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逃离雾霾 枫泾刷街 -----小轮车专题活动游记 [打印本页]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3 16:26
标题: 逃离雾霾 枫泾刷街 -----小轮车专题活动游记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2-8 21:59 编辑

[attach]654107[/attach][attach]654102[/attach][attach]654022[/attach]   


    近来申城上空被厚厚的雾霾所笼罩,空气中漂浮着无所不在的悬浮粒子,渗入到的肺叶,侵害着肌体。难道人们注定只能躲在口罩后面生活而辨不清你我的脸?
     太阳呵,你躲藏在哪里?你那万道金箭难道再也无法穿透厚重的屏障投射到地面了?久违的春天,你又滞留在哪里了?难道你一定要恪守365天的轮回?
     呵,我们蛰伏得太久,封冻的时间太长,肢体麻木了,感官迟钝了,爱车发出了低沉的嘶鸣,应该行动了。
     日历快速翻过,冬日将尽,快听!哪不是立春的地音敲击着冻土的震颤声吗?
     如若我们无法豁免侵蚀,那么就选择暂时的逃离吧,这是因为我们不想被城区街道上弥漫的废气烟尘所湮没。到山上去,到河边去,到江南古镇去,去呼吸负氧离子,去寻找失落的阳光,去寻觅姗姗来迟的春天......

   






       早春二月,清晨冷风瑟瑟,雾霾依旧,不见天日。
    十名车友从沪上四面八方骑车赶来,相聚于西郊公园。一色的小轮车,一脸的气定神闲,掩饰不住内心的热流涌动,一扫蒙在心头的阴霾。车队中“鹤立鸡群”的便是卡哇伊,他今天骑着“大哥大”也来凑热闹了,接下来便开始了一天的寻春之旅。





         西进!西进!喧嚣的城区已被滚滚滚车轮甩到车辙后。雾霾紧锁着天空,并从地面寻踪而来,紧紧尾随,不肯善罢甘休。车队只能在嘉松南路喘息片刻,等待着后到的车友。
    佘山,近在咫尺,大伙儿激情贲张, 额头冒出了热汗,抵消了冬日里凛冽寒风的侵袭。
    老陈因车况原因早早打道回府。  




    佘山,海拔隆起的地表,虽然无泰山之崔巍,却是上海地区唯一可以称之为山的地方,同样被笼罩在雾霾里,如一叶小舟在雾海里载沉载浮,原本起伏的轮毂线变得飘忽不定,连耸立在山头的教堂也失去了往昔的神圣光环,看来,“雾霾”这个魔鬼即便是上帝也无奈它何!






    转山是神圣的,转山也是惬意的,能让你充分领略到山的博大和深沉。蓊郁的林木覆盖着山体,像武士的盔甲,抵御着冬日的风刀霜剑。此时,或许在茂密的竹林根部土层里,春笋正在悄悄滋长,只等春风漫过,便拔节顶土而出!






       转山仪式结束,没有大山的峰回路转,有的是傍山的林阴小道,转山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悟道的途经。山不在高,惟其俨然而庄重;挟风而下,回归自我,多了份自信和定力。





       沈巷,在我印像中似乎永远是个驿站。沈砖公路东端接驳城区,西面姻连朱枫公路丁字路嘎然而止。
   到这里停车休息一会儿吧,一路狂奔,车轮滚滚,高速巡航40多,消耗了太多的卡路里,到拐角处的早点摊来份手抓饼填填饥不失为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然,低能耗的我是用不着加餐饮水的啦。
   此时老张因体能原因骑到沈巷后折返。





        八位车手开始上朱枫公路往南疾驰,五公里处便到了位于西泖河上的东方红大桥,下到桥堍下沿河骑行。一路上四季乔木繁茂,唯水杉枝桠光秃秃地直指天穹,处于静音休眠状态,枝头末梢锁定着生命的触角,只等着春风的开启,爆出嫩绿的芽尖儿。





       相逢是缘,让我们在石碑下留个影吧,共同的爱好让我们冲出雾霾的阴影,汇集在一起同骑共游,感受大自然四季轮回,荣枯兴衰的变迁,享受生活中另类的欢愉和激情。




   年轻的hide,也许你不是队列中骑得最快的,刚刚上路的你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意志力,相信你定然能后来继上。




       骑着仿鸟车的 hastelloy同样年轻阳光,一路紧追不舍,虽然归途中后劲略显不足,功亏一篑,但韧劲十足,潜力无限,下次期待您为咱们这帮老家伙领骑了



   长着一张好“卡哇伊”脸的阳光大男孩---卡哇伊,骑着大齿胎的山地车,动力十足,从不落后,勇往直前,有着娴熟的技巧和超强的耐力。




    葛兰德龙,年近花甲,宝刀不老,实力超群,始终骑在队伍的前三甲,雄风不减,体现出良好的身体素质。




  老友立青,年逾半百,体能不输年轻人,举重若轻,区区150公里可以说小菜一碟啦。




     隔河相望便是青浦的著名旅游景点“太阳岛”,太浦河到这里来了个华丽的转身,与西泖河在这里分道扬镳奔向烟波浩渺的太湖。岸边的灯塔巍然屹立,为航道上南来北往的舟楫指示着方向,也是寂寞百里长河行至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经历了一冬霜打风摧的青草地变得萎黄憔悴,小心翼翼地覆盖着园林中裸露的每一寸土皮,吮吸着地气,只期待着春天的脚踪踏上它那衰败的芒尖,忽尔一夜绿如茵,一片萋萋芳草地。




      别了,世博林,不忍再睹你素面朝天的脸庞;别了,回望忠于职守的长河卫士,感谢你那依依不舍的注目礼,当春风掠过林间上空时,我们还会来欣赏你们盛装相迎的姿容的。





    马上就要到枫泾古镇了,让我们整理一下被风吹得凌乱的发际,平复一下因了高速骑行而忐忑的心境,扶起余力耗尽而倒伏在地的小马驹,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推车进入有着1500年历史的古镇,去领略一番江南古镇所特有的韵味。





     这便是我们今天风尘仆仆、驱车百余里所要到的目的地——枫泾古镇。一幅散发着古镇浓郁风情的水墨长卷在我们眼前展开,街上多了些穿着时尚的游客,可掩饰不住老屋石板路所透露出来的古镇信息,这些水乡元素在诉说着它们悠长的历史,引导我们慢慢地去品味和无尽的联想。





      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莫不是传说中的“时间隧道?”链接着过往和当今,一不小心的时空穿越,重又回到建镇时的雏形:弯弯的小河穿过石板拱桥,流入镇内,小舟欸乃唱喏,河边捣衣淘米声,声声入耳,我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訇然震荡......




    回廊九曲,粉墙石壁,想必是出之今人之手笔,可谓匠心独运,点缀着古镇的风貌,赋予新的生命力。
    不错,古镇在发展,它不再是纯粹的生活居住地,时代的进步为它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让人们在劳作之余有个休憩踱步的场所。
    古镇也不是古镇人所独据拥有,它是开放式的、好客的,接纳四海宾朋,一睹其古朴的风采。




      水乡对于我来说是太熟悉莫过了,我此前曾经一天内骑车马不停蹄游玩过五个水乡(即:千灯、锦溪、甪直、周庄、乌镇)。而这次活动中大多数车友都是首次来到枫泾古镇,近距离接触小桥流水人家给造访者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经过整饬后的“小河”静静地流淌着,依傍着同样规整静默的房屋,少了份原始老屋特有的那种错落有致的韵味,也许过了若干年后它们也成了老屋,显露出敧侧的姿态才会让人捕捉到古镇的魂魄。




     老街致密的空间唯留下窄窄的一线天,水乡人隔窗聊天,踱步过街楼访友,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虽说是近水楼台,却保留着各自的私密空间,间隔着“一米安全距离”,这便是水乡人的智慧和性格。









      
    这便是毛毛外公,与我同岁,人同样精瘦,是位铁三高手,经常参加马拉松及铁三比赛。马拉松成绩在老年组里名列前茅,用时仅为三个多小时,有着强大的心肺功能,但愿老毛能在骑车方面更有长足进步。





    枫泾古镇引入了苏州园林艺术,把生活区域和休闲场所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有水乡元素又有现代艺术的审美情趣,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 中国邮局”旁茕茕孓立的邮筒如今成了一件摆饰,它曾经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通邮变迁,如今日渐式微,被现代通讯工具所取代,再也无需发电报或写信,信件往来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如今只需拨通手机便可通话,甚至通过电脑视频可以面对面聊天,隔空对话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可少了份读信函时的感动和念想。





    老街的景观总是让人百看不厌。抑或这平整的石板条底下埋葬着参差不齐的、甚至犬牙交错的鹅卵石也不可知?我彳亍在街头,环顾四街坊,想象着远古曾经的繁荣,酒肆茶楼林立,商贾走贩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一切恍如隔世,影像叠合,只能凭藉想象串联起一组动态的画面,又渐渐地湮灭消失在现今滚滚红尘中了......





    老街上栉比鳞次地排列着商铺客栈,古旧的外观,斑驳陈年的窗棱,无不述说着过往的故事。同时也无不概叹当年那些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每个细节都凸现了古建筑中国元素的特征。







给花格窗棂装上玻璃,也算是一种中西合璧吧?古时候是糊的窗纸,难抵风雨侵袭。




    刷街,继续刷街。转遍大街小巷,走不尽的石板路,过不完的石拱桥,一切是那么的新奇,引人眼球,车队迷失在街头巷尾里了。




     老街有喧闹的一面,也有宁静的一角,不至于让你产生视觉疲劳和困顿。生活中是应该随时转换角色,着装卸妆,松紧有度才不至于被生活所累。





       枫泾古镇来过很多次,每次都有些微变化。说老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的流水人家,清一色的白墙黛瓦,高低错落,房屋古旧,甚至有些颓圮,墙面斑驳,长满爬山虎,直上屋顶。弯曲的河道,延伸到家家户户,不时有村姑渔夫荡船而过,桨橹划过水面留下一圈圈涟漪扩张开来。夕阳里,家家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唯美的画面让人发呆。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整齐的民居好像少了些什么,河道里有的是旅游船载客游曳,平实的屋顶上再也看不到突兀的烟囱了,水乡会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慢慢异化吗?





      
         这应该算是镇上唯一的老桥了吧?尽管也经过了多次的整修,其骨架依然老棘铮然,宽厚的青石板高低错合铺至桥顶,大气沉雄,古风犹存。风霜雨雪的侵袭给老桥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包浆,历史的沉淀使得这座老桥成了镇上的“镇室之宝”。





    推车上桥去,在桥顶可俯瞰全镇风貌。也许它算不上镇里的制高点,可在镇上人的心里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是它亲眼见证了古镇的崛起和变迁。





推得上去下得来,勇敢的卡哇伊骑车冲了下去,过了把冲桥瘾。



  
     守候在桥墩边的老树枯叶落尽,经历了漫长的冬季的煎熬,颀长的臂膀伸向铅灰色的天空,试图拨开厚实的阴霾笼罩,迎接即将到来的早春。





    中午时分在老街上找了家饭店停车吃饭,饭毕继续刷街。忽抬头见街边耸立着一牌坊,上书“三桥里”,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枫泾三桥景区了。



      
         记得周庄有座双桥,经画家陈逸飞绘制成油画名曰《故乡的记忆》,画成后在美国展出,引起轰动,周庄由此名噪天下。枫泾则有三桥,更胜一筹,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
    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枫泾。历史的典故让人神往。


下面这张照片中的桥便是“北风桥”,旁边是“清风阁”。






这是“清风桥”





这是“竹行桥”






  一目观三桥,可谓是枫泾奇观了,世所罕见。为爱车立此存照吧。




    这三座桥当为今人所翻造,原桥早已荡然无存,此时伫立桥头,阑干拍遍,只能凭空揣摩它们的旧时模样,想象着一位农人担着柴火费力上桥的形象。




   器宇轩昂的卡哇伊,你可知道?三桥与你一样年轻,多少年过去了,它们也会同你一样老去,到那时再来和三桥合影吧。



       站在桥头放眼望去,典型的水乡韵味尽收眼底,清冽的河水是镇上人的生命之源,滋润着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生灵,世世代代傍你而生,还将千秋万代流淌不竭。





    水乡的水宛如清丽的村姑,挥动着灵动飘逸的水袖从您的眸子里滑过。纵横交错的河道是镇上柔软的路,一条虚拟飘忽的路,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无须铺石,便可通往各家各户,保持着镇内的交通往来,维系着外面的世界。







来看一下这块木制的景区指示铭牌吧,不至于迷失在街衖里而彷徨,诸多的景点会让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转过了太多的老街,推车踅入远离河岸的民居,走进逼仄而又悠长的小巷,恍如走入诗人戴望舒《雨巷》的诗行里,期许的目光扫视着巷底的尽头,渴望同样能遇到一位撑着油纸伞、带着迷惘的目光和结着愁怨的女郎款款走来,与之插肩而过,留下一缕丁香的芬芳弥散在冷清而又深深的小巷里。








    诗是哀怨的,岁月的凄风苦雨洗涤了曾经从这条寂寥凄清巷道里走过的脚印,早已闻不到丁香的淡淡味儿,太息般的眼光或许已然定格在这颓圮的篱墙上,瞳孔里依然闪烁着迷茫和惆怅......







      临河斟上一杯热乎的枫泾黄酒,来一把花生米,天南海北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一通,消磨掉一下午慵懒的时光,也许是最惬意不过的了。我们可没有此闲暇功夫,马上还有90公里的路程等着我们去磨轮胎呢。



   
    沈蓉城是枫泾的民间诗人兼郎中,一边为人治病,一边赋诗自娱,他生活在枫泾,写了大型组诗《枫溪竹枝词》100首,对清代枫泾地区的河桥、寺庙、村庄、街弄及四时风情作了全景式的描绘,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它是枫泾古镇的“清明上河图”。




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地将其诗作《枫溪竹枝词》100首刻碑立于长廊,供游人观赏。




        早闻丁蹄为枫泾四宝之一,加工工艺独到,味道纯正,中午用餐特地点了一份丁蹄,味道果然不同凡响,可惜每人只尝到薄薄的一片,也算吃过了吧。不知道此猪蹄是否有助于提高骑车踩踏力?
















   但凡到水乡古镇游,都会看到满大街摆摊卖粽子,枫泾离浙江嘉兴不远了,做法应该相同,饭刚刚吃好,否则也买一个尝尝啥味儿。







[attach]654535[/attach]


想不到这里遇上了“豆腐西施”,油墩子在油锅里炸得兹兹作响,令人垂涎欲滴,看过就算吃过吧,推车走人。










   枫泾黄酒整坛整坛地卖,可见其供应量之大。平时我到了晚上也喜欢喝上一杯黄酒,但从不贪杯。无奈这回骑两轮过来,总不能像印度人一样头顶酒坛骑回家吧?俺没这能耐,只得作罢。





       再见吧,枫泾古镇,我们目睹了您的芳容,窥见了古镇厚重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风民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品尝了“枫泾四宝”,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来造访您。





      走出时光隧道,完成了时空穿越,千年的沧桑浓缩在一个中午,不敢说走遍了每个角落,至少浏览了大概,不是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吗?重新审视这座古镇,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要打造别样的水乡格调,凸现个性化,避免雷同,更重要的是还要防止纯商业化经营蚕食具有原始风貌的老街小巷。但愿1000年后的枫泾古镇依然故我,不被同化。




      
        枫泾寻春之旅行将结束,春天找到了吗?唔,确实找到了,它不在岸边随风摇曳的柳条里,而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墙角里,它顽强地生长着,牢牢地抓住墙皮,吮吸着从墙皮里渗出来的碱性分泌物,满身的绿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即便是寒冬也不能使它屈服,向这一片绿脱帽致敬!
  

   

朋友,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谢谢各位车友观看。








作者: sjr142857    时间: 2013-2-3 16:52
沙发~
作者: 逆光飞翔    时间: 2013-2-3 17:24
哇 小轮车, 不错,  为啥我的SP18 我 速度只能骑到20 。   郁闷 ,你们车子的齿轮比是如何调的++
作者: 微风    时间: 2013-2-3 19:47
支持 小轮车 一下  
作者: hastelloy    时间: 2013-2-3 20:20
本帖最后由 hastelloy 于 2013-2-3 20:22 编辑

貌似云龙老师的剧情还没到枫泾,忍不住提前插几张枫泾的照片,云龙老师莫怪。
感谢诸位一路照顾,放慢速度带着,实在是腿力不济,最后到沪松公路休息了一会,独自回家,拖累诸位了

先上景物的









再上人物照 (未经照片主人同意,如有侵权,请告知)










最后上两碟小菜




作者: 孤独狼    时间: 2013-2-3 20:24
逆光飞翔 发表于 2013-2-3 17:24
哇 小轮车, 不错,  为啥我的SP18 我 速度只能骑到20 。   郁闷 ,你们车子的齿轮比是如何调的++ ...

s18 牙盘56t 最小飞11t 速度20应该很轻松,35-40没有问题!
作者: sdfgsdfgsdaer    时间: 2013-2-3 21:38
哈哈,周六正好去枫泾吃了个中饭,在一家饭店门口看到了一列小轮一起锁着,哈哈,三桥边上吧。
看到了云大哥的维驰,一眼就认出了,貌似看到2辆山地好像。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3 21:50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2-3 21:56 编辑
[attach]654031[/attach]sdfgsdfgsdaer 发表于 2013-2-3 21:38
哈哈,周六正好去枫泾吃了个中饭,在一家饭店门口看到了一列小轮一起锁着,哈哈,三桥边上吧。
看到了云大 ...





    哈哈,看来我已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啦,见车如见人,下面来一张我的宝驹靓照:


    这是在快到枫泾古镇在路边等人的空挡拍的,自己动手组装的骓驰小轮车低调冷峻,霸气外露,很给力噢!(有自恋之嫌,请勿拍砖。)


作者: sdfgsdfgsdaer    时间: 2013-2-3 21:53
sdfgsdfgsdaer 发表于 2013-2-3 21:38
哈哈,周六正好去枫泾吃了个中饭,在一家饭店门口看到了一列小轮一起锁着,哈哈,三桥边上吧。
看到了云大 ...

哈哈,赶着去平湖喝喜酒,下次一定来拜见前辈。。。。。。
作者: 海海    时间: 2013-2-3 22:30
一个冬天基本没骑车,估计是跟不上的。明年一定加油。
作者: 大马    时间: 2013-2-3 22:41
    摘掉红灯笼的枫泾镇更显古朴。
作者: hotdaydb    时间: 2013-2-3 22:45
看你们都是 3-40公里的,真惭愧啊!
作者: hide    时间: 2013-2-3 23:49
看来我的游记盗用云龙大哥写的就行了,,下次搞个竞速级小轮来,而不再是入门山地型了
作者: 徐韶峰    时间: 2013-2-4 09:51
云龙 发表于 2013-2-3 21:50
哈哈,看来我已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啦,见车如见人,下面来一张我的宝驹靓照:

适当的自恋乃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标志,大哥以六旬之躯,率众家兄弟铁骑滚滚唰枫泾,豪情万丈,青松不老。自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作者: frank335588    时间: 2013-2-4 09:59
负重训练的路过。只求耐力训练。速度28——32/HM就可以了。不用太快山地车只求耐力训练。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3-2-4 13:47
本帖最后由 立青 于 2013-2-4 13:47 编辑

谢龙哥组织的小轮车骑游活动及一如继往的一路领骑和图文并茂的游记.
这次枫泾之旅,去程顺风顺水,还骑了一段太浦河边非常宁静的小道很舒服.
回程一人顶风逆骑九十九公里,双手没带冬季手套,手指几乎被冻僵,痛苦.
刚到家就接到龙哥的电话,问侯是否平安到家,龙哥的挂念使我冻僵的身手
一下温暖了许多.再次感谢!

作者: 葛兰德龙    时间: 2013-2-4 13:57
谢!云龙老师辛苦了!
作者: 葛兰德龙    时间: 2013-2-4 14:18
谢谢云龙老师!有幸和您一起参加此项活动,受益匪浅,以你为荣,有机会再次相聚,非常感谢!
作者: 酒仙    时间: 2013-2-4 14:52
云龙老师的游记 为这次枫泾之行画了个完美句号 期待下一次骑行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4 15:12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2-4 15:14 编辑
酒仙 发表于 2013-2-4 14:52
云龙老师的游记 为这次枫泾之行画了个完美句号 期待下一次骑行



      酒仙车友,原本想在枫泾与你同品枫泾黄酒,想不到你勒转马头骑往嘉善方向去了,只得作罢,以后再同骑吧。不过下次是组织公路车专题骑行活动,活动主题是“骑向长江出海口”,缘江边溯流而上,肯定会有意外惊喜!请关注活动版块,不再另行通知。
作者: johnnyn    时间: 2013-2-4 16:05
云龙前辈图文结合的游记帖子  真真当得上一个好字,向前辈学习了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4 16:09
johnnyn 发表于 2013-2-4 16:05
云龙前辈图文结合的游记帖子  真真当得上一个好字,向前辈学习了

谢谢谬赞,以图文方式记录出行档案,留作以后老了骑不动了翻看,可以勾起美好的回忆。
作者: johnnyn    时间: 2013-2-4 16:17
云龙 发表于 2013-2-4 16:09
谢谢谬赞,以图文方式记录出行档案,留作以后老了骑不动了翻看,可以勾起美好的回忆。 ...

确实 那些走过的地方 留下影像记忆 待以后翻看回忆  晒着太阳 回忆当年的游历 妙哉 哈哈
作者: 莲花26    时间: 2013-2-4 17:3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龙所拍的照片,说真话,我已不知去了多少次.可我的感受平平,那山那水如过眼烟云,不知所踪.现云龙一折腾,立马骑趣盎然,觉得自己太少艺术细胞.早说过,跟云龙骑车要倒霉,回来只剩半条命.想想也是,你跟龙马精神的人后面追,能不倒霉?问题是你能跟上,你就是好汉一个!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4 19:32
莲花26 发表于 2013-2-4 17:3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龙所拍的照片,说真话,我已不知去了多少次.可我的感受平平,那山那水 ...



      莲花兄客气了,话说您老也是一条铮铮铁骨的汉子。若是骑游的话不在于快,而在于远。我知道你刚从东南亚四国骑游归来,此前骑车到过云南,两上西藏拉萨,甚至远征尼泊尔,大江南北都留下了您老的车辙印痕,倘无超人的胆略和体能是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行程的。接下来您又有了新的策划,准备骑往新疆,甚至穿越西伯利亚,这种大胆的构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愿您在骑行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3-2-4 19:52
云龙 发表于 2013-2-4 19:32
莲花兄客气了,话说您老也是一条铮铮铁骨的汉子。若是骑游的话不在于快,而在于远。我知道 ...

细细读了云龙老师的帖子;在这坛子里真得是“有龙则灵!”二个字“精彩!”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4 20:07
致真 发表于 2013-2-4 19:52
细细读了云龙老师的帖子;在这坛子里真得是“有龙则灵!”二个字“精彩!”

...




      谢谢致真兄读帖,我可不是什么真龙能“龙腾天庭”,我只是“叶公好龙”,即壁上画龙,作张牙舞爪状,可观不可飞也。

作者: 骑单车    时间: 2013-2-4 20:19
欣闻云龙老师率众小轮车友走出雾霾所笼罩,游山访幽,探寻早春的气息,使我如沐春光,陶醉不已。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4 20:23
骑单车 发表于 2013-2-4 20:19
欣闻云龙老师率众小轮车友走出雾霾所笼罩,游山访幽,探寻早春的气息,使我如沐春光,陶醉不已。   
   
...

骑单车兄,春天来了,应该活动和活动身子骨了。
作者: 骑单车    时间: 2013-2-4 20:53
云龙老师车技一流,视野独到,行文华丽,配上精彩图片解说,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最后在枫泾寻春之旅行将结束时,春天找到了。它不在岸边随风摇曳的柳条里,而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墙角里,它顽强地生长着,牢牢地抓住墙皮,吮吸着从墙皮里渗出来的碱性分泌物,满身的绿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即便是寒冬也不能使它屈服,向这一片绿脱帽致敬!-----云龙老师这张照片超越了大师之作!意境深远!予人启迪!我们孜孜以求的难道不应该是那片顽强的绿吗?!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4 21:11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2-4 21:16 编辑
骑单车 发表于 2013-2-4 20:53
云龙老师车技一流,视野独到,行文华丽,配上精彩图片解说,高潮迭起,引人入胜,最后在枫泾寻春之旅行将结 ...





      单车兄过奖了。
    我认为有时候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以小见大,也就是常说的“滴水见沧海”。心情忧郁的人是“满目春色不见春”,关键是要心理健康,心中长驻一抹绿,享受着春天带给人的愉悦,你便不会过早地老去。






作者: 派普    时间: 2013-2-5 00:16
云龙 发表于 2013-2-4 15:12
酒仙车友,原本想在枫泾与你同品枫泾黄酒,想不到你勒转马头骑往嘉善方向去了,只得作罢, ...

一定参加!
作者: speedattack    时间: 2013-2-5 00:22
本帖最后由 speedattack 于 2013-2-5 00:36 编辑
云龙 发表于 2013-2-4 21:11
单车兄过奖了。
    我认为有时候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以小见大,也就是常说的“滴水见沧海 ...


是的,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总觉得自己该这样,不该那样,超强的从众心理,就怕有点不同成为别人的笑话,所以很容易老去,所以一下子就能猜出他的年龄,我称之为“格式化人生轨迹”
我爸有相当一段话时间总说“你一定要服老,不可以不服老”我笑笑不对话,我知道他认定的就不会变,
但有一日他说看了一位老教授接受采访时说“豁然开朗,说要忘却年龄,忘却病痛,忘却心烦之事”
这才停止说要服老的话,唉,拜托有点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好不好,

我骑躺车出去也经常听到别人因为的出现而发出的笑声,一开始也很不是滋味,但求自己骑得舒服就好,
之后经过次数多了,别人的笑声自然也少了,只要你出场率够高,持续的时间够长,众人自然会了解你的出现绝不是为了秀,而是真实的自我的需要,当然也因此感化众人,不再让人觉得你的出现有怪怪的感觉,
次数多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习惯了,所以时间久了,觉得怎么听不到笑声了,还有点怪怪了,呵呵,但其实已经被周遭接受了,

当然也有我尽兴驰骋的时候,别人投来诧异、惊愕、羡慕的目光,“这个车尽然可以这么快!”摇下车窗对你拍照,
但那些都只是浮云,看着天空与地面交接的前方,继续加速......................


作者: 逆光    时间: 2013-2-5 05:58
云龙前辈词句华美而不张扬,见解独到而不做作,对骑友更是关爱和激励。如果能恢复良好下次参加老师的活动。这次同一天去了天荒坪。领略了蜿蜒攀爬在绝望于希望交替下的兴奋。下次希望由老师领队去
作者: 六道    时间: 2013-2-5 08:29
很遗憾没有同去,但是看到如此图文并茂,犹如身临其境;很庆幸没有同去,按照云龙老师的速度,我会是第一个被拉爆的。。。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5 10:17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2-5 12:10 编辑
派普 发表于 2013-2-5 00:16
一定参加!





        下次活动将是公路车的大集结,北上骑往长江,行程300公里,当日往返,巡航速度初步设定在40以上。
    新江湾城绕圈的公路帮将是这次活动的主力军,除此外新兴崛起的、以黑衣为首的松浦三桥的公路帮亦实力超强,到那天可不要把我拉爆额。

    以前我拉练江阴一日往返(400公里)经常贴着长江边的大堤骑行,那里路面极佳,而且极少有汽车通行,一路的江滩湿地,因此空气十分清新,很适宜公路车拉练。
   
    下面发一些有关长江出海口的路况及景色图片,先睹为快。















[attach]654442[/attach]


























[attach]654453[/attach]




[attach]654452[/attach]




[attach]654451[/attach]










[attach]654463[/attach]



































































      

1218778778311.jpg (57.16 KB, 下载次数: 23)

1218778778311.jpg

shuicaodeb_4616502_3311104_m.jpg (44.1 KB, 下载次数: 21)

shuicaodeb_4616502_3311104_m.jpg

Zllz7f6i68915.jpg (72.52 KB, 下载次数: 22)

Zllz7f6i68915.jpg

x6M9Ym6136727.jpg (62.95 KB, 下载次数: 25)

x6M9Ym6136727.jpg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5 10:43
本帖最后由 云龙 于 2013-2-5 11:34 编辑
逆光 发表于 2013-2-5 05:58
云龙前辈词句华美而不张扬,见解独到而不做作,对骑友更是关爱和激励。如果能恢复良好下次参加老师的活动。 ...





       逆光兄,这次枫泾行没有你的参加甚为遗憾,得知你那天到了天荒坪,那个地方前些年常去,已经觉得不够刺激了,感觉它只是一个小土坡而已。如今开始向更远更高更险的山峰进军,从绝望中寻找登顶冲坡的快感,体验生命的力度。建议你有可能的话到皖南的山区转转,那里的原风景让人心醉,而艰难的上山路却令人心碎!巨大的反差会给你的肉体和精神上带来别样的感受。
    欢迎你参加接下来的“骑向长江出海口”公路车大集结超强度活动。

    下面发几张安徽白际公路及狮石公路的图片:









































作者: 独行骑游者    时间: 2013-2-5 11:00

作者: 河流山川    时间: 2013-2-5 11:38
好文  好图  好活动。。。。
作者: MR.XU    时间: 2013-2-7 15:18
lz 好文采~~
作者: Libing    时间: 2013-2-8 18:14
内容1闲来无事,小年夜拜读云龙大哥的游记,图文并茂,情真意切,对广大车迷来说,何尝不是骑行的最高境界,更是骑行的真谛所在,屋外大雪纷飞,可心中却热血沸腾,虽无大哥的文韬武略,却也有些匹夫之勇,改天拉练若不嫌弃,带小弟一游。祝大哥新年愉快,龙马精神…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8 19:27
Libing 发表于 2013-2-8 18:14
内容1闲来无事,小年夜拜读云龙大哥的游记,图文并茂,情真意切,对广大车迷来说,何尝不是骑行的最高境界 ...

   



     众所皆知老李平时为人低调,骑车训练极为刻苦,近几年来车技和体能大幅提升,潜力无限。本次活动限于小轮车,故没通知与你。
    过年又将进行一次公路车大集结,活动主题为“骑往长江出海口”,一日往返300公里,强度很高,很适合你,届时还望参加为盼。
   
祝您新年快乐!同祝论坛里的车友们春节愉快!


作者: 骑游迷    时间: 2013-2-8 21:06
云龙老师:骑游枫泾照片光彩夺目,文章味道精彩。图文并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想跟没有这样速度。

   祝您新年快乐!笑口常开,健康快乐。
作者: 乱世庸人    时间: 2013-2-10 22:37
好图好文~酣畅流转,而又意犹未尽~太赞的游记~心向往之~赞~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3-2-14 23:49
看云龙兄的游记真的很好看,图文并茂,是一种享受,云龙兄是好榜样,永远是那样生龙活虎的
作者: 云龙    时间: 2013-2-16 00:05
幽灵 发表于 2013-2-14 23:49
看云龙兄的游记真的很好看,图文并茂,是一种享受,云龙兄是好榜样,永远是那样生龙活虎的 ...



谢谢幽灵溢美之辞,蛇年伊始,你又有何大动作?我知道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作者: 幽灵    时间: 2013-2-16 23:15
云龙 发表于 2013-2-16 00:05
谢谢幽灵溢美之辞,蛇年伊始,你又有何大动作?我知道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

好久没骑长途了,现在各种事情也忙,但是骑车还是要忙里偷闲玩玩的,希望以后可以有时间跑远点玩玩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