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湖山迎送 常来常熟 ——常熟2日骑游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8 08:19
标题: 湖山迎送 常来常熟 ——常熟2日骑游记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8 09:28 编辑
湖山迎送 常来常熟 ——常熟2日骑游记
就像轰轰烈烈的奥运圣火,2013夏的大火炉终于慢慢熄火凉下来,我们宝山几个车友,摒勿牢啦,换上骑行服跨上宝马,去常熟环湖登山,环的是尚湖,登的是虞山。湖倒是环了不少,千岛湖、淀山湖、阳澄湖、滴水湖、金鸡湖、太湖,没去过的青海湖太远,留下一次吧;骑车攀山也不少,只是上海近处几乎无山可攀,于是想到了虞山,那可是离上海最近的骑车攀山冲山的好去处啊……
作者: zyp1309 时间: 2013-9-8 08:53
与楼主一起游览常熟环湖登山,等待更精彩的后续。
作者: 苦行者 时间: 2013-9-8 08:57
人比山高是硬道理
作者: 偏锋炮局 时间: 2013-9-8 09:07
我们眼睛总是盯着遥远的地方,也总是漠视眼前的风景,常熟曾经走过路过,却没有细细品味。这次在毛老师的筹划下,对常熟的风景,文化,人文,作了慢慢的游揽,细细品味,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有这么深厚的的文化积淀,人文典故。毛老师可谓是一位儒将,在常熟谈起历史,文化,典故,娓娓动听,声声入耳,骑车冲山,公里奔驰威风凛凛。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8 09:17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8 09:25 编辑
9月6日,报有雨,顾不得啦,6点半,沪太路边集中后,七匹骑驴向着阴沉沉黑魆魆的西北方一头扎进去了。
刚过了素有皇家粮仓美称的太仓,很快进入常熟地界。此乃我们此行的主题,来张照片吧。这块大石头起码也有20多吨,绿草铺陈在池塘边,木质亲水平台,小山坡上亭子翘然,大家都说,下次来这儿搭个帐篷吧,人家常熟真会装点门面,吸引人们一来再来。作为江苏南部苏州市辖的一个县级市,据说历史上这里的庄稼年年丰收,古代有一位皇帝写下御笔“天下常熟”四字。“常熟”也就成为这儿的地名了。
鱼米之乡嘛,仓廪实而知礼仪,文化积淀定然不浅,慢慢品来。
波司登羽绒服公司大名鼎鼎,厂房巍峨,门口还有宾馆饭店产品展示厅。大厅里艳光四射,小曹刚坐下想沾点美色,店员妹纸糯糯的说一声“不好意思,展厅里不好拍照的”,赶忙落荒而走。
古里旧镇新妆。著名的羽绒服装名镇,小小古镇倒有波司登、常铝股份两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一个世界名牌,我们宝山区好像一个还没有呢,汗颜啊
-
IMG_7839.JPG
(73.97 KB, 下载次数: 22)
作者: 喝啥哟 时间: 2013-9-8 10:11
赶上直播了、嘎嘎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3-9-8 10:17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8 11:10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3-9-8 22:19 编辑
雪莲 发表于 2013-9-8 10:17 
谢楼上各位关注。继续。
204国道坦荡如砥,折上青墩塘路就可一直进市,海虞南路,枫林路,11点半就到了虞山脚下吃午饭。饭后沿着山脚下的北门大街、书院街左折入引线街,一个很好听的地名,曲曲拐拐地在县后街20号琴川桥畔寻好旅馆——虞山旅馆,统算27元人。老板娘说,你们上海踏脚踏车的经常来格,这里清爽,价钿便宜,吃饭便当……
翁同和纪念馆
出来向南穿过方塔街钻入老城厢蜘蛛网般的旧区小巷,寻得翁家巷,巷里的居民热情好客的叫一声,翁同和么,就在前面20米。到了,翁同和纪念馆。
纪念馆由翁氏故居修缮辟设而成,一所保存比较完善、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僚住宅,由翁父翁心存购得,翁同龢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其主体建筑“彩衣堂”里,海子坐上去过了把大户人家的瘾,下来后还心有不甘地说,只是还缺了一把长烟枪,否则还要像。
翁同龢(1830~1904),常熟人。咸丰殿试一甲一名,考中状元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时期因卷入“帝党”与“后党”的政治斗争被慈禧罢官。书法艺术造诣很深。前后达20余年帝师生涯里,翁同龢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安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著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力振纲纪。使光绪帝扩大了知识领域,为以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翁同龢把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从政、从教的实践活动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
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轰动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
还是来讲一讲彩衣堂吧。翁自小在此生活读书,后翁典试浙江,还过吴中,拜太夫人于里第。时值其母六旬寿,百僚彩服旬有五日,因述其新居有彩衣堂额,嘱江苏巡抚书之,以识国恩家庆,为德门盛事云。堂上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非常传统的教育和家风。彩衣取自廿四孝“彩衣娱亲”故事,言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为了让九十高龄的父母开心,自己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在父母面前跌爬滚打引父母发笑。翁以彩衣喻在此孝养母亲。
作者: mengyupeng 时间: 2013-9-8 11:16
好片 支持 期待更多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8 13:33
阿康 发表于 2013-9-8 09:17 
9月6日,报有雨,顾不得啦,6点半,沪太路边集中后,七匹骑驴向着阴沉沉黑魆魆的西北方一头扎进去了。 ...
集合在沪太路月罗路
进入常熟拍照留影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8 14:22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8 14:23 编辑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9-8 13:33 
集合在沪太路月罗路
谢mengyupeng、春天关注。
常熟旧城墙 过去一直以为江南唯一的一段长城在浙江临海,哪知常熟也有这么一段。去尚湖途中,第一人民医院拐弯环城西路元和桥附近,路中央就有很醒目的一段旧城墙。古城墙原为土城,元末张士诚始筑砖城,明代嘉靖年间,常熟知县、抗倭英雄王鈇重修,城周十余里、设七门,尽毁于文革之前。市政府出资新建虞山山脊至新公园内的砖墙和城楼,重现了虞山城墙的雄风。这里残存的一段砖墙,即为明代常熟古城墙遗迹。待会儿再去看看筑在山脊的那段城墙。
斑驳凌乱,皆是百姓泪;断墙残垣,长存忠臣魂!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8 14:56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8 15:06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3-9-8 14:22 
谢mengyupeng、春天关注。
常熟旧城墙 过去一直以为江南唯一的一段长城在浙江临海,哪知常熟也有这么 ...
看完城墙看尚湖,沿元和路折尚湖路,不一时就到湖边。汉白玉雕塑将环湖北路南路分开,北路在修桥,我们改走南路。两条路如同展开两臂,热情好客的邀请客人游览观景。飘起了牛毛细雨,湖啊,树啊,远处的虞山啊,都在朦胧之中似隐似现,岂不妙哉!
尚湖,相传姜尚(太公)在此垂钓而得名,尚湖和虞山宛如天生一对丽人,如影随形,虞山秀,尚湖清,虞山倒映在尚湖上,愈显清丽脱俗,尚湖因为虞山村托,更加浩淼清澈。湖边香樟林荫遮天蔽日,脚下柏油路平整蜿蜒,两边的湖光山色扑面而来,如行山阴道中,目不暇接,累了,路边树荫下支帐篷拉吊床——众口一词:绝佳的骑行路线!
以为我们是来看房的,售楼员一边介绍景色,一边推销别墅——我们的景观房一万一左右,全装修,一房一价,绝对超值
望着湖面上几个孤零零的小岛,望着对面虞山云遮雾盖山岚四起,我想起了有两个孤苦的夫妻分葬在湖边山脚下,相会不得,独饮苦泪,顿时平添一份凄凉
湖山迎送——出尚湖风景区进虞山风景区
-
DSCF4217.JPG
(62.31 KB, 下载次数: 19)
-
DSCF4216.JPG
(51.81 KB, 下载次数: 20)
-
DSCF4215.JPG
(82.01 KB, 下载次数: 15)
-
DSCF4214.JPG
(67.62 KB, 下载次数: 20)
-
DSCF4213.JPG
(26.35 KB, 下载次数: 19)
作者: 偏锋炮局 时间: 2013-9-8 16:13
一代名妓柳如是就葬于尚湖,还有一个凄惋哀伤的故事伴随流传。莫攀我,攀我心本偏,我本是曲江池柳,折人折折那人攀,恩爱一事间。是柳如是描写妓女的名诗,亦是她命运的归宿。
作者: 奉贤骑士 时间: 2013-9-8 18:57
作者: 岳泽 时间: 2013-9-8 20:12
谢谢分享!常熟的确值得骑游的好地方。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3-9-8 22:25
活动好极了!景色美极了!谢谢楼主带领我们神游!
作者: haizi 时间: 2013-9-9 08:25
阿康 发表于 2013-9-8 14:56 
看完城墙看尚湖,沿元和路折尚湖路,不一时就到湖边。汉白玉雕塑将环湖北路南路分开,北路在修桥,我们改 ...
虞山民间传说,又名卧牛山。是太上老君一炼丹道童触犯天条贬凡间所变。方塔乃为一拴牛桩,城墙便是牛缰绳。牢牢套在牛头上。这样牛才走不掉。从此常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9 08:44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9 08:53 编辑
偏锋炮局 发表于 2013-9-8 16:13 
一代名妓柳如是就葬于尚湖,还有一个凄惋哀伤的故事伴随流传。莫攀我,攀我心本偏,我本是曲江池柳,折人折 ...
是啊,说的就是她与钱谦益的故事,一个凄婉的政治爱情故事。不管后人如何评价钱谦益没有尽忠报国而投靠清廷,但柳如是始终追随钱谦益至死不渝却广为人传诵着,因此在尚湖风景区内也专门开辟一室有着柳如是和钱谦益的故事描述。两人的墓就在附近。
这不,出了湖山迎送大桥左拐2分钟,虞山脚下虞山南路边上见一指示牌。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学问渊博、泛览史学、佛学,是为东林巨擘。清军入关后入仕南明礼部尚书,后降清,不仅腆颜迎降而且连发也剃了。史敦《恸余杂记》记:“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刚髡(kūn,音昆,剃去头发)辫而入矣。”此段记叙很传神。钱死后被族人埋在此处,与其原配夫人一起,把个柳如是扔在百把米远处,相望而不能相及。
再向西百把米便是柳如是的墓。
墓后是路边卖水果村妇
柳如是(1618-1664 年) 浙江嘉兴人,本来叫杨影怜,后改姓名柳隐,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与才女。由于她美艳绝代才气过人,被列为“秦淮八艳”之首,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纵谈时势诗歌唱和。20余岁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同样才气过人的东林领袖官僚钱谦益为妾。钱氏娶柳后,金屋藏娇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清军占领北京后,钱当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礼部尚书。清军南下兵临城下时,柳氏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氏硬托住了。于是钱便腼颜迎降了。这种举止真是叫吾等须眉丢尽颜面啊!
钱降清后吃了两次官司。柳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瞿式耜等抗清名将联系。柳氏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钱氏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氏为了保护钱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如是自然不被钱家认可,其墓只能别处虞山脚下钱墓之西,墓碑文"河东君之墓"。史家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己”,以洋洋八十余万言《柳如是别传》作为其晚年封刀之作。注视着这个紧贴着虞山南路边的孤零零的坟头,唏嘘不已——才子佳人情投意合却又要向望而不能相及,生当相濡以沫,死却相望于咫尺,默默凝望含恨千古……人生往往是残酷的。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9 08:50
haizi 发表于 2013-9-9 08:25 
虞山民间传说,又名卧牛山。是太上老君一炼丹道童触犯天条贬凡间所变。方塔乃为一拴牛桩,城墙便是牛缰绳 ...
谢谢岳泽、奉贤骑士、海子关注。谢谢版主鼓励。
作者: wsd001 时间: 2013-9-9 10:07
常熟历代名人多,虞山名人墓地是景观,也是历史和文化的凝聚处。
作者: 2046 时间: 2013-9-9 17:25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9 20:04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9 20:08 编辑
2046 发表于 2013-9-9 17:25 
谢谢2046关注!继续。
尚湖湖面阴雨霏霏,仿佛有柳如是的歌声——千年等一回我无悔啊~~尚湖的水我的泪,我情愿和你化作一团火焰,啊~~啊~~啊~
~
顺路又看了两座古墓,一是赵古泥,一是王石谷,都是清代著名画家。
我们从历史的回忆又跌落到现实,骑车沿虞山南路向东走,见路中央矗立一座巍峨的城门,哦,是阜成门,常熟的长城!常熟城墙从山下阜成门绵延而上与山巅的虞山门相连接再蜿蜒而下,把虞山分割成两段,近四分之一的山峦入城,四分之三的山峦在城外,形成“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筑城格局,这也是常熟的一大特色。远远望去,虞山门高耸山巅,是当年常熟城最高处的城门。常熟城垣始建于西晋,元末张士诚据常熟后将土城改为砖城,并将虞山东南端围于城内。明嘉靖年为御倭寇又整修扩建,清末后逐渐坍损。1994年在古城垣遗址恢复城墙百余米,并设虞山门城楼。
晚上酒酣饭饱,再去逛街。方塔街上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却也见到小桥流水。很久以前,曾经有七条据说是来自虞山东麓石梅涧的溪水,常年自西而东地流淌在山下这片土地上,淙淙的流水就像一张七弦古琴在不停地弹奏着优雅的乐曲。于是,有文人就起了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琴川河和“七溪流水皆通海”的诗句。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川流湮塞,七溪只剩下两溪了。我想,这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河,河上有几座小石桥,不知道是不是古城内那条著名的琴川河?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9 20:21
阿康 发表于 2013-9-8 14:56 
看完城墙看尚湖,沿元和路折尚湖路,不一时就到湖边。汉白玉雕塑将环湖北路南路分开,北路在修桥,我们改 ...
跟随阿康再发几张尚湖风景照。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9 20:22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9 20:24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9 20:25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9 20:26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9 20:27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3-9-9 23:05
阿康 发表于 2013-9-9 20:04 
谢谢2046关注!继续。
———又见佳作
作者: 大顺 时间: 2013-9-10 08:05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10 08:21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10 13:43 编辑
大顺 发表于 2013-9-10 08:05 
谢老叶、大顺关注。下次还要跟大顺去虞山赏桂观枫呢!继续。
第二天,9月7号,一早起来去看方塔,常熟的标志性建筑。清晨的老城厢行人稀稀落落,地名很有趣:引线街、寺后街、县后街、粉皮街,铺着块石,传统的、新潮的小店铺比肩而立,透露着浓浓的世俗生活情调。喜欢摄影的小曹不断地咂嘴:太好了,很喜欢,下次自己再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教兴福寺塔,俗名方塔,常熟古城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南宋,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遂令建塔。方塔与园内的古井、古银杏并称为“方塔三宝”。7点前免票,是本地人养身健身怡情的好天地。塔前路边一排排桌椅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老人说,4元一桌一椅,一壶茶一瓶水,天天来格……方塔前逗鸟喝茶聊天,是许多常熟人颐养晚年的生活方式。
方塔前的这家点心店人气很旺,买馒头要排很长的队,我在这吃了碗鱼排面,好大一块刚炸好的鱼排把碗口都盖住了,8块钱物有所值。
接着去虞山脚下寻访两位先贤,两位与常熟关系密切的重量级人物。
言子墓
言子就是孔子的弟子子游,常熟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一个南方人,学成之后就到南方教授学问,足迹遍东南,为古中国的东南文化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称他道启东南,南方夫子。
言子一个故事竟跳出了三个成语——杀鸡用牛刀、莞尔一笑、弦歌之声,短短一篇子之武城,把孔子与言子的施政理念、人物的个性特色,对话的跌宕起伏,描绘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
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乃有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长达142米,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第三道牌坊为雍正江苏布政使额书“南方夫子”,墓道还有石亭三座、有康熙御书横额“文开吴会”等。
膜拜一下这位常熟人。史无前例时他也没逃脱厄运,这是后来拼接起来的。
-
DSCF4260.JPG
(66.06 KB, 下载次数: 16)
-
DSCF4250.JPG
(59.66 KB, 下载次数: 15)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0 12:16
阿康 发表于 2013-9-10 08:21 
谢老叶、大顺关注。下次还要跟大顺去虞山赏桂观枫呢!继续。
第二天,9月7号,一早起来去看方塔,常熟的 ...
跟随阿康添加几张照片。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0 12:19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9-10 12:16 
跟随阿康添加几张照片。
言子墓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10 13:59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10 14:01 编辑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9-10 12:19 
言子墓
你的照片比我拍得清楚漂亮。继续。
如果说言子以才见长,那另一位虞仲则以德扬名天下。从言子墓向西北横插过去几十步,就是虞仲墓。仲雍,又名虞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南方(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殁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
要了解虞仲,先看看这所清权祠。这儿原是祭祀仲雍的地方,也是守墓人住的地方。大门上方悬挂的匾额“清权祠”三字为曾国藩手迹。内设仲雍塑像、《世系表》、历代名人歌颂仲雍诗句等。为什么要叫清权祠呢?距今三千多年前正是商末周兴的时代。《封神榜》中的周文王应称仲雍为二伯,周武王应叫仲雍为二伯公。仲雍的父亲史称周太王古公亶父。古公亶父生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伯,二儿子仲雍,幼子季历。古公亶父喜爱季历所生的孙子昌,即史称的周文王,欲让季历接位以传给昌。太伯和仲雍知道父亲心意后,兄弟二人借到南方找药给父亲治病为由,离开岐山来到 “荆蛮之地”的吴地。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并耕而食。兴修水利开凿河道,使民人殷富,得民众爱戴建立勾吴国,众人拥戴太伯为王。太伯没有后代,由弟仲雍继承君位。3000多年来受到吴地人民的敬仰和称颂,尊为吴文化始祖。后世对仲雍跟随兄长让国同心、清廉淡泊、礼让权宜的行为有“道中清权垂百世”的赞颂,“中”指符合、切合,言其淡泊君权,这就是“清权祠”名称的由来。我想,没有太伯虞仲的逊国清权,就没有文王武王的业绩,周朝800年历史也不知是何模样。相比下来,那个同样为叔的朱棣太失水准,抢做皇帝,把个正宗侄儿皇帝建文帝赶得走投无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周武王灭商后,寻求泰伯、仲雍的后代,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他的墓就在仲雍旁边),从此吴国成为周朝正式的诸侯国,这个有名的故事被司马迁列为史记三十世家之首。从太伯到夫差,凡二十六代且千岁,吴文化自此逐渐展露了光辉。认识吴国,认识常熟,要从认识虞仲开始。
这块是较早的一块
与小动物逗乐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0 19:37
阿康 发表于 2013-9-10 13:59 
你的照片比我拍得清楚漂亮。继续。
仲雍墓照片发几张。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0 19:40
观看晨练的老人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0 19:41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0 19:42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10 20:26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9-10 20:30 编辑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9-10 19:42 
谢谢春天贴照片!
最后一个节目就是爬山,第一次骑车登虞山都有点兴奋,也有点忐忑。言子墓北去几十米就是虞山中路,一条完整的登山之路,一走完柏油路,路面登时陡峭起来,一律行道砖铺成的上山路,脚下顿时变得沉重起来。登山好手老李老早就变好档,轻松的蹬起来,其他人启动慢吃了点亏。上山道还算平整,却是角度不小,一直不见变缓,连续的上坡,上坡,有两个已经下车推行了,其余都气喘吁吁地,向上看看,丝毫没有变缓的样子,倒吸一口冷气——今天遇上考验了。春天的大行小轮车到过漠河,平地上跑起来呼呼叫,这下链条绷得嘎嘎响,只好推行。我几个调整好呼吸,小牙配大轮,奋力S型缓行,也不知拐了几个弯,爬了几公里,见到城楼听到人声,才知到了虞山门,昨天下午在山下阜成门见到的山顶城楼,常熟城最高处的城门。
登山起点
骑友老李
虞山门下锻炼的老人
稍事休息,人齐以后继续爬坡,虽然仍是不断向上,坡度略有变化,甚至还有小下坡,两旁的风景也更好看了,亭阁、茶园、枫林、观景台……不时有当地骑友与我们同骑。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登上263米高的剑门风景区。剑门是虞山顶绝之处,峰峦险峻,悬崖凌空,气势雄浑。相传吴王夫差在此试剑,将石一剑劈开,裂为石门。大家在山顶候车站休息交流——登虞山重点在山脚到虞山门一段,最好一口气抵达,余下一段虽长但已不难;爬山用山地车旅行车最好,公路、小折比较吃亏;山路陡而长,以S型攀行较省力,路窄特别注意前后方来人来车;长途外出前来此试试脚力最合适不过…… 山顶最好的风景已被圈起买票,我们在门口拍照留念后就相互关照向下冲去。上的艰难下的惊险,弯多路陡,还有成群结队的上山旅行团和小中巴,确实是训练冲山技术的好场所。早就听说车友冲山受伤遭管理方禁止,不过我们看来消息不实。所幸大家都有冲山的经历,十分钟后皆平安滑到山脚。
山顶
车差还是力气差,爬到坡顶再理论
山顶合影
偏锋享受不求人
归途中经过枫林路,想起一年一度的常熟红枫节即将开幕。小曹又在嚷嚷下次再来,我笑言——此地有湖山迎送,你何不常来常熟!?
中午在双凤镇喝羊杂汤,还看了新建的寺庙。到家4点多,全程228公里.。
-
DSCF4299.JPG
(100.62 KB, 下载次数: 14)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1 13:33
阿康 发表于 2013-9-10 20:26 
谢谢春天贴照片!
虞山到顶坡太陡,自行车上山非常吃力,阿康、老李和偏锋炮局体力相当好,骑上去了。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1 13:34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1 13:36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1 13:37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1 13:39
胜利到达虞山顶部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1 13:41
看他们高兴地露出笑容
作者: 奉贤骑士 时间: 2013-9-11 15:57
谢谢阿康、春天老师的详细介绍! 欣赏了。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3-9-11 16:51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3-9-11 21:53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2 19:06
这样的骑游开心愉快,等待阿康再组织,带帐篷更好。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9-12 19:17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9-12 19:06 
这样的骑游开心愉快,等待阿康再组织,带帐篷更好。
谢谢奉贤骑士的关注。谢谢春天的补充。你的照片把骑车登山冲山的过程和气氛表现出来了。
后记:常熟以前留在印象中的好像只是阿庆跑单帮的地方,乡下有郭建光养伤的地方。后来去旅游几次,蜻蜓点水,印象不甚了了。这次跑了一趟,城市形象有点清晰起来。这里是东吴帝国创始人创业和长眠之处,虞山一只脚深深地插进常熟城里,形成城里有山、城墙筑山上的格局,十分少见。山上山脚,名人古墓众多,文化渊源深厚。城里的男女老少,散步,打拳,骑车,登山,拜佛,寻古……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登虞山已成为常熟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一批批游客骑驴游山玩水穿街走巷,体会常熟的韵味,更多的人则是从服装市场、羽绒服认识常熟的。传统和现代在这里结合得很和谐。说是两天,真正呆在常熟的时间很短,以后要像到苏州那样,常来跑跑,因为都只有半天的路程,都是自然风光美人文积淀厚,常玩常新常玩不厌的地方。至于湖边观景抒情,骑车登山冲山,更是骑者的最爱。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9-13 19:30
本帖最后由 春天chuntian 于 2013-9-13 19:32 编辑
返回上海途中,恰逢中午,来到吃羊肉最好的饭店,吃羊肉最佳季节还需数日,既然来之意思一下。
饭后,公路对面双风古寺浏览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