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探访旧青浦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2-1 20:25
标题: 探访旧青浦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2-1 20:29 编辑


探访旧青浦
当年青浦县的县城在何处?不在当今青浦区城里,而在北面纪鹤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庄,地图上标记“旧青浦”是也。130日我们骑车去看个究竟。
沿纪鹤公路西行,见一青龙寺指示牌,有一条青龙公路南去成丁字状,南望隐约可见青龙寺和青龙塔,继续朝西,在通波塘桥东,一条狭狭的机耕路向北,一干人马骑车长驱直入,这里现在叫陈岳村,很普通的一个村落,一条小路蜿蜒向北,宽宽窄窄,高高低低,路是水泥砌起的,两旁的屋子大都也是水泥砌起的,与一般农舍并无两样。








DSCF3759.JPG (72.72 KB, 下载次数: 1)

DSCF3759.JPG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2-1 20:33
骑着骑着不久就看到脚下的路变成青石板的了,这应该是青浦旧镇留下的。明嘉靖年间析华亭和上海两县五乡置青浦县时,县治就设这里,直到嘉靖年废县。当明万历时重新置县时,县城便移至了唐行镇(今青浦镇)。忽忽460余年,世事沧桑,看着狭窄的街巷,破败陈旧的屋舍寥寥无几的行人,怎么也不能把这里与富甲一方的青浦县城连在一起。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2-1 20:38
阿康 发表于 2013-2-1 20:33
骑着骑着不久就看到脚下的路变成青石板的了,这应该是青浦旧镇留下的。明嘉靖年间析华亭和上海两县五乡置青 ...

这个叫陈岳的地方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小村庄,行政上归白鹤镇塘湾村管,身价掉了好几个级别!
这座桥就是青龙镇的进口,看上去相当破败了,站在桥上向西看去,通波塘上水面狭窄污秽不堪,向东看去,就如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只旧船也不知在此泊了多少年。过了水泥桥就是老街。然而当时唐朝,沿着吴淞江(苏州河),青龙镇是个繁华之地,那时候的青龙港口,也像现在的黄浦江上一样,停满了来自各地的船只,等待着去往海外的日本和新罗,江南的苏州和泉州。实际上,上海这个城市恰恰是从从这里开始“起航”了。
老街狭窄,抬头从两旁的店铺向上看去,空中只留一线天,建筑物大多呈颓败状,墙面斑驳,有些青砖屑粉脱落,门窗更是难以关拢,即便关上,缝隙也很大,倒是格子雕花的窗户,依旧还露出往昔的荣耀;与墙面、门窗不堪岁月侵蚀不同,用条石铺设的街道,尽管供无数人践踏,但还是坚硬无比,不改风范,它努力从两边的现代水门汀路面中间凸现出来,告诉人们它曾经的繁华与尊严。老街下面还有一层老街,上面的是明代的,下面的是宋代的,老乡说,那是个传说。老街弯弯曲曲,悠悠长长,许多人依旧在沿街的老房子里开店经商,饮食店、茶馆、棋牌室、食品店、理发店、百货店、菜店、鱼店、肉店应有尽有,只是人迹寥寥。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2-1 20:44
阿康 发表于 2013-2-1 20:38
这个叫陈岳的地方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小村庄,行政上归白鹤镇塘湾村管,身价掉了好几个级别!    这座桥就是 ...

肉店门口老者介绍,这里是青浦老县城青龙镇,三国时孙权造青龙战舰,驻扎此地,所以叫青龙镇。青龙镇北扼吴淞江,由渔事而形成集镇,由集镇又成港口,随着吴淞江上游的太湖地区开发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了上海地区最早的内外贸易集散地,由此也成了最早的上海海港。至今,民间尚有“先有青龙港,后有上海浦”的谚语。今村子西面那条名老通波塘的河流,当年就叫青龙江(浦),青浦县名的来历就是这条青龙江。怪不得,青浦,青浦,源自青龙江!
据历史记载,宋朝是青龙镇的鼎盛时期。那时,青龙镇被叫做“小杭州”,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十三寺院,七塔,三亭。一个坊,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街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青浦建县时,县治就设于此地,当时烟火万家,街市繁盛,后因倭寇侵入,新建的青浦县无城池可守,遭到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待戚继光抗倭见效,重建青浦县时,县商业中心己移至于唐行镇(现在的青浦镇)一带,新县治遂也废旧移新。因为吴淞江的改道和淤积,当时这里不再是合适的出海口的时候,青龙镇逐渐衰落。倭寇回来放的这一把火,更使青龙镇加速蜕变成一个废败的村庄。只有镇南的青龙寺、青龙塔,还有几不可辨的街道遗迹,说着旧时唐宋的繁荣。

DSCF3766.JPG (52.61 KB, 下载次数: 0)

DSCF3766.JPG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2-1 20:50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2-1 20:51 编辑
阿康 发表于 2013-2-1 20:44
肉店门口老者介绍,这里是青浦老县城青龙镇,三国时孙权造青龙战舰,驻扎此地,所以叫青龙镇。青龙镇北扼 ...


这所有点年份的老屋引起大家兴趣。屋里家具凌乱,透过天井,后屋老灶上热气腾腾,案桌上摆了几排热水瓶,进屋看看。一大妈迎上来,听清来意,似乎很高兴,兴致勃勃介绍起来——这房子有两三百年了,同济大学的教授多次带学生来画呀拍呀,房主人在外赚大钱发得不得了,叫我在此看看房子,我开个棋牌室,在此烧点开水,做做蒸糕,昨天做了20几只,还剩一只,我赶紧说我留下了……这糕又大又沉,22元吃个青浦土味,值了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3-2-1 21:48

作者: 晨露嫣然    时间: 2013-2-1 23:43
值得去探访一次
作者: 阿康    时间: 2013-2-2 08:32
本帖最后由 阿康 于 2013-2-2 09:09 编辑
晨露嫣然 发表于 2013-2-1 23:43
值得去探访一次


未经保护的老镇比经过保护开发的有味道,可惜这样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谢谢关注。

青龙镇的镇尾有座不其眼的小石桥,名字很大气“起龙桥”。据说当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在这里看风景优美,就下船在桥上徘徊。桥边这座矮房据说是城隍庙的遗址,但无论从那个方向看,都看不出半点城隍庙的样子来。四周用篱笆拦起,房子显然多次修葺,大门紧锁,不过外墙上有一幅标语十分醒目:“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旁有石碑,标明这是19451013新四军浙东纵队在谭启龙的率领下“北撤”时留下的,现为青浦县级文物保护。堂堂几百年的旧县治竟然只留下这么块文物保护碑,有点八卦。这条标语其实与旧青浦的历史并无多大关系,但能看到六十八年前的标语很是不易,意味着旧青浦已经被这个时代抛弃很久很久了。村里老人说,村北原有一座酒瓶山,相传是宋朝韩世忠犒劳军队时,将士们用喝剩的酒瓶垒成。这几年文物贩子以几百元的价格收购酒瓶,酒瓶山也被发财心切的人挖平了……这大概也是个传说











一百多米长的老街很快走完,老佟几个顺街跑到远处蔬菜大棚那儿,我赶忙追上去大叫,你们出城太远了,赶快回来……这个小城的原型在不远的青浦博物馆还能看到:喧嚣的市井,如林的舟楫,各色的华夷客商,完备的管理机构,在半个多小时跑到当今青浦城里,却可以做一次几百年的历史穿越。











走在旧县治的老街上,脚踏条石铺的老路,心中有说不尽的感慨。世事沧桑,一个曾经热闹的县城,居然默不作声地仰面静躺在村庄里,这里面有说不完的故事。村里的人说起旧青浦老县治,神色平静,胸无半点波澜,好像这个普通村庄和别的村庄没啥两样。一个村庄里隐藏着这些历史,就像一个人守着一大笔财富,村里人却习以为常,不事张扬,与时下一些地方为开发旅游博名逐利,动辄傍名人打虚晃为已的恶习相比,陈岳村民的淡定淳朴,由此可见。我想,旧青浦的衰弱也许对这里是件好事,看到如今一些古镇古村过度开发过度喧嚣,才知道安静是那么的难得

DSCF3780.JPG (54.88 KB, 下载次数: 0)

DSCF3780.JPG

作者: 控江老丁2    时间: 2013-2-2 10:35
文笔精彩、故地重游---------





作者: 春天chuntian    时间: 2013-2-2 11:03
还是阿康叙述的详细精湛,旧时的历史故事让人了解深刻,时代变迁演示城乡变化又值得一游。
谢谢阿康。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3-2-2 18:49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2-2 11:03
还是阿康叙述的详细精湛,旧时的历史故事让人了解深刻,时代变迁演示城乡变化又值得一游。
谢谢阿康。
     ...

让人了解深刻———谢谢阿康
作者: 大顺    时间: 2013-2-3 09:47
春天chuntian 发表于 2013-2-2 11:03
还是阿康叙述的详细精湛,旧时的历史故事让人了解深刻,时代变迁演示城乡变化又值得一游。
谢谢阿康。
     ...

谢谢楼主!骑游后再看帖,真是长知识。青浦镇历史悠远,大上海原来只是个海,后来变成滩所以叫上海滩,是吗?
作者: 老蟹精    时间: 2013-2-3 19:41
阿康兄又在给我们上历史课了,太精彩了!谢谢!
作者: 独行骑游者    时间: 2013-2-4 10:35

作者: dioshining    时间: 2013-2-12 23:12
不见当年好风光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