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志南 发表于 2008-1-8 23:51:06

[志南视角]《肚里厢的东西》————关于二手交易区的一些人和事

前言:一直想写点二手交易区的话题,我不经常上那里,也没做过网络交易,却很喜欢定期上去走走看看,前天开始起,写了点文字,断断续续,内心种种,跃然于纸。


                    《肚里厢的东西》


  引子:二手零件交易区,谁谁谁交易流产了,撒泼的、耍赖的、公公婆婆说理,索性撕破脸骂开,那个谁谁谁,来做个和事老,那个谁谁谁,把交易货品的图片传上来验尸,闲着没事儿看热闹的统统都去当捕快,能说会道的自封个捕头,懂车的老鸟来分析分析图片当回仵作,阿福自是那铁了脸黑了面的判官。


                          (一)活该如此

   阿福本就该是那铁了脸黑了面的判官,脸面铁黑,这是阿福的命,他活该如此,也本该如此。
   “活该”这个词,从阿福决定申请担任“二手单车配件交易区版主”的时候便随了他,挥不去,甩不掉。他倒是也不想甩掉,全把东奔西跑、出面调查、验证身份等劳什子琐碎事当做自己生活里的乐趣,自己个儿关起门来,抱起“活该”,脱光身子上的是非,赤条条地泡在这些个网络麻烦堆里,擦背搓澡般地去伪存真、刨根问底,并乐在其中。

   二手交易区从诞生之日起,便是条车来车往的大流量公路,购进卖出,车水马龙。这条路的诞生,也注定它成为了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段:欺诈、隐瞒、哄抬物价、不欢而散、恶语中伤... ... 彼彼皆是。公路上出了事故,有执法部门前去调停处理,这是社会所赋予执法部门的权利,二手交易区里没有这些。二手交易区是虚拟的,没有派出所,没有法院,没有检察院。也正因如此,常有人抱怨二手交易区里不民主、太专治。这个抱怨说得很好,把现状阐述得清清楚楚,是事实。那么,民主去了哪里?民主都被集中了,集中到了大部分车友的集体利益里。专治到哪儿去了?专治去了版主家的电脑里,专门治理小部分私人利益冲突整体大局的问题。因此,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前的二手交易区里需要一些不民主、需要一些专治。当法律与道德的触角暂时触及不到的死角出现的时候,某种意义上而言,人治要好过于政治。古代王朝里,出现一些明君,便是人治的良好开始。在狭隘的局限环境里,人,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而言,要好过于规则、好过于条理。

   从前这二手交易区里还有个“卡内其古哈”,和阿福两人共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唱一喝,相互牵制,好似配合默契的俩口子。俩口子做事有个好处:红脸黑脸轮流当,没有谁会永远固定地背起那口得罪人的黑锅子。后来出于某些因素(原因与本文话题无关,且不去说论),卡内其古哈走掉了,就留下阿福一个,蝎子拉屎独一份,红脸黑脸他全都得担待着。索性一把刷子,把脸全给涂抹黑了,从此背起那口黑锅子,铁脸黑面,铁得软硬不吃,黑得黑底黑字。什么认识的,什么有交情的,什么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爬坡王”也好,“八神”也罢,统统涂上红颜色的字,挂起来,挂起来,挂得高高地,高得一点击进入版块,抬头便跃然在显示器上面。

   站在生活这个大亭子间里看阿福,平头老百姓,什么也不是,过着他的日子,玩着他的车子,是也不是,不是也是。香臭?阿福什么味道,一种人一种闻法,各自闻着各自的胳肢窝,没个标准。好坏?好人坏人玩起车来都那么回子事儿。黑白?我今天在这篇文章里讲他是黑的,明天就会有人讲他是白的,后天还会有人讲他是灰的、是夹花的、是透明的... ... 香阿福、臭阿福、好阿福、坏阿福、黑阿福、白阿福... ... 这些都是今天我在这文章里自说自话给阿福安装添加上去的,今后还会有很多人在“阿福”这个名字上面加加减减做文章,今后还会有很多人重新挖点文字把阿福给埋进去盖上棺材板子订上洋钉... ... 然而,阿福还是阿福,本体上的这个阿福依然在过着他的日子,玩着他的车子,什么也不是。

   说这说那,无非就是场口水加笔墨的官司,时髦话叫“炒做”。不错,写这个段落的文字,我的目的便是要来“炒做”阿福,炒得他在坛中热得发红,在群里红得发紫,在线上紫得发黑。阿福本身没什么好议论好写的,但他在车友网上的位置很尴尬、挺特殊,在车友网发展初具规模的这个时期、在二手区条理与混沌并存的这个环境、在是非对错的人物们粉墨登场的这个背景里,阿福一屁股在论坛二手区里坐了下来,便成就了这种“阿福现象”:大都市职场里的上班者、认认真真管上一大刮子与自己毫不相关的闲事、性格与行为并存在网络里、泡在是非黑白对错的桑拿堆里洗洗搓搓... ...阿福正好一屁股坐在了上面,这个位置他不坐,将来还会有阿祸、阿灾、阿难、阿猫、阿狗去坐,正好被这个叫阿福的赶上罢了。这种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的“阿福现象”挺有价值,值得去推敲,应该去炒做。今天我不炒他,将来也会有人去炒,炒法不同罢了。

   从而就有了开头的这段,阿福被我描绘成了个铁了脸黑了面的判官,一屁股坐在七嘴八舌的热闹堆里看寂寞,这是阿福的命,该,他该,他本来就应该如此,他也活该如此。




                        (二)热闹是凑出来的


   “热闹”是凑出来的,一点不假。单就字面来看,“热”形容温度,“闹”形容声音,两个风马牛互不搭界的字,凑到一块儿,居然就凑出了“热闹”这个词语,没有来由,在这里不得不佩服一下我们古代的老祖先,那么早便懂得了无厘头。从“凑热闹”这种现实行为上来看,人们因为某个原因凑到了一起,一个个活脱脱三十七度半的体温,你挤我我挤你,讲话、呼吸、放屁、出汗,挤来挤去,做的都是散发热量的事情,无论外部环境温度如何,凑在这种人堆里,不热也难。人群里都在讲话,你一言,我一句,劝慰的、感叹的、做和事老的、骂娘咒爹的、分析议论的、聊天看好戏的,即便是手里头抱着的小婴儿,也会不失时机地哭闹上一声,无论外部分贝如何,凑在这种人堆里,不闹也难。这样的人群,热热闹闹,人味儿十足、人性十足。所以我说,热闹是凑出来的。

   我不爱凑热闹,但很爱看热闹,尤其爱看二手配件交易区里的热闹,有时甚至希望那里能出点什么热闹来供我茶余饭后慢慢看。谁谁谁与某某某交易出了问题,好事者或当事人便会发个帖子,众车友们对“被告”从人品到物品再到车品仔仔细细议论纷纷,细节、猜测、推断、一样不落,一副群雄并起先灭之而后快的正气、大义凛然云云。遇到这种是非官司,会有许多参与者们出现在帖子里:原告、被告、劝架的、对骂的、帮骂的、陪骂的、做和事老的、路过无聊上去回帖水上一把的、分析研究做报告的、忙着趁乱给菜鸟新手当老师的、借机会学习单车知识的、客串演出福尔摩斯的、唯恐天下不乱而表示要兴风作浪的、表示严重关注此事的、没事跟者瞎乱吆喝的、随声附和的... ...简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囊括。 此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上至版主下到会员,从老鸟到新人,由灌水的到潜水的,大家伙儿不约而同、纷至踏来,阵容空前整齐,宛如出席一场盛况空前的武林大会,门派盟主老大小弟一应俱全。为何大家一股脑儿全都挤到了这个是非帖子里?究其缘由,答曰三字:凑热闹。如此一层接一层地回帖、顶帖、反驳、挖坟,是非越聚越糊涂,黑白越挤越模糊,对错越凑越凌乱,如同一锅子咸泡饭,翻搅来翻搅去,玩儿似的倒腾。很多时候,折腾到了一定的火候,帖子里的参与者们会像变魔术般地发生一些角色转换,混乱里的参与者们,劝架的会变成帮骂的、被告会变成原告、讲道理的反而满口粗话... ... 诸如此类是非帖子,参与者们肚子里厢各有各的想法,心思也是复杂多样化的,小市民,大城市,三教九流,男女老幼,几乎是无所不含,小小一篇纠纷帖子,活脱脱宛如上演着一个当代都市生活浮世绘的袖珍版。

   在吴侬软语里,凑热闹还有一种通俗的称谓,叫做“帮闹忙”,某种意义上,“帮闹忙”可以看做是“凑热闹”的升级版。“帮”这个字是很传神的,在是非场上,生疏的、半生不熟的、认识的、熟悉的,都可以通过“帮闹忙”这一行为来结交朋友、拉近关系,闹忙既然已经帮上了,便与你站在了同一条战线里,共同进退、同气连枝、同仇敌忾。由此层面上来看,二手交易区里的纠纷帖子,更像是个交际场所、交际平台,只要你回了帖子,这“闹忙”你便算是“帮”上了:帮甲方也好,帮乙方也罢,帮被告,帮原告,谁也不帮的实际上谁都帮上了。回帖说声:“严重关注此事”,再在帖子里配上个带墨镜的论坛头像表情,一语双关,事实上既帮了甲方的闹忙,又凑了乙方的热闹,谁也不得罪,还显得很热心,这种闹忙帮多了,也就混了个脸熟,心理上也觉得成了坛子里有头有脸说得上话的人物了,很经典的小市民心态。事实上回了帖子,等于把帖子人工置顶,也许本意上真的是谁都不想帮的,可事实上谁都帮上了,这种帮闹忙固然很俗气,也不实在,但很有效很微妙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

   闹忙帮得多了,人也难免会犯糊涂,原本的来帮闹忙的,最后往往都在帖子里谈论起了不相关的话题,仔细想来,这些不相关话题的出现都很不合时宜,但却出现得很有道理,宛如唇枪舌战中的润滑剂,又像电视连续剧里的插播广告,人都有疲劳的时候,更何况是这种用键盘来说是非的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于是不相关的话题便多了起来:有人相互吹捧表达滔滔江水般的敬意,被吹捧的人很受用,吹捧的人也很有成就感,说实话,这种感觉和过程就像拉屎一般美妙,既轻松,又愉快,就是臭了点、肉麻了点,故难以登上大雅之堂。被吹捧的人和吹捧的人之间也达成了一种默契,拉深了彼此间的关系,彼此心照不宣,虽说这种靠吹捧换来的友谊都是低俗利用的泛泛之交,但却很有用,很实际,将来在坛子里混,彼此间都能互相有个照应、有个帮衬,这种心中暗自默默认可了的结盟方式,互惠互利。反正都只是在论坛里打交道,得到的和失去的,都只是舆论上的东西,既不能喝,也不能吃。

   但凡是纠纷帖子,必然还会出现几个“福尔摩斯”,“福尔摩斯”的出现,未必就是坏事,而在多数情况下,“福尔摩斯”的客串者们,大多都拥有着一种“渴望被众人认可”的原始心理,这种原始心理,你可以说它幼稚,但不能否认它的真诚。的确如此,他们是在真心实意地客串扮演着“福尔摩斯”,尽管有些笨拙和做作,但那不一定是假,那是一种释放生活和工作压力的真挚演出。

   在纠纷帖子内出现的不相关话题里还有一类,叫做“好为人师”。通常情况下“好为人师”的人的肚子里厢或多或少都具备一些相关的单车知识,虽不是出了名的老鸟,却也都潜水多年,当新人在不恰当的纠纷帖子里提出一些不恰当的问题的时候,资深车友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不屑回答、不方便回答的抵触情绪,这时候,“好为人师们”便会熟门输路地挺身而出、抛砖引玉,他们填补了冷场空白,也缓和了不少尴尬气氛,不可否认,他们身上多少会带有一些自我表现的心理色彩,但他们的说教的确是很卖力、很认真。和七情六欲一样,自我表现是人类本身所具备的一种本性,我在这里写这篇文章,本身也含有一部分自我表现的心理成份,但这并不等同于卖弄和显摆,某种情况下,这一心理因素,还能促使我尽量把文章写得认真、写得真挚,这是一个概念问题。一如“好为人师”这个心理现象的本身,只要论坛里有新人,好为人师便会继续存在下去,论坛需要好为人师、环境也需要这些人。好为人师现象的存在,与是非无关、与对错无关,很难定论说这个现象是好是坏,因为这的确没有一个标准尺度,也不应该具有标准尺度,你说它好便是好,你讲它坏便是坏,姑妄言之姑听之。

   回过头来,再说说纠纷帖子里的劝架者。劝架,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这一过程,劝架者很享受,被劝者也很享受。在这里,通过另一个视角,可以把劝架者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劝而劝。第二种,劝而不劝。第三种,不劝而劝。

   第一种“为劝而劝”的人,很好解释,真心实意、简简单单,就是来劝架的,想通过自己的口舌来阻止甲乙双方的纷争,但通常这种和事老式样的劝架方式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

   第二种“劝而不劝”的人,理解起来就有点吃力了,所以在这里我先举个例子:劝酒。劝酒也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劝酒的人通常会对喝酒的人说:“少喝点,少喝点!”而结果通常却是越说“少喝点”,对方反而喝得越多,喝得越来劲。往往到了最后,劝酒的人反而赔了进去,跟着喝酒的人一起喝了起来,更有甚者到最后喝酒的人反而劝起那个劝酒的人“少喝点”了起来,角色完全反了个个儿。在这里,“劝而不劝”的人就好比是那个劝酒的,本意是想阻止对方吵架,但越劝,对方反而越来气,吵得越起劲,最后适得其反,不光没能阻止吵架,自己反倒搭了进去跟着大家一起吵。

   第三种“不劝而劝”的人就比较高明。还是先拿劝酒来举例:劝酒者不是在劝对方别喝,而是在劝对方多喝、大喝、特喝,喝得对方分不清东南西北,喝得对方连声叫爽、大呼过瘾,把对方的积压在内心的苦闷烦愁情绪全都给喝了出来、吐个干干净净。因此说这种“不劝而劝”的人比较高明,说是来劝架的,实则是在扮演导火索的角色,劝对方别吵,劝说语气的力度拿捏得准确无误,劝得太轻了,没有效果,劝得太重了,连你一块儿被骂,就是要这样不轻不重地劝下去,劝得当事人越想越气,劝得当事人怒火中烧,劝得当事人开口便骂,越骂越有劲、越骂越来劲、越骂越带劲,让当事人痛痛快快地将内心所积压的压抑情绪一吐而出,浑身舒坦。

   诚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快节奏大都市里,谁的内心深处都会有压力,谁的内心都会有郁闷痛苦的情绪,发篇纠纷帖子,躲在网上搬是弄非般地大吵一架,这便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情绪方式,女人心里觉得累觉得苦,大可以撒娇发嗲,没人会说这种行为不正常,男人心里觉得累觉得苦,也可以撒娇发嗲,但人家会说这男人精神不正常,所以男人撒娇起来很不方便,那就吵吧,吵架,变相撒娇,男人式的撒娇方法,吵,君子动口不动手,很好。吵,说吵就吵,为了零件被骗,吵,说吵就吵,为了邮费不全,吵,说吵就吵,为了车友的脸面,索性痛痛快快地吵上几天,之后该干嘛还干嘛,低头不见抬头见。压抑情绪放在心里不是件好事,会转化为一肚子的火气,这火气若是压抑久了,会转化为一种怨气、一种疠气、一种晦气,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歇斯底里。肚子里有气,可以放屁,心里有气,放屁不顶用,得吵上一架,吵是非吵黑白吵对错,吵架与劝架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目了然。至于劝架者的心态,那是各种各样的,毕竟是自己肚皮里厢藏着咽着的东西,不尽相同。

   再回过头来说热闹,凑也好,帮也好,都不过是从人嘴里说出来的而已,都只不过是中国市井市侩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一如吵架劝架,一如好为人师,一如客串福尔摩斯,一如严重关注此事,都只是个老百姓们嘴里头、肚里厢的说道而已。


  (未完,待不待续的也不一定。)

蓝色菲林 发表于 2008-1-8 23:57:48

真是人多事就多!

猪唐唐912 发表于 2008-1-9 11:35:15

很有道理啊...

kalakala 发表于 2008-1-9 12:31:49

江湖故事。。。。。。。。。。。。。

小猪哥 发表于 2008-1-9 12:54:20

人在江湖...............江湖险恶......

二氧化碳 发表于 2008-1-9 13:12:41

"黑脸阿福"!!!!!

559 发表于 2008-1-9 13:30:26

写的真的不错

Ark 发表于 2008-1-9 13:58:19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苏志南 发表于 2008-1-9 16:13:19

呵呵,回楼上,这阵子中耳炎发作得厉害,耳膜穿孔了,暂时成了个聋子,所以干脆就歇在家中静养,每天在网上四处瞧瞧看看,人一旦安静了下来,便有所思、便有所想,独自蜗居在家中,每日对着键盘敲敲打打,倒也别有一番乐趣。

小江 发表于 2008-1-9 16:25:41

楼主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我喜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志南视角]《肚里厢的东西》————关于二手交易区的一些人和事