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
发表于 2008-6-24 07:28:39
恩,其实我也很感兴趣于,GP和ZP在成像上的差距,撇开VR不谈
小棠
发表于 2008-6-25 11:59:44
<<<<<<<<<<< 4. N /C >>>>>>>>>>>>>>>>>>>
这是第4篇,是我上个礼拜天,在把n和c的机身放在一起,把n和c 的牛头放在一起,比较了很久之后得到的一些想法。
n的机器,我用过D80,D200和D300,更高端的没有用过,而D300基本上代表着N民用级别最高水平。
C的机器,我用过350D、30D和5D,更高端的也没有用过,5D差不多也是20000元以下的民用座高级别了。
比较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很多,类似机身的操作、镜头群等一些列说也说不完的东西。而我今天要汇报的,是我对2个品牌的快门按钮的看法。
28/1.4入手很久了,当初买,就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拍摄婚礼的头,28有点广角,而且景深够浅。而我最近的一些婚礼都没有用这个头,理由有2个,一个是我没有n的全副,另一个是,我还没有熟悉28/1.4。
本周将有一场婚礼,因为报价较高,所以获得较好的照片是一个前提,因此我很怕初上手的28/1.4会把这场婚礼给弄砸。但,我想我总得有开始用28/1.4的一天,所以在家里进行了练习。
因为是为了拍摄婚礼而练习这个头,所以我的很多感受,都和婚礼的拍摄有关。
婚礼的拍摄,要快,准,情。。。也就是说,速度要快,对焦要准,内容要有感情。当然,其他的词汇我还能找一堆。
C很快,很快很快,基本上发现一个被摄物体,按动快门--机器开始进行对焦--合焦--对焦框红色确认反馈--反光板升起,这一系列步骤在短暂的一瞬间完成。
假如上面这一些列动作的5个步骤,包含4个时间区间,那么C的这4个区间的时间长度分别为0:3:0:1。而,n的D300的这4个区间的时间长度分别为1:5:1:5
也就是说,D300和5D在拍摄的感受上,最大的差别在于,红色对焦框确认之后,C马上可以拍摄,或者说,对焦反馈和反光板的抬起几乎同时进行。 而n,在红色对焦框反馈之后,有明显的时间间隔,然后再拍摄。
为了证明这个现象不是某个n的机身的个例,我对比了D80和D300,完全一样。然后我看了我的富士的S3,由于是尼康胶片机身,所以这个现象同样存在。
可以说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然后我对快门进行了研究,找原因。
快门按钮有键程。N的总键程大于C
在一个按钮的按动过程中,基本分为2段,一段是开始-合焦,一段合焦-底部。合焦点会进行对焦,后半段完成拍摄。C的前后半段比例为5:5,N为4:6。更重要的是,C的快门释放点很贴近于合焦点,然后后面一段都是手指的缓冲。对于熟练C的快门的手指,拍摄一张照片的手指位移只是6分键程。而n的快门释放点距离合焦点较远,几乎在后半段的中点,而留下的缓冲空间比较短。
所以一系列差别的感受就是:
C的合焦点比较明显,硬,因此不容易误拍。但一但过了合焦点,快门很快释放,足够的距离缓冲。当然,也可以不缓冲,马上放松手指来第二张。
N的合焦点比较不明显,软,或者说有一个区间都是用来合焦的而不必担心误出发快门。过了合焦点后需要足够位移来释放快门。
一些列差别对于拍摄的感受是,N不适合抓!尤其是合焦到快门释放的这段时长,会让物体跑焦。
这段时间里面,N可能在进行复杂的矩阵测光运算,或者说C的CPU比较强悍。但后来我用全M档进行了测试,此问题同样存在,所以我现在也想不通原因何在。
当然,这个问题,在极端苛刻的情况下会有反应。首先镜头光圈够大,那样才会有浅景深,或者说拍摄的东西够快,那样才会错过那0.2秒。对于一般用户,根本没有差别。
写这东西很累,如果你支持,顶一下。如果有异议,欢迎讨论
扬帆起航
发表于 2008-6-25 12:54:06
还是很期待对于85/1.4的感受文章哦
alpha
发表于 2008-6-25 15:08:46
看来我还是要买C。。。我就怕跑焦和对焦不实,这点,P让我吃尽了苦。。。。
kelphen
发表于 2008-6-25 22:00:41
太好啦,看到这里,我更确定的入C的信念
Ark
发表于 2008-6-25 23:02:38
up,虽然偶还没有1w张的经验..
kelphen
发表于 2008-6-26 11:35:30
小棠,我想起来了,上次在徐家汇百思买,那里有一排主流单反让顾客去体验试拍
我试了D80,感觉半按快门对焦后,再全按快门,行程很短啊,有几张几乎感觉不出后一步的过程,经常刚对好焦不知不觉快门就出来了,我当时还在想,这么灵敏以后怎么拍啊?
不知道是不是个案,我也没用过其他的D80.
用过朋友的450D,感觉对焦和快门分隔很清晰,蛮舒服的。不会误操作。
王子瓜
发表于 2008-6-26 13:24:34
我觉得这是一种节奏,比如我已经适应了N的节奏,端起C的感觉就是如小棠所说的合焦离快门非常近,好象随时有误拍的感觉,而N就是那种很鲜明的二段式的按钮,适应以后对抓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最近在用MAMIYA-RZ67,它的快门非常深,如果它的快门行程是10的话,那前面的7都是缓冲,而且在快门触动的临界点的阻力并不是很明显,在担心误拍的情况下不敢预按的很深,所以好几次都错过了最佳表情,总而言之还是拍的太少,对机器不够熟悉。
小棠
发表于 2008-6-26 14:03:11
引用第38楼王子瓜于2008-06-26 13:24发表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节奏,比如我已经适应了N的节奏,端起C的感觉就是如小棠所说的合焦离快门非常近,好象随时有误拍的感觉,而N就是那种很鲜明的二段式的按钮,适应以后对抓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最近在用MAMIYA-RZ67,它的快门非常深,如果它的快门行程是10的话,那前面的7都是缓冲,而且在快门触动的临界点的阻力并不是很明显,在担心误拍的情况下不敢预按的很深,所以好几次都错过了最佳表情,总而言之还是拍的太少,对机器不够熟悉。
的确,这就是一种节奏。一种用各个品牌几十年发展下来所形成的一种风格。
个人感觉c偏向纪实、运动,而n偏向艺术、人文。
今天上了一个c的 430EX,回头研究一下和SB800的差别。我想对于快门的细微差别,在这两个灯上也能同样体现。
markw
发表于 2008-6-28 01:14:21
我补充xgp dgp 和xzp
xgp 胶片时代的产物 af80-200mm f2.8
dgp af-s80-200mm f2.8 已停产
xzp 数码优化过的,加了vr af-s70-200mm f2.8
三者综合比较下来:dgp>xzp>x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