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及如何拍雨景 [打印本页]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6-19 19:59
标题: 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及如何拍雨景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6-23 05:25 编辑
知识普及 CCD和CMOS感光元件的区别 CCD感光元件
CCD是一种半导体装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CCD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y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

CMOS感光原件
CCD与CMOS传感器在效能与应用上也有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包括:
1. 灵敏度差异:由于CMOS传感器的每个象素由四个晶体管与一个感光二极管构成(含放大器与A/D转换电路),使得每个象素的感光区域远小于象素本身的表面积,因此在象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CMOS传感器的灵敏度要低于CCD传感器。
2. 成本差异:由于CMOS传感器采用一般半导体电路最常用的CMOS工艺,可以轻易地将周边电路(如AGC、CDS、Timing generator、或DSP等)集成到传感器芯片中,因此可以节省外围芯片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CCD采用电荷传递的方式传送数据,只要其中有一个象素不能运行,就会导致一整排的数据不能传送,因此控制CCD传感器的成品率比CMOS传感器困难许多,即使有经验的厂商也很难在产品问世的半年内突破 50%的水平,因此,CCD传感器的成本会高于CMOS传感器。
3. 分辨率差异:如上所述,CMOS传感器的每个象素都比CCD传感器复杂,其象素尺寸很难达到CCD传感器的水平,因此,当我们比较相同尺寸的CCD与CMOS传感器时,CCD传感器的分辨率通常会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例如,目前市面上CMOS传感器最高可达到210万象素的水平(OmniVision的 OV2610,2002年6月推出),其尺寸为1/2英寸,象素尺寸为4.25μm,但Sony在2002年12月推出了ICX452,其尺寸与 OV2610相差不多(1/1.8英寸),但分辨率却能高达513万象素,象素尺寸也只有2.78mm的水平。
4. 噪声差异:由于CMOS传感器的每个感光二极管都需搭配一个放大器,而放大器属于模拟电路,很难让每个放大器所得到的结果保持一致,因此与只有一个放大器放在芯片边缘的CCD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的噪声就会增加很多,影响图像品质。
5. 功耗差异:CMOS传感器的图像采集方式为主动式,感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会直接由晶体管放大输出,但CCD传感器为被动式采集,需外加电压让每个象素中的电荷移动,而此外加电压通常需要达到12~18V;因此,CCD传感器除了在电源管理电路设计上的难度更高之外(需外加 power IC),高驱动电压更使其功耗远高于CMOS传感器的水平。举例来说,OmniVision近期推出的OV7640(1/4英寸、VGA),在 30 fps的速度下运行,功耗仅为40mW;而致力于低功耗CCD传感器的Sanyo公司去年推出了1/7英寸、CIF等级的产品,其功耗却仍保持在90mW 以上,虽然该公司近期将推出35mW的新产品,但仍与CMOS传感器存在差距,且仍处于样品阶段。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6-19 20:05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6-28 09:45 编辑
CCD是一种半导体装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CCD在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中应用广泛,只不过摄像机中使用的是点阵CCD,即包括x、y两个方向用于摄取平面图像,而扫描仪中使用的是线性CCD,它只有x一个方向,y方向扫描由扫描仪的机械装置来完成。
CCD的加工工艺有两种,一种是TTL工艺,一种是CMOS工艺,现在市场上所说的CCD和CMOS其实都是CCD,只不过是加工工艺不同,前者是毫安级的耗电量,二后者是微安级的耗电量。TTL工艺下的CCD成像质量要优于CMOS工艺下的CCD。CCD广泛用于工业,民用产品。
CCD在摄像机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件,它起到将光线转换成电信号的作用,类似于人的眼睛,因此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摄像机的性能。
衡量CCD好坏的指标很多,有像素数量,CCD尺寸,灵敏度,信噪比等,其中像素数以及CCD尺寸是重要的指标。像素数是指CCD上感光元件的数量。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可以理解为由很多个小的点组成,每个点就是一个像素。显然,像素数越多,画面就会越清晰,如果CCD没有足够的像素的话,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清晰度就会大受影响,因此,理论上CCD的像素数量应该越多越好。但CCD像素数的增加会使制造成本以及成品率下降,而且在现行电视标准下,像素数增加到某一数量后,再增加对拍摄画面清晰度的提高效果变得不明显。
现在,袖珍数码相机日趋小巧轻便,出于设计上的考虑,其中大多采用1/2.7英寸的小型CCD, 1/2.7英寸为6.6mm,1/1.8英寸约为9mm。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本意是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种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是微机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CMOS可由主板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CMOS RAM本身只是一块存储器,只有数据保存功能,而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要通过专门的程序。
其实,CCD也有两种:全帧(full frame)的和隔行(interline)的。这两种CCD的性能区别非常大。总的来说,全帧的CCD性能最好。其次是隔行的CCD。
佳能的单反相机主要用的是CMOS的感光元件,CCD的生产被索尼垄断.对于高端相机而言,佳能和尼康是首选.尼康现在用的是CCD,但现在尼康正在研发除CCD和CMOS之外的第三种感光元件.全帧的一般是用在摄像机上面的,隔行的是用在相机上面的
CCD是线性记录,CMOS是逐点记录.所以后者理论画质优于前者,但是现在的技术来看还不有得明显优势,因为噪音太大.;由于CMOS造价和功耗要远低于CCD,所以各大产家都在开发自己的CMOS.CCD在向减耗方向研究,而CMOS则在向降噪方向发展.
应该说大尺寸CMOS比大尺寸CCD容易制造,并不是所有CMOS就一定大于CCD。尼康的全尺幅机也是CMOS。另一方面,MAMYA的数码后背用的感应器就是CCD,所以并不是CCD就大不了,只是在质量控制上更困难. 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 COMS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至于噪点控制不如CCD之类的说法,是几年前的事了,能够卖出来的东东肯定通得过巿场标准除非所有消费者都是白痴CCD画质好于CMOS的论调虽然理论上是真的~而且在一定的环境下也成立但不要忘记都是极端环境。
苏哈的3900万像素的机器CCD尺寸早超过全幅单反了,关键是你的成本上去了,你别看那些摄影师平常帅得不得了,真叫他拿10万去买个相机他还是硬不起来的,CMOS的好处就是廉价,尺寸可以做得大,保证价格不会很离谱,如果全幅用CCD的话,价格就不是1-2万了。还有就是CMOS的成像速度比CCD快,抓拍很拿手,可以快速连拍。所以,拍拍垃圾们用的一般都是某品牌的CMOS的单反机。但是CCD的成像质量高于CMOS,对于那些需要高画质的行业,那是首选。他们不需要抓拍什么人物,只追求画质,那当然就出现了不计成本使用超大尺寸CCD的苏哈相机,动则超过10万的售价,根本不是拍婚纱和跑新闻的人能买得起的。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
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尼康的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我们就叫他们是全画幅。
徕卡M9作为摄影爱好者心中的贵族装备,采用了35.8×23.9mm画幅180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使用一块2.5英寸约23万像素的LCD显示屏,相机感光度范围是ISO 80-2500。徕卡M9快门速度的范围是32秒-1/4000秒,最高连拍速度为8张/秒,放大倍率约0.68倍。M9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外观改变不多。目前徕卡M9报价56800元
作者: maozhenyin 时间: 2012-6-19 20:56
攝影专业水隹太深奥
作者: alongw8888 时间: 2012-6-19 22:12
解密感光芯片,科普数码知识的好文字,学习了。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2-6-22 09:47
本帖最后由 叶和贵 于 2012-6-22 09:57 编辑
maozhenyin 发表于 2012-6-19 20:56 
攝影专业水隹太深奥
攝影专业水准太深奥
还是要感谢大侠的解绍!——如能有一般器材及拍攝枝巧解绍就更好
已听说部份骑友希望在本平台有个攝影基础知识讲坐!以提高…………
作者: yulq 时间: 2012-6-22 09:47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2-6-22 11:34
本帖最后由 叶和贵 于 2012-6-22 11:36 编辑
感谢大侠的解绍!——如能有一般器材及拍攝枝巧解绍就更好
已听说部份骑友希望在本平台有个攝影基础知识讲坐!以提高…………就OK了!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6-22 16:55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6-28 09:51 编辑
如何拍雨景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 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 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 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6-22 16:59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6-22 17:13 编辑
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收集了被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对新人有帮助。
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
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
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级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真是这样吗?
摄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并论的,哪怕是今天许多入门级的器材,在绝大多数的指标上也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顶级装备,显然,作品经典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成就一张好的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拍摄的主体,例如,拍人就得人好看,拍风景就得风景好看,再牛的摄影师,也没法把芙蓉姐姐拍成章子怡。当然,摄影是用光绘画,光线的艺术,好看的人,好看的风景,需要有美丽的光线,这时候,摄影师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知道什么样的光线好看,那个角度如何取景好看,这些都是摄影师可以控制的,而除此以外,最后才是器材的影响。
绝大多数情况下,相机背后的头才是瓶颈,而不是器材。
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
被问次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
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
数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呢?
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马上将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
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
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
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
顶级单反相机尼康D3s的像素为1200万像素,家用数码相机佳能A650IS像素也为1200万像素。
一个现在售价3万多人民币,一个2007年售价两千多人民币,如果像素等同于画质,难道他们的画质相同?
显而易见,如果他们的画质相同,那么尼康公司早就倒闭了。
像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时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开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质变粗?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
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过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 --- 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和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以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
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
变焦倍数越大越好吗?
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 -- 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
在单反世界,由于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的“狗头”。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网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
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全是不同的。
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
很多朋友认为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镜头)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
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前面提到的一个概念:安全快门速度。
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白,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就是让我们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
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摄,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
目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24 =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
通过以上知识,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很难。
总结一下: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 – 例如白天 --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线太弱 – 例如夜景 -- 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
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
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
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CCD)的尺寸。
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
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
1.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
2.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
3.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
4.景深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
5.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
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
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
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总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
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高的可用ISO?
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持拍下来了 --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带着三脚架了!以此推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3200~12800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
2010是微单和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即便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光板的半幅相机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另一条可能比较流行的产品线应该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左右画幅的可换镜头小相机,因为它满足了另外一个质变点:装上镜头可以放口袋里。至于全幅,今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样,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
全幅系统应该在未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APS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
机身马达?
对于挑选尼康入门机型的朋友来说,很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尼康的入门机型D3100和D5100没有机身马达,这关系大吗?
很多网上的测评都说,没有机身马达,配镜头有限制,更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太监机”,这样的说法是不妥当的。
应该说,不具备机身马达,并不等于不能配没有马达的镜头,只是这些镜头装在上面只能手动对焦。很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被一句“没有机身马达,会有相当多的镜头不能配”给镇住了,到底这个“相当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
就目前而言,带对焦马达的镜头群已经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具备镜头马达的老镜头全都是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新出的镜头全部都带有对焦马达。胶片时代的老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在数码单反上表现并不理想,而新的镜头都对数码特性进行了优化,所以就实用而言没必要盯着老镜头不放。
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配个1~3支镜头也就足够平时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镜头”,纵使再多,又有何干?
那么,哪些人需要真正考虑下有无机身马达的问题呢?
1.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爱好者,购买单反相机最大的乐趣在于把玩各种各样的镜头,特别是老镜头。那么,没有机身马达的机身真的不适合你,并且,你需要一个至少D300档次的机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兼容“老镜头”。2.如果你是一位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友,手里拥有大量的尼康老镜头,舍不得出掉,那么,没有机身马达对你也影响非常大。由于胶片老头都是全幅镜头,为了保证他们都可以发挥余热,你必须配一个全幅机身,那么至少是D700了,从理性来说,这并不见得合算,不过人是感情动物,舍不得那些镜头,往往都是对他们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样的选择,就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吧。
结论: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不是特别重要。
新手买相机应该选什么品牌?尼康 or 佳能?
目前生产单反的厂商主要有 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对于新学习摄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荐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左右的份额,相机有 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改正,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单 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下降。
说到这里,不少朋友又要纠结了,那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呢?首先,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了。不少朋友可能会听说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风格不同,是的,他们的成像风格的确有差异,但是目前差异在变小,数码时代,成像风格的差异完全由于后期的强大而模糊化了,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成佳能风格或者尼康风格的。况且,尚未入门,何谈风格!
很多朋友希望买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5年以前都可以算是石破天惊之作了,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机,用好自己的相机,才能体现价值。
入门镜头的焦段如何选择?定焦 or 变焦?
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稍差。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推荐第一支镜头购买变焦镜头。原因很简单,变焦镜头取景方便。很多人会说定焦镜头光圈大,定焦镜头画质好,但是别忘了,定焦镜头取景不如变焦方便,当你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时候,你还有资格去讨论画质景深的区别吗?拍到才是王道!第一支镜头,请选择 一支变焦镜头。
如果你对摄影的确是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预算又有余,那么可以再购买一支定焦镜头,它是:50/F1.8。
不管对哪个品牌来说,50/F1.8都是一支经典镜头,低廉的价格,却享有出色的画质,1.8的大光圈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光圈的作用,是一支学习摄影的经典镜头。
如何选择焦段?要不要配齐焦段?
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90%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正因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左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身购买则更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买了也不可惜。
当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我们要做的是选择一个平衡点。
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了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
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
要不要恒定大光圈变焦?
不少“资深”摄友坚信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才是高画质镜头,论坛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套头画质很狗的理论,“套头就是垃圾”,“大光圈变焦才是’神器‘”……听上去好像两者是天壤之别吧,其实呢?也就20%左右的差异,而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在10倍以上。
生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镜头的设计也是一样,要恒定大光圈,那么焦段就不可能很宽,镜头就很难很轻便,成本也很难很低。所以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是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镜头,因为他们不在乎镜头的价格,他们愿意为10%的性能多付几倍的价格,因为他们每天拍很多照片赚钱;他们不在乎焦段,因为他们往往一直拍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拍室内人像,或者拍建筑;他们不在乎重量,他们会带着笨重的大箱子跑来跑去。对他们来说,关键的是要拍好,价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协的。
而初次入门的朋友往往没有太固定的题材,出去旅游要拍,人像要拍,聚会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这样短的焦段就显得捉襟见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带着重镜头旅行也是很大的负担,不要小看多个三四百克,在长时间的旅途上,它绝对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所以,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入一支非恒定大光圈的普通标准变焦镜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等到有使用经验了,再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也不迟。
结语
也许已经在网上各大论坛把各个主流机型看了各遍,却依然纠结,或许你已经将备选机型参数倒背如流,仍依然摇摆不定。果真如此,那真是单反害人那。
开个治病良方:你是喜欢烧摄影器材,还是喜欢摄影本身?
若是喜欢烧摄影器材,简单,“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器材”,这句话送给烧器材的朋友绝对是真理。既然是烧器材,那要么不入,入就要是顶级。不然买了普通器材拍出来不好,又会再次纠结是不是因为器材不够档次才拍出来不够好,反复纠结曲折升级,终点还是顶级。与其折腾,不如一步入了顶级,那拍的不满意也就再没办法责怪器材不利了。
如果你是真喜欢摄影本身,那更简单,老老实实买个入门机身基础镜头拍起来,以后等到水平提高了有更多切实的需求了再说。目前的入门器材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初学者的需要,而且同样可以出好片。将时间花在拍摄上,用起来,有实在的体会,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2-6-22 20:04
全面的、详尽的。————复制啦———
作者: alongw8888 时间: 2012-6-22 20:54
xuxuxu88 发表于 2012-6-22 16:59 
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 ...
完全赞同笔者概而透彻的理性解析。
作者: 路页 时间: 2012-6-23 09:53
xuxuxu88 发表于 2012-6-22 16:59 
摄影初学者挑选相机的常见问题 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 ...
谢谢楼主的相机普及,如有可能敬请楼主就目前数码相机市场上实例产品进行分析,如初学入门级选购1500元的数码相机有什么机型,优劣比较。选购2000元的有什么机型,骑游摄影可行乎?2500元有什么相机,也可作为初学者选择,选购时应注意什么?急需数码相机知识的扫盲。谢谢!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6-23 19:48
xuxuxu88 发表于 2012-6-22 16:55 
如何拍雨景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
非常好的帖子~学习啦!
这样的帖子如果你能继续做功课再上传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眼球,就是帖子长了不方便搜索,最好像此网络上叶老师等高手,在首页增加搜索栏目的链接就方便搜索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内容了~
作者: 叶和贵 时间: 2012-6-23 22:23
本帖最后由 叶和贵 于 2012-6-25 23:47 编辑
致真 发表于 2012-6-23 19:48 
非常好的帖子~学习啦!
这样的帖子如果你能继续做功课再上传一定会很吸引人的眼球,就是帖子长了不方便搜 ...
致真———建意好!每一内容在首页首楼注明页号或楼号,别再另开新帖。否则再想看就难找了,你那CCD和CM…分三次看
了才…,希由浅入深,基础知识多讲点。骑友们大多用卡片机,希也能照顾到。
作者: lmx54321 时间: 2012-6-27 05:30
楼主的上课获益很多。水平高 ,讲的实际,谢谢!
作者: xiaoyx10 时间: 2012-6-27 17:18
楼主高见,但本人年龄大了,理解能力差,不知在实际中如何应用,有机会在当面请教。
作者: 路页 时间: 2012-6-27 17:52
xuxuxu88 发表于 2012-6-19 20:05 
CCD是一种半导体装置,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 ...
楼主,你好!我在网上通过秒杀购买了一款最基础的入门级的"CASIO卡西欧 EX-ZS100 数码相机",麻烦您就这款相机给予分析,在具体使用中如何扬长避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谢谢!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6-27 18:32
本帖最后由 xuxuxu88 于 2012-6-28 09:53 编辑
这个年龄的人绝不说假话了,其实本人只是个摄影爱好者,对摄影的理解也极其有限,只是有所思考,与大家交流。
从黑白年代,120到135,再到彩色,对古董级582型、海鸥、富士、奥林帕斯、佳能、宾得有所了解,结合电脑现状,真诚认为,业余摄者,已无缘各类竞赛,或没必要被潜规则,只是自己娱乐和满足审美,卡片机基本足够。余下银子花更多地方。
但看了各类机器的照片,感觉索尼的色彩还原还是不错,特别是近年cmos提升很快,装有cmos的卡片机如虎添翼,功能强劲,既可拍照,还可高清摄像,既能16:9,还能全景之类,加上大变焦,甚至有达到30倍光学,很好了,可以满足任何场合。
当然,其他品牌也能很好还原彩色,但要经过仔细的白平衡之类调整,只要调整得好,理论上任何品牌机器都能拍出较好照片,而且无需太高像素。600-800足够,当然多些更好,可在后期的调整后仍清晰完美。
索尼WX100 参考价:1700
有效像素 1820万 像素级别 1600--2000万 最高分辩 4896×3672 光学变焦 10倍 感光元件 CMOS 1/2.3英寸 传感器描述 Exmor R CMOS
索尼HX10拥有出众的拍摄功能,该机提升了增强自动调节模式,16倍光学变焦,在进行静态影像拍摄时能够自动识别11种场景模式,与3种拍摄条件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总共可以达到33种场景的识别。9种拍摄效果大大增加拍摄的乐趣,即使对摄影后期不熟悉的人也能成为PS大师。
索尼HX10的镜头中规中矩,广角端也拥有24mm的拍摄能力跻身超广角行列。优质的影像传感器,肯定能将您带入高画质的体验中。外型上也是一台男女都可以选择的机器,总共有红色、白色、银色、黑色四款颜色可供选择。
【产品价格】:¥1869元
介绍的都是带较大变焦的机器,其实光学变焦很重要,否则户外远景基本是范范的,不能达到震撼的效果。卡片机最大的问题是电池,记得必须配最少两块,(国产的也很给力,当然在确定型号时打听好是否有相应规格)否则会很狼狈的。片面之处大家指出。
作者: 乱指涯天 时间: 2012-6-27 20:34


-
12.gif
(42.81 KB, 下载次数: 9)
作者: 路页 时间: 2012-6-28 08:56
谢谢楼主的指教,以后还会多请教。
作者: yulq 时间: 2012-6-28 19:58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