也在下次分析一下)    最后再举个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同时卖羽绒服200元一件。日本人把羽绒掏出来一半卖180。德国人为了和他拼价格想办法决定少做俩口袋也卖180。中国买主比较以后说:“德国人的又重又笨还少俩口袋。日本人的又轻又漂亮,多这俩口袋多有用!”本人决不是危言耸听,准备买车的朋友仔细对照一下他们的减配置明细就可以发现我说的绝对是真实的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4-11-16 09:08
这么好的文章!咋没人顶呢?????[em06][em06][em06][em06]
作者: butterfly    时间: 2004-11-16 10:57

德国的东西不但好, 德国的妞也很不错。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4-11-16 11:52

哈哈哈哈哈哈哈h


作者: steffenjj    时间: 2004-11-19 12:13

在德国的日本电器很贵,式样很旧,而且质量不好。

日本生产的东西好的只给自己用。

德国自己产的东西还是不错的。

[em08]
作者: 痞子陈迅    时间: 2004-11-19 14:21
yankeyu你那找来那么多好文!你的贴都快成精华代表了!
作者: yankeyu    时间: 2004-11-19 16:32

没事瞎逛


作者: anzac    时间: 2004-11-19 21:20
刚刚看完,顶一下[em05]

1172_6011_2003.jpg (59 KB, 下载次数: 41)

1172_6011_2003.jpg

作者: Danny    时间: 2004-11-22 02:32

好文章! 我顶!

[em05]
作者: 马丁    时间: 2004-11-22 09:46

顶。好贴。让我们对于质量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那请老严再分析一下日本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吧


作者: ddt777    时间: 2005-2-25 21:15
我决不买日本车,但小日本的自行车零件做得还不错。
作者: 幽灵    时间: 2005-2-25 22:03
就如高档单反相机一样,德国的镜头筒用的是黄铜,而日本用的是铝和塑料,这样德国的镜头就更稳定,密封性能更好,而日本的却用润滑脂来密封,就这样还是不如德国的密封性能。
作者: VIP    时间: 2005-2-26 03:49

怎么扯到汽车上来了,不是自行车吗。


作者: xc86    时间: 2005-2-26 11:30
不错啊!我从来就不太喜欢日本车,德国车好!
作者: cyclingtank    时间: 2005-2-26 20:21
德国人向来以精益求精来对待机械,总是要把德国造的机械做的尽量的完美,德国的汽车、德国的坦克都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要不当年怎么能差点扫平整个欧洲呢?日本嘛,本来就是个垃圾国家,也不用说什么了。
作者: 漫步雨中    时间: 2005-2-27 15:03
小日本的自行车零件做得还不错。
作者: cyclingtank    时间: 2005-2-27 18:24
以下是引用caiwenping在2005-2-27 15:25:00的发言:

不同意,如果是垃圾国家,就没那么多人粪青了,垃圾嘛,扔掉就是了。但是现在还是有那么多人对垃圾感兴趣。

主要是德国不太出自行车,要是出的话肯定也是很好的,至于日本嘛,是自行车配件上选择余地太小了,主要就是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几个国家生产的,我现在的车上基本上快没日本件了,等着飞轮和后拨换成SRAM9.0后那就彻底没有了。

[em05][em05]
作者: Jack    时间: 2008-1-9 18:13
这么好的文章。我要顶。
作者: alonefire    时间: 2008-1-9 18:59
日本的国粹是 性
其他的不行
作者: shpd    时间: 2008-1-9 22:01
japanese girl very good!
作者: kimtaeksoo    时间: 2008-1-9 22:15
如此好帖,叫我怎能不顶
作者: 一文字    时间: 2008-1-9 22:20
喜欢LZ的JIM CARREY的头像
作者: shimanoxt    时间: 2008-1-10 11:46
这文章也能精华?
领教了
作者: 棋行无悔    时间: 2008-1-10 23:13
LS的。虽然说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确实也让一部分不知道的人长见识了。
不是吗?更何况写的也确实还不赖嘛!
如果不服你写个深度评测的文章大家见识一下嘛~~
作者: 阿官    时间: 2008-1-11 00:19
德国的品质在国际上口碑不差,日本究竟是不是0.8的钢板我是不清楚!反正个人觉得中国人这方面不输于日本人,中国企业有的时候是为了赚钱丢了牌子。。。就这点还不如日本!   
作者: ericcantone    时间: 2008-1-11 00:33
引用第21楼alonefire2008-01-09 18:59发表的:
日本的国粹是 性
其他的不行
是 A
作者: heian    时间: 2008-1-11 01:33
又挖F叻   
作者: Ⅰan    时间: 2008-1-11 09:05
挖的有深度
作者: pathfinder    时间: 2008-1-11 10:05
真正不买日本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买车不考虑价钱的,就是要买好车

还有一类也是不考虑价钱的,兜里没钱,磨磨嘴皮子而已

真正等你那几工资准备买一辆车的时候

选来选去最后可能还是丰田、本田了

无可否认的,价格始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enougt moeny, nobody will refuse audi q7
作者: shimanoxt    时间: 2008-1-11 11:07
引用第26楼棋行无悔2008-01-10 23:13发表的:
LS的。虽然说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确实也让一部分不知道的人长见识了。
不是吗?更何况写的也确实还不赖嘛!
如果不服你写个深度评测的文章大家见识一下嘛~~

不用我写的,自己去爱卡什么汽车论坛多逛下就知道了
FF写的文章有什么好多说的
现在德国和我们有点不开心了,这种文章马上就少了
作者: 小白    时间: 2008-1-11 11:08
这都是几几年的帖子了,还拿出来说事
作者: silencez    时间: 2008-2-10 12:55
引用第31楼pathfinder2008-01-11 10:05发表的:
真正不买日本车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买车不考虑价钱的,就是要买好车

还有一类也是不考虑价钱的,兜里没钱,磨磨嘴皮子而已

真正等你那几工资准备买一辆车的时候
.......
宁愿买个polo、focus之类的车开开的
作者: gerrard    时间: 2008-2-10 13:19
一向推崇德国产平
狂顶   
作者: rs-117拦截者    时间: 2008-2-10 13:24
“选来选去最后可能还是丰田、本田了”???搞笑,桑塔纳系列永远是最经济实惠的。。。
“还有一类也是不考虑价钱的,兜里没钱,磨磨嘴皮子而已

真正等你那几工资准备买一辆车的时候

选来选去最后可能还是丰田、本田了

无可否认的,价格始终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句话说得也对,不过还要加上一句,口袋里没啥钱,不过也要扎扎太型的,那日本车真不错。。。
作者: m970    时间: 2008-2-10 13:50
引用第19楼cyclingtank2005-02-27 18:24发表的:

主要是德国不太出自行车,要是出的话肯定也是很好的,至于日本嘛,是自行车配件上选择余地太小了,主要就是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几个国家生产的,我现在的车上基本上快没日本件了,等着飞轮和后拨换成SRAM9.0后那就彻底没有了。[em05][em05]

错!大错特错
稍微了解一下 就知道 德国自行车方面的工业不要太牛B哦
大大小小的牌子 N多N多
只不过大部分没有进入国内罢了
所以一直希望有朝一日 德国的那些 什么CUBE啊FOCUS啊 等等大大小小的牌子都能进入国内 都是好东西啊
作者: zhuyu11986    时间: 2008-2-10 16:05
在于个人的看法...或者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这种事很难顾全的...要分析的话角度太多了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