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四川广元、都江堰、江油骑游记 [打印本页]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7 21:50
标题: 四川广元、都江堰、江油骑游记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8-7 21:53 编辑
7月12日,柳州路集合点的几位骑友到四川广元、都江堰、江油等地骑游,现在将他们骑游的照片发出来,供大家欣赏。
1、广元108国道--滨江路--盘龙镇--85KM 剑阁县--剑门关镇“翠云廊景区”--汉阳镇--柳沟镇--“匕曲山风景区--75KM 梓潼县302省道--白云镇--黎雅镇 --战旗镇 --三合镇--50KM江油市。全程210KM,出广元城后沿嘉陵江骑行
[attach]927488[/attach]
[attach]927489[/attach]
[attach]927491[/attach]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4-8-7 21:56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7 22:04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8-7 22:34 编辑
明月峡栈道简介
明月峡旧称朝天峡“明月”取自李白诗“清风清,明月明”之意。另一种说法是诸葛亮的书童明月殉葬于此,故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北26公里朝天镇南一公里处。峡谷集栈道、驿道、纤夫道、水道、公路、铁路古今六道于一身,堪称“中国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的活化石”。是全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人文景观,其中古栈道遗址开凿年代为战国至宋代,最早的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在全国栈道中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国内专家称其为“与长城、运河同列为中国古达三大杰出建筑。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鹄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就是对这一险要地势的真实写照。正是在这条先秦古栈道上,萧何整修栈道,诸葛亮六出祈山,唐明皇幸蜀,李白壮写《蜀道难》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先后上演,给古栈道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道路交通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是中国古今道路交通最集中,时间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故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博物馆”,具有很高的考查研究价值。
作者: zlm5501 时间: 2014-8-7 22:28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7 22:53
夹江千佛岩景区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这里风景如画,依山傍水,被称作“青衣绝佳处”。大观山和依凤岗对峙,青衣江从中蜿蜒而过,形成“两山对峙,一江口流”的旖旎风光。 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千佛崖”。像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造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姿态各异,绚丽多彩,尤以“净土度”为佳;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除摩崖造像外,还有琳琅满目的历代题刻。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7 22:57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8-8 17:20 编辑
[attach]927570[/attach]
昭化,[1]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古城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2011年12月10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组织的2011CCTV-7首届《乡土·盛典》晚会上,元坝区昭化古城同云南丽江等十座古城古镇共同荣获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奖。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
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和白龙江的汇合处,就是蜀道线上有名的“桔柏古渡”。昔日是白天万人拱手,夜晚是千盏明灯。新旧唐书所载唐玄宗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唐明皇还在渡口南岸罢兵三日摆宴,此地至今还叫“摆宴坝”。 《郡县志》记载唐僖宗逃奔四川,又在桔柏渡口汇合,水急浪高,行船难渡,且因白龙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汇合,还各自保持自己的流向和本色,“泾渭分明”,清浊不混,似如两龙翻滚。历代诗人杜甫、姚合、乐宇、杨慎、王世贞等过此,均有题咏。渡口原有碑刻三十余通,所存无几,然而老百姓记得最清楚的,莫过于“唐县令何易于腰笏拉纤碑”。
昭化古城位于世界奇观剑门蜀道之上,昭化古城景区境内古蜀道全长50余公里,苑如绿色苍龙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古蜀道两旁翠云廊,形成了一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绿色长廊。昭化古城,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巴蜀第一县”。同时,昭化古城由奴隶制时期的苴侯国都邑到秦汉、三国时蜀汉的重要郡县,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县,再到民国,新中国的昭化县,1953年至今改为昭化镇,在同一地方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不断的建置历史,全国甚为罕见。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7 23:00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4-8-8 07:15
路线经典,风景人文迷人,照片漂亮,解说也相当到位,学习了。以后也想去跑一趟。
作者: 江南骑夫 时间: 2014-8-8 09:46
真美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8 17:31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8-8 17:32 编辑
继续上照片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1]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被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一和四川省地质公园,集三国文化、蜀道文化、关隘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融雄、险、奇、幽于一身。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剑门关景区遭到严重破坏,为重建景区,中国蜀道·剑门关景区耗资5.25亿,历时两年,终于在2010年4月29日让雄关剑门重新开关。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剑门山脉为龙门山支脉,其横亘于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北境,东南延伸绵延数百里,这里群峰突兀,山涛云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以低山地貌为主,山岭密布,沟壑交错,连山绝险,峻岭横空。 剑门山以天险形胜之地构成川北屏障,关隘险绝,兵家必争。从昭化西北的天雄关起,北侧有白卫岭、云台山、毛家寨、摩天岭、土地关。南侧有:东山寨、剑门关、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强岭。构成古蜀道著名险隘。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8 17:37
[attach]927764[/attach]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8 17:46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4-8-9 06:15
作者: 189130531 时间: 2014-8-9 16:52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4-8-7 22: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昭化,[1]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广元乃川陝要冲之地武则天故里,1936年为修筑川陝公路一声轰响炸毁崖壁600米,10000躯造像化为山石灰烬,在那个年代古老的文明也显得苍白无力。千佛崖现存窟龛400余,千佛洞造像732躯最多的一窟,游走此线的不多。几位骑友实地观赏,我们也分享了,谢谢!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10 22:08
7月19日,到达成都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10 22:11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4-8-10 22:26 编辑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青城麓的岷江干流上,濒临都江堰市区,距成都39公里,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与长城比肩而立的伟大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设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它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三者首尾相接、互相照应、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间的苦心可谓巧也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4-8-10 22:41
宽巷子的“窄”是逍遥人生的印记,窄巷子的“宽”是安逸生活的回忆;逍遥安逸,行云流水,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是成都人的精髓,是仙源故乡人居环境的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载着少城太多的历史信息与历史印记,令人遥想,慨然不已……
“窄巷子的特点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成都是天府,窄巷子就是成都的“府”。一为收藏,一为丰富,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绿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将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将形成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龙堂客栈、精美的门头、梧桐树、街檐下的的老茶馆…… 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它将集中展现宽窄巷子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体验馆里将展示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观众还可以在其中听几十年前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成都女孩绣蜀锦,晚上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在业态上,宽巷子将形成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武侯祠[1]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一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武侯祠现分文物区(三国历史遗迹区)、园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和锦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06年我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成都武侯祠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一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以文、书、刻号称“三绝”的《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作者: 常青藤 时间: 2014-8-11 11:39
有很多名胜古迹,不是骑车,很难得有机会到那里去看到,版主拖拉机-1图文并茂的介绍,让我们大开眼界,欣赏了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