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之家-BikeHome.net
标题: 小游记—— 走进秋天 [打印本页]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04
标题: 小游记—— 走进秋天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11-13 03:33 编辑
蜗居数月首热身,顺手发了“枫泾归来话热身”帖子,本想就此打住,结果一枪连着一枪放,变化远比计划快。枫泾归来去西塘,西塘回来体育公园去溜达了半天,这种事情属于“悄悄滴进去,打枪地不要”,不宜张扬的,哪知回来也有故事讲,也有人爱听爱看,过日子有多少故事谁也说不准,还是大家一起分享好。一事一贴太散乱,也不便管理,学着做加法吧。
今天工作日,太阳底下把帖子整理一下,重新命名【小游记】,专门录入半天至一两天的出游记录,两天以上另行开贴,文字限几百个字,编了目录,配了部电梯,点击目录方便上下直达。
小游记开张了,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
枫泾归来话热身
在家蜗居数月,修练内功,时下窗外春光明媚,准备下月出山。昨日相约一支骑游队同行,进行了今年第一次骑游热身。为达到较好的热身效果,随便找了些物品”压舱”。上午8点出发,骑行了40多公里,中午随骑游队来到金山亭林镇,骑游队在此就餐,我开始自由活动。活动到沪浙边界的枫泾古镇,镇上转悠了一圈,一口气直接骑回家,下午6:30到家,全程136公里。
回家路上,向东骑行,一路逆风。骑到松江佘山附近,一片开阔地,使劲骑也只有15-17码的速度,嘉松公路拐弯向北,花同样的力气,可以骑到26-28码,体会到逆水骑行的艰难。离开骑游队后的骑行,靠着我的循环骑行休息大法,除了吃饭、转悠、脱换衣服外,基本没有停车休息过,顶风骑行时也坚持下来了。
一天骑行下来不是太累,肺活量不减,这点很满意。最后的20公里,腿部肌肉有点僵硬,这是长期不骑赠送的副产品。到家先洗了个澡,一摸全身皮肤有点滑,说明身上分泌了一层碱性物质,尽管一路骑行注意控制节奏,没出大汗。洗澡水比平时脏,那是全身汗腺开放的缘故,需要这样的结果,要不下月怎么出山。脚部关节及小腿肌肉、大腿肌肉酸麻程度比较均匀,证明骑行姿态合适,无需调整。晚上睡觉小腿及大腿肌肉微微有些发热,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入睡,很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谁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早上起床,精神焕发,腿部反应全部消失,正常如初。一句话,唤醒了骑行应有的感觉,达到了理想的热身效果。原打算过几天骑行去苏州扫墓的,这个项目已经连续进行三年了,通过这次热身摸底,决定取消今年骑行苏州扫墓计划。一天来回约230公里,还要花大力气上山扫墓,硬撑是不明智的,蜗居是要付代价的。
和骑游队骑行,通过观察,骑游队大部队所以骑不快也骑不远(个别人是很强悍的,我这里主要指其他大部分人),除了个人身体条件差异较大外,认为骑行技巧有待改进。昨天还路遇2位交大毕业的男生,他们骑行去杭州,也有这个通病。和两交大同学在枫泾镇一起吃的午饭,都下午1点半了,吃了饭也不急着走,我想今天你们俩还到得了杭州吗?只见一位不急不躁地拿出一小瓶面霜之类的东西,两人使劲地往脸上抹了起来,嘴里还说是几级几级的。听的我只纳闷,不知他们说的是什么,后来脑子才反应过来,他们抹的是防晒霜,能防几级几级等级的紫外线,嗨,现在初春,抹这个有必要吗?骑行队也有女同胞,昨日也没见使用这个玩意儿。一位老年骑友遇到过两位70多岁的骑者在西部骑行,两位连续平均每天骑行240公里,有时一天骑行300公里,真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70多岁的骑者有12字骑行秘籍(好像是16字),说通过训练,他们中的女同胞也能骑到260公里。现在我悟出两句:前掌踏板。提高踏频。我观察骑游队大部分人都不是这样做的,献丑供各位参考。
光骑不游真没劲,热身骑行也要游,挑选47幅枫泾古镇照片呈上。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09
-
_IGP5465.jpg
(304.7 KB, 下载次数: 15)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15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20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23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25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29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32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35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37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2:41
这座桥有些特色,是在枫泾外围拍摄的
作者: Hawl 时间: 2012-3-27 13:35
到过枫泾几次
但图上好多地方都没见过
下次再去一定要好好找找
作者: 静思 时间: 2012-3-27 15:15
哈哈,大侠出山,必有佳作。欣赏了,谢谢。
作者: 常青藤 时间: 2012-3-27 16:01
枫泾去过多次了,每次都是人山人海,玩的不尽兴。今天看到照片里面人迹稀少,真是难得的好机会,羡慕。![](static/image/smiley/default/p_smile.gif)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6:40
静思 发表于 2012-3-27 15: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大侠出山,必有佳作。欣赏了,谢谢。
呵呵,哪来的大侠,没看见有人来过呀。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7 16:48
常青藤 发表于 2012-3-27 16: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枫泾去过多次了,每次都是人山人海,玩的不尽兴。今天看到照片里面人迹稀少,真是难得的好机会,羡慕。[s:1 ...
枫泾人山人海?不大会吧。只要不是节假日或双休日,只要不是人人都说好,人不会多的,光几个老头老太说好没有关系地,现在还有谁提起枫泾。要是以前人多那都是媒体惹的祸。
这次去,一个景点卖门票的听说我在七宝,和我闲聊,向我打听七宝老街游船的价格,他很眼热七宝的生意,经他提醒,我注意到枫泾游船无人问津,前面一张照片撑船的在船上睡大觉,睡觉姿势不雅,还不好意思上传呢。最后拍了一张游船照片,心里还在想,是哪里冒出来的船。
还碰到一位来自西塘游客,问我相机的问题,讲枫泾不好玩,不及西塘,叫我去西塘游玩。我问西塘收门票吧,回答双休日收,平时星期一——星期五都不收。网上看见过文章,讲西塘乱收钱还打人,吓得我没敢去,一席话把我讲的心里痒痒的,今年找个时间去补上这一课。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2-3-27 17:47
作者: 李光明 时间: 2012-3-27 18:00
作者: 夕阳中人 时间: 2012-3-27 18:14
尽显诗情画意,欣赏了!
作者: 东方宝龙 时间: 2012-3-28 22:19
枫泾去过N次 感觉都没楼主的照片美 谢谢 分享精彩照片和介绍
作者: 老葛 时间: 2012-3-28 22:24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09
西塘归来话见闻
前天曾经说起今年准备去西塘一次,晚饭时突然想起干嘛一定要今年,明天去不行?去的理由一箩筐,不去的理由也有,最近手里一些事情比较忙。假如2012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你去不去?人活着,想干能干的事情马上就要去干,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最后,决定去。
早上8点准时出发,不带头盔,因为一路车少路好,景区戴头盔太显眼。穿上崭新的骑行鞋,这鞋原价399元,99元拿下,鞋子质量好,性价比绝对高。骑在沈砖公路上,看见一对十人上下的老年骑行队,大概去朱家角的,怕耽误时间,没打招呼直接超越。转弯走朱枫公路,到太浦河大桥,下桥沿着太浦河南岸骑行。一条平整的水泥路,一路不见人影,一高兴扯开喉咙亮了一嗓子,听听不怎么地作罢。路过一处白玉兰苗圃,洁白的白玉兰甚是耀眼,立刻停车,进苗圃取景。白玉兰又称木兰、玉树,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植物,上海的市花、市树,白玉兰纯洁高雅,花虽好看但不易表现,厚厚的花瓣不通透,花蕊包裹在花叶里,花长得高够不着拍。苗圃里没人,车子停在路边,跳进花圃,站着蹲着躺着各种角度拍。白玉兰开了,名贵的紫玉兰未开放,有点遗憾。折腾了半天,太阳晒得直冒汗,继续沿太浦河前行。太浦河小岛已见绿色,春风又绿太浦河。沿太浦河骑行10公里,看见一座大桥,一打开手机地图,桥上就是西丁公路,转弯上了西丁公路,16公里路程,过丁栅,来到了西塘。
西塘在西丁公路一边,外面看并不起眼,景区外围吃了午饭,进景区吃就贵了,人多也不方便。穿过小弄堂,前面一条河,西塘景区到了。车子路边停靠,走到河边先观察地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一条长河,沿河两岸是街区,临河挂灯笼的屋子都是商铺,招揽生意的说词一串一串的,河岸窗子不时有人探出头来。人在不宽的街上挤来挤去,吆喝声、嬉笑声、嘈杂声不绝于耳。河上几座小桥,桥上三两人站着坐着拍照,河面人力摇船,船上青年男女,搂着抱着,说着笑着。对着小桥拍了两张,推车街上闲逛,街上铺面装扮的五彩玲珑,商铺我是不进的,一人优哉游哉,东看看西望望倒也自在,人少的地方就骑上一段。看见很有特色的一条弄堂,深深的窄窄的弄堂只容一人通过,想拍张照,五六个人先我一步也要拍照,无奈,只有等待,要是一般的场景我早就过去了,这条弄堂不能无视。几个拍照的人,拍来拍去都挤在弄堂里,弄堂口“石皮弄”标志没人理会,我拍这三个字决不能少。推车上桥,上了一半,趁人不备“老地方”偷窥了一张,异样的视角,比较满意。来到一处长廊,见三个年轻人坐在在河边写生,我也挨着河边台阶坐下,端起相机,看看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果不其然,桥上有人,桥下有桥,桥上还有人,桥下还有桥,下面桥上还有人,反正我是讲不清楚了,就是有特色,猫腰再猫腰,不猫腰后面的桥给挡住了,存照为证。两只可爱的小狗卧在路中,留住了这次西塘之行的最后一影。
回来没有更好的选择,不情愿地走老路。太浦河回来走的是北岸,这个由我选择。太浦河北岸一路都是上海地界,河岸修了好几处歇息观景地,可以下去和太浦河更亲密地接触,我几次停车观景。都说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那么太浦河就是黄浦江的母亲河。太浦河,顾名思义,从太湖一直流入黄浦江,太浦河是黄浦江的上游,太湖到上海太浦河是最近的线路。看见路边有几株刚开的紫玉兰,下车拍了两张。今天西塘回来比较早的,太浦河套住了不少时间。看见一株白玉兰开的正艳,夕阳下很好看,看看时间不早了,忽视吧。
骑上朱枫公路没多久,感觉肚子饿了,饿的挺厉害,今天没带干粮,平时出行一直备着的,好习惯没有坚持下来,以后不敢了。平时出去一般不大会感觉肚子饿的,肚子饿也是好事,说明枫泾热身把我蜗居的存量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时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到沈巷就有吃有喝了。沈巷不远,一会儿到了,来了一小碗刀削面,肚子里留点空间,回去还要享受的。三下五除二,一碗刀削面下肚,肚子还饿还还想吃,理智告诉我,这是饥饿惯性症,不能由着性子来,这是咱老祖宗留下的好习惯,老祖宗那时饥一顿饱一顿是家常便饭,现代化了,人的身体素质下降了,不能不说这是现代化带来的悲哀。
吃罢面向东骑行,又是顶风,反正有一碗面打底,今个咱不急着回家。算清了这笔帐:时速降低3.6公里,相当于每秒降低1米,约减少半级风速,2小时路程多花20分钟,这个时间咱花得起,省下的力气还在身上,骑速越快风阻越大,这样做不一定划得来。今天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战术,不紧不慢按18-19的时速骑行,阵风小了骑快些,风速大了按15-16时速骑,这样的骑法不累人。骑到佘山林荫路,赶紧转弯,利用树木地形作掩护,避开开阔地面,不和敌人作正面接触。沪松公路九亭处,听到十块三个菠萝,花了十块钱,看见甘蔗七块一根,再花七块钱,甘蔗嫩甜,嫩吃起来省力,甜吃了还想吃。天黑了,风不那么凶悍了,阵风吹在身上很舒服,一路骑行一路吃甘蔗,知道不是好习惯,没办法,不能不享受啊。慢慢骑着,这时身体精力充沛,全身是劲不疲劳。7点半,到家了,全程138公里,还没享受够,似乎离家近了些。
回家不像前天去枫泾,忙着洗澡解乏,今天就像逛了一天大街,回家先整理东西,再吃饭洗碗,之后才洗澡,洗澡水不太脏,洗澡后打开了电脑。不存在前天去枫泾肌肉僵硬问题,腿部肌肉也不发热,总之,枫泾的热身效果很好。蜗居数月,状态进入的这么快有点惊讶,只要有必要每天照样可以骑上200公里,心里有底了。
下面上照片,照片有点多,慢慢上。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14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3-29 13:16 编辑
白玉兰又称木兰、玉树,是我国著名的观赏植物,上海的市花、市树。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19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3-29 13:19
流沙一砾 发表于 2012-3-29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塘归来话见闻 前天曾经说起今年准备去西塘一次,晚饭时突然想起干嘛一 ...
还是建议字碼放大,老年人看太累,这里上品的本来就少,再吓退一批,估计只有自拉自唱的份了。当然要多几个操作,谢谢了。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3-29 13:22
流沙一砾 发表于 2012-3-29 1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31
折腾了半天,嫌我文件太大,只好重新修正。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35
图片一多,容易出错。一会重复,一会遗漏。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40
花圃里白玉兰树不大,就多拍点,外面树高了不容易拍到。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43
一条平整的水泥路,一路不见人影。
还有两张白玉兰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48
太浦河小岛已见绿色,春风又绿太浦河。
桥上就是西丁公路,转弯上了西丁公路,16公里路程,过丁栅,来到了西塘。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53
西塘不解说了,太复杂。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3:56
很有特色的一条弄堂,深深的窄窄的弄堂只容一人通过,这条弄堂不能无视。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02
推车上桥,上了一半,趁人不备“老地方”偷窥了一张,异样的视角,比较满意。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09
今天图片宽度像素都是800,套个框子810,
估计分辨率底的电脑右面看不全,顾不上了,图片太小看的不舒服。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14
一边上传的照片,一边手拿笔做记录,很容易搞错。
西塘的长廊很多,这也是一个。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21
三个年轻人坐在在河边写生,我也挨着河边台阶坐下。
这张比较喜欢,倒影不错。
桥上有人,桥下有桥,桥上还有人,桥下还有桥,下面桥上还有人。
请数一数一共几座桥,几个人。
这张照片桥面干干净净,基本没人,数桥比较容易。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27
换个角度数桥数人方便些。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30
两只可爱的小狗卧在路中,留住了这次西塘之行的最后一影。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35
太浦河北河岸修了好几处歇息观景地,可以下去和太浦河更亲密地接触。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38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42
看见路边有几株刚开的紫玉兰,下车拍了两张。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45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4:52
最后,大家见一眼和我在一起的伴侣,看看造型怎么样,看看身影美不美。
西塘之旅结束了,算下来,漏发5张照片,不找了。
谢谢浏览。
作者: 墨者 时间: 2012-3-29 15:10
有机会也去枫泾看看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2-3-29 15:57
作者: 峰回路转 时间: 2012-3-29 16:59
流沙一砾 发表于 2012-3-29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塘归来话见闻 前天曾经说起今年准备去西塘一次,晚饭时突然想起干嘛一 ...
冬眠结束,出来热身,一跑就是两个100多公里,够强悍。
下月一同出行,可要脚下留情哟。可别一个在前面跑啊跑,一个在后面追啊追,像在谈恋爱。
可是,骑车不是游行,不宜齐头并进,总要有先后。像就像吧,我们自己知道是在干什么就行了。
亭林有颗罗汉松,650年历史,号称“江南第一松”。我们餐后,有知道的带去看了看。你没看到,这里看看吧。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8:48
峰回路转 发表于 2012-3-29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冬眠结束,出来热身,一跑就是两个100多公里,够强悍。
下月一同出行,可要脚下留情哟。可别一个在前面跑 ...
号称“江南第一松”的罗汉松,没见到过,
不错,看照片很强悍,有空去朝拜一次。
不知朝拜有什么附加条件。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29 18:56
峰回路转 发表于 2012-3-29 16: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冬眠结束,出来热身,一跑就是两个100多公里,够强悍。
下月一同出行,可要脚下留情哟。可别一个在前面跑 ...
亭林镇是沪郊金山区的东北门户,东与奉贤区为邻,北与松江区接壤,是上海浦南地区著名的历史古镇,在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被列为16个中心镇之一。 亭林有着4000多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据《松江府志》记载,亭林古有八景:读书堆、骨牌松、洗砚池、八角井、仙人洞、楞严塔、子昂碑和览翠楼。亭林所以命名为亭林,是因为南北朝梁陈年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曾隐居于此。顾野王隐居亭林镇的一个高阜上,建茅舍读书。其宅旁有林,人称“顾亭林宅”,亭林之名即源于此。
据史料载,亭林在唐代已经形成市集。至明清两代,由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市面繁荣繁华,成为浦南首镇。当时亭林寺庙香火也十分兴旺。相传后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年),亭林建有一座1048间的宝云寺,梵宇轩昂,绵延数华里,号称“云间古刹”。由此可见,亭林在当时江南地区已有很高的地位和独特的知名度。
古松园位于亭林镇复兴东路,间杂在镇上老街的一隅。园子只有几亩见方,两边两扇拱门其一入内,小桥、古松、假山,藤蔓青石,廊台亭榭,小亭名“松风草堂” 系砖木结构,飞檐吊瓦,飞檐翘角的房子,叫“曲廊”的回廊,满目草木葱翠,一片幽然。园子虽小,但很别致,紧凑的结构,玲珑的布局,别有一番小巧的情趣,充满丁中国江南园林意境的小院。园内有号称“江南第一松”的元代文学家、书法家杨维祯(诗坛领袖,其诗称“铁崖体”)亲植的罗汉松,人称“铁崖松” ,已列为市级保护文物。
1356年,杨维祯游顾野王读书堆,恰逢六十寿诞,门人于东街为其祝寿,酒酣兴浓,亲植罗汉松以志寿庆。因这株罗汉松入秋后,叶背上隐现点点斑纹,宛若骨牌上的黑点,故亦称“骨牌松”,剔牙松。此罗汉松树龄有600余年,树高7.2米,树径89.17厘米,树冠4.8米,树围2.8米,苍老的古松,遒劲略斜,历经风霜雨雪,树身虽已朽裂,仅存半株,仍叶繁姿雄,傲然屹立,树身整体油光发亮,四季常青,生气勃勃,参天生长,枝干拔长错节劲韧,老当益壮,仿佛能让人读到历史的沧桑留痕。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微服游抵亭林镇,当时古松外围墙大门紧闭,乾隆只得透过花墙的孔洞瞄视,拾起被风吹落地上的树叶观赏,连称“妙哉!妙哉!”。
罗汉松相邻的北侧是一棵厚壳松,与罗汉松的褐黑油亮相比,树身淡土黄,较圆,枝干挺直。据旁碑石介绍,植种于清同治年,据说,是亭林同善堂种。
厚壳松旁有一古井,井栏呈八角形,近旁的假石上写“八角古井”。据传,八角井是旧时亭林八景之一,此井应在读书堆东侧(现邮电局)位置,井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不知此井是否属于原古井移来,还是另一古井,因井封闭,不得而知。
古松园给人的感觉小却又不小,说它小,是园林高度微缩,用书法类比,是把字写在小玉石上的感觉,用放大镜才能看,但却是精致的。说它不小,当然是指那棵罗汉松等的历史,和一代文化人物和界地的人文气息。
读书堆位于中山街寺平南路与大通路交汇处,俗称“大寺山”,据传建于南朝梁初。南北朝梁陈时期顾野王晚年隐居于此读书写作,故称为“读书堆”。这是现今上海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宅园。大寺山原高10丈,占地数十亩,树木茂密,可惜主峰于1968年取土填河被削平,现形似土山,山上仍然树木葱郁。大寺山向西,在一所小学的绿化带内,竖有六角形中柱一座,镌刻陀罗尼经,覆顶雕有莲花,高约丈许。这是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的楞严塔中柱,弥足珍贵。在中柱东侧还存有古碑一块,高约1米有余。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有诗一首,“寥寥湖山亭,不见野王居。平林岂旧物,岁晚空扶疏。自古贤圣人,邑国皆丘墟。不朽在名德,千秋想其余。”
光福寺,相传曾是顾野王第宅。寺旁有“墨池”(又称“墨沼”),传说顾野王在此著书洗砚。寺边有祠堂以祭祀。其墓在石湖南下舟村,为市级文保单位。
在亭林三门口,从亭林邮电局门前的路一直往南走到底,可以看到亭林在位最老的桥———“宝云桥” ,“宝云桥”修建于民国十五年三月,此桥完全是石头材质,有模糊不清的刻纹,桥通南北,河流横跨是东西方向,桥的北面就是亭林以前的古寺庙———宝云寺,寺庙一直延伸到旧址的亭林小学,现在的亭新中心小学。
宝云寺从前被誉为“云间古刹”,即俗称的“大寺”,寺内东侧偏殿有顾公祠。元代成庭珪有诗云:“宝云寺里旧祠堂,自汲清泉酹野王。”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松雪碑”,记述重修宝云寺的事宜,现尚有拓印碑文在民间流传。历朝不少墨客寻踪而来,览景吟咏,寄寓情怀,惜年代久远,名迹类多湮没,所存无几。宝云寺内原有唐咸通二年(861)所建的楞严塔,又名飞来塔,现仅存中柱,尚竖于亭新中心小学内。
松隐禅寺位于亭林镇松隐境内,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三面环水,龙河围绕,松隐山庄紧邻全市闻名的佛教圣地——松隐禅寺,此寺建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原名松隐庵。
松隐禅寺有座造型独特的古塔———华严塔,至今已有600多年,已被列为市级文物。华严塔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由僧德然率徒慧照、道安募资建造而成。据传,德然法师为建塔化缘求募,云游四方,数年才募得造塔的资金,经过4年修筑才成。据塔的碑文记载:塔高150尺(31.4米),周长35尺,四方形砖木结构,共九层,塔内有梯级以升,飞檐斗拱,檐牙高啄,扶拦傍翼,风铃叮当,悠扬悦耳……
明代后,随着松隐禅寺声誉日增,华严塔已同方塔、西林塔、礼塔誉称为松江府四塔。初春时节,昊天朗日,骚人墨客寻芳揽胜多汇于此,登塔展望,但见一片黄墙碧瓦,殿宇辉煌,香烟缭绕。每逢佛家盛典,钟鼓长鸣,声传数里,四方信徒,成群结队,络绎于途。民国初年在松隐人陈陶遗赞助下,凿放生池,植莲藕;建藏经楼,贮大乘真经,环寺塔河架花岗石拱形石桥;造碑廊记寺塔兴衰;壁间书画琳琅,悉出名家之手。画家张大千的山水画和他哥哥张善子的画虎等栩栩如生,均极珍贵。庭院遍植异木名花。宿儒朱乐天、名流陈陶遗写的匾额嵌于寺内显要之处。
2008年1月2日上午,上海市金山区松隐禅寺举行钟鼓楼落成暨华严三圣像开光典礼。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金山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刘其龙,副区长李华桂,区政协副主席、亭林镇镇长倪向军,区民宗办主任沈保泉等出席活动。刘其龙代表金山区委、区人民政府和区委统战部对庆典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衷心祝贺。来自上海市部分区县的佛教界代表人士,以及近三千名信徒参加了活动。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亭林的顾野王读书堆、江南第一松,想来算得上亭林镇文化精髓之所在了。顾野王读书堆与江南第一松,带着历史和沧桑,注视着亭林人,安详而有所期待。
作者: 峰回路转 时间: 2012-3-30 13:02
XUXUXU88很好奇我和流沙一砾的熟悉,在此释疑解惑。
首先,感谢你赏了我那么多银子,让我忽然感觉像富翁一样,走路都抬头挺胸了。只是不好意思,以后不要给了,精神鼓励足矣。我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辛苦耕耘,必有收获。
去年下半年,流沙一砾在骑众网写了环骑千岛湖的游记,洋洋洒洒,词藻华丽。老年版块难见这样的文章,我一下子被吸引了。爱屋及乌,始加以关注,并有一些回帖。以后在骑众网上多有交流,却从未谋面。后来流沙一砾转战到此,我也跟来了。其实这里我早就在看了,但只潜水,不说话。流兄在此踊跃发言,人气蹿升,可喜可贺。这次和流沙一砾说好一起骑到三清山、婺源。他不是有才有菜又有财吗,回来可以发挥聪明才智,人尽其才嘛。本周一我队骑到金山廊下,与他约好共骑了一段,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我爱有才之人,愿与之交为朋友。不管什么才,都是人家辛苦学来的,造不出假。希望能认识各位网上知名人士,也是这个原因。慢慢来吧。
作者: 峰回路转 时间: 2012-3-30 13:26
流沙一砾 发表于 2012-3-29 1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亭林镇是沪郊金山区的东北门户,东与奉贤区为邻,北与松江区接壤,是上海浦南地区著名的历史古镇,在 ...
你倒蛮有心情的,一说亭林的罗汉松,你就哪里去找来了这么大一篇介绍文章来,看看要看半天。
进这个小园林不要钱。文中说的另一颗什么松和古井,我们都看到了。园林周围的建筑都已经拆掉了,空落落的。是不是想以此松为主题建公园?不知道。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3-30 15:45
峰回路转 发表于 2012-3-30 1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XUXUXU88很好奇我和流沙一砾的熟悉,在此释疑解惑。
首先,感谢你赏了我那么多银子,让我忽然感觉像富翁一 ...
说的太好!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0 17:45
峰回路转 发表于 2012-3-30 1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倒蛮有心情的,一说亭林的罗汉松,你就哪里去找来了这么大一篇介绍文章来,看看要看半天。
进这个小园 ...
找点资料,网上百度一下都有了。不信你随便出点稀奇古怪的题目,哪怕比较专业、冷僻的的问题试试,所以网络是个好东西,要充分利用好此资源。有时别人提问题,我知道也会回答,这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别人帖子里有我知道的问题,也乐于插话回答,这不是卖弄是奉献,大家都要有点奉献精神,讲错了大家可以互相切磋、讨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和现实世界一样,只获取不奉献不符合上网应有的基本准则,看见别人解答问题讽刺挖苦打击更不应该。
想了解亭林罗汉松来历的,谁知找出这么大一箩筐,这文章我也没看完,挑有关章节看,其他一扫而过。自己不敢吃独食,就全盘呈上供你品尝,还是你胃口好,什么松的井的,你实践过了胃口就是不一样。哪日我一定去看看,回来再看此大块文章看看是否开胃口。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7:57
闵行体育公园赏花
这两天电台、电视台都在谈论怎样去公园赏樱花、桃花、梨花、垂丝海棠、油菜花的故事,盘算下来,因各种原因自己没机会前往。昨天下了一天雨,今早天气又这么好,公园的花儿一定开的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附近的闵行体育公园转一圈,收获一定少不了。
来到公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开的正忙,花瓣被昨日的雨水洗刷的干干净净。白色的樱花阳光反射下透亮,红色的茶花包裹着一汪浅水,粉色的垂丝海棠有了雨水的滋润,本应下垂的串串花苞直冲蓝天。公园里转了一角,向河边走去,河边垂柳嫩绿的枝条像丝丝绿帘子,满园春色映入眼帘。注意到吹拂到脸前的柳梢,上面布满了小米粒大小的绿花,柳树开花很低调,不声不响不显眼,柳絮漫天飞时人们才知道柳树也会开花的。端起相机想拍柳梢上的小花,相机没电了,换了电池还是没电,多扫兴,不是第一次犯这样的错误了,就是不长记性,今天就此打住,打道回府。
下面上传55张春天的照片,大家记住又是一个春天。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02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06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08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10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11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13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17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20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22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24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3-31 18:28
算下来,又有遗漏,谢谢浏览。
作者: 致真 时间: 2012-3-31 19:01
PP漂亮~学习!
作者: 雪莲 时间: 2012-3-31 19:17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17
单骑寻觅“红樱花”
今天,经不住骑友【夕阳无限】的“忽悠”,单骑寻找“红樱花”。来到闵行区昆阳路昆阳湖边(湖没有名,自己管这样叫)。今天是清明,昆阳湖边草地上搭了几顶帐篷,似火的红樱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人们围坐在红樱花树下,享用着明媚春光。红樱花确实好看,红红的花儿红红的树,植株也少,平时不易见到,抓紧难得机会,拍了不少近景、远景、特写。红樱花大小长得和樱花相似,花重瓣,花、色妩媚程度胜过樱花,仔细观察了叶片,虽有锯齿型叶缘,遗憾的是真的不是樱花,据我观察,应该是和樱花同科同属的榆叶梅,俗称小桃红。
看过红樱花,沿着昆阳路南行,一路樱花开的正旺,一阵风刮过,落下的花瓣忽闪忽闪迎面飘来,洒满一地,我看昆阳路干脆改为樱花路得了。路边垂丝海棠,红枫树,一颗紧挨着一颗,垂丝海棠开的正是时节,前几天拍过了,今天不高兴再拍了。今年春季气温低,这两天花儿竞相开放,现在这个季节,申城整个是个大花园。赏花不用专门去公园,住宅小区,路边绿地,马路边上只要你仔细观察,都可观赏到花。今天各个公园必定人满为患,哪有路边赏花来的自在。沿昆阳路走了一个来回,几公里路程走了三个小时,哪里也不用再去了,回家,来回40公里。
见到了倾心向往的红樱花,今日不虚此行。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25
先看“红樱花”树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28
看过红樱花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33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38
透明的花瓣像玻璃片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42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47
沿着昆阳路南行,一路樱花开的正旺。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54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1:59
这几幅是垂丝海棠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06
上油菜花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11
旗忠村的体育馆,有钱人啊。
集体财产,戒备森严。
作者: 梅龙 时间: 2012-4-4 22:14
坐在家中舒舒服服地游览枫泾,西塘,赏花,赏景,悠哉美哉!值得值得!谢谢!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16
高大威猛的油菜花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22
割舍不了红樱花树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26
来点紫色的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30
阿弥陀佛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34
马路公园真不错,看罢紫色看白色。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37
这一集是紫荆花专辑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44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4-5 10:04 编辑
这一集是紫玉兰专辑,太阳躲进云里了,图片不通透,只好凑乎了。
路边赏花品种还是蛮丰富的,谢谢浏览。
[url=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D3%A3%BB%A8%D3%EA]&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F%EB%C6%F0++&si=%CF%EB%C6%F0;;%BD%AD%C3%C0%E7%F7;;41386;;41386&lm=-1&mtid=20&d=1&size=4194304&attr=0,0&titlekey=571485751,2098903158&mtype=2]樱花雨[/url]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4-4 22:50
梅龙 发表于 2012-4-4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坐在家中舒舒服服地游览枫泾,西塘,赏花,赏景,悠哉美哉!值得值得!谢谢! ...
你坐在家中看风景,悠哉美哉。
我骑在车上观景物,美哉悠哉。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4-5 06:43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5-26 18:37
本帖最后由 流沙一砾 于 2012-5-28 09:56 编辑
快步行走公园路
连续几个休息日都是阴雨天,5月26日气象预报说有短时小雨,上午一看天气不错,午后,太
阳也出来了。2点半到闵行体育公园散步透气。
漫步公园一塑胶走道,走道旁竖一木牌,上书:“快步走一小时,可延长2小时的寿命。”当
下,不时提醒人们小心防忽悠,今竟有此只赚不赔的好事?不由犯起了狐疑。走道上不断有人
竞步走来,头上都冒着汗,看来大家都深信此理。见一老外也笃信不疑,绕一圈又一圈,大家
都在为健康快步走。想起来了,此牌几年前见过,只是没有细看,此牌属“老牌”无疑,都知
道,几年前国人的忽悠功夫远不如今天来的炉火纯青,想到此,不由加快了步伐,散步改为快
步急行。公园里转了一圈,全身满是小汗,4点出公园大门,心里盘算,今天赚大了,就是不
知赚到的3小时寿命何时兑现?又想平时骑车速度提高些也该有此功效?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5-26 18:47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5-26 18:50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5-26 18:52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5-26 18:56
作者: xuxuxu88 时间: 2012-5-27 06:14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6-5 09:38
睡梦中的少女你在那里?
先看两幅两年前拍摄的照片,知道这是哪儿吗?睡梦中的少女你好吗?
最近看了几位网友在此地拍的照片,都有亭台楼阁,翠湖杨柳,总觉好像缺了精气神,怎么不见照片中的影像呢?心中不免纳闷。6月3日,决定去探访一次。
早上7点半,踏上山地车迎着微风出发了。按有关理论,骑行速度稍快些可以增寿,这个我懂的,以出小汗小喘气额头不滴汗珠为标准,速度太快,伤了真神那是赔本买卖,我不干。路上平均速度控制在25公里/小时,依照单车循环休息大法骑行,不下车,穿九亭,上泗陈公路,过青浦城,与淀山湖镇擦肩而过,兴匆匆来到了此地。
景区边墙上有提示售票的字样,路中间留两个一米宽小口,骑进去再说,顺道拐上了很排场的廊桥,看看没事,心中窃喜,莫非已经入景区了。廊桥下路旁是逶迤曲直长廊,深幽的长廊不见游客踪影,俩保洁工坐着闲聊,记得景区好像不在这个方向,还是上前问问。一打听方知景区大门在另一边,怪不得骑进来没人叫停,保洁工叮咛我进去先买票。我又问,此桥上以前不见廊房,回答去年建的,要去那边买票。廊房新建如旧貌似不错,我嘀咕着,推车向景区方向走去,“先买票再进去”,声音从背后传来。
景区外湖边找到了原拍摄照片的地方,怎么不见那面“少女墙”?大概记错地方了,左右转了一圈,还是没找着,问人都说不知道,失落之意涌上心头,又于心不甘。“少女墙”还能长腿自己跑了不成,结果真的很郁闷,“少女墙”真的跑了。湖中铺满了莲叶,湖岸垂柳随风弄舞,树下几游人正轻轻私语,环境不错,抬望满眼绿,胸有心结,没心情去欣赏。
大树下坐一大婶,当地人模样打扮,忙上前询问:“湖边提字画桥的墙在哪里”,“拆了”,“什么,拆了”,我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去年拆的”,“天哪,怎么可能”,“镇长叫拆的”,“为什么拆掉”,我不由得有些义愤填膺,“镇长不是当地人,周庄调来的,镇长、书记都同意拆,拆了造亭子,那边桥上廊屋也是镇长叫造的”,大婶边说边向湖边的六角亭指去,六角亭内空无一人,坐落在湖边怪冷清的。这镇长太没眼光了,别说造六角亭,就是造了三十六角的亭子,也远不及睡梦中的少女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抽取了灵魂的六角亭、廊桥、长廊不过是一堆砖木的堆砌,怎会有睡梦中少女的天地灵气呢?我百十里路赶来难道是为了看这一堆砖木吗?都说没文化不可怕,也没见过如此没文化的,太恐怖了。现在想来,南京机场路花80万挖樟种樟的主是多么有眼光,人家有钱,挖樟种樟你管的着吗,几年后,绿树成荫,景观大道多壮观,这就叫有远见,有文化。没文化不可怕,没文化的镇长太可怕了,说不定哪天早上湖边……
睡梦中的少女走了,此地只剩一大嘴悍妇,现在悍妇开口向我要钱了,有情无钱莫进来。这点小事岂能难倒我,我也会变,景区我照进,溜达一圈,一毛不拔,一走了之。
睡梦中的少女走了,我大声呼喊:睡梦中的少女你在那里?大概我也不大会再来了。别了,睡梦中的少女曾经梦过的地方,别了,锦溪。
再讲件有意思的事情。骑到淀山湖镇新乐路时,见一年轻人前面独自骑行,上前打探,年轻人24岁,个子不高,新人新车新鞋,早五点从宝山月浦出发,去周庄,这是第一次远行,骑过最远距离是40多公里。听罢不禁大吃一惊,最远骑40多公里,一人就要骑周庄,我对他说,玩周庄时间来不及,他说,不进去,门口歇会就够了。我告诉他,去周庄要经过锦溪,不如先到锦溪玩玩再做决定不迟,他点头跟我走。
年轻人在我的裹挟下,一气骑到锦溪,看来是累坏了,问他累不累,不好意思说出来。问他周庄还去不去,去,目标很明确,口气很坚决,我说怕你累坏了,回答说:“睡一觉就好了”,这句话“中”,此话虽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却掷地有声,我爱听。我陪他一起去了周庄,回来路上淀山湖畔小憩,下午3点多朱家角附近分手,他去北,我往东。我5点到家,全程140公里。估计他全天骑行190公里,理论上,天黑他也能到家,实际肯定做不到,一个人会越骑越慢,越歇越长,没关系,就是十点到家,今天他也是成功者。今天度过了有失望更有希望的一天,今天属于年轻人。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6-5 09:42
-
_IGP6692_nEO_IMG.jpg
(295.09 KB, 下载次数: 4)
-
_IGP6707_nEO_IMG.jpg
(289.94 KB, 下载次数: 7)
作者: 流沙一砾 时间: 2012-6-5 09:45
相机没有拍全景照的功能,不过难不住我。
作者: 杨乐乐 时间: 2012-6-5 10:18
2010年11月去的时候,就没看见,问当地人,回答拆了~可惜啊可惜!
作者: 拖拉机1 时间: 2012-6-5 10:19
本帖最后由 拖拉机1 于 2012-6-5 10:19 编辑
PP拍得很好,文字写得很动人,学习了。
作者: alongw8888 时间: 2012-6-5 11:16
图文俱佳深感人。
欢迎光临 单车之家-BikeHome.net (http://bbs.bikehome.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