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深山访古探幽 —— 浙北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8:37
标题: 深山访古探幽 —— 浙北行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8 08:01 编辑




    上周五,我偕同立青老友先是乘火车至杭州,然后前往位于浙北临安、安吉山区以及南浔地区的古镇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骑行。全程446公里,我沿途拍得照片1111张。
   大致行程如下:首日出站后沿文一路骑到余杭镇,然后上S207到临安,接S205上骑到安吉境内的指南村,当晚住在该村。次日下山后继续从S205骑到的藏龙百瀑后再转向大鱼线,先是经过王家塘村,最后又经过石门村,进去拍完照片后骑到德清住下,两天行程220余公里。
   第三天从德清沿菱湖线返沪途中经过下昂村、菱湖镇,都拐进去转了转,接下来便上到318国道直驱上海。此次浙北山区行,
   下面上传的照片是我用手机拍摄的。立青这次为了能拍摄到高质量清晰的图像,还特地带上了单反数码相机及三脚架,虽然不堪其重,却大有斩获,请立青插入图片补充,为本帖增彩添色。
   接下来有海量照片正在压缩上传,还请诸位耐心等待看大片。




虽是进入浙江北部山区,却随处可见徽派建筑之孑遗,可见“融会贯通” 是浙江人的聪明之处。





   当我拿着手机在村子里屁颠屁颠到处狂扫“秒杀”时,立青却支起三脚架认真地对焦扑捉镜头呢,我不失时机地抓拍了这一场景。(指南村)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8:38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8 08:04 编辑



      11月15日(周五)早上6:30,我和立青在南站乘上了开往贵阳方向的K字头绿皮火车,于杭州东站下,出站后上到文一路往余杭镇方向行进。





这是位于文一西路上的浙江省委党校,离余杭镇不远了




快到余杭镇时我们没有转向S207(即科技大道)而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余杭塘河骑行。





      这是位于余杭镇北面的塔山公园,据说这山上高高的耸立的宝塔为雄塔,与余杭塘河隔岸相望的另一座平地宝塔系雌塔,如同传说中的牛郎与织女隔天河相望的般凄美,更加绝望,因为无鹊桥可七七相会!






塔山公园不算大,却很精致,巉石重叠,流水淙淙,游人络绎不绝。




      我俩身在余杭镇老街上寻找老街,其实老街早已隐身,被后来新造起来的房子所遮掩,从色彩斑驳的墙体和古旧的款式上依稀还能辨认出老房子






    这应该是河道上被废弃的出料口,如今河道上不见舟楫往来,古老的 “以船载物”模式 显然跟不上现代运输业高速发展的要求,日渐式微,早已让位于汽车运输业了。一切与船相关的配套设施成了老古董,弃之可惜。






一路狂奔,让小白靠边休息一会儿吧,我们接着找找看,或许还有什么新发现。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只找到了一段残墙,土褐色的墙面剥落了,应该有些年头了。






这是余杭镇北面的一个叫做“御景城”的新城区,具有苏州园林建筑风格,装潢精美考究。







粉墙黛瓦,飞檐斗拱,灯笼流苏,无不显示着一种荣华尊贵气派。






    围着墙体转了一圈,发觉所有的门都紧闭着,拒绝与外界沟通,无法入内窥探究竟。如此高宅深院是何等人士居住?纳闷中......




       这便是横跨藻溪之上禹航桥了,余杭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古镇,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





为纪念禹王过藻溪特在河边建造了禹航桥及禹功亭。





留一张影吧,走前人曾经走过的路,趟过的河。生命原本要像水一样不断地刘东才不至于枯竭。





高大的堤岸说明温顺的藻溪遇到雨季也有恣肆汪洋的时候






    很佩服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把浙派的建筑元素与园林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富有变化的造型不显得单调,反而觉得有趣。




又像照相机快门,从终极原点看到自己的影像,构思很奇妙。






一如多米诺骨牌,立而不倒。





当我们走在河堤上却不知脚下正是水城门遗址



原来这水城门是用来抵御倭寇而建的,如今只剩下一小段了。






这便是水城门的出口处了,想当年门前重兵把守,固如金汤,严阵以待。






水城门,我们曾经来过,向你致意,历史将牢牢记住你的丰功伟绩,你抵御住了倭寇的疯狂进攻,保一方黎民平安。





一切都是新建重修,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再硬的石头也有柔软的轮回。






这是通济桥,离禹航桥仅百米之遥,建筑风格古色古香。





    不能在河边逗留的时间长了,还得赶路,这是行进在藻溪北岸的太炎路,这是为了纪念出生于余杭镇的历史名人章太炎而命名的。






   骑在路上忽然看见农田里有着用土围堰成不规则的图形水塘,不知是干啥用的,感觉好看,有点像梯田于是就拍了下来。






一棵有着300年以上树龄的古障树立在必经之路上,树冠巨大,覆盖着路面,夏日在树下乘凉肯定舒坦。






河边的水牛惊奇地看着我们这两位外星人,眼睛都不眨。






藻溪至此将拐进青山镇,太炎路也快到尽头与科技大道合而为一了






路边的景色怡人,不时地停车下来拍照。





很多地方的水稻早已收割归仓,这里的水稻还是金黄一片,至少还要十天八天才能开镰。





经过一个新建小镇,进去转了转,不敢深入,随便抓拍了几张。





这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长桥,当然样子不像水乡的拱桥那样中规中矩,却简单实用







这里已经逐渐进入山区,不少别墅群就坐落在群峰叠翠中。






路遇一别墅区,觉得很奇怪,已经紧傍山岚了却还是费而八经地造了座假山在小区内。






这个地方叫做岩塔山,在临安的东首,长西线上。别小看这小土坡,可是越王陵墓哦,现在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公园。






经过临安的北区外围,没进城,就在路边饭店吃午餐,饭毕直接上到杨临线,这是条与S205省道隔河并行的公路。





苕溪从青山湖蜿蜒而出,奔向大山。它是大地派来的使者、向导,引领我们骑向大山。





这是在苕溪大桥上拍到的石狮,威风八面。




近来少雨,故而河床几近干涸。






秋天到了,即便是枯枝败叶,依然伴着秋风舞动着





苕溪大桥古风犹存。






杨临线上金灿灿的一片,不时有梧桐叶轻轻地飘落,砸在头顶,算是摩顶吧?






路面开始向上攀升,路旁红红的枫叶像一簇燃烧的火,鲜艳热烈,令人振奋!






常常能看见百年以上的古树,傲指苍穹,托举着太阳。






苕溪的上游水面越见宽阔,水势也大了许多。






山路不断地在攀升,景色也越来越美。






经过一个小山村,忽见路边有一堆鹅卵石垒起的“玛尼堆”,后面有一棵金色的银杏树,在太阳底下熠熠闪光。








爬山虎紧紧地贴着石墙,肌理延展得很有章法。






这便是里畈水库了,每每骑到这里便知道离神龙川不远了。





S205省道修得非常好,是一条旅游景观道。






山路弯弯,沿着水库的边缘蛇形上升,水库的蓄水量明显的低了,可清晰地看见露出水面的岩壁。






山里红点缀着群山绝壁,赏心悦目。






水库里的水映照着大山的倒影,重重叠叠,山水交融。




水库里的一个孤岛,在水面上载沉载浮。





神龙川、太湖源就在前头了。





神龙川干涸了,河床里满是碎石,只剩下浅浅的一湾水塘证明其曾经是一条奔涌的大川。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8:40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8 08:09 编辑



在临目乡附近忽然看见了在路右侧立有一幢指南村的牌楼 ,于是就转了进去。




广告牌很吸人眼球。






路上迎接我们的是一株高高的红杉树。






上山到指南村约有三公里,路上隐约可见小山村端坐在大山的怀抱里。





一口气上到山顶,这便是指南村的村口了,村口建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说明乘车到这里旅游的游客还是蛮多的呢。





村中有一个池塘,许多民居就建在池塘边,山民把自己的农舍打造成农家乐山庄,接待四方游客。





指南村依山傍水,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妙,实为美丽的小山村。






山石成了这里的主要建筑材料,结实抗震,不会有豆腐渣工程。




枫叶如丹,满地落叶,走在上面发出轻轻的叹息声。





山里人几乎家家种花,菊花伸出院墙恣意地怒放着。






山里红开得如火如荼,招人喜爱。





村子里古树参天,树龄在3、4百年的不算希奇。





在一民居前看见有两棵松树,断头缺尾的,却身披绿袍,互相依偎,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






树显然是这里的亮点,我们不断地在村里盘旋,目力所及处都是树了。





这是一棵奇特的枫树,树干上结着一个树瘤,村民说这叫做:神龟下树。这么一说还真有点像。




这么高的山上居然也凿有一口井






据老乡说,此井冬暖夏凉,四季不涸。






水永远和井口平,甚至还会溢出来,太神奇了。





山里种的南瓜看上去都很老棘,肯定很好吃吧?真想抱一个带回家。





屋顶上像雪花似的落满了厚厚一层银杏叶,一片金黄,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芒。





山里冬暖夏凉,冬天阳光充足,夏天路树成荫,凉风习习,所以这里的居室内不必装空调,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盛产竹子,随处可见被截短的竹子堆放着,不知干啥用,不会用来灶头烧火吧?




山上的泉水用水管接到家家户户。






这里有个别房子具有徽派建筑特色,据说是从别处搬迁而来的。






土胚和石块砌成的房子居多






一般装修得较好的房子大多为农家乐,完全按照宾馆的模式建造,住得很舒适。






这里的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谐地一统在阳光里,显示着各自的风采。





这农家院里可能又要建造楼房了吧?





徽派建筑是我的钟爱,高大气派,整体感强,线条优美,很上镜








脱谷用的鼓风机如今应该算是古董级了吧?





看来指南村是属于太湖源地区的啦。





屋檐下的木雕精美无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来一张全景吧








跑进农舍摸黑拍了一张猪圈,栏内不见有猪。








山村沐浴在暮色里





山月升起来了






暮色苍茫,远山叠嶂,气势邈远,荡人心魄。







这便是我俩的晚饭了,吃吧早早地睡觉,明晨一大早还要爬起来拍日出呢。


       .......    .......    ........    .........





早上5:00就起来了,洗刷完毕就出门打着手电摸上山岗,等待着太阳的出来。





等了快一个小时了,只见天边微微发白、发红,就不迟迟不见太阳探头。





六点半左右,太阳终于从东方升起来了,一阵狂拍。




山村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显得格外宁静安详。

深山访古 287_副本.jpg (364.01 KB, 下载次数: 30)

深山访古 287_副本.jpg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8:41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1 18:37 编辑



红枫是秋天里的主角,特别醒目,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指南村的海拔较高,放眼望去,万山寂然,大吼一声,山回谷应。






生活在这种山清水秀的环境里无疑是世外桃源。







这里的红白萝卜炖大骨汤绝对是上品,甜甜的,全然没有那种酸涩的萝卜味儿。







估计这里当是先有树后有人啦,这里的古树动辄上千年,不少房子都是依树而建,毫无章法可言。







老树盘根错节,直指苍穹,气势雄迈。








大山里有取之不竭的石料,房子的基础都是由石块砌成,除非山崩地裂,一般顶个百年以上应该没问题。





一束美丽的光透过树干照射在金黄色的落叶上,很奇妙。




山村的房子因地势高低落差的原因,间隔相互错合,又紧紧相贴。









这里的土鸡味道不错啊,城市人难得吃到散养鸡。






水库里捞上来的清炖鲈鱼则味道更鲜啦,灶头饭喷喷香。






山上无桥,可常常要穿越这样的过街涵洞。





远山、老树、白墙、红顶黑瓦组成了指南村的自然美。





指南村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许多摄影师慕名而来,到村子里来采风。这是在拍我们俩呢。





摄影师占领了村子的制高点,扼守要寨,架起长枪大炮,扫尽周边风光。

拜拜,我们一到早就捷足先登了,现在再次上路,骑往下一个驿站——林家塘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8:42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2 10:16 编辑



       林家塘村在安吉境内,沿途经过小九寨沟,即太湖源头。先是上到S205,快到天荒坪时右拐上到大外线,再接大鱼线往下行,途中经过林家塘,位置在路的左侧。



S205的路况还是很不错的,一路红枫相迎,虽说是上山路,骑得很爽。





路边的银杏卓然生姿。




紧挨着公路的是一条峡谷,通往太湖源。






这个地方叫近水楼台,果然是个观景的好去处。





河水清澈见底,在太阳的照射下,现出奇幻的水波纹。





越是接近源头的水越是清冽,汩汩流淌。





已是深秋季节,漫山的翠竹依然一片葱绿。





满是石子的河床里,枯荣相生,大自然万物皆有定数。





一简易木板长桥飞架南北




山栽万仞葱,河承千担石。






五色杂陈,气象万千。






经过修剪后的银杏树,样子很怪异。





怪石嶙峋,在这巉岩边上开出一条盘山公路确实不容易。





左边山体,右边红杉,景色秀美,荡人魂魄。





壁立千寻,无欲则刚。





一泓清水,足以悦目养心。





到小九寨沟了,这个地方至少来过5-6次了,如今建设的更漂亮了。





这便是真正的太湖源头了







山峰崔巍,绮丽无比。





美景虽好,不敢久留,继续前进。





路面有时会遇到塌方的地段,路面底下已经掏空了,很是危险。





山上松动的石块会不时地掉落,要时刻当心路面石头挡道。





一路上公路弯头激增,发卡弯,蛇形弯不断,给你接二连三的惊喜,当然危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啦。





路边石壁上常常可看到这样的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终于到安吉地界了。




到了安吉境内路况更为复杂陡峭,公路忽上忽下,回转九曲。





路边常可看见山泉喷涌而出,水声訇然







安吉以出竹子而闻名,修竹窈窕,竹影夭夭,很是迷人。





从大外线上到了外长龙村,这便是藏龙百瀑景区了。





擦过外长龙开始上到大鱼线,向林家塘进发。






山路遥遥,盘旋回转,海拔不断地上升。






急转弯不断增加,路面更窄小了,下冲速度一般都在45-50之间。





这是一条新开凿的山路,簇新的山体,不时有石块掉落。





在临近林家塘村时忽见路旁左面是竹林,右面是红枫,像是夹道欢迎我俩的到来。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8:45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2 10:33 编辑



林家塘以古松众多而名,这是村口的几株古松,挺拔高耸。






这个村子在海拔800米的高山巅上,小白爬得够累了,让它休息一会儿吧。





举头皆松,什么金钱松、黄山松,在这里都能看到。


























































房前屋后都能看见古松参天









沿着石阶往山上登去





山顶上种有180多株名贵古松












这是老乡家晾晒的萝卜丝




这大概是当地产的豆制品,或者是百页吧?





这里的山民也喜欢养花,家家门口都有。





老南瓜肯定很好吃哦





这里看不到古建筑,老房子倒有几间。











作者: 浪子-东    时间: 2013-11-18 08:49
抢沙发
作者: 浪子-东    时间: 2013-11-18 09:01
粘老师光了
作者: 路页    时间: 2013-11-18 09:09
虽不能首抢,云龙老师的贴围观是必须的。期待大片!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9:09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18 09:12 编辑




围观者众,好戏正待开演!
作者: fsyldpg    时间: 2013-11-18 09:14
既然是山区,想必有黄叶满山路的照片,那是我喜欢的一种风景.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09:22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18 11:35 编辑
fsyldpg 发表于 2013-11-18 09:14
既然是山区,想必有黄叶满山路的照片,那是我喜欢的一种风景.






    不但有满山的山里红、银杏、红枫,还有铺满路的黄叶,更有未曾见过的奇异果。




作者: 岳泽    时间: 2013-11-18 10:07
围观、围观,云龙老师单反大作即将出炉。
作者: 之一    时间: 2013-11-18 10:26
坐等前辈的大作。
作者: standbyme    时间: 2013-11-18 10:32
围观、围观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11-18 11:06






深秋,又和云龙老师一起去拜见大山.置身于高山上的古村落,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色让人留恋.
先放几张老师的留影(少得可怜,佩服老师的三高技能"高速骑行、高速摄影、高速发片"

作者: foodcourt    时间: 2013-11-18 13:01
山區很美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8 13:34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18 13:35 编辑
foodcourt 发表于 2013-11-18 13:01
山區很美

      

是啊,山区风光惊艳绝伦,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流水淙淙,古树参天,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作者: hide    时间: 2013-11-18 16:15
又有大片看咯
作者: 董事长    时间: 2013-11-18 17:35
围观  围观  强势围观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11-18 20:52
本帖最后由 立青 于 2013-11-18 22:13 编辑

从杭州东站到指南村约90公里路我俩骑了7个小时,一路景色令我们不时下车扫射





DSC_0071.jpg (217.91 KB, 下载次数: 29)

DSC_0071.jpg

DSC_0069.jpg (150.22 KB, 下载次数: 25)

DSC_0069.jpg

DSC_0068.jpg (257.4 KB, 下载次数: 22)

DSC_0068.jpg

DSC_0066.jpg (279.13 KB, 下载次数: 24)

DSC_0066.jpg

DSC_0061.jpg (124.97 KB, 下载次数: 27)

DSC_0061.jpg

DSC_0052.jpg (277.64 KB, 下载次数: 26)

DSC_0052.jpg

DSC_0048.jpg (236.79 KB, 下载次数: 28)

DSC_0048.jpg

DSC_0040.jpg (353.93 KB, 下载次数: 30)

DSC_0040.jpg

DSC_0037.jpg (356.46 KB, 下载次数: 21)

DSC_0037.jpg

DSC_0035.jpg (280.72 KB, 下载次数: 26)

DSC_0035.jpg

DSC_0031.jpg (142.69 KB, 下载次数: 23)

DSC_0031.jpg

DSC_0026.jpg (219.27 KB, 下载次数: 28)

DSC_0026.jpg

DSC_0025.jpg (325.69 KB, 下载次数: 29)

DSC_0025.jpg

DSC_0015.jpg (156.86 KB, 下载次数: 27)

DSC_0015.jpg

DSC_0014.jpg (168.52 KB, 下载次数: 24)

DSC_0014.jpg

DSC_0009.jpg (162.14 KB, 下载次数: 36)

DSC_0009.jpg

DSC_0008.jpg (161.12 KB, 下载次数: 30)

DSC_0008.jpg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11-18 20:58
怎么搞的乱七八糟都乱了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11-19 08:43
本帖最后由 立青 于 2013-11-20 14:09 编辑



到指南村路口,进村还有三公里上山路

村里一池塘边建有一圈新房大多是农家乐接待游客





山上满是古树,五颜六色,现在观叶正当时

老树疙形似乌龟故称神龟下树

老屋有精美的雕刻但也遭大革命的洗礼









黄昏的山村



夜幕下的山村景象







早上四点起床准备去看日出   城里看不到的满天星星

阳台上测试车灯亮度

太阳姗姗来迟,前面的山体太高,所从看到的太阳已不是红彤彤的了,








作者: 尤梭乐    时间: 2013-11-19 10:44
现在能见到这样的参天古树真是难得了

作者: 尤梭乐    时间: 2013-11-19 10:51
这样的古建筑能保存下来不容呀!


作者: 尤梭乐    时间: 2013-11-19 11:03
看见这二头水牛,让我想起当年下放在皖南山区插队的时候,队长让我去放牛的情景,那时见了牛很害怕,为了争工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应为我能得到6角4分大洋呀!这是最轻松的劳动,后来时间长了,才知道这是队长队知青的照顾。2011年重回旧地,哪里现在已经看不到牛了。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11-19 11:40
本帖最后由 立青 于 2013-11-20 11:40 编辑

山里的青菜长得又肥又壮真正的有机菜



南瓜



通向佳境的山石路

瓜藤小清新

农家小蕃茄

古树映白墙

神龟下树,奇观之一

古树掩映下的民居

古井倒影
井水平口慢溢,奇观之二.





屋顶上的野菊花

庭园里的菊花





作者: 小马骑车    时间: 2013-11-19 12:26
围观大师杰作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11-19 15:40
本帖最后由 立青 于 2013-11-20 14:25 编辑

古树沐晨光

屋顶   杏叶盖青苔

离开指南村前往林家塘的路边风景










进入林家塘,这里生长着许多古树,有金钱松、黄山松、银杏等.可能在山顶的缘故树叶基本落光只能观其树干.







村民花八十元买的中药材 黄精



和下昂镇老屋在一起

再有一朵南瓜花就全了

菁菱线路边一景



DSC_0430.jpg (169.11 KB, 下载次数: 24)

DSC_0430.jpg

作者: 董事长    时间: 2013-11-19 15:55
好想去  越看越想去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19 17:09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19 18:28 编辑



   
     董事长,不能老在上海附近转啊,要骑往大山大湖,那里有大美,不过在山里是不能烧烤的呢。

古村落的烤地瓜蛮不错的,奇香无比。





   探访古镇老建筑特别有兴趣,如敢夜宿人迹罕至、阴森可怕的鬼屋可是要有豹子胆的噢!
























作者: eluckyguy    时间: 2013-11-19 17:41
跟着云龙大哥去神游!
作者: eluckyguy    时间: 2013-11-19 18:02
eluckyguy 发表于 2013-11-19 17:41
跟着云龙大哥去神游!

还在骑,骑过宁国-杭州,也骑过滴水湖当日往返,个人单日里程突破200公里。只是最近比较忙,没大上来,更没有发帖。
作者: 千里轻骑兵    时间: 2013-11-19 18:19
云龙 发表于 2013-11-18 08:40
在临目乡附近忽然看见了在路右侧立有一幢指南村的牌楼 ,于是就转了进去。

夕阳无限好,山区的黄昏更壮美!
作者: 千里轻骑兵    时间: 2013-11-19 18:30
云龙 发表于 2013-11-18 08:38
11月15日(周五)早上6:30,我和立青在南站乘上了开往贵阳方向的K字头绿皮火车,于杭州东站下,出 ...

咨询下云龙老师:有没有距离比较长、坡度较陡的盘山公路?好走或者比较难走的路段简单介绍几个,期待路书让我等学习一下,呵呵~~~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20 11:12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2 21:25 编辑




离开林家塘村,接下来便沿大鱼线辗转到了石门村,接着看图片:





上到大鱼线路况就不容乐观了,常常遇到塌方、碎石、泥浆路,绝对是公路车的地狱,山地车的天堂。





   高速下滑的小轮车在满是石子的山道上跳跃着、剧烈地颠簸着,五脏六腑也快颠出来了,人和车经受着炼狱般的考验。再颠再难行也要硬着头皮闯过去,别无捷径,没有回头路。





山里美丽的景色和泥浆路形成巨大的落差。左眼看景右眼看路,欣赏着、痛苦着、快乐着、前进着。





在路边不时可看到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怵目惊心!






低头看河床里同样堆满了从山上坠下的石块







一个九十度的下坡急转弯,终于看到了指示石门村方向的路牌。






这里的鸡都会飞,居然在隔离护栏上走起钢丝来。







石门村应该也是个古村落了,从古旧的房子上能看出来。





村子被群山和古树环抱,显得古拙而沧桑。





地无三尺平,上下都要从错落的石阶上通过。






这幢老屋有些个年头了,成颓败状。





小巷深深,直通山顶。





山顶翠竹茂密





我们继续回到村里在街衖里梭巡,寻找可拍之景。





山墙高耸,一看就知道又是徽派建筑风格,这里离安徽境内不过百把公里,两种文化的交融是很自然的事儿。

















石子路铺得很有章法




这里也有数百年的古树





依山而建的土坯屋


















房屋之间的间隔很窄小,仅容一人通过。










































当我们准备离开石门村时意外发现有一间上百年的老屋,已经被遗弃,不住人了。





原来这户人家是地主家,家道殷实,后来逐渐衰败,家庭成员也成鸟兽散,外出谋生。




一副颓败景象,不忍萃睹。









空空如也的房子里居然还有一个人在这里编竹筐,据说是这家人的后裔,看来日子也不算好过。







深山访古 828_副本.jpg (295.14 KB, 下载次数: 20)

深山访古 828_副本.jpg

深山访古 814_副本.jpg (304.88 KB, 下载次数: 16)

深山访古 814_副本.jpg

深山访古 804_副本.jpg (253.09 KB, 下载次数: 28)

深山访古 804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96_副本.jpg (275.31 KB, 下载次数: 21)

深山访古 796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81_副本.jpg (334.2 KB, 下载次数: 21)

深山访古 781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74_副本.jpg (327.71 KB, 下载次数: 17)

深山访古 774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69_副本.jpg (378.59 KB, 下载次数: 19)

深山访古 769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61_副本.jpg (397.86 KB, 下载次数: 19)

深山访古 761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45_副本.jpg (286.69 KB, 下载次数: 19)

深山访古 745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72_副本.jpg (427.03 KB, 下载次数: 21)

深山访古 772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67_副本.jpg (416.09 KB, 下载次数: 16)

深山访古 767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59_副本.jpg (373.01 KB, 下载次数: 17)

深山访古 759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43_副本.jpg (416.04 KB, 下载次数: 21)

深山访古 743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32_副本.jpg (379.65 KB, 下载次数: 19)

深山访古 732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22_副本.jpg (453.79 KB, 下载次数: 17)

深山访古 722_副本.jpg

深山访古 830_副本.jpg (350.34 KB, 下载次数: 16)

深山访古 830_副本.jpg

深山访古 820_副本.jpg (352.01 KB, 下载次数: 23)

深山访古 820_副本.jpg

深山访古 809_副本.jpg (235.99 KB, 下载次数: 14)

深山访古 809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98_副本.jpg (280.26 KB, 下载次数: 20)

深山访古 798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83_副本.jpg (558.51 KB, 下载次数: 16)

深山访古 783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77_副本.jpg (420.37 KB, 下载次数: 19)

深山访古 777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71_副本.jpg (368.34 KB, 下载次数: 20)

深山访古 771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63_副本.jpg (398.45 KB, 下载次数: 20)

深山访古 763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58_副本.jpg (338.57 KB, 下载次数: 18)

深山访古 758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49_副本.jpg (306.74 KB, 下载次数: 17)

深山访古 749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39_副本.jpg (391.66 KB, 下载次数: 19)

深山访古 739_副本.jpg

深山访古 730_副本.jpg (349.29 KB, 下载次数: 18)

深山访古 730_副本.jpg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20 12:17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2 16:46 编辑

     11月16日(周六)下午离开石门村后便经高虹镇至长乐镇,接着再穿过彭公乡到德清住下。次日早上从318国道转向青菱公路,先是到下昂村古村落,然后又到了菱湖古镇,原准备到双林镇去的,由于时间关系,直接上到318国道返回上海。




第三天早上我们从德清出发,上到G104向湖州方向骑去,一条铁路从桥下穿过。




刚从山上下来,又到了江南水乡,景色仍然荡人心扉。





水葫芦塞满了河道,唯有两张渔网露出一片天光。





一长溜稻草秸秆





高高的高压线切割着天空。





铁塔高耸




湖水潋滟,宁静淡泊。






来到一个叫做“下昂村”的古村落,属于南浔地区。这里出了一位著名的元代书法家
赵孟頫





















一路上骑行时常可看到像这样的牌楼,如今都在打造新农村,树立新形象。






我们进村看到了赵孟頫的塑像,想不到一带大师竟然出生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子里。




我们想在村子里寻找书法家的纪念馆,可找不到一点线索。











老桥依旧,只是换了年代。





沿河不少老屋被推倒,新的房子又重建。

















































老街逐渐在嬗变,新旧交替,岁月更迭。在河对面看到一处废弃的老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这荒芜颓败的景象令人汗毛淋淋,我戏谑地称之为鬼屋。





主人到哪里去了呢?


























































经过一番鬼屋勘踏,惊魂甫定地走到阳光底下,松了一口气。这当是这次旅行中最惊悚的体验。







离开老街我们又骑往下昂村的新区,那里的徽派建筑非常漂亮。























































告别下昂村,我们又向下一个目标 “菱湖镇” 进发。










作者: 董事长    时间: 2013-11-20 12:19
不知道下周去还晚不晚。。。  忍不住 又看一次
作者: 德龙    时间: 2013-11-20 13:39
花了近二小时,看完了俩位老师的大作,精彩芬芳,回味无穷,仿佛和俩位老师同骑同乐的感觉,把我带进梦幻而又神奇的世界。谢谢大作!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20 14:37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2 17:16 编辑



菱湖镇在南浔古镇的难面,虽说没有南浔古镇那样出名,却同样古老。





刚进得镇区就看到有买农具的街市。






我们在镇区到处向路人打听老街的所在。






老街还在,不过都被新建的房子遮盖隐藏了,得慢慢地在楼房后面的小弄堂里寻找。














这是热闹的新街,老房子就在其后。





在老街上意外地寻觅到一个袖珍公园。




































走出公园,迎头又见老房子,赶快拍下来。































继续找,发现一栋章氏旧宅,征得主人同意,我们进去拍了些照片。



















































这是当年参加抗美援朝而牺牲的烈士杨光泩的祖居。





















我们离开了菱湖镇,踏上归途。




路过一处农家乐钓鱼塘,进去转了转。





































继续前行,准备顺路到双林镇再去转转。





由于时间关系,经过好几个这样的水乡都没进去,留待以后再访吧。










上到318国道一路向东,穿过南浔来到平望西面的平望大桥。





而在城东318国道上的大桥至今还未造好,不知要造到那年那月?





大运河从桥下滚滚流过





江南的水乡永远是那样的清理静谧,波澜不惊。





到淀山湖了,不知道经过多少次了,还是忍不住停车下来到湖边走走。
















太阳西下照征程,人、车、路都被夕阳染成金色的了。





即便是残荷,在夕阳的洇染下突然复活过来。




这可不是落日,而是明月。





快要到徐泾这个地方终于看到了月亮女神在迎接我了,离市区不远了。
大上海!我回来了!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3-11-20 14:47
云龙 发表于 2013-11-19 17:09
董事长,不能老在上海附近转啊,要骑往大山大湖,那里有大美,不过在山里是不能烧烤的呢 ...

欣赏二位大师的杰作,NIKON D90、Sony  L36h轮番扫射!


作者: fsyldpg    时间: 2013-11-20 15:20
二个老玩童登堂入室,寻古探幽,拍下了许多山村的野趣.
看罢令人赞叹.
作者: shevallll    时间: 2013-11-20 23:07
立青 发表于 2013-11-19 08:43
到指南村路口,进村还有三公里上山路

村里一池塘边建有一圈新房大多是农家乐接待游客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骑车就应该去这样的小镇 住一个晚上

作者: qukq    时间: 2013-11-22 18:53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骑车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11-22 19:32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11-22 19:39 编辑

                  
                            秋 游

                    寒塘渡鹤影 ,
           冷月葬花魂 。
                    
远山飞车过 ,
            一路留暗香 。








作者: winner531531    时间: 2013-11-22 20:37
请问下,山地车不拆能上火车么?
作者: xxjjxx90    时间: 2013-11-22 21:02
文化底蕴见功底。。 谢谢 分享了。
作者: winner531531    时间: 2013-11-22 21:57
winner531531 发表于 2013-11-22 20:37
请问下,山地车不拆能上火车么?

需要用装车袋装么?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