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单人独车游枫泾、金山农民画村 [打印本页]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0-31 10:46
标题: 单人独车游枫泾、金山农民画村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21:48 编辑
这段时间,因家中琐事较多,参加集合点的活动少了,骨架开始松动了。10月28日得到一整天空闲的时间,就琢磨着到那里去骑游了。早晨醒来时,突然想:自己一人到枫泾去,好好地玩一趟。以前参加大部队的骑游,因为大家骑游已经多年了,每个景点都是多次来到过,没有兴趣游玩,基本上就是“到此一游”之类, 骑到目的地后稍事休息后就返回了,而自己则刚到上海,对于每个骑游目的地都有深厚的兴趣,很想深入的游玩。今天自己一人出去就是个好机会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游玩了。说走就走。早晨五点醒来,洗漱完毕就出发了,到小区门口看钟,5:45
虽然天亮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路还是有点暗,上路之前,检查下前灯,以备不时之需
莘松路的麦当劳店前例行的休息点,这是今天的早餐,玉米馒头和豆浆
太阳出来了,可仍然是羞嗒嗒地不肯真容,开始以为是大雾,后来才知道,这是“污”不是雾,冷空气下来后,阴霾占据了整个天空,这汽车尾气造成的PM2.5对人们的危害真是到处都有,看来低碳环保出行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这张本来是想把太阳拍也路灯,可那灰蒙蒙的太阳光下,照相机的屏幕看不清楚,也就拍成了这个样子
到佘山了,太阳还是深藏在阴霾后面,再拍一张
过了沈巷,到朱枫公路,看到这个牌子,到了上海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这里可是上海人的水缸哦,千万不要往自己吃的水缸里乱扔东西,要保户好这里的环境
到朱枫公路,阴霾更浓了,为了安全,打开了头盔上和车架上的警示灯,让后面的来车能更早地看到他的前面有我这么一个人在骑车
-
nEO_IMG_IMG_2758.jpg
(263.57 KB, 下载次数: 7)
作者: 拼命25公里 时间: 2012-10-31 10: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童心未泯 时间: 2012-10-31 11:08
师傅独自骑游精神可嘉
作者: 左寻 时间: 2012-10-31 11:18
未改欧亚马AX1,楼主再加上那么多装备,这车是要超过20kg了~~
作者: 蜥蜴 时间: 2012-10-31 11:38
坐等继续上图。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0-31 11:53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9 22:47 编辑
过太浦河大桥,感觉这河里怎么空荡荡的,哦,因为阴霾的天气,河面上雾气浓浓,原先繁忙的航船停驶了,难怪感觉有点异样。这水面上那么多的水葫芦,虽然它不是污染物,相反还有点净水的作用,可漂满了河面,心理上总是觉得有点别扭。
路边有树下的蒲公英,长得蛮大的
到了金山地界,这里的农业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了,看,这田间的机耕道路这么宽,而且还是水泥的,比我们福建农村的道路还高级。
农民们在田间收获毛豆,偷拍一张
“鸣哇!鸣哇!”刺耳的警报声由远而近传来,一车辆消防车响着警报过来,也许是那个地方又出交通事故急着去抢救了。这汽车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更多的空气污染,而且也带来了更多的生命消失,但愿老天爷能保佑那些受伤的人们。
稻田里成熟的水稻正等着收割,农民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这块是收割完的水稻田,看来是用全喂入式的收割机割的,稻草全粉碎了,埋入地里,是天然的、无污染的好肥料。
这是用半喂入收割机收割的,稻草完整地保留下来,可另作他用
拖拉机正在欢快地犁田,为耕种下一茬作物做准备
看到这拖拉机,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涌上心头,下到田里拍上几张照片,在福建,因为地处山区,只能小型拖拉机来犁田,这种大型拖拉机是施展不开的。
-
nEO_IMG_IMG_2777.jpg
(299.98 KB, 下载次数: 11)
作者: 嵖岈石猴 时间: 2012-10-31 12:14
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幽默。期待下文……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2-10-31 12:25
作者: cycdnr 时间: 2012-10-31 14:03
农业现代化不错!
我家山区,只能人工耕作!
作者: 山海虎 时间: 2012-10-31 14:07
顶。喜欢就不需要理由
作者: 桂林山水 时间: 2012-10-31 14:10
好游记!赞一个!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0-31 15:03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9 22:57 编辑
啰嗦了半天,还没进入实质性的内容,请大家原谅。现在继续上图
过大蒸港桥,这桥面正大修,工人们紧张地施工
终于到枫泾籍深厚吴越文化底蕴受领上海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的枫泾古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由于地跨吴越两界,素有吴越古镇的美名。元末明初时便被列为江南四大名镇之一,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她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古镇的街景
小桥
河港里,清洁工人们驾驶着小船在清理河面的垃圾,心里道声“你们辛苦了,可爱的环卫工人”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0-31 15:32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0 09:08 编辑
这条沿着小河逶迤而去的青枫街叫做枫溪长廊
致和桥,桥旁边的碑文为:
致和桥 因旁有圣堂,故俗称圣堂桥,石拱桥,始建于元代致和年[一三二八年],明宣德七年[一四三二年]顾文昺重修东桥堍。后新都人程汝魁、程汝才、孙毓华捐资,改东桥堍为南北向石阶,民国期间,里人改石阶为平坡至今。
致和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在桥下面的石头上还可以看到雕刻的双龙戏珠图呢!致和桥建于元朝致和年(1328年)而名,离现在已经有六百七十七年的历史了。它位于枫泾镇南北市河中段,因为靠近古圣堂,又称圣堂桥。
据老一辈人说,致和桥上建一座小庙,逢年过年非常热闹。老的烧香,看戏文,小的提灯玩耍。夫妻为了祈求佛祖保佑,夫妻恩爱,经常双双在这儿朝拜,一步三拜,表示虔诚。听说朝拜过的夫妻都很恩爱,所以桥的每个台阶都非常宽,是用两块石头拼起来的,意思是夫妻石。还听说,如果想离婚的夫妻到这儿拜拜,也就不想离婚了。看来,致和桥真是连接和和美美的桥呀!
致和桥边的“得泉亭”关于它有这么一个传说。
明代,镇上有一户姓顾的人家,历来都行善积德,颇有声望。明景泰元年(西元1450年)顾家秀才顾文昺出资整理致和桥东地面时,挖出了一些铜钱,他认为这些钱乃是天赐之物,万万不可独占,必须与乡邻共享,造福众人方可。
挖出钱的地方,也就是致和桥东原有一口枯井,为了能使大家都能够重新饮用到清洌的甘泉,于是他就把那口枯井疏浚一新,让人免费使用,同时还在井上修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得泉亭”。“得泉亭”,一语双关:因为在古代“泉”也是钱币的代称,所以“得泉”既可以指挖到钱币,又可以说引来甘泉。说也奇怪,这口枯竭多年的古井,疏通后竟然水质清甜甘洌,水源茂盛。
因为过去此地是交通要道来往的人流繁多,有些人逗留的时间长,一口井来不及供应,为了多做善事,所以他在亭子附近又打了六口井,方便来往路人取用,以解疲劳。而且顾文昺是敬神之人,为了达到古人相信的“天人感应”的效果,这七口井按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且井井相通,井水全都甘甜可口,故而人称“七星井”。当地还有传说认为:顾文昺的善举感动了天上的七星,七星施仙法让每口井都有不同的特效,有的可以使身体健康,有的可以祛病消灾。
清咸丰三年(西元1853年)得泉亭毁于战争。光绪三年(西元1877年)顾氏后裔顾志奎重建了得泉亭,民国期间,又被战火所毁。后在原址上又复建。今日的得泉亭虽然已是重建之物,然而它所纪念的古人那种敬仰神灵,不贪钱财,行善积德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后人继承的。
重修“得泉亭”的碑文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0-31 16:04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0-31 16:19 编辑
瑞虹桥又称虹桥,是明代所建的一座石拦平板桥。桥不长也不高,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因为在这里爆发了一次“虹桥血案”而被广泛关注。
康熙初年,枫泾镇上布局林立,布局所雇佣的染匠、砑匠大都是江宁人,有数百人。日子一长,这些打工的不堪忍受作坊主和官府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再加上与当地黎民、缙绅的不和,矛盾日益加深,尖锐。终于他们集体罢工。作坊主联合官府、缙绅在虹桥一带进行镇压。在康熙22年(1683年)数百名染匠、砑匠在瑞桥边几乎全部被杀死,尸体遍地,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只有十多名砑匠幸免逃生。不久,死难者家属数百人,白布扎在头上,从江宁赶到枫泾,手拿刀具、木棍决心复仇。经过多次交涉,最后拿到抚恤金,事情才平息下来。后来,在圣堂弄内立碑纪念此案,这就是“虹桥惨案”。这一事件曾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介绍,于是瑞虹桥也被载入史册。
桥旁边的碑文
瑞虹桥,俗称[虹桥],石栏平板桥,明代建,清康熙初,曾在这里发生枫泾布局所雇染匠江宁人与当地里民、缙绅叫歇殴斗的虹桥惨案,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称之为“中国最早的工人是罢工运动”。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为此立案碑。
走过瑞虹桥,前面正在道路施工,不便通行,问了别人,再往前也没有什么景点可看了,就回头了,走到青枫街路口,看到台阶有的石板条还有这东西,把它拍了下来,估计这石板条原先是在什么地方放置的,而现在却成了人们脚踏的台阶,而那石板原先可能的文字,估计是被埋没在地下的那一面了,也许到某个时候,道路改造时,这块被人们重新挖起,又会有人欢呼“发现了重大历史秘密”。
沿着枫溪长廊继续往东,来到了这著名的吴越界韵,关于这个界碑,还有一大段的故事可说:
原界河位于枫泾中部,枫泾古镇起元时就相约俗成,明宣德五年(1430年)被官定为南北镇的分界河;1951年,南镇并入北镇,南北统一,但界河的历史痕迹犹存。枫泾镇内的界河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分界之河,枫泾由于地跨吴越两界,素有吴越古镇的美名,又称为“吴越名镇”、“吴跟越角”。历史上枫泾以河分为南镇和北镇。自明宣德五年(1430年)建立嘉善县起,以枫泾玉虚观北侧的东西市河为界,将古镇一分为二,行政上采取南北分治,南属浙江,北属江苏。至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华亭县的西南境建立娄县,枫泾仍以界河为南北分界,北镇属于松江府的娄县,南镇不变。一直到1951年3月19日,枫泾的南镇并入北镇,枫泾镇才结束漫长的分治历史,全镇统属松江县管辖。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界河东头原来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桥,叫界河桥,连接枫泾镇中心的中大街和南大街。1965年,由于城镇建设需要,界河东段被填,界河桥也被拆除。2006年2月,枫泾镇为进一步发展金山枫泾古镇旅游业,决定重新打造吴越界河。后开挖界河,并在原址恢复界河桥。现在看到的吴越界河景区的除了有水乡风味外,还体现“界”的独特性,赋予吴越文化深刻内涵。“吴越界韵”成为古镇枫泾十景之一。
界韵对面的壁画
作者: 蜥蜴 时间: 2012-10-31 16:40
谢谢精彩PP,得暇定亲临一睹。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10-31 16:58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0-31 17:00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0-31 17:00 编辑
游记尚未写完,敬请耐心等候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0-31 17:34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2-10-31 17:00
游记尚未写完,敬请耐心等候
不错,蛮有味道的,观察的比我详细多了。看来找个时间还得去补上一课。
作者: 孤独狼 时间: 2012-10-31 17:51
不错!不错!很有深度。
作者: 蜥蜴 时间: 2012-10-31 19:32
这个砖雕照壁原以为是个老古董,后来在浦东的“浦东老宅”里也看到一座一模一样的。原来是个新玩意。
作者: 牛莽 时间: 2012-10-31 21:06
很有滋味的单人独行!
作者: aabcdef 时间: 2012-10-31 22:24
大家骑车是好,汽车沒人买GDP这么上,最关健是官上不起了,改变思路,什么都看懂了.你想骑车,他想当官.再可以想的深一层.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0:54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0:55 编辑
继续游枫泾,因琐事较多,发帖不及时,耽误了各位看官,在此表示歉意。
沿枫溪长廊继续向东,来到一家烧卖店,肚也有点饿,就坐了下来,买了一碗榨菜肉丝面,才五元钱,有点吃惊,在旅游景区里的东西奇贵,是普遍的现象,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吃到五元钱一碗的面条,服务员端上来一看,量还是蛮足的。
店里悬挂着老板与明星们的合影,以显示该店的人气
墙上的书法,显示着烧卖店的文化氛围
墙上价格表,没有一样超过十元的,可以看得出店里食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
五元一碗的肉丝面,量很足,对于我这样的肚量,还是够的
枫溪长廊走到尽头,路牌却变成了文中路,不知这是从那处地方算起的
走完了枫溪长廊,就来到了闻名的枫泾三桥,枫泾三桥是枫泾南北、东西市河交叉口的一个景观,它由北丰桥、竹行桥、清风桥组成,这三桥的桥名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和全国著名的书法家黄苗子所题写的。在三桥的旁边还有一座清风阁茶楼,这里的清风桥、清风阁名称的由来都是因为在宋代时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叫陈舜俞,他不仅为人清廉,而且当他弃官隐居来到枫泾后,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仰其清风亮节还把当时的镇名改为了清枫泾。
北丰桥原名通津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2004年改建更名为北丰桥。竹行桥原名登云桥,建于明代,2004年改建更名为竹行桥。
清风桥原名工农桥,建于1974年,2004年改建更名为清风桥。
枫泾三桥景观区尚有清风阁茶楼、望江亭、三桥广场、三桥里商品市场,老街特色小吃是赏景休闲的极好场所。
在枫泾三桥的位置,因普通相机根本就拍不出三座的全景,到网上搜来了二张照片,各位看官请将就。如果此照片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那请给予告知,本人立即将其删除
这是我拍的竹行桥
从另个角度拍的竹行桥
清风桥
北丰桥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2:06
没有过竹行桥到那立有“枫泾三桥”石碑的广场,而是继续沿着生产街往前走,这里是店铺林立的美食小街
生产街的尽头是泰平桥,
泰平桥下,是东区火政会旧址
它是民国期间枫泾东区火政会所在地。这是上海地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一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大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揿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
当时的消防车
消防工具
当时枫泾镇上火灾较多,救火人员常有牺牲或受伤。1926年,为纪念历次救火中牺牲的勇士,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这是上海郊区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金山区文物。因时间关系,没有去实地参观这座塔,但旧址里有这座塔的模型
当时消防用的电话
消防警钟
旧址门口有一石碑,上面写的是上海现存的仅有一艘消防艇的说明,可是河里却见不到这艘消防艇的踪影,甚是可惜
作者: 路页 时间: 2012-11-1 12:15
枫泾深度行。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2:29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7:35 编辑
过了泰平桥,来到了古戏台前,看到这似曾相似的戏台、桌椅,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家乡看戏的情景。戏台的后方的一张桌子上,一桌的小朋友正在吃饭,也许是学校的老师们带着他们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看到们也许是饿了,一个个狼吞虎咽似的,胃口特别好。
离开了古戏台,来到了人民公社旧址,有人把守大门。由于自己一人,一则车子停放的安全问题,二则是对于售票的景点,我也是与大伙一样不喜欢卖票的地方,也就没有进去参观了
拍了二张照片
这些字是用啥玩艺做成的呢?请猜猜看
光看那个牌子上的字,是猜不出用什么东西做,再看这一张,就能明白吧?
还是不知道,那请看这个吧
猜对了吗?是用知了做的字,有创意吧!
在北丰桥下这个石碑,我不知道是念“桥湾里”还是读作“湾里桥”
桥边有一株这种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植物,记得小时候经常摘它的小果实挤出里面紫色的汁液涂在小手上玩,看到这株植物,又让我想起了那无忧无虑、充满欢乐的童年
前往施王庙的小街
施王庙,要买门票才能进去,感觉这种现象是我们社会的悲唉呢,还是普通老百姓的悲唉?要去瞻仰历史英雄,要去谒拜菩萨,还得行贿才进门施王庙建于明万历七年(157年)。施王其名叫施全,施全历史上实有其人。宋高宗时任殿前司军校,民间唱本称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飞手下的护国大将军。岳飞遇害风波亭后,施全曾乔装打扮潜人相府,行刺秦桧未成,离京回乡。后朝廷册封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带,为金山及相邻浙江一带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另外一种说法,说他趁秦桧退朝时刺杀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桧分肢杀害于市中。由于他继承了岳家军精忠报国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被加封为“靖江王”。
枫泾百姓为纪念施全,在明万历七年募白银400两;在枫泾北栅建造了施王庙。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两侧立有石马,中殿左右放置两条木船,后殿为主殿,楼下供奉施全和夫人塑像,楼上设精雕木床,是施工卧室。边上还有供道士起居的生活用房10余间。施王庙前还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桥,称施王桥(现已重建)。整个施王庙占地3 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一带规模较大的道教官观。从清朝中叶开始,为纪念施全八月初二日生日,开始举行施王老爷神诞赛会。赛会时节远近数十里乡民都赶来枫泾看庙会,十分热闹。赛会有施老爷“开光”、出巡、摇梢船、放焰火、踩高跷、演大戏等节目,一般要延续两到三天。到清朝末年,由于城隍庙赛会的衰落,施王庙赛会成为枫泾一年中最热闹的庙会。
施王庙往东是丁聪漫画馆,在一条小巷子里,担心自行车的停放,在巷口张望下,就没有进去,感兴趣的人,可以进去参观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2:33
对不起,有事先离开,下午继续上照片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1 12:49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11-1 17:21 编辑
枫泾这 一趟跑的,整出个枫泾专家,就是导游也导不出这些道道哇。
一个字:值!二个字:值了!!三个字:太值了!!!
作者: robbinzhang 时间: 2012-11-1 16:12
要买门票吗?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7:06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7:37 编辑
继续上照片
在丁聪漫画馆小巷口,我看到了这样的东西,象棉花吧,但感觉有点脏,不象我以前见过的棉花,以为是废弃的棉花,可废弃的东西为什么还放在这里晒太阳呢?心中一阵猜测,没有得到答案。后来,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整株的棉花,才明白了,这是刚摘下来,没有加工过的棉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
从另一条小巷子进去,又看到了另一座桥施王桥,这桥应该与施王庙有瓜联吧,从网络上找不到此桥的传说
桥中央的圆形花饰
来到了清风桥
从桥上远望
桥下的枫泾三桥广场(我给起的名字,因为不知道如何称呼这个地方)
广场边的12根栏杆上雕刻了12生肖的图案,太多了,就不一一贴上来,这是第一个栏杆上的生肖子鼠
过了三桥广场,继续往前走,看到有这么一个牌楼,将其拍了下来,也没有进去看看
作者: badboyme 时间: 2012-11-1 17:36
不知山地好不好走~~考虑走一趟
作者: badboyme 时间: 2012-11-1 17:46
badboyme 发表于 2012-11-1 17:36
不知山地好不好走~~考虑走一趟
多谢告知!!
作者: gujunlei0527 时间: 2012-11-1 18:21
楼主好耐力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8:51
时间已接近了正午,虽然还想再去看看没有看到的风景,但考虑到回去还有60多公里的路程,只好忍痛割爱了,扭头返回了。没想到这一提早返程,却让我有时间到一个更精彩的地方游走了一趟,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早上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牌楼,当时一心想着去枫泾,对此没有心动,现在回家了,而且时间还早,心想:反正时间够用,就进去看看吧,也不枉来此一趟。就拐了进去。没想到却发现了另一精彩去处。这就是著名的金山农民画村,早在很多年以前,就闻知了金山农民画的大名,没想到今天能亲眼一观,也是幸事啊!
从中洪路进去,能看到这农民画村的大门,原来这里是卖门票的呀!
到了这里,本想就此打道回府,可心有不甘,既然来了,总要看个究竟吧,绕过这个大门就继续往前走,没想到这一绕,真的被我给绕了进去,收费景点边的村庄,上面画了农民画
不在景点内的农民家庭,里面也有人在画画
看到那条绿荫道了吗?我就是从那里绕进去的
村庄中有这么一座木桥,过了木桥,就到那林荫道口
这条林荫道 叫六艺屋里文化街,进去就是景点的后门
-
nEO_IMG_IMG_2926.jpg
(299.29 KB, 下载次数: 9)
-
nEO_IMG_IMG_2925.jpg
(286.54 KB, 下载次数: 8)
-
nEO_IMG_IMG_2927.jpg
(282.02 KB, 下载次数: 10)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8:56
看到林荫道尽头有道铁门开着,就试探着走了过去,门口有一牌子写着“无票者请勿进入”,可探头一看,里面没有人,进还是不进,在门口犹豫了一阵,就壮着胆子进去,进去一看,别有一番洞天哦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19:07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19:10 编辑
画村风光,能在这幽静的环境里生活,那真的是神仙过的日子呀!
有的画室门口还晒着一些刚收成的农作物
这位画家在收拾小红豆
出了画村,在马路边终于看到了一小片的棉花地,见识着了真正的棉花植株,可那花朵为什么会有二种颜色呢?
作者: 朝山暮水 时间: 2012-11-1 19:32
已骑游了好几年经过枫泾好几趟但就是还没进去看过向往已久的古镇今欣赏了楼主的骑游记更勾起了心中遗憾向楼主学习该去则去了却心愿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1 21:43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11-1 21:51 编辑
游玩结束了,是该回家了,本着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在叶新公路路口,就右转,走叶新公路,进去之后,才感受到这条道路有点窄,车辆比较多,对骑车人来说,与朱枫公路有分隔的非机动车道来说危险性比较大,不过既然来了,只好继续往前走了。
这是金山和松江的分界处
到新浜镇的时候,看到一卖甘蔗的,就买了一根啃,顺便休息了一会儿,没想到啃了这根甘蔗,再次骑行时,肚子里的甘蔗水“咕噜咕噜”地叫,只好放慢了骑行速度。
到了五厍现代农业园区
过五厍现代农业园区后走新五路向北,在东三渡口坐轮渡过江,走东三公路,经过东夏村时,看到农田里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职业习惯,让我走近观看,并与在路边休息的农机手聊了起来。了解到,这里收割机割水稻一亩只要80元,费用比我在福建工作的那地方还便宜。而且政府补贴农户50元,农民实际只付30元,就能把水稻收割拉到家门口,彻底解放了收割弯腰的重体力劳动。上海率先进入了现代农业行列。三十年前,我刚进入农业机械这个部门时,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在上海已经实现了。
农田里的排灌水渠,全部用水泥块砌了起来
这部拉稻谷的拖拉机陷在地里,另一部来拔它
快到家的路上,看到了这位老兄,想想,我们骑自行车是去游玩的,而骑着自行车,是在为了生计拼搏,心中不免一番感慨
单人独车骑游枫泾的照片到此结束,谢谢观看。
回到小区门口,遇到了邻居带着孙子在小区里散步,他问起了今天骑行情况,我简单与他聊了一会儿,没想到他那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却稚声稚气地对我说:“我们老师说了,今天空气污染很严重,不能到外面去玩,你去做什么?”,面对这幼儿园水平的问题,我也只能简单地对他说:“宝宝真懂事,爷爷出去,就知道乡下空气污染比城区里小呀!”连小朋友们都知道空气污染了,可见我们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
到家后看了码表,总里程131公里,骑行时间七个多小时,接近元旦环上海的时间,因为是边骑边玩,花费的时间多了些,看到的风景则多得多。
一些体会,此行独自骑游,回来后仔细地想了想了,有那么几点的体会:
1.老人还是不宜单独出行,最好有一二个作伴,在路上也好相互照应。
2、虽然冬天了,但还是要戴上骑行眼镜,此行在路上,眼睛就被小虫子撞了三次,还好,眼睛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回家滴了些眼药水后就没事了。
3、单人骑车出行,要身上放上一张紧急联系电话号码的纸条,我将其称之为“护身符”,以防万一出了什么事情,帮助你的人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联系上你的家人。
4、去枫泾,还是走朱枫公路比较好,这条公路的非机动车道有绿化带隔离,骑行起来更安全。
作者: 人头马 时间: 2012-11-1 22:56
本帖最后由 人头马 于 2012-11-1 22:57 编辑
再单独骑游上海郊区带上我(没有霾的日子)!对我来说郊区是个空白要尽快填补。别忘了。呵~~
作者: 707841987 时间: 2012-11-2 01:17
枫泾去了几次,还没拖拉机老师看的这么仔细,金山农民画村更没去过。看来下次要去补课了。谢谢拖拉机老师详细的介绍。
拖拉机老师拍的这张照片的植物是我们吃菜的紫角叶
棉花开花为什么是二种颜色?一朵花刚开花的时候是粉红色的,以后慢慢变成白色,然后就结棉铃了。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2 10:12
707841987 发表于 2012-11-2 01:17
枫泾去了几次,还没拖拉机老师看的这么仔细,金山农民画村更没去过。看来下次要去补课了。谢谢拖拉机老师详 ...
谢谢您的告知,让我又懂得了一些知识,到农民画村,我建议在吃中午饭或略迟一点的时间,从后门进去,运气好的话,就不用买票了,但人不要多,人多了,太喧哗了,恐怕会被赶出来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2 10:28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2-11-1 21:43
游玩结束了,是该回家了,本着不走回头路的原则,在叶新公路路口,就右转,走叶新公路,进去之后,才感受到 ...
看了楼主的单人独车游枫泾,也有几点体会:
1.总里程131公里,骑行时间七个多小时,还要边骑边玩边看风景,强度不小(楼主总说骑不远),速度不慢(楼主号称骑不快)。
2.看游记的同时,长了见识,普及了农业知识,特别是农机知识。经网友指点见识了紫角叶,仔细一看,还真是这样的,白色的紫角叶花,还有黑色的紫角叶籽。
3.一次枫泾游,写出这么详尽的游记,足见楼主的功底。如此深度游,非常欣赏,自叹不如,借鉴学习。
4.对第一条有不同看法。个人体会,孤独骑行想象力不受约束,浮想联翩,思想更集中,观察更细致,回味无穷。大队出行,楼主不一定写出这么全面的游记。长途骑行有伴更安全,近郊无所谓。另外双休日骑行也有好处,路上货车少,相对安全些,污染也少一些。
5.收割一亩水稻实际只付30元,效益可以的,怎么还见大面积的土地抛荒?我国粮食尽管连续丰收,其实粮食不是很富足。现在家禽家畜饲养越来越依赖激素,喂养粮食的比例越来越少,此事越想就越害怕。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11-2 10:28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11-2 19:00 编辑
作者: 桂林山水 时间: 2012-11-2 14:33
拖拉机游枫泾游出了深度,游出了新意。真是~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 自由天空 时间: 2012-11-2 17:53
老乡观察很细心,游记有条有理,学习了。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11-2 20:36
流沙一砾 发表于 2012-11-2 10:28
看了楼主的单人独车游枫泾,也有几点体会:
1.总里程131公里,骑行时间七个多小时,还要边骑边玩边看风景 ...
同意你的看法,第四点,我的意思是,最好能有一、二个做伴,这样,如果出现车子故障或是什么事情,有个帮手也好办些,这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所以在网上,我并不建议单独出行。当然,人太多了,就有个不同意见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好的心情去观察,去体会了。
第五点,因为我以前的工作就是农业机械的方面,所以对拖拉机、收割机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情况了解也比较多。至于为什么现在政府对农民有那么多的补贴,还有那么多的地抛荒问题,这主要是农业生产的效益问题。因为农产品价格低廉,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所以很多农民宁愿把土地抛了,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种田。从网上查了下,最新的黑龙江稻谷收购价格是每斤1.6元,上海地区的水稻产量按亩产800斤,就按这个价格和产量来计算,每亩的收入也才1280元,生产期要三到六个月(不同品种而不同),扣除种子、化肥、播种、插秧、收割的费用,算下来净收入就廖廖无几了。所以,国家推广规模种植,把田地归集到种田能手中,扩大种植规模以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11-2 21:45
拖拉机1 发表于 2012-11-2 20:36
同意你的看法,第四点,我的意思是,最好能有一、二个做伴,这样,如果出现车子故障或是什么事情,有个帮 ...
大家都在向钱看,土地自然被抛弃。一个是吃菜问题,关系到民生,一个是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危。前者症结在流通领域,后者靠政府补贴。现状是流通环节太多,解不开,政府补贴不给力,不掏钱。
作者: 嵖岈石猴 时间: 2012-11-3 17:43
照片很棒!色彩构图都很好!学习一下……
作者: 骑游乐 时间: 2012-11-3 19:54
本帖最后由 骑游乐 于 2012-11-3 20:24 编辑
牛莽 发表于 2012-10-31 21:06
很有滋味的单人独行!
很欣赏楼主精彩的单人骑游,但还是客观地不提倡,说得也真好:还是二三人一起,有伴有照应。这样家人也放心。
作者: 桂林山水 时间: 2012-11-5 00:36
单人骑游比较自由,能充分体现个人爱好,只有带好修车工具,一般问题不大。
作者: feray 时间: 2013-2-24 11:44
小轮独行,不错.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3-2-24 21:14
feray 发表于 2013-2-24 11:44
小轮独行,不错.
是的,可以随心所欲地游玩,实在不行,把车一折,搭上车就能很快地回家了。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